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中國成立后做過毛澤東圖書管理員的龔育之介紹:“在馬恩列斯的著作中,毛主席尤其喜歡讀列寧的著作。讀得最多、下功夫最大的恐怕也是列寧的著作。”毛澤東認為俄國革命之所以能夠成功,就在于列寧創造了一個適合20世紀初帝國主義時代和俄國自身實際的“布爾什維主義”。這里的“布爾什維主義”,就是人們后來所說的“列寧主義”。
列寧主義對早期中共指導幫助的意義是多方面的。彭德懷曾經回憶過一件事:1933年底,“接到毛主席寄給我的一本《兩個策略》,上面用鉛筆寫著(大意):此書要在大革命時讀著,就不會犯錯誤。在這以后,他又寄給(我)一本《‘左派’幼稚病》(這兩本書都是打漳州中學時得到的),他又在書上面寫著:你看了以前送的那一本書,叫做知其一不知其二;你看了《‘左派’幼稚病》才會知道‘左’與右同樣有危害性”。
《兩個策略》指的是列寧于1905年寫的《社會民主黨在民主革命中的兩種策略》,《“左派”幼稚病》指的是1920年寫的《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寧在《兩個策略》中突出強調了落后國家無產階級政黨必須要實行革命兩步走策略,絕不能設想一步邁過資本主義的觀點,同時反復論證爭取無產階級政黨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地位,以克服資產階級的妥協性和不徹底性;盡最大努力爭取農民群眾,以建立無產階級與農民的革命民主專政的必要性。在《“左派”幼稚病》中,列寧著重分析了群眾和領袖、階級和政黨的相互關系問題,強調無產階級政黨必須要由少數最有威信、最有影響、最有經驗、擔任最重要職務的領袖來領導,必須實行極嚴格的集中制和鐵的紀律,必須與最廣大的勞動群眾打成一片,依靠群眾并善于發動和組織群眾參加革命斗爭。
毛澤東在加入中共前后也讀過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的中譯本,并說自己讀后印象最深的就是四個字:“階級斗爭”。他也曾坦言,他是“先學列寧的東西,后讀馬克思、恩格斯的書”,才在理論上開始掌握馬克思主義的。
(曉政摘自《史林》2021年第1期,楊奎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