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波瑤
【摘要】分娩體位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分娩結果,本文從多方面綜述了第二產程自由體位分娩研究進展,主要包括闡述分娩體位發展現狀研究、第二產程自由體位分娩應用研究。認為在產婦分娩過程中應根據產婦自身狀況選擇最合適的分娩體位,同時應時刻評估產婦分娩情況,必要時及時運用陰道助產或剖宮產,確保母嬰安全。
【關鍵詞】第二產程;自由體位分娩;研究進展
2021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指出為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推出“三孩政策”,即一對夫妻可生育三個子女,再加上近年來,臨床上更加推崇經陰道分娩。在此背景下,經陰道分娩的產婦急劇增多且呈逐年上升趨勢。數據研究表明,“三孩政策”提出后經陰道分娩的產婦數量是“二孩政策”的1.3倍。為進一步保障產婦分娩安全,促進良好的母嬰結局,眾多學者將研究聚焦在分娩體位對產程、母嬰結局的影響上。近年來,隨著自由體位分娩理論的產生與發展,越來越多的學者深入開展自由體位分娩臨床效果研究,并取得了較為豐富的研究成果。基于此,本位對第二產程自由體位分娩的研究進展展開綜述。
1分娩體位發展現狀研究
近現代婦產科常用的分娩體位主要是仰臥位,追溯其來源,仰臥位分娩最早出現于法國。主要是指產婦平躺在產床上,或上半生微微隆起仰臥在產床上,并將雙腿自然垂下,將雙腳放置在產床兩側的腳蹬處,以此來完成整個分娩過程。近現代研究表明,仰臥位分娩臨床可行性較高,且能夠幫助助產士、產科醫師時刻關注產婦各產程分娩狀態,胎心狀態,同時有便于助產士在必要時刻采取陰道助產。臨床產科醫生在開展仰臥位分娩研究時發現,除上述優勢外,仰臥位分娩還存在一定缺陷。第一,仰臥位分娩會加重產婦腰椎和尾椎壓迫,影響產婦骨盆的可塑性,進而導致產婦骨盆空間狹窄,延誤胎兒下降過程,導致胎兒出現宮內窒息。第二,仰臥位分娩會壓迫產婦腹部動靜脈,主要包括腹主動、下腔靜脈,嚴重影響宮內胎兒供血,威脅產婦及胎兒生命安全。隨著醫療技術水平不斷提高,西方國家率先提出自由體位分娩理念,該理念是指產婦在分娩過程中不單單只有一種體位可供選擇,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可采取立位、走位、蹲位、側臥位等多種體位進行分娩。劉美玲(2021)深入開展自由體位分娩在第二產程應用研究中指出,結合產婦分娩情況選擇科學的分娩體位,有利于增加產婦分娩過程的舒適度,加快產婦第二產程進程,同時能夠極大的減少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的體力消耗,最大程度上提高產婦分娩質量。由此可見,在第二產程中應用自由體位分娩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會對產婦和嬰兒產生積極影響。
2第二產程自由體位分娩的應用研究
2.1坐位分娩
坐位分娩主要是指產婦在第二產程分娩過程中坐于分娩床上并完成分娩的這一過程。產婦分娩取坐位時,產婦的骨盆較以往傾斜角度更大,胎兒頭部可順利找到骨盆且位于中骨盆平面,加快胎兒頭部下降速度。同時,此時產婦的子宮位置會發生變化,由原本的緊貼脊柱逐漸向腹壁靠攏,促使胎兒的縱軸與產軸保持一致,并在重力作用下加重胎兒頭部對產婦宮頸的壓力,進一步引起產婦子宮反射并緊縮,加快胎兒頭部露出速度,加快第二產程時間。國外學者首先提出將坐位分娩應用于產婦第二產程,并進一步闡述了坐位分娩的重要性。國內學者在此基礎上深入開展坐位分娩在第二產程中的應用研究,并不斷對坐位分娩進行改良。王華(2022)以50例經陰道分娩產婦坐位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5例產婦,觀察組25例產婦采用坐位分娩,對照組25例產婦采用傳統仰臥位分娩,并對比兩組產婦的第二產程時間、中途轉為剖宮產率、陰道助產率、產后并發癥發生率和新生兒窒息率。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第二產程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且上述各項指標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索命坐位分娩具有產生時間短、安全等優勢。熊艷紅,楊二艷(2021)在研究中發現,坐位分娩雖然具有一定優勢,但并不是所有產婦均適用該分娩體位。若產婦自身子宮收縮能力較強,坐位分娩會加速胎兒娩出,增加產婦陰道損傷風險;若胎兒在子宮內存在臍帶繞頸等問題,產婦一旦采取坐位分娩會導致胎兒出現宮內窒息等不良事件。由此可見,坐位分娩雖具有一定優勢,但其對助產士和產科醫生要求較高,且并不能完全替代仰臥位分娩。因此,臨床上在選擇坐位分娩時,應仔細斟酌產婦自身情況,合理選擇分娩方式。
2.2蹲位分娩
