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延華,李 林,楊 洋,程 睿,萬正平,畢建啟,陳 鋒,梁銀銓,張志明
(1.廣西大藤峽水利樞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南寧 530000;2.水利部中國科學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水利部水工程生態效應與生態修復重點實驗室,湖北省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武漢 430079;3.廣州珠江水資源保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廣州 510000)
廣西壯族自治區江河梯級水利開發導致江河阻隔、水質污染,加上過度捕撈等,使江河魚類資源遭到嚴重破壞。多線盤自然資源十分匱乏,亟待保護。2020 年開始對多線盤馴化和人工繁殖進行研究,旨在為多線盤的資源保護和人工增養殖提供科學依據。
1.2.1 培育池條件 使用室內循環水系統進行培育。培育池為直徑3 m 的圓柱形室內塑料桶,水深1.5 m。具有獨立的進水、排水、增氧和控溫設施。室內通風、避光、墻體保溫。放養前將培育池刷洗干凈,使用聚維酮碘溶液浸泡消毒,3 d 后注入循環水,培育池上罩2 指密網,謹防多線盤親魚頂水跳出缸外。
1.2.2 親魚馴化及投喂 使用2 個培育池,每個培育池放養300~500 尾多線盤親魚。野生多線盤使用食鹽浸泡5 min 后放入培育池(提前調節培育池水溫與運輸水溫相差不超過1 ℃)。前3 d 及時觀察親魚情況,不進行投喂。第4 天使用甲魚料和破碎鯉魚料加水捏團沉入培育池(甲魚料∶破碎鯉魚料=1∶1),每天8:00 和18:00 進行投喂,每天9:00 和19:00 吸出殘餌和糞便。在投喂第2 天親魚開始攝食,投喂第5 天親魚正常攝食。第15 天開始替換為蛋白質含量為30.0%~35.0%的鯉魚配合飼料,第20 天替換完成,多線盤親魚正常攝食。投喂時做到“五定原則”,即定時、定點、定質、定量、定人,同時注意觀察水色、魚情和天氣。不定期在餌料中添加維生素C 增強親魚免疫力。
1.2.3 強化培育 每年2 月開始,使用黃粉蟲、水蚯蚓替代半數人工配合飼料。人工繁殖前一個月每天沖水一次,每次沖水2 h,刺激多線盤性腺發育。
1.2.4 水質管理 培育用水均為紅水河江水,首先抽至蓄水池,黑暗沉淀后進入循環水系統。在循環水系統中經過轉盤式微孔過濾、集成式生物過濾和紫外消毒后進入培育池,每3 d 更換約1/5 下層水,每7 d 消毒一次,每天清洗消毒投喂和排污工具。
1.3.2 親魚挑選 用于人工催產的親魚必須達性成熟,選擇游動能力強、體質健壯、體表光滑、鰭條完整、無病無傷、腹部膨脹、下腹松軟、泄殖孔紅潤的雌性多線盤。選擇游動活躍、輕壓下腹時有入水即散的乳白色精液流出的雄性多線盤。
1.3.3 人工催產 對選定催產的親魚,進行1 次性注射催產,促進親魚發情、產卵和產精。催產劑配方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4 IU/g,促黃體素釋放激素A2,0.05 μg/g,地歐酮,0.2 mg/尾,均為寧波第二激素廠生產。采用注射器從親魚胸鰭基部凹陷處沿體側線向頭部方向傾斜45°注入親魚腹腔內,使用套管控制針尖刺入親魚體內0.3 cm。雌性親魚催產劑注射劑量為0.1~0.2 ml/尾,雄性親魚催產劑注射劑量為雌性一半。將催產后的親魚放入催產池中,水深為30~40 cm,水質清澈透明,沖水使催產池形成水流,效應時間為6~7 h。
