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閉會期間的代表活動有哪些內容?
人大代表閉會期間的代表活動是從1986年以后才普遍開展起來的。經過30多年來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以及各級人大代表的不斷探索和努力,創造了許多有利于人大代表平時發揮代表作用的活動形式。從我國地方組織法、代表法等法律的規定以及各地的實踐經驗看,代表在閉會期間的活動方式主要有:(1)以各種形式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定期走訪選民,建立選民接待日制度,充分調查民情,了解民意;(2)定期開展學習活動,學習憲法、法律和黨的方針政策,為履行代表職責打下良好的理論和法律基礎;(3)采取多種方式,經常聽取和反映人民群眾意見,回答原選區選民或者原選舉單位對代表工作和代表活動的詢問;(4)直接選舉產生的代表應當以多種方式向原選區選民報告履職情況;(5)交流代表活動經驗,進行人大工作座談等;(6)開展專題調研活動;(7)進行代表視察活動,除了參加本級人大常委會統一安排的集中視察外,在人大常委會的協助下,也可以進行數人聯合視察或者個人持證視察活動;(8)應邀參加常委會的執法檢查活動;(9)列席人大的各種會議,主要是本級人大常委會會議和專門委員會會議;(10)聽取本級國家機關及其部門的工作情況通報;(11)約見國家機關負責人,直接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加強國家機關與人民群眾的聯系;(12)縣級以上的各級人大代表根據本級人大或者常委會的決定,參加關于特定問題的調查委員會。
代表閉會期間的活動形式、方式和內容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經濟社會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其形式和內容也應當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有所創新和發展。
閉會期間人大代表活動要注意哪些問題?
第一,閉會期間活動應以集體活動為主,以代表小組活動為基本形式。從實際情況和活動效果看,代表在閉會期間的活動,雖然代表個人可以分散進行,但是更多的是需要由常委會組織和安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對于地方各級人大代表而言,除了參加視察、調研和列席相關會議外,在閉會期間還可以參加更多形式的活動,如交流代表活動經驗、進行人大工作座談、定期走訪選民、建立選民接待日制度等,這些活動大多是通過代表小組活動的形式進行。而且有些代表活動本身的性質就決定了必須有組織地進行。例如,代表列席本級人大常委會會議、應邀參加執法檢查、參加特定問題的調查委員會等,這些活動必須根據常委會活動的有關議題和決定有組織地進行,代表只能根據邀請和有關決定參加此類活動。
第二,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了解實際情況。代表在閉會期間的活動,既是履行代表職責,執行代表職務,也是了解社情民意,為在大會上提出議案或者建議、批評和意見做好準備工作。因此,代表應當深入基層,傾聽人民群眾呼聲,收集人民群眾的意見,然后將它們整理成議案或者建議、批評和意見,帶到人大會議上來,真正做到反映人民群眾的要求,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
第三,代表在閉會期間的活動一般在代表原選舉單位或者原選區的行政區域內進行。代表在原選舉單位或者原選區的行政區域內進行閉會期間的活動,既有利于加強同原選舉單位、原選區選民和人民群眾的聯系,也可以節省視察經費。當然,人大代表的視察范圍并不囿于原選舉單位所在地,根據需要,也可以參加本級人大常委會組織或者安排的在本行政區域內的活動。
第四,代表在閉會期間的活動必須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保守國家秘密。代表是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必須模范地遵守憲法和法律。代表閉會期間的活動也是履行代表職責的重要部分,因此,不得接受企業、社會團體、個人或者其他營利性組織的贊助。必須正確處理履行代表職責與從事個人活動的關系,不得借執行代表職務謀取個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