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德貴1975年出生于福建閩西,世界文化遺產客家土樓是他魂牽夢繞的故鄉。溪流縈繞、雄偉奇特、氣勢恢宏的方圓土樓,秀麗多姿的八景風光,古樸的民俗風情,融合成一幅幅絢麗多彩的畫、一首沁人心扉的詩,帶給他無盡的創作靈感。
他時常穿梭于故鄉的田野、奔走于溪流泉邊,如癡如醉地感受著古色古香、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洪坑土樓群、初溪土樓群、高北土樓群、南溪土樓群都留下了他寫生的足跡。為了畫好故鄉的土樓,找到與眾不同的視覺,他苦思冥想,寫生一畫就是一整天,甚至忘記了午飯的時間。
著名畫家林容生老師的作品中大膽地運用反差強烈的對比色,讓畫面產生明亮奪目的效果。同時,又以淡墨、濃墨以及房屋墻壁的白色穿插于其中,起到了恰到好處的調和作用,這給了他很大的啟發。經過多年的努力,寫生創作,寫生再創作,2014年,他創作的《南山疊秀》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這次得獎,給了他很大的鼓舞。2015年,作品《一曲清間山邊來》入選第二屆全國教師畫展。2017年,作品《煙山疊翠》榮獲第三屆婁東全國山水畫作品展優秀獎。《山村秋曉》入選荊浩杯中國畫雙年展,《家山拂曉》入選“寫意中國——首屆中國畫水墨大展”……
中國畫的筆墨語言是根植在東方文化博大精深的哲學思想土壤中的,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特有的審美理念。中國畫的筆墨語言是講究意會領悟,不僅在于其形式美,更在于其蘊含的抒情的藝術意境。德貴的作品就是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
他的山水作品善于運用傳統的筆墨去表現自己所生活的環境和身邊的事物,發現美、捕捉美、創造美,努力使自己的作品成為審美追求和內心情感的外化呈現。書畫同源,源自人心,他的每一副作品都呈現出清勁古雅、深邃悠遠之美。
2015年,林德貴調至蘇州市吳江區書畫院,蘇州古典園林的婉約之美、鐘靈毓秀、溫雅婉約,恰如悠遠纏綿的一幅畫、一首詩、一段昆曲,深深地吸引了來自閩西的他……“俯水枕石游魚出聽,臨流枕石化蝶忘機”讓他身臨其境,這又給予他創作的靈感。
蘇州古典園林有著獨特的藝術和美學創造,園林藝術是再造自然,融會了中華民族的哲學理念、審美觀點。園林的產生及造園藝術的運用,與中國繪畫藝術的發展相生相依,兩者都承載著中國山水精神,借以表達出師法自然又超越自然的畫理意境。

對于蘇州園林呈現出的多元化的表現形式,德貴通過自己獨特的藝術手法再現,古典園林在他的畫筆下描繪出一幅幅色彩豐富、形式多樣的富有時代藝術氣息的作品,展示出園林的永恒藝術魅力。
這個時期他創作的彩墨江南系列《夢園》、《花飛江南》、《早春》、《江南四季雨晴時》、《花明松翠》、《塵心》《萬木松蘢》、《春消息》等作品絢麗典雅、意境悠遠、如夢如詩,朦朧的意境美與雅靜靈動的禪意美所交融,將亭、臺、樓、閣、泉、石、花、草匯入作品中,繁花點點飄落在溪流中,幾條紅色的小魚穿梭于水中歡舞,小鳥在梅枝上鳴唱,紅了海棠、白了梅花,素凈優雅、冰清玉潔,每一幅作品都深深地打動著觀者,讓人留戀于江南的畫境中……
他在江南園林的小橋流水間穿梭,亭臺樓閣、樹木山石是他創作的源泉。這時,他又對姿態萬千、通靈剔透的太湖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太湖石可謂千姿百態,異彩紛呈。或形奇、或色艷、或紋美、或質佳、或玲瓏剔透、靈秀飄逸。怎樣用中國畫的筆墨來表現這一奇石?他開始嘗試花鳥畫的創作。
“寫意”的內涵博大精深,中國畫中寫意花鳥畫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很強的藝術生命力。講究作畫過程中以書入畫,意存筆先、畫盡意在,在氣韻貫通中隨機應變。寫意花鳥畫是畫家借花鳥表現人的豐富情感活動與主觀精神情趣,不去復現客觀對象,而超脫生活物象形似,突出神似與氣韻,尋覓詩意哲理與精神境界的超拔。

德貴老師深深懂得師古人、師造化、得心源。明代著名畫家弘仁的繪畫和意境所呈現出一種孤寂、清雅、寧靜、冰冷、枯淡、空曠、幽避的審美趣味。他的畫面里,沒有跳動的筆觸,沒有大渲大染,筆簡墨淡,線條松靈而又沉穩,有著非常強烈的“空寂”與“冰冷”之感。這給了德貴很大的啟發,他創作出《祥園》、《芳華》、《太湖眷侶》、《春江水暖鴨先知》等作品,《梅開五福》系列作品和《富貴平安》系列作品,他的構圖洗練簡逸,筆墨精妙、秀逸遒勁,設色淡雅素凈,以靜雅脫俗、古拙超逸的藝術風格,呈現出簡約古雅、寧靜空曠、極富空靈深邃的禪靜之美、飄逸之美和超然之美……
作為新時期的中國畫家,林德貴努力學習傳統中國畫技法,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同時還關注時代、關注時代精神,運用傳統的筆墨去表現自己所生活的環境或身邊的事物,發現美、捕捉美、創造美,努力使自己的作品表現出時代精神,與時代共振。 PR
(作者簡介:許夢心,2015年7月畢業于天津音樂學院,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河北省戲劇家協會會員、河北省音樂家協會會員、河北大學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杜林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