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龍
(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00)
建筑設計創作是我國建筑工業體系中的主要組成部分,要想實現現代化建筑設計,滿足人們需要和審美要求,需要在建筑設計中融入工藝美術設計思想,提高設計質量,將先進的藝術思想融入到其中。在對工藝美術發展歷程進行分析時,其已經在當前的建筑工業中得到了有效應用。因此,需要加強對工藝美術設計理念的合理應用,在其中加入先進的工藝美術理念,從而滿足人們對建筑物的美感需求。
義烏作為新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需要建設一個國際化的強中心。義烏大劇院的項目建設是義烏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是促進城市轉型發展的動力,不僅能加速文化產業發展,為義烏打造新的國際化的文化名片,也是推進文化強市建設和實施“一帶一路”建設,彰顯“新絲綢之路”新起點城市的地位采取的具體措施之一。
結合新形態下的“一帶一路”政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與中國文化,將義烏大劇院打造成義烏的精神與文化地標。充分考慮地處義烏的特殊核心位置,作為義烏標志文化建筑,體現義烏建造國際藝術殿堂、演繹盛世建筑華章所應有的文化內涵和藝術特質。周邊文化功能與城市公共空間互相融入,大劇院依托絲路新區建設,打造文化中心名片,延續義烏本地文化精神。
大劇院是義烏最高規格的表演中心,是大力發展繁榮文化事業,促進精神文明建設,推動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大劇院應滿足各種表演藝術形式的演出需要、功能齊全、視聽條件優良、技術先進、設備完善、經濟合理。
會議功能是滿足義烏國際、國內大型會議及大型活動接待需求,是實現“會”、“展”功能有機融合的重要功能。會議功能應以接待會議或會議團隊為主,滿足舉辦各種規模、形式的會議及其他活動。會議功能需配備完善、先進的技術設施。
項目用地結合義烏江作為設計出發點,大劇院是區域的視覺中心與焦點,建筑輕盈飄于水上,串聯兩岸動線。大劇院被義烏江與清波湖所環繞,周邊視野開闊,江兩岸景觀植被繁茂。建筑中軸線敞開,形成良好的兩岸視線通廊,建筑通過屋檐與立體綠化營造豐富的第五立面。規劃用地四周場地一體化設計,連同清波路南側臨清波湖局部岸邊整體設計島岸。建筑的表演功能與會議功能分區明確,互相獨立不產生干擾,大劇院位于場地的西南方向,會議中心位于場地東側,水劇場位于清波湖內。現有周邊建設建筑群體天際線較為整齊與單一,大劇院采用江南坡屋頂形式,通過現代手法的來塑造義烏江畔輕盈而柔和的城市天際線。
在新時代,以前的建筑設計理念已經不能滿足當前人們對建筑設計的要求,需要加強對新理念和新技術在其中的有效應用。相關學者分析,工藝美術設計理念會影響建筑設計質量,更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現代化建筑美術設計的進程[2]。
設計思想的創新化應用既需要設計工作者不斷獲取先進的設計信息,切實更新和發展設計思想,也需要結合時代發展了解建筑審美,保障現代建筑設計作品具有明顯的時代特色。設計工作主要是依靠現代信息技術和知識來開展的,因此,在創新應用工藝美術設計思想開展現代建筑設計的工作中需要全面應用信息技術,這樣一來既能夠有效改善傳統建筑設計體系中的精確度不高和誤差較大的問題,也能夠有效提高設計效率和水平,促使工藝美術設計思想得以全方位的體現,從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提升建筑物的科技含量,如圖1 為筆者在MAD 建筑師事務所期間參與的義烏大劇院建筑設計。

圖1 義烏大劇院建筑設計
傳統建筑設計模式下形成的設計方案是人工開展的,既缺乏科學技術的應用,也忽略了人們對建筑美感的時代需求,導致很多建筑物的設計缺乏必要的價值支撐[3]。而現代建筑設計構想中工藝美術設計思想的應用既綜合了建筑物的實用功能,也充分體現了建筑的藝術價值,是創新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直觀呈現,對于提升建筑設計水平,強化更多建筑設計元素的應用具有重要的價值,能夠有效推動我國現代建筑設計的健康創新發展。
在確定建筑設計方案時,對工藝美術相關理念加以運用,通常可使設計效果得到顯著優化。要想達成該目標,設計師需要掌握工藝美術的應用和創新策略。
在經濟持續發展的當下,大量人口選擇從農村遷移到城市,建筑行業面臨的挑戰和能夠把握的機遇均不同于往日。建筑行業面臨的主要挑戰是人們的需求不斷增多,有舒適、優質等常規要求,還有審美需求[4]。由此可見,要想使建筑價值得以充分實現,設計師需要引入工藝美術并基于相關技術打造可滿足人們審美需求的建筑。
這里提到的工藝美術,主要是指由美、形所衍生出的審美學科,強調對自然、文化和實物進行充分融合。作為設計發展的重要部分,工藝美術的特點是具有穩定形態,通過對理念和方法進行創新,使設計水平得到提高,這對設計人員具有重要意義。而對工藝美術加以運用,強調如實反映現實生活,體現了其他設計理念所不具備的工程性特征,可幫助藝術作品突破原有局限。
