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燕
小兒支氣管肺炎屬于常見的小兒呼吸系統疾病,更讓人感到揪心的是:4歲以下的嬰幼兒,屬于小兒支氣管肺炎的易感人群。該病在一年四季均可發作,在冬季、春季寒冷季節,更為常見。——每位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患上小兒支氣管肺炎。可是,有備方能無患,各位家長朋友還是應當主動了解一些關于小兒支氣管肺炎的常識。
今天,我們就來向各位家長朋友講一講小兒支氣管肺炎這方面的問題。
一、首先,我們要認識小兒支氣管肺炎
嬰幼兒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他們的個子很小,他們全身的骨骼、肌肉、內臟尚未充分發育。如果您抱起嬰幼兒,仔細觀察嬰幼兒可愛的小臉,你就會注意到:嬰幼兒的頭顱比成年人小得多(據臨床數據統計,嬰幼兒的頭圍最多不超過36厘米左右,而成年人的頭圍在54厘米左右,一些成年人的頭圍可達到58厘米)。由于嬰幼兒的頭圍較小,因此,嬰幼兒的鼻腔也比較短小、狹窄。
如果您捧起小寶寶的頭,仔細觀察嬰幼兒的鼻腔,您還會注意到:嬰幼兒的鼻腔內沒有鼻毛。——您每天照鏡子時,一定會注意到自己的鼻毛長出了鼻孔,一直長到嘴唇上緣。您一定會覺得鼻毛有礙觀瞻,便隨手拿起剪子剪鼻毛。可是,您有沒有注意到:每次剪掉鼻毛后,您就會猛烈地打噴嚏?鼻毛,是呼吸系統的第一道屏障;鼻毛可以阻擋空氣中的大部分塵埃,以及附著在塵埃上的病毒、細菌。——可是,嬰幼兒還沒有長出鼻毛,嬰幼兒的鼻腔又比較短小,因此,嬰幼兒的呼吸系統基本上處在不設防狀態。在嬰幼兒進行呼吸時,空氣中的細菌、病毒,可以輕易侵入嬰幼兒的鼻腔,再順著氣管侵入嬰幼兒的氣管、支氣管、肺。嬰幼兒的氣管內纖毛運動較差,很難隨時清除氣管內異物;嬰幼兒肺組織血管豐富,含血量較高,極易發生細菌感染。所以,嬰幼兒極易患上小兒支氣管肺炎。
二、小兒支氣管肺炎護理問題有哪些?
現在,我們來著重介紹小兒支氣管肺炎護理方面的問題。
1.一般護理
確診小兒支氣管肺炎后,患兒就必須入院接受一段時間的治療。患兒病房內的空氣溫度、空氣濕度均要保持在一個適當的水平。具體來說,患兒病房內的溫度要控制在18℃以上,20℃以下,患兒病房內的空氣濕度要控制50%以上,60%以下。而且,患兒病房內的空氣必須保持流通。這樣,可以有效增加病房內空氣的含氧量、并確保病房內空氣中含有一定的水分;這樣,可以減輕患兒的呼吸困難,防止患兒出現缺氧。
2.呼吸道護理
小兒支氣管肺炎發病后,患兒的支氣管不斷分泌出大量分泌物,產生大量痰液,若這些痰液不能及時咳出,痰液有可能阻塞患兒的氣管,導致患兒出現呼吸困難。因此,醫護人員必須對患兒進行呼吸道護理。醫護人員需要拍打患兒的后背,幫助患兒排痰。若患兒無法自主排痰,醫護人員需要使用吸痰器,將吸痰管輕輕伸進患兒的鼻腔,吸取患兒鼻腔內的痰液。
若患兒出現了呼吸困難,面色發紺,醫護人員會給患兒戴上呼吸面罩,對患兒進行輸氧。輸氧時,氧流量要控制在1L/分鐘~2L/分鐘之間,氧濃度要控制在40%以下。
3.發熱護理
患兒體溫超過38.5℃后,醫護人員必須對患兒實施發熱護理。醫護人員一般采用物理降溫的方式(如:給患兒頭上放置冰袋,使用50%的酒精擦患兒的身體),幫助患兒降溫。醫護人員還會讓患兒大量飲水。——在這里,必須補充說明的是:發熱并不是一種疾病,而是患兒體內炎癥(支氣管肺炎)的一種表現形式。若患兒體內的炎癥沒有消失,即使給患兒服用大量退燒藥,患兒還會出現發熱。因此,目前醫護人員主要采用物理降溫的方式對患兒進行發熱護理。
4.藥物治療
小兒的免疫能力明顯低于成年人,支氣管肺炎發病后,僅靠患兒自身產生的免疫球蛋白、吞噬細胞,很難在短時間內消滅患兒支氣管、肺泡內的病菌。因此,患兒必須接受藥物治療。
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可采用多種藥物。有的醫院為患兒使用頭孢西丁鈉注射液。頭孢西丁鈉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頭孢西丁鈉,是一種化學物質,進入患兒血液后,可以隨著血液循環到達患兒肺部、支氣管的炎癥病灶,抑制病菌細胞壁合成,從而殺滅病菌。頭孢西丁鈉注射液一般采用靜脈滴注。醫護人員會根據患兒的體重,為患兒使用適當劑量的頭孢西丁鈉注射液。
5.飲食護理
在飲食護理方面,醫護人員會讓患兒食用一些含有大量蛋白質、維生素的食物。這樣,可以保證患兒獲取充足的營養,有助于患兒痊愈。
以上是小兒支氣管肺炎護理方面的小常識,希望這些小常識對各位家長朋友有所幫助。最后,我們要對各位家長朋友說:讓孩子每天戴上一次性口罩,每天更換一次性口罩,就可以有效預防小兒支氣管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