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皓
河南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中國姓氏的重要發源地,也是紅色的革命熱土。植根中原大地的河南曲藝曲種豐富,特色鮮明,充滿著生機與活力。2021年,河南省曲協在中國曲協的關懷指導下,在省文聯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團結和帶領全省廣大曲藝工作者,守正創新,銳意進取,譜寫出新時代河南曲藝發展的新篇章。
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文藝發展的根本保證。我們始終堅持協會建設的政治靈魂,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特別是在全國文代會、作代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帶領全省廣大曲藝工作者始終與黨同心同德,與人民同向同行,與時代同頻共振。一是主席團示范帶頭學。通過主席團例會、理事會、座談交流會、主席團微信工作群等多種方式,第一時間開展政治理論學習,并結合工作實際,堅持問題導向,予以貫徹落實。二是地市曲協跟進深入學。通過主席團(擴大)會、網絡視頻等形式,學習有關精神,進行作品創作,進而團結引領基層曲藝工作者聽黨話、跟黨走。三是線上線下結合學。圍繞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加強相聲界行風建設 自覺踐行崇德尚藝”要求,組織青年曲藝骨干、基層曲協負責人,召開專題座談會,開展專題和網絡培訓,參加人員400余人次。
以文化人,凝心聚力,是文藝工作服務大局的職責使命。我們堅持發揮文藝“號角”的作用,唱響時代風貌,引領時代風氣。一是為中央重大精神宣傳發聲。十九屆六中全會后,我們充分發揮曲藝“輕騎兵”“短平快”的優勢,組織曲藝工作者及時跟進,創作推出了河南墜子《沁園春·<決議>頌》、動漫快板《河寶說經驗·十個堅持》、群口相聲《中國最牛》等作品,在學習強國、新華網、人民網、省紀委官網等媒體平臺播出,用作品的“接地氣”為貫徹全會精神“聚人氣”。二是為慶祝建黨百年營造氛圍。組織優秀曲藝作家赴革命老區采風,開展主題優秀作品征集、紅色記憶優秀曲藝作品網絡展播,創作河南墜子《半桶水》《一張借條》、大調曲子《彩虹》。各地市曲協也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黨史宣講活動,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曲藝+宣講”的方式,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血脈。三是為現代化河南建設貢獻力量。堅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圍繞鄉村文化振興,常態化開展“送歡笑到基層”惠民演出活動,用曲藝的力量激勵群眾共建小康生活,共享精神富裕。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發生后,第一時間發動曲藝工作者捐款捐物、爭做志愿者,深入防汛救災一線采訪創作,推出了《真情匯聚大河南》《今天的河南》《胡辣湯的感謝信》等系列作品,用曲藝傳遞正能量,凝聚人心重建家園。
品牌具有示范帶動、輻射影響的作用,對曲藝發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應。我們堅持以點帶面、整合資源,將曲藝特色優勢轉化成當地發展優勢,推動地方曲藝創品牌、推新作。一是擦亮傳統品牌。馬街書會是河南曲藝的名片。我們在全國優秀節目網絡展演的基礎上,深挖傳統文化資源,組織開展寶豐馬街書會優秀傳統長篇大書網絡擂臺賽和書狀元評選系列活動,結合網絡新媒體和文旅文創融合,推動曲藝的時代化、市場化。以寶豐馬街書會為成功案例,加強對南陽賒店書會、商丘歸德大書場、許昌杜寨書會的業務指導及工作推動,在打造“四大書會”上下功夫,推動傳統品牌出新彩,力爭形成集群效應。二是深化人才品牌。我們實施創作表演人才培養工程,重點推薦省曲藝界代表性人物和青年新秀參與國家級創作平臺活動,以及各種原創作品展演和相關賽事,提高專業理論素養,鍛煉創作演出能力,青年曲藝人才實力不斷提升,并逐漸嶄露頭角。魏鵬創作的快板小品《紅軍樹下》入選中國曲協“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采風作品,大調曲子《念奴嬌·追思焦裕祿》入選第二屆全國大學生曲藝周,曲藝聯唱《老家河南》、河南墜子《黃河人家》、小品《找得準》,榮獲河南省第七屆文學藝術優秀成果獎。三是拓展陣地品牌。河南曲藝底蘊深厚,擁有5個中國曲藝之鄉和1個中國曲藝名城。在此基礎上,我們重點打造推介河南墜子、大調曲子、三弦書、河洛大鼓等重點曲種,在全省范圍內開展“河南省曲藝之鄉”評選,推動地方黨委政府重視曲藝、支持曲藝。2021年,周口太康申報“河南省曲藝之鄉”、南陽成功舉辦首屆三弦書大賽,帶動了各地市特色曲藝的發展。
從曲藝“高原”向曲藝“高峰”進發,需要精品力作做基石,更需要優秀人才勇攀登。我們堅持把培養和造就一支高素質曲藝人才隊伍作為根本性、基礎性工作,強化激勵約束機制,努力為他們搭建平臺、加強服務、提供助力。一是抓強中青年人才骨干“主力軍”。2021年省曲協成功換屆,以陳紅旭、白軍宣、師亞峰為代表的一批實力影響俱佳的中青年骨干力量充實到主席團和理事隊伍,并吸納了一部分“90后”的曲藝作家、評論人才,老中青結合的骨干人才隊伍為新時代河南曲藝事業的持續繁榮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二是抓緊新文藝群體“生力軍”。加強對文藝“兩新”人員的聯絡團結,為他們主辦或參與舉辦一系列文藝紀念活動、公益演出、作品研討會、培訓活動,通過搭建各種交流展示平臺,從中挖掘推出一批曲藝新秀。2021年,河南省42部作品入選全國性展演,其中文藝“兩新”人員作品占比四分之一,新文藝群體的“鯰魚效應”進一步激活了曲藝發展的動力。三是抓好少兒曲藝新苗“預備隊”。我們依托每年一屆的河南省少兒曲藝大賽、河南高校“曲藝特色班”、知名曲藝家傳承基地,以及遍布全省各地的曲藝教育機構、傳習所等平臺,做好曲藝好苗子的發現培養,持續夯實曲藝發展的后勁。
新時代新征程為文藝繁榮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舞臺,也為曲藝振興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2022年,河南省曲協將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在中國曲協的指導支持下,團結帶領全省曲藝工作者,扎根中原大地,綻放曲藝之花,唱響時代號角,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作者:河南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責任編輯/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