眾所周知,建筑設計強調對視覺沖擊力、藝術表現力進行凸顯,以此來達到使建筑具有更加豐滿的形象的目的。在打造藝術形象方面,最應當引起重視的部分,便是合理使用關鍵元素,借助巧妙設計對建筑反饋效果進行優化。正常情況下,建筑設計涉及的關鍵元素是指色彩和點線面的運用,在確定設計方案時,設計人員應充分發揮工藝美術的優勢,科學使用關鍵元素,賦予建筑更為大方且和諧的觀感,并對其視覺體驗加以優化。另外,建筑應體現當地文化和地理特征,設計人員應以城市風格為參照物,結合施工現場附近景觀,對建筑整體風格及細節進行確定。事實證明,與城市風格和景觀高度協調的建筑,往往具有更接近理想水平的歸屬感,而將色彩、點線面元素貫穿設計始終的目的,主要是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5]。
建筑會隨著使用年限的延長而失去時代審美,因此,現代化的建筑設計構想需要將提升建筑的經久耐用性和建筑價值作為重要的創新方向。現代社會在互聯網的影響下日新月異,而民族文化和藝術價值則在歷史發展的推動下愈加深厚。因此,在現代建筑設計構想中主動融入民族文化的設計理念和相關設計元素,既能夠提升建筑物本身的人文蘊涵,也能夠使建筑物的價值隨著歷史和社會的發展不斷提升[6]。從很大程度上來看,設計師對建筑的設計方向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群眾對建筑藝術活動的積極認可,隨著社會群眾對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認可程度的不斷提升,將民族文化藝術作為開展現代建筑設計和創新工藝美術設計思想的價值依托,對于豐富建筑設計價值,提升建筑藝術內涵十分重要。
縱觀建筑發展史可知,各時期盛行的藝術形式存在明顯差異,這是因為建筑設計和技術發展、生產力水平密切相關,與此同時,人們對建筑所提出的需求會隨著社會進步而變化,具體表現為由使用功能向審美領域延伸,若設計人員仍選擇沿用傳統理念,極易出現建筑無法滿足人們需求的情況,因此,有針對性地融入其他技術,使設計形式變得更加豐富,成為行業主要的前進方向。可以說,基于工藝美術對建筑進行設計是社會及行業進步的必然結果,對相關技術進行融合,可使建筑設計理念得到完善,在最大限度滿足人們需求的前提下,基于城市發展規劃打造可融入其中的建筑。在開展相關工作時,設計人員應以發散思維、抽象思維、逆向思維為依托,通過直觀呈現工藝美術抽象理念的方式,賦予建筑更加完善且符合預期的藝術形象。
近幾年,社會各界對建筑所提出的要求較之前更為嚴格,這也是工藝美術被用來對建筑進行設計的原因之一,現階段,這一方法已獲得大眾的認可與支持。事實證明,工藝美術既能夠使建筑審美得到提高,確保人們的需求得到滿足,還對建筑藝術價值的凸顯有重要作用。在開展相關工作時,設計人員應對兩方面內容引起重視:①大膽創新,對自身想象思維進行發散,通過充分利用現有工藝元素的方式,賦予建筑與以往不同的整體觀感,達到創新設計的目的。②科學安排內外空間,研究表明,作為生活和工作的載體,在建筑審美方面,人們的需求往往處于不斷變化的狀態,而設計階段的重點主要是對空間做出科學安排,確保其具備良好的取暖、采光及通風。但要注意一點,在增強采光性的同時,建筑取暖效果必然受到影響。因此,設計人員應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在建筑功能符合人們需求的基礎上,通過引入全新工藝及技術的方式,使人們在審美等領域的訴求得到最大限度地滿足。
通過建筑設計創作實踐證明,在開展相關設計工作時,融入工藝美術知識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側重點如下。①通過全方位考察施工現場的方式,充分了解建筑施工區域的地質、水文和氣象等自然情況,摒棄傳統設計理念,盡量將建筑融入自然景觀,從而達到協調統一的效果。②對人文景觀引起重視,以突出建筑文化和精神內涵為落腳點,確定設計方案[7]。這是因為,建筑對當代人的意義早已不局限于居住和生活,而是逐漸延伸到了情感寄托,體現文化及精神內涵,可最大限度滿足人們對美的向往,通過傳遞幸福、輕松、和諧的氣息,使人們感受到舒適與放松。
現代建筑設計構想下,實現工藝美術設計理念方面的創新,順應時代的發展需要,可實現建筑設計方法、理念和內容等方面的創新。站在藝術發展的角度來看,現代建筑設計構想中應用工藝美術設計理念,可轉變傳統建筑設計的理念。持續發展的科技,為建筑行業提供了動力支持,在建筑觀賞性方面,人們所提出的要求較之過去更加嚴格。隨著工藝美術的加入,建筑行業也展示出迅猛的發展勢頭,具體表現如下:①基于信息技術豐富工藝美術內涵,可使設計質量得到顯著提高。②在漸變傳統理念的基礎上,加快了設計人員轉變思想與認知的速度,隨著整體水平得到提高,大量經典元素開始被應用于建筑設計中,這對行業發展有重大意義[8]。
在日新月異的當今社會,設計人員應在確定建筑所體現傳統理念的基礎上,借助信息技術及其他先進技術完成現代建筑設計工作。要想實現上述目標,設計人員要發散思維,以建筑形體和空間的完美契合為前提,賦予建筑更高的藝術價值。事實證明,此舉不僅有利于設計水平的提高,還可為行業持續發展助力,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現代建筑設計構想是設計行業的重要思想基礎,既需要設計人員結合建筑的價值功能進行調整,也要結合現代化的審美思想進行創新。在此過程中工藝美術設計思想作為建筑設計的根本參考,必須要通過創新應用來優化建筑設計要素,以思想的發展和完善觸發建筑設計的時代特征,以文化和藝術的有機融合保障建筑設計構想的創新完善,從而推動我國現代建筑行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