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
入圍鹿特丹國際影展、獲第15屆FIRST青年電影展評委會榮譽獎、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的香港劇情片《濁水漂流》(2021年上映)改編自真實事件,講述吳鎮宇飾演的輝哥從監獄出來回到深水埗生活的故事——輝哥和露宿者在立交橋下搭起簡易紙板屋,勉強度日。然而,食環署突然野蠻清掃街區,露宿者所有家當被當作垃圾丟棄,包括個人證件、護照等重要物品。為此,輝哥等露宿者在社工的幫助下向法院提起訴訟,試圖捍衛自己露宿的權利,要求有關部門道歉。
香港特區食環署作為行政權力部門,為香港市民提供清潔衛生的居住環境是其使命,按照規定公眾街市公用地方每天要徹底清洗。但是,有關部門行使公權力理應規范、文明,法治必須體現人文關懷。生存權,無疑是現代社會公民的基本權利,即便具體的生活方式有礙觀瞻也不能對其進行粗暴執法。輝哥等人在沒有收到任何通告的情況下,突然被“抄家”,生活用品以及證照都被當作垃圾扔掉,顯然不能不讓人質疑權力機構的粗暴行徑,他們的抗爭贏得了社會的同情。然而,片中的權力部門拒絕道歉只肯做適當經濟賠償——輝哥最后選擇與紙板屋一起燃燒,是在捍衛生命最后的尊嚴。
環望四宇,在匈牙利,對于拒絕前往避難所無家可歸者露宿公眾場所,可依據交通罰款條例進行處罰,對于拒絕繳納和無力支付罰款者,司法機關可依法處以刑罰;在英國,除了法定的無家可歸者,其他的露宿街頭均屬于違法……有人認為,法律既不允許窮人露宿街頭,也不允許富人露宿街頭,這就是公正。筆者以為,這種公正多少有點“何不食肉糜”的意味,因為富人不是必須露宿街頭,除非他想找點刺激、找點情調,然而那些露宿街頭的窮人之所以露宿街頭卻是為了生存、為了活著。
說到這里,一定有人會問,這些露宿者為什么露宿?他們為什么不去靠勞動賺錢買房子?他們中間有相當一部分人是癮君子,或者有犯罪前科,那他們是不是咎由自取?的確,吸毒可恥,我們堅決反對,然而我們不能就此把露宿者都歸為惡人。片中,謝君豪飾演的“老爺”,他其實是越南難民。在20世紀70年代的越戰中,很多越南人逃難到香港。英國殖民者統治下的香港治安混亂,難民營里幫派林立,打架斗毆是常事,毒品隨之泛濫。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這些人首先是受害者,我們不能把罪錯完全歸因于個人。當被訴方代表冠冕堂皇地用公權力作為擋箭牌搪塞露宿者質疑的時候,我們多少覺得他們是面目可憎的。
香港不大,當年很多越南難民把香港作為中轉站,能走的就去往其他地方,走不了的就留下來。“老爺”原本有家庭、有孩子,兒子去了挪威,但是“老爺”因為卷入幫派爭斗不能走,從此過上了漂泊生活,與兒子失去聯系。當社工終于幫他通過網絡和兒子連線視頻對話時,他看著儀表堂堂的兒子,自慚形穢,感到對不起兒子。現實就是這么魔幻,兒子是年輕有為的建筑師,父親卻是街頭露宿者。巨大的落差,令“老爺”最終沒有和兒子見面,他不想拖累后代,選擇就此了結一生。也許,他沒什么放不下的了。“老爺”的一生就是一個尋找的過程,尋找家,尋找兒子,當目標即將達成時,他生命的意義也就結束了。人為什么活著,也許每個人活著都是為了尋找一些東西,這種尋找構成了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濁水漂流》是近年來罕見的港式作品,無論是內容還是制作,都具有濃郁的港片特色。在香港回歸合拍片漸漸占據主流的時代浪潮中,《濁水漂流》能在緩慢敘事中凝聚出極強張力,在“港片”式微之時讓人眼前一亮、令人心頭一震,實屬不易。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