黃永俊
(紅河州高等級公路管理局,云南 蒙自 661100)
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與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云南省交通運輸行業的快速發展,導致高速公路工程建設所面臨的壓力也成倍增長。一方面,繁忙的車流對高速公路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損傷;另一方面,人們對于高速公路的工程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相關部門對高速公路養護及安全管理的標準也更高[1]。通過對高速公路養護施工過程的分析可知,養護施工及安全管理工序極為復雜,且在眾多因素的影響下,施工中難以避免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威脅著養護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也對整個高速公路的行車安全造成一定威脅。鑒于此,當前相關部門必須高度重視高速公路養護施工安全管理,進而確保高速公路狀態保持在最佳水平。圖1為公路施工現場。

圖1 公路施工現場
及時、高效的公路養護工作能推動我國公路事業長期穩健的發展,近年來,我國公路建設事業發展的整體趨勢較為明朗,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路養護部門的工作量,超負荷的運轉、有限的設計年限及交通流量的大幅增加都會給公路養護工作的實施造成困難。
高速公路工程建設完成投入使用后,高速公路的整體質量水平及使用功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影響公路質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使用車輛負荷作用及自身環境形成的侵蝕情況等。對此,限制車輛的承載及做好公路的維護工作等,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延長公路的使用壽命。
做好養護工作是高速公路安全順暢的重要保證。隨著時間的流逝,公路的質量會逐步下降,進而影響高速公路整體的功能效益發揮。特別是我國交通運輸行業越來越發達,交通流量逐漸增多,高速公路磨損也逐漸嚴重,如果沒有對高速公路進行及時的養護工作,將會嚴重影響行車安全。
高速公路車流量較大,行車速度極快,部分司機疲勞行駛、醉駕甚至無證駕駛,導致交通事故頻發。暴雨、霧霾等惡劣天氣,也會對公路造成影響。施工期間的交通安全問題,也逐漸成為施工管理人員的重點關注內容。因高速公路中車輛違規駕駛、超速、超載等問題十分嚴重,且在不施工的路段出現交通事故概率更大。因此,應在進行公路養護時做好相應的防護工作,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
高速公路養護維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區別于新建道路安全管理工作,養護維護施工一般是在交通任務較為繁重的高速公路上進行,并且一般不會改變車流方向,而是封閉少數車道,采取不斷交替施工工作形式。因為施工作業面較為狹小,施工人員、機械移動的難度較大,加之高速公路養護維修施工多是在交通量大、行車速度快的道路下進行的,施工人員容易出現不安、焦慮等情緒,進而引發安全事故,造成人員受傷和嚴重的財產損失。因此,相關管理人員需采取有效手段來避免此類事件的出現。
3.1.1 施工組織原因
高速公路的養護現場一般會放置許多施工材料,且施工人員較多,高速公路施工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對此,施工單位需要開展有組織、有紀律的養護工作,防止出現意外事故,并且做好相應的清理工作,確保施工有序、安全地進行。
3.1.2 施工區域的劃分
在高速公路養護期間,合理規劃所需養護的公路范圍十分重要。施工區域面積的大小和公路通行、施工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等方面都有直接的聯系,對此,需確保施工區域劃分工作的合理與科學,倘若區域劃分不合理或者沒有劃分計劃施工的區域,則很容易引發意外,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3.1.3 人為原因
多數管理工作人員沒有質量控制觀念,在施工期間對于施工的管控不嚴格,致使施工的質量水平較低。因此,高速公路路面發生損壞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管理工作人員對于養護施工安全管理的力度不大。
3.2.1 氣候原因
我國的地域十分遼闊,各個地區間的氣候環境都存在一定差異。在不同區域的高速公路進行施工時,需采取相應手段來降低氣候對施工帶來的影響。
3.2.2 交通及公路原因
交通運輸行業的日益發達,車輛的載重問題、車輛行駛時間等因素對高速公路的養護施工造成一定影響。同時,倘若路面狀況較差,出現路面擁擠、行車擁堵等情況,則會留下較大的安全隱患。
3.2.3 車輛噪聲
