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婷婷
今年的全國兩會,最明顯的感受就是效率更高了,這體現在一“降”一“升”之中。
首先是“降”,即會期縮短。2021年,受疫情影響,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會期縮短為7天;而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堅持改進會風、精簡辦會,在會議議程不減少、法定程序不改變的前提下,將會期壓縮為6天半。
“降”的元素也體現在了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上。據了解,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設長短兩個版本。李克強總理在會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是簡本,會場發給人大代表審議的則是完整版。
代表們也認為,這些“降”的細節,提升了會議效率,凸顯了更加務實高效的會風。
一“降”一“升”,也體現在代表們的發言中。代表們的發言更精煉了,指出問題一針見血,提出對策有的放矢。
以今年全國兩會的熱門話題“全過程人民民主”為例,全國人大代表史浩飛在審議發言中言簡意賅地說,要加強對其宣傳形式的創新,可通過小故事、真實事例等,讓群眾更加深入理解全過程人民民主。
針對另一個熱門話題“教育‘雙減”,全國人大代表劉希婭表示,為了更好地推進“雙減”政策落地,需要建立全社會齊抓共管的聯動機制,繼續整治校外培訓。在校內要禁止無序掐尖,校長教師要轉變觀念,不“超前超綱”;在校外要對學科類培訓加大執法力度,紀檢監察機關等都應聯合起來,教師法修訂時也要增加懲治有償家教的內容,讓整治有法可依。
看似簡單的發言,背后是充分的調研,并在此基礎上梳理出自己的意見建議,最后濃縮為短短幾分鐘的精彩表達。
雖然發言時間“降”了,但是代表們建言獻策的積極性絲毫未減,場面很熱烈。從依法治國、鄉村振興、糧食安全,到養老、教育、醫療等,代表們獻出了一個個事關國計民生的良策。
全國人代會的效率,某種程度上取決于代表們的建議質量和辦理效率。
“與去年一樣,各代表團審議報告的時候,有關部門和單位可通過視頻直播的方式收看,代表提出的意見建議很快就能得到回復。”全國人大代表石淑蘭說,她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建議在“推進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部分,增加“未成年人保護體系”的內容。第二天晚上10點半,報告起草組的工作人員就來與她溝通。
“效率太高了,我們信心倍增。”石淑蘭說。實際上,有如此感受的,不止石淑蘭代表一人。
全國人大代表李春奎也表示,他在審議發言時建議,把支持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沒多久,國務院研究室的一位副司長就給他回電話,說經過研究,同意將有關內容寫入“新型城鎮化”部分。
全國人大代表潘復生說:“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有兩個字,我提出了調整的建議。國務院有關部門非常重視,很快就給我打來電話,討論這兩個字該不該調整,怎么調整?”
全國人大代表曹清堯也表示,3月9日中午,國家發改委工作人員打電話告訴他,國家發改委高度重視他所提出的建議,要把重慶的能源建設作為國家發改委重點支持的內容。會議如此高效,讓曹清堯特別激動,也特別高興。
回復時間縮短,辦理效率提升,這一“降”一“升”展現了務實高效的會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