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榮 李軍亮
[摘要]專題策劃是學術期刊內容建設的重要途徑,對提升期刊的學術質量和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在全媒體融合出版背景下,如何與新興出版模式相融共生,對學術期刊的專題策劃內容進行延展和縱深挖掘,以充分發揮專題內容的學術價值,更好地實現專題出版對學科和期刊發展的助推功能,成為學界和業界值得深入探討的話題。本文以中華醫學會電子版系列雜志為例,對上述問題進行闡述,以期為學術期刊同人提供參考。
[關鍵詞]學術期刊;專題策劃;融合發展;資源整合
專題策劃是學術期刊的重要工作,是提高期刊學術質量、提升期刊影響力的重要途徑[1]。以中華醫學會電子版系列雜志為例,多年以來其一直把專題策劃作為期刊的一項常態化工作。2021年,43本中華醫學會電子版系列雜志共出版專題289個,優質的專題策劃以各期刊專業特色為立足點,把握學術前沿熱點,有效推動了各期刊所屬學科領域的發展,為保障學術期刊的核心競爭力和持久生命力注入了原動力。
目前,數字出版、智慧出版以及融合出版等正逐步改變傳統的期刊出版模式[2]。2021年5月,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于推動學術期刊繁榮發展的意見》[3],文件指出學術期刊要“加快融合發展,推動數字化轉型,推進融合發展平臺建設”。因此,如何與新興出版模式相融共生,對學術期刊的專題策劃內容進行延展和縱深挖掘,以充分發揮專題內容的學術價值,更好地實現專題出版對學科和期刊發展的助推功能,成為學界和業界值得深入探討的話題。本文以中華醫學會電子版系列雜志為例,對上述問題進行闡述,以期為學術期刊同人提供參考。
一、學術期刊專題策劃內容深度融合開發的創新實踐
內容建設是學術期刊質量的核心要素,而專題策劃是內容建設的重要途徑。目前,大多數學術期刊的專題策劃側重于依靠編委專家或跟蹤學術會議等方式來確定專題方向,并組織相關領域具有學術影響力的專家學者撰寫稿件;編輯部按照稿件處理流程對專題稿件進行評審和編校,對所收錄的專題稿件進行謀篇布局,確保專題出版質量。然而,專題稿件以某一期或某一專欄刊出并非意味專題策劃出版的結束。在全媒體融合出版背景下,對專題刊出效果進行追蹤跟進,包括獲取讀者數據和專家反饋意見;對專題策劃內容進行深度加工,應用多種媒介創新出版形式,成為學術期刊拓展和提升學術出版內容與價值,滿足新時代背景下讀者和用戶需求的必要舉措。
(一)專題策劃內容的縱向挖掘
學術期刊的專題策劃通常聚焦于某一學科熱點或難點,收錄的稿件均圍繞某一專題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進行評述或研究,以傳遞嚴謹權威的學術知識信息及科研成果。在通常情況下,學術期刊側重于知識信息的傳播,具有短、平、快的特點和優勢。然而,期刊論文常常由于篇幅所限,無法對某一關注點進行深入、全面的解析,而圖書可以從深度和廣度上進行拓展,其側重于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和層層深入的知識系統。因此,以刊帶書、書刊互動不失為對學術期刊專題策劃內容進行縱深挖掘的良好方式。
雖然書刊互動已提出多年,但是以期刊專題策劃內容和資源為主線帶動圖書策劃選題,將圖書出版有意識地納入期刊專題策劃工作規劃的實踐報道尚不多見。為規范基層重癥醫師的診療行為,《中華重癥醫學電子雜志》于2019年策劃了“基層重癥診治流程”專題,共收錄刊出休克、重癥感染、鎮痛鎮靜等6項診療規范流程。基于專題在刊出后受到讀者的廣泛關注,為使流程規范的解讀更加詳盡、具體、生動形象,讓更多的基層醫生受益,編輯部與重癥基層協作組專家積極溝通,雜志隨即策劃出版了《中國重癥基層診治流程》一書。書中包含了6項重癥診療流程,每項診療流程附有詳細的診療流程圖,且每項診療流程又附有1個經典病例及解讀分析。此外,該書還以二維碼形式配備對應的12部講解視頻,由重癥基層協作組專家對每項診療流程及經典案例進行深度講解。該書一經出版,便受到廣大基層醫生的好評。
圖書出版可以進一步細化和深化期刊專題文章內容,將期刊專題策劃內容的學術價值最大化,使期刊專題策劃內容具有更好的延展性和活躍性。除了圖書,結合專題策劃內容的特點,學術期刊還可以通過電子音像出版物等多種形式對專題內容進行深度挖掘。
(二)專題策劃內容的橫向整合
目前,大部分學術期刊的編輯出版已逐步實現數字化和網絡化,其編輯、出版、服務模式也逐漸發生新的變革[4]。而學術期刊的專題策劃恰好可以此為契機,利用互聯網技術,加強自身學術內容的生產與加工能力、知識信息的存儲與傳播能力,發揮知識服務平臺的功能[4],依據不同體系和架構對專題策劃內容進行整合、優化和再加工。其中官方網站和微信公眾號是學術期刊數字化出版的重要平臺和窗口,也是專題策劃內容建設和展示的重要園地。
