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祥
解放軍第一四九醫(yī)院,江蘇 連云港 222042
臨床中股骨干骨折屬于十分常見的一種骨折類型,此類骨折一般都為高能量損傷,很多患者在出現(xiàn)骨折后一般會出現(xiàn)嚴重的軟組織損傷,導致患者的治療更加困難。現(xiàn)階段我國的外科技術不斷發(fā)展,在此背景下交鎖髓內釘固定術也得到了廣泛應用。此治療措施和鋼板內固定進行對比,具有失敗率低等特點,但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患者治療后很容易出現(xiàn)骨不連等情況,導致患者的治療效果降低,發(fā)生率已經超過10%,對患者身體恢復具有嚴重阻礙[1]。所以,為了提高患者治療效果,需對骨不連原因進行全面分析,并通過相關措施進行治療,對其展開術后恢復鍛煉,以此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促進其健康恢復。
參與研究的目標為3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全部在本院接受髓內釘內固定術治療,并按照不同的術后康復措施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各15例。對照組其中男性和女性人數(shù)分別為7例和8例,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7.1±1.1)歲,患者的骨折類型:開放性骨折9例、閉合性骨折6例,X線檢查后骨不連類型主要為肥大型骨不連10例、萎縮型骨不連5例。觀察組其中男性和女性人數(shù)分別為8例和7例,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7.6±1.2)歲,患者的骨折類型:開放性骨折7例、閉合性骨折8例,X線檢查后骨不連類型主要為肥大型骨不連9例、萎縮型骨不連6例;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對比后,其結果無顯著差異(P>0.05)。
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術后康復進行干預,根據(jù)每個患者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康復內容。患者術后早期活動的時間和強度需根據(jù)自身狀態(tài)確定,避免出現(xiàn)過度勞累或強度過高等情況,導致患者的恢復受到影響。
觀察組患者應用綜合術后康復訓練,主要在患者完成手術后對其展開股四頭肌和踝泵的收縮鍛煉,同時讓患者被動屈伸髖關節(jié),按照患者術后的恢復情況最遲7天后對其患肢進行非負重下地行走。當患者完成手術3周后,可以通過拐杖的輔助對患者展開主動屈伸髖膝關節(jié)訓練,當完成手術6周后,使用拐杖展開腳掌著地行走,同時還需對髖膝關節(jié)活動角度進行加大。術后90天,在局麻狀態(tài)下查出橫向鎖釘同時給予髓內釘動力化,拐杖逐漸褪去后對其展開功能性鍛煉。術后半年需按照患者的骨折愈合情況讓其展開非對抗性體育鍛煉,以此促進身體恢復[2-3]。
研究中相關數(shù)據(jù)使用SPSS 21.0處理分析,計量資料和計數(shù)資料分別使用“均數(shù)±標準差”和%表示,組間數(shù)據(jù)使用t和χ2進行對比檢驗,P<0.05說明研究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患者經過治療后,觀察組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n(%)]
對兩組患者進行干預后,對比其治療滿意度,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滿意度情況[n(%)]
骨折愈合的過程,可能會受到諸多的因素的影響。有效的骨折愈合,要保證骨折端良好對位與接觸,充分保護骨折端的血供。骨折端骨膜保護對骨折的順利愈合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手術中為顯露方便對骨膜開展相對廣泛化的剝離,都會人為導致骨血供應不良的問題。移位較大的骨折閉合復位后,骨折端的分離接觸不良、骨折端移位、骨缺損等會對骨折愈合產生一定的干擾。部分違反骨折固定原則的治療,會超過骨折愈合的生物學代償極限。還有術區(qū)的污染導致骨折端感染等,這些都可能導致突出的醫(yī)源性骨不連問題。康復鍛煉活動需充分貫徹到骨折治療的全過程,并且早期負重需在骨折穩(wěn)定、固定牢固等情況下開展,以此可有效保證早期負重鍛煉不會導致骨折移位問題。
患者通過髓內固定術進行治療后,通過影像學技術可知,一般骨折端表現(xiàn)出肥大增生,按照表現(xiàn)的形狀進行分析,具體可以將其分為營養(yǎng)不良型、箱足型和馬蹄型。通過對患者展開病理活檢,顯示斷端出現(xiàn)嚴重鈣化,出現(xiàn)分化潛能的骨細胞,所以此部分依然具有再生骨。導致患者出現(xiàn)肥大骨不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固定不牢。骨折端出現(xiàn)過度活動而變得不牢固,骨折部位在活動后會導致一些新生的修復組織斷裂,對骨折部位產生刺激,并出現(xiàn)很多不能完全骨化的纖維軟骨,最后導致患者出現(xiàn)骨不連。針對股骨髓腔進行分析,其結構中間窄兩頭寬,所以在狹部也有髓內釘抗側方移位,可能出現(xiàn)不穩(wěn)等情況。在此次研究中,肥大型骨不連的患者中,部分患者的骨折線中心并不在髓腔狹部,少部分患者在術中拔釘比較輕松[4-5]。針對萎縮型骨不連患者進行影像學分析,骨痂不足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鉛筆樣改變,因為骨吸收導致患者骨損失。對其病理改變進行分析,主要為骨膜纖維化和脫落,同時外骨板出現(xiàn)增厚,血管受到骨膜滋養(yǎng)后產生閉鎖,骨干表面和骨皮質外板的骨質出現(xiàn)了硬化,血管中骨膜輸出而產生出血淤滯。在此次研究的萎縮型患者中,其中有1例患者為粉碎性骨折。患者出現(xiàn)粉碎性骨折,說明其創(chuàng)傷比較嚴重,而且局部的軟組織出現(xiàn)嚴重缺損,此狀態(tài)下骨折端血運會受到很大影響。對患者置入髓內釘或擴髓,不但會導致髓內血管破壞,同時還會出現(xiàn)髓內壓升高等情況導致患者出現(xiàn)血栓。
此次研究在對患者髓內釘內固定治療時,使用髓內釘附加鋼板固定和股骨LCP內固定以及拔釘后的外固定等。對于單純使用擴髓釘來說,對患者產生的創(chuàng)傷較小,成功率已經達到了90%以上。肥大型骨不連患者的骨折端組織還具有一定骨再生能力,但是對于萎縮型骨不連患者來說,需要保證其穩(wěn)定性,并實施開放骨折端植骨,重新得到骨的再生能力。
綜上所述,采用髓內釘固定術對股骨干骨折進行治療后,對骨不連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采用綜合措施對骨不連患者進行治療,通過術后康復鍛煉進行干預,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