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平喜
天門地處江漢平原北部,是著名的僑鄉和文化之鄉,擁有“中國曲藝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茶文化之鄉”等城市名片。天門曲藝種類較多,主要有天門漁鼓、碟子小曲、蓮花落、三棒鼓、天門歌腔、天門說唱、天門善書等。特別是碟子、蓮廂、三棒鼓這些獨有的曲藝形式,使天門曲藝散發出鮮明濃厚的地方特色和鄉土氣息。過去的一年,在中國曲協和湖北省曲協的指導支持下,在天門市委宣傳部、市文聯的正確領導下,天門市曲藝家協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牢牢把握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團結帶領全市曲藝工作者扎根基層、服務群眾,推動天門曲藝事業不斷繁榮發展。
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長期的重大政治任務,認真組織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教育引導天門廣大曲藝工作者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決定性作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就文藝文聯工作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論斷,深刻領會真諦要義,準確把握方向要求。我們組織主席團成員積極參加以黨史學習教育為主題的各項政治理論學習,采取座談交流、骨干培訓、協會聯絡等多種方式,深入開展政治理論學習,交流學習心得體會。切實團結引領全市廣大曲藝工作者聽黨話、跟黨走,說好中國故事,唱出中國精彩,充分履行新時代曲藝人的使命任務。
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源于人民、為了人民、屬于人民,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立場,也是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的動力所在”的重要論斷,堅持組織紅色文藝“輕騎兵”曲藝小分隊開展志愿服務,常年開展曲藝進校園、曲藝進企業、曲藝進社區、曲藝進農村活動,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為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鼓與呼。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發生之后,我們配合市委市政府整體安排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宣傳,第一時間組織人員創作了天門漁鼓《萬眾一心抗疫情》,宣傳防疫知識和注意事項,提高人們的防范意識。這個節目不僅在湖北省電視臺、天門市電視臺等媒體播放,更在天門市的村村通小喇叭反復播放。在隔離期間,我們又創作了快板《隔離不隔情》,這個節目作為全省“抗擊疫情”專題曲藝節目進行了展播。這些節目為鼓舞士氣、穩定人心、戰勝疫情發揮了曲藝特有的作用。為慶祝建黨100周年,我們組織紅色文藝“輕騎兵”曲藝小分隊下基層輔導創作,先后為岳口鎮慶“七一”晚會創作了天門漁鼓《百年風雨鑄輝煌》,為東湖社區創作了群口快板《豪情滿懷頌黨恩》,為佛子山鎮創作了群口快板《紅心向黨譜新篇》等曲藝節目,并進行了輔導排練。在天門電視臺舉辦的慶祝建黨100周年文藝晚會上,獲得觀眾的一致好評。為全市黨風廉政建設宣傳教育月活動創作的群口快板《廉政建設永遠在路上》、碟子曲《狠糾四風樹新風》、天門漁鼓《反腐倡廉有法寶》等節目,參加了黨風廉政建設宣傳教育“大篷車”巡回演出。為提高基層曲藝愛好者的表演水平,市曲協每年都與市群藝館合作,共同舉辦曲藝表演培訓班。培訓班由市群藝館提供場地和經費,市曲協組織曲藝專家進行輔導,先后舉辦了天門漁鼓、碟子小曲、天門蓮花落等曲種的表演培訓班,共有來自全市26個鄉鎮街道的500多名曲藝愛好者參加培訓,為天門曲藝后備人才培養奠定了良好基礎。

為了能創作出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我們堅持與時代同步,努力體現地方特色,打造曲藝精品。市曲協每年都要組織曲藝創作人員走進鄉村、企業進行采風,尋找素材,尋找靈感,在火熱的生活中汲取營養,創作接地氣的曲藝作品。根據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時提出的長江經濟帶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指示精神,我們組織曲藝作者深入漢江及其支流體驗生活,創作了天門說唱《搬豬場》,參加中國曲藝牡丹獎展演榮獲文學獎提名。在中國曲協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秀曲藝作品征集活動中,這個節目又獲評優秀曲藝作品,并入選中國曲協《美麗鄉村曲藝作品集》。市曲協為慶祝黨的百年華誕創作的天門說唱《傳家寶》,參加第十五屆湖北曲藝“百花書會”評獎活動獲得節目獎,并入選第十七屆馬街書會優秀曲藝節目網絡展播。
傳承與發展地方曲種是我們的神圣職責。天門漁鼓、碟子小曲、天門說唱、蓮花落4個曲種常年活躍在舞臺上,深受老百姓喜愛。天門市高度重視天門曲藝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天門漁鼓”入選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碟子小曲”“天門三棒鼓”“天門蓮花落”入選省級非遺保護名錄,“天門說唱”“天門善書”被確定為市級非遺保護名錄。市曲協還編輯出版了《天門曲藝戲曲音樂選粹》《天門曲藝作品集》,我作為市曲協主席也出版了《曲海拾貝》《曲海細浪》兩部曲藝作品專著。
曲唱新時代,奮進新征程。在今后的工作中,天門曲藝人將用心用功講好天門故事,用情用愛唱好家國情懷,聚焦創作生產優秀曲藝作品這一中心環節,踔力奮發、篤行不怠,奮力譜寫天門曲藝事業新篇章,用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作者:天門市曲藝家協會主席)(責任編輯/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