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勝功

錄制《黃河大合唱》時,時樂濛任指揮
時樂濛,又名時廣涵,1915年12月10日出生于河南省伊川縣酒后村,自幼喜愛唱歌彈琴。1928年考入開封師范學校藝術科學習音樂。在校學習期間,受共產主義思想影響,與進步學生共同組織了同學會,與舊的封建統治勢力抗衡。他的同學劉立軒,河南省唐河縣人,家境貧寒,因1929年積極參與學生運動被校方開除。時廣涵了解劉立軒的品性,同情好友的處境,主動帶他暫回自己家中居住,幫助他找工作。憑時廣涵的父親在當地的威望,劉立軒被安排在伊川縣教書。時廣涵師范畢業回家后,經常與劉立軒往來,分析中國的形勢,痛斥國民黨政府的腐敗,贊同共產黨平分土地、消滅剝削的政策。
1937年,時廣涵與父母相商,到延安去投奔共產黨,參加八路軍。父母擔心時廣涵的前途,讓其仔細考慮,不可魯莽行事。但時廣涵信念堅定,二老看改變不了他的志向,便為他準備了行囊,于1938年春將時廣涵送上去往延安的路程。到達延安后,時廣涵在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師從呂驥、冼星海學習指揮、作曲。為了紀念參加革命的起點,時廣涵更名為時樂濛。由于從小就喜愛音樂,家鄉的小調學了不少,在師范學校就讀時就是學校的文藝骨干,他到延安后更有了用武之地。他將所掌握的民間小調填上新詞,派上用場,很受部隊官兵的喜愛。
1944年,中共中央決定開辟豫西抗日根據地,時樂濛被分派到河南軍區。部隊從延安出發,1945年1月到達洛陽地區,在登封度過了緊張的春節。部隊在登封駐扎了7個多月,一邊與日軍進行游擊戰,一邊休整。
日本投降后,根據中央的指示,新四軍第5師李先念部、河南軍區部隊、359旅南下部隊三路到桐柏山匯合,成立中原軍區,與國民黨部隊作戰。河南軍區部隊為第一縱隊,駐扎在信陽光山、駐馬店樂山一帶。
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軍圍攻中原解放區,內戰全面爆發。在隨中原軍區第1縱隊突圍時,時樂濛與部隊失散。時樂濛與一名河南漯河籍的小戰士,化裝成逃荒要飯的叫花子,沿桐柏山溝歷經一個多月才逃奔到唐河一帶。
落難中,時樂濛想起了自己的好友劉立軒。劉立軒在時樂濛家鄉教了四年書,為照顧家中的老人,回到了唐河。怎樣打聽老同學的下落呢?一天,他背著破爛的行囊,來到唐河縣城南湖陽鎮一所學校門前,看見一位老師在修手風琴。時樂濛便坐一邊休息。這位老師忙了半天,還是修不好。時樂濛主動上前說:“老先生,讓我給你試修一下。”這位老師看時樂濛一身叫花子打扮,頭發蓬亂,不相信他能修好,但還是將琴遞了過去。時樂濛用一頓飯的工夫修好了手風琴,并試拉唱了一下。這位老師非常驚訝,邀請時樂濛去家里吃飯。時樂濛謝絕了好意,只是借此機會打聽到了劉立軒的下落。劉立軒回唐河后,在唐河縣惠民中學試教。由于知識面廣,為人謙和,工作責任心強,后來他被提拔為學校教務處主任。加之他人緣好,當時唐河的縣長、各鄉鎮長,待他都非常客氣。1936年,經多方推薦,唐河縣縣長提拔劉立軒當了鎮長。任職期間,他進一步了解了國民黨政府的腐敗,任職僅4個月就寫了辭呈,回到唐河縣惠民中學繼續從事他喜愛的教育工作,此時已是唐河縣的知名人士。
