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寶鑫
脫口秀是當下一種比較火爆特別是受年輕人歡迎的口述藝術形式。“脫口秀”一詞源于英文“talk show”的音譯,通常是指訪談類節目?!氨M管這個中文表達實際指的是西方的單人喜劇表演,但與英語中我們稱之為‘talk show’的采訪類節目的形式并不一樣??芍形睦锏摹畉alk show’事實上已經變成了“單人喜劇”在中文里被廣泛使用的譯名。”①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特別是高知青年加入到脫口秀表演的行列中,他們從接觸脫口秀到喜愛脫口秀,再到從事脫口秀表演,為這種藝術形式的成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人力和智力基礎。同時,脫口秀新穎的單人表演模式也打破了傳統喜劇的表演模式,讓演員在臺上口頭敘述表演的同時能夠與觀眾進行更近距離的情感和心靈對話。
從脫口秀表演的結構和內容來看,其語言結構較喜劇、相聲等藝術形式更為松散,內容多為一系列對更寬泛的社會題材、專業題材進行的風趣探討,包括直接使用演員的個人親身經歷,從而使其更具獨創性、針對性但又不失脫離大眾。例如,當前火爆的有《脫口秀大會》、加拿大文化學者大山的單人表演《大山侃大山》等,因其鮮明的個性、幽默風趣的表演、接地氣的內容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

從《著作權法》的視角來看,脫口秀具備了在藝術領域內以一定形式表現的智力成果這一基本特征,在滿足“獨創性”的前提下,構成法律意義上的作品當屬無疑。但具體屬于哪一門類的藝術形式,不能一概而論,需結合其創作與表現形式加以判定。不同的藝術和作品類型,其保護范圍和保護方式也不盡相同。在明確界定脫口秀所屬藝術類型的前提下,方可將其權益保護納入合適的范圍進行相應的服務、引導、管理、保護。
根據我國現行《著作權法》(2020修訂)第三條第一款規定,法律層面上的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現的智力成果,包括:(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樂、戲劇、曲藝、舞蹈、雜技藝術作品;(四)美術、建筑作品;(五)攝影作品;(六)視聽作品;(七)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示意圖等圖形作品和模型作品;(八)計算機軟件;(九)符合作品特征的其他智力成果?!吨鳈喾▽嵤l例》第四條對“口述作品”的定義是“指即興的演說、授課、法庭辯論等以口頭語言形式表現的作品”。從這個角度看,《著作權法》并未明確脫口秀作品應屬哪一類別的藝術作品,但究其表演的主要特征應與其中的“(二)口述作品”接近。但從脫口秀表演的實際情況來看,多數表演是有腳本的,這與上述條款中“即興”表演的特征有所不同。因此,筆者認為,從嚴謹的角度講,只有即興發揮的脫口秀表演才可能構成完全的“口述作品”。而對于事先有腳本的脫口秀作品該如何歸類?從脫口秀表演的實際情況看,多數表演都事先存在腳本,其表演中多采用曲藝表演技巧,即以敘事為主兼并抒情,抒情基本通過演員對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表演者對所敘述事件的點評進行的,且表演大多是一人多角、跳進跳出。這與曲藝表演的基本特征比較吻合?;诖?,脫口秀從業人員的權益保護可根據表演者在表演中使用的主要具體技巧,如通過口頭敘事塑造人物、表達思想感悟并反映生活和人物角色的“跳進跳出”等——與曲藝類表演類似的形式,將其歸入“曲藝作品”類別,將其納入相應的協會予以管理和保護較為合適,發揮相關文藝家協會對脫口秀從業者履行團結引導、聯絡協調、服務管理、自律維權的職能。這既有利于脫口秀從業者樹牢守正創新意識和法律意識,也有助于加強對脫口秀作品獨創性表達的著作權保護,促進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筆者在此呼吁,我們作為脫口秀表演的觀賞者、其服務的對象,在享受其帶來的精神歡娛的同時,也應更多關注相關從業人員的成長和權益保護工作,以促進脫口秀這門藝術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脫口秀演員,需要的是一個全國性的、專業的、強有力的組織進行“懂我式”的管理與服務,讓脫口秀不再漂泊在外,找到屬于脫口秀人自己的家。
注釋:
①大山(M a r k H e n r y Rowswell):《相聲VS單人喜劇》,首屆國際說唱藝術研討會,2019年10月。
(作者:上海市曲藝家協會會員、法律顧問)
(責任編輯/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