以《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為例,為加強我國超聲醫學醫療質量管理控制體系建設,促進各級超聲醫學質量控制中心的工作和學術交流,自2019年開始,《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持續追蹤專業學術會議“全國超聲醫學質量控制大會”,策劃“超聲醫學質量控制”專題,專題內容于每年大會召開時同期出版發行,且連續3年該專題策劃出版受到全國超聲醫生廣泛關注。為使超聲醫生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超聲醫學質量控制工作的現狀和發展,編輯部對2019—2021年的超聲醫學質量控制專題內容進行優化、整合,遴選超聲質控不同主題的優秀論文組成系列專題內容。該系列專題內容一方面通過期刊官方網站的專題知識庫專欄進行網絡推送,另一方面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在線出版消息,按需印刷成冊,取得較好的反響。
學術期刊將同一學術領域不同主題的專題策劃內容進行橫向整合,對資源再次開發和利用,有效拓展了學術內容的寬度和廣度,使專題策劃內容不局限于某一關注點,而是以點帶面,具有更好的綜合性和整體性。數字出版和網絡化出版平臺的發展使專題策劃內容橫向整合的建立更加簡便、易行。比如中華醫學會電子版系列雜志結合自身優勢,搭建了刊網融合的中華醫學電子期刊資源庫平臺,并于各刊官網開設了專題知識庫專欄,為各刊專題策劃內容和資源的整合提供了很好的推廣媒介。
(三)專題策劃內容的多維度融合開發
學術期刊專題策劃是提升期刊品質的有效途徑,但同時我們也需要認識到,專題策劃不僅是邀約專家、組稿約稿的流程組合,其更是一項系統工程[1],優質的專題策劃在報道科研成果、傳播學術信息的同時,還可以成為推動和引領學科發展的引擎。學術期刊要以專題策劃內容為立足點和切入點,發掘和拓展多種形式的學術交流活動,通過多種途徑開展學科知識及技術培訓活動,依托專題策劃內容的多維度融合來帶動學科發展。
仍以《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為例,胃腸超聲作為超聲醫學的一個分支,其尚未引起廣泛關注,但隨著超聲技術的進步,其呈現非常強勁的發展趨勢。因此,《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于2020年策劃了一期“胃腸超聲”專題,組織了述評、專家論壇、論著等多篇稿件,其中由該期專題執行主編所屬的胃腸超聲協作組組織編寫的專家共識引起了不小反響。在此基礎上,為進一步推進胃腸超聲的規范化應用和操作,編輯部于2021年組織開展了“胃超聲檢查規范操作專家共識意見解讀”學術活動,在線學員接近1萬人。由于胃腸超聲是潛在的學科熱點,編輯部又進一步延伸和拓展專題內容,包括教培體系的建立、病例資源庫的搭建以及多中心科研課題的開展,并融合學術活動、圖書、音像、網絡、繼續教育等多種方式,擬構建胃腸超聲臨床應用推廣平臺,以助推該學科的更快發展。
專題內容的策劃出版是在一定時間內完成的,但專題內容對學科發展的推進作用可以是持續深入的。在全媒體融合出版背景下,學術期刊專題策劃內容不應是單一和孤立的,而是可以與各種學術資源和出版資源融會貫通,其深度開發需要從全方位、多角度出發,融合多種媒介,做好整體規劃,使信息知識需求者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取學習資源。
二、學術期刊專題策劃內容深度融合開發的深入思考
(一)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
學術期刊的專題策劃內容與期刊的定位、功能緊密關聯。2018年《關于加強和改進出版工作的意見》和2019年《報刊出版單位社會效益評價考核試行辦法》均強調了出版單位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如何將這一方針落實到學術期刊的專題策劃工作中也成為學術期刊需要思考的問題。
學術期刊需要擔負起服務思想政治主題、傳播知識、促進學術創新的社會責任,社會效益是根本,經濟效益是發展的保障[5]。目前,大多數學術期刊的專題策劃均圍繞學科熱點和前沿發展方向展開,并以此作為提高其社會效益的重要措施。然而,如何在利用專題策劃體現其社會效益的同時,又能在此基礎上產生經濟效益值得學術期刊不斷探討和思索。學術期刊以圖書、網絡平臺、學術活動等多種形式對專題策劃內容進行縱深挖掘、橫向整合、多維度開發,創新融合出版形式,對資源進行深加工,一方面可以使其社會效益和學術價值最大化,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專題策劃內容的附加值。學術期刊以專題內容為核心開展圖書營銷、網絡平臺線上營銷等多元化經營,拓展知識服務模式,滿足不同讀者的個性化需求,可有效提升經濟效益,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促進自身高質量發展。
(二)傳統學術期刊編輯向全媒體編輯轉型