1.3.4 人工授精 在親魚開始相互追逐達到發情高潮時,進行采卵和采精。用移液槍插入雄魚生殖孔,邊輕壓腹部邊吸取精液,置于燒杯中暫存。輕壓雌魚腹部將卵子擠出,用羽毛將卵子撥至容器中暫存。首先將精卵分開存放在不同的容器中,待精子、卵子全部收集完成后放入同一容器內,加入少量0.45%NaCl 溶液激活精子,輕拌完成授精,形成受精卵。1 min 后在流水下反復沖洗受精卵4~5 次,洗去雜物及受精卵表面的黏液。成熟多線盤卵子白色偏黃,卵徑(0.22±0.05)mm,吸水膨脹時間約為10 min,膨脹后卵徑(0.35±0.08)mm。
1.3.5 人工孵化 將洗凈的受精卵放入尤先科孵化器孵化,每平方水面放入不大于1 萬粒受精卵。孵化過程中根據受精率發育情況調節水流大小,孵化前期可調大水流流速,隨著受精卵發育逐步降低流速,在出膜高峰期可適當停止水流悶卵,出膜末期可挑出未出膜活卵置于燒杯內輔助出膜,出膜完成后可逐漸增加流速。孵化過程中注意及時挑出死卵和雜物。孵化用水溶氧大于等于7 mg/L、水溫保持為18~22 ℃且溫差不超過2 ℃,符合漁業水質標準(GB11607)規定,孵化時間為84~120 h。
為提高成活率,魚苗選擇在直徑2 m、水深1 m的室內塑料缸使用循環水養殖,水溫控制在18~25 ℃。出膜3 d 后的仔魚開始攝食,分階段投喂蛋黃、豐年蟲、微囊料及蛋白質含量為30%~35%的鯉魚配合飼料。魚苗在出膜后3 d 開始投喂蛋黃,每天投喂6~8 次;5 d 用蛋黃和豐年蟲混合投喂,并逐步減少蛋黃使用量,每天投喂6~8 次;7 d 開始完全用豐年蟲投喂,每天投喂3~4 次;10 d 轉移至室內循環水養殖,放養密度為100 尾/m2;20 d 開始用豐年蟲和微囊料混合投喂,并逐步減少豐年蟲使用量,每天投喂3~4 次;30 d 后完全用S1 至S5 規格微囊料,早晚各投喂1 次;投喂結束0.5 h 后及時吸出殘餌及糞便,避免水質污染,魚苗培育過程中水溫控制在18~25 ℃;體長達3 cm 后投喂蛋白含量為30%~35%鯉魚配合飼料,投喂量為體重3%~5%,早晚各投喂1 次。
2021 年共進行3 次催產試驗,結果見表1,合計獲得4 萬粒成熟受精卵。
表1 2021 年多線盤人工繁殖結果

表1 2021 年多線盤人工繁殖結果
時間2021-02-06 2021-02-28 2021-03-02合計人工授精尾52 26 26 104水溫℃20.3 21.2 20.8效應時間h 6.5 6.5 6.5催產率%69.23 76.92 76.92獲成熟卵萬粒2 1 1 4
在人工授精完成后將受精卵放入孵化器淋水孵化,在18~22 ℃的水溫下,經過84~120 h 孵化出膜,結果見表2。由表2 可知,第一批受精率和孵化率均較低,第二、三批受精率和孵化率顯著提高,共計獲得1.24 萬尾多線盤魚苗。
表2 2021 年多線盤人工孵化結果

表2 2021 年多線盤人工孵化結果
時間2021-02-06 2021-02-28 2021-03-02合計水溫℃19~21 20~22 18~22受精率%40 65 72孵化時間h 92~120 84~110 88~120孵化率%12.5 76.9 88.8獲魚苗數萬尾0.10 0.50 0.64 1.24
受精卵的孵化會受到水溫、水質和病害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13]。研究發現,在一定溫度范圍內孵化時間與水溫呈正相關,但較大的溫差會導致受精卵的死亡[14]。多線盤受精卵在孵化過程中應控制水溫保持在18~22 ℃且溫差不超過2 ℃。2021年2 月6 日第1 批多線盤未將精卵分開收集,使用自來水激活,導致受精率低;受精卵使用孵化桶孵化,錐形孵化桶水流由底部垂直向上,在孵化桶壁上存在循環死角,導致水霉嚴重。在第2、3 批試驗中使用移液槍收集精子后再與卵子混合并使用0.45%NaCl 溶液激活,受精率高;使用尤先科孵化器,同時參考張厚冰[15]的研究結果,及時手工使用膠頭滴管挑出死卵,使用0.3%的鹽水每天消毒2次,降低了水霉的發生,提高了孵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