劉立軒的確切地址了解清楚了,怎樣和他聯系呢?時樂濛和同行的小王商量分頭行動。小王去漯河找他開糧行的叔父,時樂濛去找劉立軒。如果找到親朋,按約定的地址回信,找不到或者親朋不接收,五天內到漯河約定的地點聯系,再商量尋找大部隊的方案。就這樣,二人將所帶錢幣匯總了一下,到寄賣店為時樂濛買了一件舊長衫后分開,各自動身。時樂濛輕裝來到唐河縣惠民中學,見到了劉立軒。患難朋友相見,心情都非常激動。當劉立軒為時樂濛脫掉長衫,讓其洗漱時,看到了時樂濛破爛的臟衣服。由于前段時間為了逃避國民黨軍的追捕,他們來回躲藏,白天夜晚,衣服沒有離過身,更別說洗漱了,所以身上生了不少虱子。劉立軒看著破爛衣服上亂爬的虱子,心里非常難受,隨即讓時樂濛洗了澡,將自己的內衣找了一身讓時樂濛穿上。二人相見,敘不完的友情。劉立軒清楚時樂濛當時的處境,思來想去,還是回自己家中最安全。劉立軒的老家在離縣城十里的城東石橋寺村,其愛人在石橋寺廟學校當教師,便將時樂濛以自己落難朋友的身份,安排到石橋寺廟看廟。就這樣,劉立軒為時樂濛安排了安身之處,任務是看護寺廟,征收租子,維持辦學。
石橋寺有11戶貧農無地,依靠租寺廟的土地維持生活。其中幾戶由于家中多災多難,莊稼收成又不好,交租非常困難。時樂濛就向寺廟住持說情,減免了大部分糧租。農閑時,時樂濛逐戶登門,以征收租子的名義向群眾做宣傳鼓動工作,告訴他們國民黨的黑暗統治不長了,共產黨很快就會戰勝國民黨。共產黨來了之后,將給受苦的百姓平分土地,鏟除剝削壓迫,人人平等。共產黨領導的解放軍待老百姓像一家人,專門為窮人辦事,激發了老百姓向往共產黨、追隨解放軍的熱情。不少群眾讓時樂濛把自己的孩子介紹到解放軍隊伍中去。
石橋寺廟學校有5個班學生,沒有專職的音樂教師。有一部手風琴因長久失修已不能彈奏,在學校倉庫存放。時樂濛得知后,主動找到學校負責保管倉庫的人,將手風琴取出,免費修理。時樂濛修好琴邊彈邊唱,引來許多老師學生圍觀。驚訝、羨慕之余,他們紛紛贊賞時樂濛的演奏演唱水平。后來,學生們一放學就去找時樂濛讓他教唱歌,講故事。他就借此機會,向學生們灌輸新思想,啟發他們跟共產黨走、參加解放軍的志向。時樂濛還根據在延安時演唱的民歌小調旋律,改詞為“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一個大救星,要問救星是哪個……”。他因教學生演唱,引起了校方的注意。有一個鄉丁將此告到鎮長那里,但他們不敢抓時樂濛,因為劉立軒已有交代。為掩人耳目,鎮長在鎮上召開大會,警告說:“聽說有個別村、個別戶窩藏共產黨,按照黨國的命令,誰家窩藏共產黨,讓我們搜查出來,全家殺光。”也有人給劉立軒傳信,說時樂濛是共產黨,是解放軍派來石橋寺搞地下工作的。劉立軒很擔心老朋友的處境,星期天回到石橋寺時,勸告時樂濛:“你辦事怎么一點也不考慮后果,現在風聲這么緊,你的身份基本暴露,共產黨雖然已解放附近的幾個地區,但在咱唐河,目前國民黨還很猖獗,局勢很不穩。你只管看好你的寺廟,別的什么事你少管少問,千萬不要再找麻煩了。”老朋友的勸告,讓時樂濛閉門靜思了幾天。但是,受時樂濛宣傳教育的師生及社會進步青年,還是絡繹不絕地登門求教。附近幾個學校的腳踏風琴壞了,請他去修理,他毫不推辭,并免費服務。
廟里有一個帶發修行的年輕和尚,因為不識字,對背念經書感到頭痛,師傅講的經文也聽不懂。在廟里待了一段后,住持讓他剪去頭發,頭上打洞點痣。他不想待在廟里再受這個苦,便偷偷地去找時樂濛商量說:“時先生,我不想當和尚了,我想去當兵,參加國民黨軍當兵怎么樣?”時樂濛問:“你怎么想去國民黨軍當兵?”和尚說:“1927年時政府就有規定,參加了國民黨軍,家產、廟產不充公。”時樂濛以典型的事例,列舉了國民黨軍橫行霸道、無惡不作的行徑。將共產黨如何領導窮苦人民打天下、平分土地、人人平等的政策講給和尚聽。時樂濛的話,深深打動了和尚的心,后來這個和尚離開了寺廟,跟著時樂濛參加了解放軍。