專題策劃是一項創造性思維活動[6],完成一項好的專題策劃方案需要編輯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儲備、較高的職業素養和敏銳的信息意識。而專題策劃內容的深度融合開發對學術期刊編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僅需要編輯了解學科發展動態,對學科信息有較強的辨識、提取和捕捉能力,還需要編輯具備對信息資源進行分析、評價、利用和再開發的能力。尤其在全媒體融合出版背景下,傳統學術期刊編輯亟須向全媒體編輯轉型,學術期刊編輯應把“立體出版”的思維貫穿于專題策劃出版的全流程[6]。除了抓取熱點、確定專題方向、組稿約稿、編排出版的常規工作,專題策劃內容的深度融合開發還要求編輯具有立足全局、統籌策劃的能力[7]以及創新性和前瞻性的思維,要掌握出版形態、內容整合、用戶服務和需求、數據信息爬取、宣傳推廣渠道以及運營管理等出版全流程的知識技能,并立足于期刊專題策劃的優質內容,融合多種出版資源和新興技術,實現專題策劃內容的出版效益最大化。
三、學術期刊專題策劃內容深度融合開發的積極探索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為傳統出版行業提供了一個資源互通、融合發展的平臺[8]。但受限于學術期刊的高度專業性和學術性,其專題策劃內容的深度融合開發仍處于嘗試和探索階段。
以中華醫學會電子版系列雜志為例,其對以文字表述難以直觀清晰表達的操作技術或以手術為主題的專題策劃內容,配以實操講解視頻,將視頻資源與文字稿件相融合,通過電子期刊數字化出版平臺在線出版,為讀者理解文章的學術內容提供了便利。但對學術期刊而言,如何將視頻資源的出版規范化,建立與文字稿件同等的評價體系仍是需要探索和突破的問題。此外,習近平總書記在“科技三會”中指出,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9]。一般來說,學術期刊的專題策劃內容多以高、精、深的學科前沿領域為主題,其融合開發也主要圍繞學術專題內容,未來是否可以將專題策劃內容向科學普及方向延伸和擴展,也是學術期刊值得積極探索的方向。
四、結語
綜上所述,學術期刊的專題策劃內容需要突破傳統固有思維,堅持融合發展理念。專題策劃內容的深度融合開發既包括學術內容,也包括出版形態、出版策略以及全出版流程的各個環節。目前,學術期刊專題策劃內容的資源整合及融合創新尚不夠深入和廣泛。未來學術期刊仍需要在深耕內容的基礎上,加快融合發展,使專題策劃內容得以全方位、立體化呈現,最終促進期刊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敏.科技期刊專題策劃路徑探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2(04):642-645.
[2]張學穎,羅萍,曾玲,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醫學教育專業學術期刊選題策劃的創新與實踐:以《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為例[J].傳播與版權,2022(01):21-24.
[3]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科技部.關于推動學術期刊繁榮發展的意見[EB/OL].(2021-05-18)[2022-02-04].https://www.nppa.gov.cn/nppa/contents/312/76209.shtml.
[4]肖宏,馬彪.“互聯網+”時代學術期刊的作用及發展前景[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10):1046-1053.
[5]紀銀曉.全面提升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促進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以《測繪通報》為例[J].科技傳播,2021(09):28-30.
[6]雷琪.科技期刊的專題策劃[J].編輯學報,2005(04):267-269.
[7]秦昕玥.淺析出版融合背景下編輯應具備的素養及能力[J].新聞研究導刊,2021(01):199-200.
[8]袁楚翹,田龍過,戚曉薇.融媒體背景下學術期刊的創新發展策略[J].出版廣角,2021(06):56-58.
[9]習近平.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奮斗: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J].中國科技獎勵,2016(06):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