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宏宇
(承德市建設工程招投標服務中心 河北承德 067000)
建筑工程質量與建設要求不相符,易引發建筑倒塌事故,既會導致大量人員傷亡,也可能破壞社會和諧穩定發展。作為建筑工程質量安全問題發生率最高的施工階段,涉及多個協作單位,需要消耗大量資金及資源,并且施工周期長、施工環境不佳,因施工或材料質量不合格導致的事故在總質量安全事故中占比高達60%。現行質量監督安全制度面臨監督任務繁重與監督人員不足的矛盾日益突顯、施工現場監督與建筑市場管理聯動性不強、工程安全監督機制有效性低、質量與安全監督雙軌執行削弱監督效率等問題,需要通過質量安全集成管理方式的應用,破解這些難題[1]。
從監督目標來看,建筑工程中,質量監督的目的是增強工程應用安全性,防止出現質量事故;安全監督是以施工過程安全生產為監督目標,最終目的是降低施工事故發生率。二者雖然監督內容不一致,但均是為社會公眾提供服務,監督目標均是保障社會公共利益及公眾生命健康安全。同時,質量監督與安全監督工作流程具有一致性,二者均涵蓋實體監督、行為監督兩個方面,且監督實施方式、問題處理方法也具有一致性。此外,質量監督、安全監督的組織機構均是在行政主管部門委托下代表國家意志開展的具有強制性的監督活動,二者的組織機構屬性與權力來源均一致,所以,質量監督與安全監督制度具備較強的相容性。
質量實體、安全實體是監督工作的關鍵,質量實體與安全生產之間時間、空間均具有一致性。建筑工程實體施工質量及安全生產問題的產生時間均是自建筑工程開始至工程竣工這一階段,并且施工實體質量形成與安全生產的作業點、作業面是統一的,二者的監督空間也是統一的。此外,質量實體形成過程、安全生產措施具有相對性,施工人員通過加工、安裝等作業過程建設建筑實體,這一質量實體形成過程決定著建筑工程的過程質量及最終質量。而安全監督則是通過安全生產措施的落實為施工安全性提供保障,構建安全作業環境,提供施工作業平臺,降低作業過程受到的影響,因而,質量實體形成與安全生產過程是可以相容的。
建筑工程施工涉及多個施工方,具備多個施工目標,在建筑生產質量問題及安全問題控制方面,各個主體擔負著不同的責任,產生的作用也不一致。但建筑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與勘察單位均是質量責任與安全責任的承擔主體,均是施工階段質量實體形成、安全生產過程的參與者,在質量及安全責任方面,這些單位可共同承擔監督管理實施工作,因而,質量監督與安全監督的集成管理具有可行性[2]。集成管理實施后,這5個主體仍然是質量與安全責任的統一體,監督機構相對應的責任主體與之前是一致的,只是需要同步核查責任主體的質量行為與安全行為,同時,集成管理還能有效化解施工過程中多頭監督的問題。
美國專家提出的霍爾三維結構體系將系統工程劃分為可通過空間直角坐標系展示活動的3 個方面,即時間維、邏輯維、知識維。
時間維是建筑工程活動按照時間順序排列整個過程。建筑工程施工涵蓋施工準備、地基基礎施工、主體施工、裝飾施工、竣工驗收等各個階段。不同施工階段監督機構所設置的監督活動并不一致,需要按照時間順序分別展開監督檢查,因而質量與安全監督集成管理系統需要以建筑工程施工進程作為時間維。
邏輯維是指利用系統工程方法對各個階段的工作問題進行思考與解決,在問題明確的基礎上,合理設計指標,在科學分析篩選后,制定出最優化的監督實施方案。質量監督與安全監督集成管理中,可基于邏輯維構建集成化管理組織,由其負責立足整體規劃部署項目開工至竣工整個過程,并要對這一過程進行動態管理。
此外,建筑施工需要應用多種知識及專業技術,這便是知識維。質量與安全監督集成管理中的知識維涵蓋質量安全監督方面的各種業務知識、技能及相關的監督信息。
質量與安全監督集成管理系統的三維結構體系如圖1所示。

圖1 質量與安全監督集成管理系統的三維結構體系
建筑工程質量與安全監督組織集成類型共有3種。一是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向多個監督機構委托質量監督與安全監督任務,且要求監督機構間協同配合與有效交流,是在監督機構之間構建組織集成界面的組織集成方式。二是質量監督與安全監督同時委托給一個監督機構。三是在第二種組織集成類型基礎上,由被委托的質量與安全監督機構內部的同一監督科室負責具體的質量監督與安全監督工作,再將此工作交付給同一個監督小組來實施。此種方法實現了監督界面的最大化壓縮,是在監督人員之間構建的監督界面,可在監督人員任務合理分配之下,有效增強監督者互動,構建互嵌式結構,打造自組織管理模式,利于質量與安全監督的協同螺旋上升式推進。此種類型的組織集成單元可實現更深層次的質量與安全監督融合,監督機構、監督科室及監督小組的質量與安全權責一體化得以實現,由監督機構及科室作為集成組織,負責監督人員的工作協調,因而協調性更強,可使質量與安全監督過程更加和諧,并能有效節約監督成本[3]。質量與安全監督集成組織確定后,要做好組織功能的劃分,首先要做好組織管理,構建監督科室,成立監督小組并做好任務分配。同時,要科學制定質量與安全監督方案,做好方案落實與執行控制,并定期開展監督動態分析。