蹲位分娩是指產婦蹲于產床上,雙手扶住產床扶手并完成分娩的過程。同坐位分娩相似,蹲位分娩可調節產婦骨盆傾斜角度,確保胎兒頭部縱軸與產軸相一致,加快胎兒頭部娩出速度,加強產婦子宮收縮壓力。蹲位分娩時產婦的產道時向下且拉直的,這有利于為宮內胎兒提供充足的血流灌注,減少分娩第二產程過程中胎兒出現宮內缺氧、窒息等不良事件。陸素維,郭潔真,李良君(2021)深入開展在第二產程中應用蹲位分娩的臨床效果,將200例經陰道分娩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分娩日期單雙號將其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200例,分別采用蹲位分娩和傳統仰臥位分娩,并對比兩組產婦分娩效果。結果證明,試驗組產婦第二產程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且試驗組抬頭露出速度明顯快于對照組(P<0.05).此外魏蘭香,張軍紅(2022)在研究中也進一步證實了蹲位分娩的安全性與可行性,明確在第二產程中采用蹲位分娩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能夠加快第二產程進程、保障母嬰安全。李燕英(2022)在研究中指出,蹲位分娩雖然具有較大優勢,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產婦在蹲位時需要一定支撐,這就要求助產士利用多功能產床,調節產床靠背為產婦提供一個支撐點。同時產婦第二產程結束后應立即調整產婦體位,盡快轉為仰臥位。此外,該學者還提出,并不是所有的產婦均適合蹲位分娩,具體情況應視產婦體力狀態而定。由此可見,蹲位分娩具有高效、安全等優勢,但也應根據產婦自身情況慎重選擇。
2.3手膝位分娩
手膝位分娩又稱跪位分娩,是指產婦雙手扶在產床上,雙膝跪于產床上并完成分娩。通過MR技術可以發現,相比于仰臥位,手膝位產婦在分娩過程中骨盆出口線和坐骨棘徑線更長。孫琴,湯靜(2022)開展手膝位分娩在難產產婦中的應用效果研究,結果證明,手膝位分娩有利于減少產婦產后并發癥、新生兒產后并發癥。其在研究中進一步證實了手膝位分娩的優勢,認為手膝位分娩能夠糾正枕后位。楊碧鳳,黃玲玲(2020)在將100例難產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包括胎心異常、枕后位、羊水問題、骨盆問題等產婦,其中30例產婦采用手膝位分娩,70例產婦采用傳統仰臥位分娩,結果證明,手膝位分娩產婦順產率明顯高于仰臥位分娩產婦。由此可見,手膝位分娩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難產產婦順產率,保障母嬰平安。
2.4側臥位分娩
側臥位分娩是指產婦側臥在產床上,雙手盡量抱住雙膝向胸前靠攏并完成分娩。自然界中大多數哺乳動物都采取側臥位分娩,可見側臥位分娩具有一定優勢。朱娉怡,梁曉燕,陳敬鷹(2021)將88例經陰道分娩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并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參照組,前者采用側臥位分娩,后者采用傳統仰臥位分娩,對比兩組產婦陰道助產率,研究結果表明,試驗組產婦陰道助產率明顯低于參照組(P<0.05),這說明側臥位分娩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產婦的順產率。此外,陳麗萍,張飛飛(2022)將60例難產及枕后位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分為仰臥位組和膀胱結石為組,每組30例產婦,并對比兩組產婦的胎位糾正率,結果顯示側臥位組胎位糾正率明顯高于膀胱結石位組(P<0.05),說明側臥位分娩在糾正胎位方面存在一定優勢。此外,該學者在其研究中指出,側臥位分娩亦具有縮短第二產程時間、提高順產率、保障母嬰安全等優勢。
結論:
就目前情況而言,我國有關于自由體位分娩在第二產程中的應用研究仍處在發展階段,隨著我國“三孩政策”不斷推進再加上臨床上對經陰道分娩優勢的宣傳,相信在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產婦選擇經陰道分娩。這就為產科醫生和助產士帶來了巨大挑戰。根據現階段研究進展可知,自由體位分娩具有一定優勢,可加快第二產程速度,降低陰道助產率,降低產后大出血等并發癥,保障母嬰安全。但不同體位分娩在具有優勢的同時也具有局限性,因此,在臨床實際應用中,應結合產婦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的分娩體位。
參考文獻:
[1]劉美玲.自由體位分娩在第二產程應用的研究進展[J].婚育與健康2021年3期,5-6頁,2021.
[2]王華.第二產程自由體位分娩對初產婦產程進展及母嬰結局的影響[J].2022(4).
[3]熊艷紅,楊二艷.自由體位分娩用于第二產程對初產婦分娩結局的影響[J].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1,33(1):3.
[4]陸素維,郭潔真,李良君.自由體位分娩護理對促進自然分娩的臨床對照分析[J].2021.
[5]魏蘭香,張軍紅.在產婦第二產程中應用自由體位分娩法與人文關懷法的效果探討[J].2022(15).
[6]李燕英.第二產程自由體位分娩對母嬰結局的影響[J].2022(6).
[7]孫琴,湯靜.自由體位分娩在第二產程中的應用效果[J].2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