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婷
摘要:高中語文詩歌學習是教學的重點,詩歌在我國歷史悠久,在時間的長河中有無數偉人留下來大量詩歌篇章,對這些詩歌進行深入學習分析,不僅可以促使學生更好地了解我國歷史與文化傳承,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在新課標的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需要運用多樣化教學策略提高學生詩歌學習成績,培養學生綜合素養,陶冶學生情操。
關鍵詞:高中語文;詩歌學習;教學認識
高中語文教師通過應用深度學習的教學理念可以有效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程度,提升學生各項語文基礎能力,并有效解決傳統語文詩歌教學中存在的如教學程度不深,學習理解不夠透徹等問題,對于提升高中語文詩歌教學的效果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高中語文教師要深刻理解深度學習的內涵,積極尋找高中語文詩歌教學中和應用深度學習的切入點。
一、高中語文詩歌教學所面臨的問題
1.詩歌內容難以理解。在學習語文詩歌的時候,因為本身語文詩歌在寫作的時候就采用了大量的寫作手法,再加上古代詩歌所用文字的意思已經和現代問文字意思有一定的不同,所以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往往要充分結合歷史背景和人物生平去理解這些詩歌,但是在教學的過程當中,部分教師對這一點不夠重視,所以這就對學生的詩歌學習造成了一定的阻礙。
2.課堂效率較低。語文學科作為高中素質教育中的基礎學科,保證語文教育的整體質量直接關乎學生綜合能力素養的培養。然而,一些教師在開展詩歌教學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單純以“填鴨式”教學法推進語文教育,這樣雖然能夠保證學生學習質量,但卻無法保證學生綜合能力素養的提升,不利于學生日后的進階學習。
二、高中語文詩歌學習研究方法
1通過營造教學情境加深理解
新課改要求高中語文教師必須不斷突破原有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限制,在不斷豐富自身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的基礎上,強化高中語文詩歌教學和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更好的感悟和鑒賞詩歌中的情感內涵。高中階段的學生思維已經逐步走向成熟,每個人對于特定事物的看法和理解都存在著個性化的差異,特別是學習詩歌這種意象豐富、情感深厚的文學體裁時更是會產生多樣化的理解。針對高中學生的這種認知特點,高中語文教師可以通過營造相應教學情境的方式提升學生參與詩歌學習的程度,并在參與的過程中對學生理解詩歌內涵進行正確的引導,從而有效鍛煉學生對詩歌的鑒賞能力,提高對詩歌的理解和感悟。比如說在學習《念奴嬌·赤壁懷古》這篇課文時,高中語文教師就可以通過利用信息化的教學手段來引導學生深度學習。將詩歌作者所描述的現實景色視頻在課堂上向學生進行展示,并帶領學生對詩歌進行有感情的閱讀,并且同步向學生介紹作者在詩歌所描述的內容在現實中具體是怎樣的,將學生代入到詩歌描繪中的情境中,加深學生對詩歌這種文學形式的理解,掌握其中使用的描寫手法,讓學生深刻的體會到作者創作這首詩歌時的內心情感。學生在深入理解詩歌內涵的基礎上就可以充分的展開自身的想象力,去除掉那些對影響思維創新的定式思維,對詩歌內容得出正確的結論。
2.重視詩歌內容與時代背景的結合
詩歌雖然和史書不同,但是同樣承載著我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所以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應當主動結合時代背景和作者生平對學生進行分析,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部分教師堅持傳統的教學手段,對這方面并不重視,這樣就對學生詩歌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麻煩。因此,在語文詩歌教學的時候,教師應當將詩歌內容和時代背景的結合重視起來,將作者的生平融入到教學當中,這樣才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進行學習,進而提高學生的詩歌水平。例如,在學習《歸園田居》的時候,就可以結合陶淵明的生平和當時的歷史來幫助學生對詩詞內容進行理解,這樣就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對《歸園田居》的認識,進而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詩歌水平,促進學生語文成績的提升。
3.師生互動,使詩歌鑒賞教學具有靈動性
缺乏靈動性的詩歌鑒賞課堂是死寂的,更是低效的。所以,加強詩歌鑒賞教學的靈動性勢在必行。那么高中語文教師如何使詩歌鑒賞教學具有靈動性呢?須知,互動教學法是一種動中含靜,靜中含動的教學方法。這一方法可以使學生與教師進行自由對話。如此一來,學生不再被動地聽講,而是獲得了學習上的主動權。因此,在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中,為了增加教學的靈動性,語文教師需要主動地與學生就所學詩歌的相關內容進行互動。例如,教師在講授《紅燭》這首詩歌的時候就利用了互動教學法。首先,教師與學生就“紅燭的寓意”進行互動交流。教師問道:“同學們,你們覺得紅燭具有哪些象征意義呢?”于是,有的學生說:“紅燭象征著赤誠與真誠,代表了理想的人格。”有的學生說:“紅燭是詩人自身的化身,以人與物融為一體的方式寄托了詩人的赤子之心。”其次,教師與學生就《紅燭》的藝術手法進行互動交流。有的學生說:“這首詩歌具有節奏美、形式美的特點,運用了重復句與感嘆詞。”還有的學生說:“這首詩歌兼具浪漫主義與唯美主義的雙重色彩,具有濃厚的主觀抒情性。”還有的學生說……總之,這樣的方法不僅促使學生積極發言,還有效地增加了教學的靈動性。
總結: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詩歌教學對于學生來說十分重要,所以教師應當在詩歌教學的過程當中,充分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學習詩歌,這樣就可以很好地促進學生詩歌鑒賞和深度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馬立洋.高中語文選修課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教學策略研究[D].長春師范大學,2019.
[2]楊美鳳.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現代詩歌教學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9.
[3]張淑華.高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研究[D].河南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