時樂濛(右)接受本文作者采訪時在一起合影
有一個地主,聽人說共產黨來了之后會抓住他們槍斃,財產也會被沒收,很是害怕。一天晚上,他來到寺廟,找到時樂濛打聽實情。時樂濛借此機會向他宣傳說:“共產黨不會抓住就槍斃,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政策,只要你們悔過自新,擁護共產黨的政策。共產黨平等待人。你看,老家我爺爺是地主,但是他擁護共產黨,讓我參加共產黨,參加八路軍,共產黨不但不殺我爺爺,而且還讓我爺爺當了參議員。再說,共產黨中有不少就是大地主,例如陜甘寧邊區的李鼎銘先生就是一個大地主。他擁護共產黨,并積極向共產黨提建議,說出自己的想法,共產黨采納了他的建議,還非常重用讓他當上了政府副主席。”一番話消除了這個地主的顧慮。他由衷地說:“共產黨來了,我一定按照你說的去做。”
一天,唐河縣法院的一位承審官找到時樂濛,打探道:“共產黨對待我們這樣的承審官怎樣處理?會不會槍斃?會不會將我們攆走?”時樂濛耐心地向他介紹共產黨的政策,并以生動的事例對他說:“我舅舅是國民黨的承審,前年,解放軍打開縣城,俘虜了不少國民黨的官兵,我舅舅也在其中。他聽說共產黨、解放軍抓住國民黨當官的,年輕者槍斃,年老者活埋。我舅舅被俘以后,非常害怕,因為我舅雖然才50多歲,但看樣子像60多歲,擔心被活埋。抓住的當天下午,解放軍將年輕人關在一個大房子里,將舅舅一個人關在一個小房間里,我舅舅害怕極了,懷疑真的要被活埋。到了晚上,解放軍的一位戰士提著燈籠,拿著被子,開門到房間里。我舅舅嚇了一身汗,以為趁天黑活埋他。小戰士看著我舅舅關切地說:你年紀大了,和年輕人住在一起怕你睡不好,領導讓單獨給你騰出一間,早點休息吧。這位戰士走后,又來了位戰士為我舅舅送來了吃的。第二天,解放軍在一所大房子里辦被俘人員學習班,講明了共產黨的政策,不虐待俘虜,愿意干的可以留下繼續從事自己的職業,或者安排其他工作。不愿意干,愿意回家的,發給路費。我舅舅因為年紀大了,不想再干。解放軍給了他充足的路費,讓他回法院取了行李。現在家過著舒適的晚年生活。”這位承審官聽后,深受感動,表示:共產黨來了以后,我一定賣力為共產黨做事,當一個好的法官。
此外,一些學校校長、三青團員、國民黨政府官員都私下向時樂濛打探過共產黨的態度,時樂濛均以典型的事例說服他們,讓他們擁護共產黨,站到人民的一邊,不和共產黨、解放軍作對。
1947年11月中下旬,國民黨軍隊從唐河縣城向東經過石橋寺。第二天夜里,又有部隊路過。天亮時,在地里看護莊稼的群眾回村議論,說昨天晚上路過的部隊不像是國民黨軍隊,還有老百姓帶路,有好幾千人。坐車的、騎馬的、步行的,浩浩蕩蕩,一下子過了幾個小時,也沒有驚動村里的百姓。時樂濛心想,這一定是自己天天找、夜夜盼的隊伍。不可錯過這個機會,先趕上跟著他們,再找自己失散的隊伍。時樂濛向劉立軒及其家人說出了自己的想法,相商告別。劉立軒夫婦依依不舍地幫時樂濛整理行囊,并通知小和尚和時樂濛一塊兒離開石橋寺,去追趕解放軍的隊伍。二人追了一陣,見有車隊從背后駛來。時樂濛仔細一看,是自己的隊伍,忙上前攔住。押車的戰士用槍對準了時樂濛,時樂濛面帶微笑,向小戰士解釋道:“我叫時樂濛,是河南軍區第1縱隊的宣傳員,上次在中原突圍戰中失散。都是自己人,到部隊見到首長再說。”這位戰士帶領時樂濛見了領導,在說明原因后領導同意讓時樂濛上車。在車上,經小戰士介紹,得知第一次經過的就是駐扎在唐河一帶的國民黨部隊。他們聞聽解放軍解放唐河,倉惶撤離。解放軍由當地的群眾引路,翻過城墻,留守在唐河的國民黨軍的殘兵敗將紛紛投降。所以,咱們的部隊很順利地解放了唐河。車隊到宿營地后,經戰士逐級上報,11旅旅長、政委親自接見了時樂濛,并將他引薦給陳賡。陳賡聽了時樂濛的陳述,祝賀他歸隊,并贈送他一支勃朗寧手槍。過了一段,陳賡又親自安排時樂濛到豫西軍區當宣傳科科長。