2.3.1 集成項目管理內容
(1)整合監督注冊。由監督機構依法提交材料,完成監督注冊手續辦理,并構建建筑工程監督信息檔案,在質量監督與安全監督組織集成完成的基礎上,合并監督注冊過程,同時遞交質量與安全材料,一次性完成監督機構審查,從而提高監督注冊效率。
(2)做好監督方案整合。質量與安全監督機構應以工程特點為依據,結合設計要求,在方案中做好監督內容的確定、監督主要及次要內容的設定,還要明確具體的監督方案、規劃監督時間頻次及具體的監控點,在監督機構審核后才可執行,并需結合工程具體情況實時進行監控方案的調整。
(3)監督交底、監督報告與信用檔案整合。于規定時限內做好交底,向建筑工程各個參建方轉達監督方案內容,并做好交底記錄。此外,還可合并質量監督報告及安全信用檔案,整合成涵蓋責任主體安全與質量行為評價內容的監督報告,于竣工驗收后向建設行政主管提交。
2.3.2 集成實體檢查活動
實體檢查活動的整合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做好開工前現場勘察整合,可一次性完成質量監督、安全監督人員的現場勘察,檢查三通一平情況,了解地下管理及施工現場情況。第二,整合基槽驗收、基礎施工安全生產評價兩個監督檢查活動,可在基槽驗收時同步完成安全生產評價。第三,整合主體施工、裝飾裝修中安全生產評價監督與重點部位或工序質量檢查活動,可在核查安全生產評價實體之時抽檢重點區域或流程的質量情況。第四,整合質量及安全巡查過程,可在質量巡查中對安全生產情況進行適度抽檢或是安全巡查過程中隨機抽查施工質量,也可同步完成質量及安全的抽查。通過實體檢查活動的集成,有效排查與化解重大危險源,并能結合危險源情況科學規劃巡查活動[4]。
2.3.3 集成行為檢查活動
行為檢查活動集成時,需要整合靜態質量及安全行為,即在工地辦公室一次性完成靜態質量及安全行為的檢查,結合質量安全抽查結果,對之前責任主體的工作質量進行分析。同時,還要整合動態質量及安全行為檢查活動,在檢查責任主體動態行為時,同步開展質量與安全兩方面檢查,結合施工進度,適度調整檢查重點,基于實體質量抽查結果,判定質量及安全行為狀況。此外,要合理安排綜合評價及工程竣工驗收,在建設工程竣工資料中納入工程項目綜合評價結論材料,一同提交給監督機構完成審查。
2.3.4 集成監督處理活動
質量監督與安全監督集成管理之后,在質量問題與安全問題處理方面,監督人員所應用的行政措施可能存在差異,一般質量問題通常是限期整改,而安全問題則需要停工整改。集成管理后的監督處理活動應按照最嚴格的行政措施執行,并對責任單位的整改過程給予監督,同時要詳細記錄責任主體不恰當的質量行為及安全行為,并及時匯報與反饋。若質量及安全問題同時存在,應對責任主體實施處罰,并需在行政處罰建議書中陳述違法事件、注明處罰建議,而后上交建設行政管理部門。
2.3.5 整合行為檢查、實體檢查與監督處理3 個活動
針對集成后的質量監督與安全監督,每次監督活動均需要完成實體檢查、行為檢查及監督處理3 個活動,因而,監督實踐中可整合這3 個檢查活動,同時開展建筑工程的質量與安全實體檢查及質量與安全行為檢查,結合檢查結果給予恰當的處理方案,并且需要結合施工進度不斷調整質量及安全監督檢查內容。這3個活動的整合利于增大各次監督檢查的覆蓋面,且可有效降低建筑工程項目的總體監督次數。
在監督組織集成的基礎上,由一個監督小組負責質量與安全監督任務,監督成員可相互交流學習、互換知識與經驗。同一監督小組的兩個監督工作者所負責的監督工程并不一致,二者均是質量安全監督主體責任人,因而,二者具備良好的知識能力提升動力,可在監督小組提供的平臺基礎上共同完善質量安全律法及技術標準相關知識,通過觀察分析與經驗分享,增強雙方的監督業務技能。同時,監督科室可通過業務交流會的定期召開,對各個監督小組的監督經驗進行總結,構建監督制度,實現個體間知識的共享,促進監督工作中知識的有效流動。此外,可依托網絡監督平臺,及時通報責任主體的質量及安全行為或質量實體及安全實體的質量隱患。監督人員在承接工程時,可結合歷史信息合理制定監督方案,做到監督力量的科學分配,從而實現高效的質量與安全監督[5-6]。
為有效化解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監督中的潛在問題,需要采取質量與安全監督集成管理方法。這一管理方法的應用具備可行性,這是由于建筑工程質量與安全監督制度相容性強,并且質量實體形成與安全生產具有可容性,同時質量與安全監督的責任主體相一致。建筑工程質量與安全監督集成管理時,應在質量安全監督集成管理系統三維結構體系構建的基礎上,做好建筑工程質量與安全監督組織集成工作,并實現建筑工程質量與安全監督過程的有效集成,全面開展建筑工程質量與安全監督知識的集成,如此才可提高建筑工程質量與安全監督的效率、質量,并可有效節約監督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