近年來,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私家車的數量也逐漸增加,各地經濟交流更為頻繁,導致高速公路上的車流量越來越大,車輛行駛過程中產生的噪聲問題也日益嚴峻,給駕駛人員的行車安全及車輛的使用性能造成巨大影響。
裂縫是高速公路中最常見且比較嚴重的一種問題。裂縫是由多種因素共同影響造成的,裂縫的形狀不同,危害程度也大不相同。其中,網裂狀裂縫的危害性是最大的,會導致鋼筋被腐蝕[2]。
低級的不均勻情況易導致沉降現象的出現,從而破壞高速公路的路面,影響路面的正常通行,給后續的使用造成巨大影響。
工作人員在挑選填縫施工的材料時沒有考慮高速公路的實際狀況,導致施工材料老化,加上未及時對路面進行填縫施工,當遇上惡劣天氣時,雨雪會對鋼筋混凝土(高速公路的橋梁內部)造成腐蝕,進而發生鋼筋銹蝕的情況。鋼筋發生銹蝕后體積變大,對附近的混凝土形成向外張力,進而產生裂縫。
混凝土碳化情況是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滲入混凝土的內部,和其中的堿性物質產生化學反應,形成碳酸鹽與水分,從而導致混凝土的堿性程度下降。混凝土原有保護機制,即水泥遇到水形成氫氧化鈣,依附于混凝土中,使混凝土表面的堿性物質不容易溶解。但當混凝土發生鈣化反應后,會使原先的保護作用減弱,進而腐蝕鋼筋,給道路安全帶來重大威脅。
經濟的快速發展促使人們對運輸的要求也相應提高,車流量增加、超載事件頻繁出現等致使高速公路的路面損害更為嚴重,縮短了公路的使用壽命,加上部分公路設計時并未思考到車流量的問題,導致荷載標準不滿足實際需要,對路面造成進一步損傷。
因高速公路的施工材料多為鋼筋混凝土,空氣濕度太高、雨水的侵蝕過于嚴重、溫差太大等原因都會導致混凝土內部結構中的空隙變大,混凝土出現相反的拉應力;若溫度過高,則會溶解附近凍結的混凝土,致使其應力下降,進而出現剝蝕。剝蝕一般為高速公路的橋梁表面發生脫落、縫隙膨脹或者凍結等情況,給行駛車輛及人員造成重大威脅,因此需高度重視高速公路的養護工作,以此減少意外的發生。
現今,大部分高速公路的養護管理依舊沿用了傳統的養護管理體制,即事業型管理,存在管理觀念陳舊、人員機構臃腫、人浮于事現象極為嚴重的特點。同時,高速公路養護管理單位內部機構設置缺乏科學性、規范性,導致管理過程中經常出現責任不清、職責不明等現象,且這種管理模式下,養護工作大多依托于上級部門下達的行政命令,不能適應市場經濟時代與時俱進的管理養護新標準、新要求,導致養護公司形同虛設。
為有效增強高速公路養護與管理工作,交通管理部門依照其發展的實際狀況制定了相應的養護管理方案,但是由于缺乏統一的養護標準,高速公路養護管理體制的落實并不理想,導致養護工作的開展只停留在表面。此外,因工程企業相關領導對公路養護的重視程度較低,導致管理制度不能有效落實,公路養護建設的效果不理想,嚴重阻礙企業穩健發展。
依照相應要求與規定,在開展高速公路養護施工時通常需要正確擺放交通標志,但施工單位為節約成本,往往未依照相應標準執行,導致施工現場交通標志設置不規范、擺放不符合標準;部分區域甚至出現交通標志丟失、損壞等情況,且受損和缺失的交通標志長期得不到更換與補充;部分駕駛人員因疲勞行駛、夜間行車視線受阻等原因,很容易對養護施工現場的交通標志形成誤判,甚至無意間破壞了管理養護封閉施工作業區域的設施,給后續的養護施工作業帶來巨大困難。
要想增強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就需要加強對員工的安全培訓,提升工作人員的安全觀念,確保他們在施工期間嚴格依照相關制度開展工作。當前,因大部分高速公路的養護工作人員并未接受過專門的培訓,因此對道路養護知識、養護技術、安全觀念等方面的了解程度不夠,會直接影響后續施工進程及高速公路養護效果。對此,施工企業管理人員要加強對養護工作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增強其安全觀念,這對于高速公路養護工作的作用不可小覷。
對施工工作人員增強養護培訓工作,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實行:①向管理人員講述公路養護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以及在公路養護期間管理人員所承擔的安全責任等。②給施工工作人員講述需要遵守的安全制度、在現場工作時需要做好的防護工作,以及如何正確擺放施工標識等。
施工工作人員進入施工現場時需穿著橘黃色工作服、佩戴安全帽;在養護施工期間需集中注意力工作,不能嬉戲、打鬧等;在安全區域吃飯與休息等。
為確保養護工作的順利實行,警告區的最終限速值有了變化,限速位置也有相應調整。限速采用逐級限速或者重復提示限速方式,即設置兩個及以上限速標志,限速值依照一定梯度遞減。編制組依照國內外實際調研狀況、逐級限速經驗與模擬計算分析結果,確定每100 m降低時速10 km的降速標準,同時考慮到警告區標志牌的密集狀況,倡導相鄰2個限速標志牌間距不小于200 m[3]。
綜上所述,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高速公路的修建速度加快,高速公路的數量也不斷增加。但高速公路經過長時間的使用,加上外在因素的影響,導致其損壞情況居高不下。因此,加強高速公路養護就變得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