在時樂濛帶小和尚離開石橋寺的第七天,唐河鎮又響起了槍聲。暗中保護時樂濛、為劉立軒傳信的賈鴻章身遭不幸。
賈鴻章,唐河鎮十里鋪人。30多歲仍孤身一人,靠賣糖葫蘆、炸爆米花過活。由于他經常在外,對國民黨政府的腐敗行徑了解很多。他向往革命,思想進步,盼望共產黨領導的解放軍早日徹底打敗國民黨匪兵,消滅反動勢力,使百姓過上安穩的生活。他和劉立軒是好朋友,有什么苦衷,遇到什么不平事,時常向劉立軒訴說。見國民黨匪兵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做了什么壞事,他也悄悄地給劉立軒講。劉立軒也托付賈鴻章,在外聽到什么風聲,國民黨部隊有什么行動及時告知,以轉告時樂濛及早防備。
1947年11月初的一個夜晚,解放軍夜襲唐河鎮,國民黨匪兵死的死、逃的逃,殘兵敗將繳槍投降,唐河解放。但解放軍部隊撤走后,國民黨部隊又集結反動力量,收攏殘兵敗將,挨家挨戶搜捕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氣焰十分囂張。賈鴻章得知消息后,放下手中的活,手提一只炭火筐,假裝串門來到劉立軒家中。見劉立軒一人在家,急忙將此消息告訴了他。劉立軒代表時樂濛對賈鴻章的進步行為表示感謝,并告訴賈鴻章,時樂濛在一星期前已經帶著小和尚安全地追趕部隊去了。賈鴻章松了一口氣。二人一邊抽煙烤火,一邊繼續攀談。只聽外邊幾聲狗叫,有兩個國民黨匪兵持槍闖進劉立軒家中,追問時樂濛的下落。劉立軒沉著機智,上前告訴他們:時樂濛是我開封師范的同學,因與家人吵嘴生氣,來唐河找我散心。我看他在家沒事干,就讓他到寺廟學校干些雜務活。后經我們說和,與家人化解了矛盾,早已回洛陽老家。
國民黨匪兵東搜西查,也沒有發現什么可疑的跡象,掃興出門。這時,賈鴻章從炭火筐里取撥火鏟,火鏟碰擊炭爐發出了響聲。國民黨匪兵驚駭回頭一看,見賈鴻章手中拿著一個黑黑的家伙,認為是手槍,他們急忙持槍,不問青紅皂白,開槍打死了賈鴻章,又將劉立軒帶到兵營大院。后來,鄉親們和鎮政府出面擔保,劉立軒才被放出。因賈鴻章上無老下無小,單身漢一條,一個哥哥家境更貧寒,無力埋葬自己的弟弟,劉立軒便出面操持,為賈鴻章做了一口簡易棺材,將尸體埋葬……
“文革”期間,賈鴻章的侄兒賈云山在學校教書。紅衛兵們將其揪出批斗,說其叔父是漢奸,被共產黨、解放軍鎮壓。劉立軒見狀,心中難過,又因自己成分不好,也屬于管制對象,無法出面證明。他便偷偷寫信,將此事告訴了在總政歌舞團工作的時樂濛。時樂濛得此消息后,心里十分難受。他將此事向領導作了匯報,并以組織的名義,寫了一份證明材料。憑這一份材料,賈鴻章親屬避免了一場大的批斗。
新中國成立后,時樂濛定居北京,曾任總政歌舞團團長,解放軍藝術學院副院長,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名譽主席,《歌曲》月刊主編等職。主要作品有《歌唱二郎山》《三套黃牛一套馬》《紅軍想念毛澤東》《長征》《祖國萬歲》,參加并主持了大型音樂史詩《東方紅》的音樂創作。他以畢生的精力,譜寫了一首首唱響全國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