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佼斌
摘要:消防產品屬于公共安全類產品,其產品質量的優劣直接關系到建筑消防設施、防火分隔措施等在火災時能否正常發揮效能。文章就當前消防改革背景下消防產品監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與探討,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以提高消防產品監管效能。
關鍵詞:消防;產品監督;問題;對策
消防產品是用于火災預防、滅火救援和火災防護、避難、逃生的產品。其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火災防控的有效性,保證消防產品質量是提高建筑火災防控能力的重要因素。近年來,隨著我國消防領域體制改革以及“放管服”工作的改革深化,為減輕企業負擔、優化營商環境,消防產品的市場準入機制以及消防監督執法也隨之產生一定改變。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一些影響消防產品質量監管效能的問題逐漸凸顯。為此,筆者從多年工作實踐出發,就當前消防改革背景下在消防產品質量監督執法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以供消防執法領域、消防產品領域相關人員參考。
1? 消防產品監管現狀分析
自2006年以來,原公安部消防局每年都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使用領域消防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工作。從監督抽查結果看,近年來消防產品的質量抽查合格率雖整體呈上升趨勢,但消防產品的總體質量仍存在一定問題,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是個別門類消防產品質量不高的問題仍未得到有效解決,以2016年為例,抽查在建工程的消防產品15大類共1504批次。經現場檢查判定和抽樣檢驗,其中共有139批次不合格,平均合格率為90.76%,同比上升了2.36%。在品類細目中,防火卷簾的合格率為84%、防火卷簾控制器的合格率為79.1%、防火門的合格率為77.93%,防火閥的合格率為83.75%,排煙防火閥的合格率為72.73%,此外,排煙閥、消防軟管卷盤的合格率也都降低到了95%以下,分別為90.36%和94.12%。
二是部分消防裝備存在影響滅火救援的安全隱患。以2016年為例,共抽查消防部門裝備7類共162批次,經檢驗有155批次產品合格,平均合格率為95.68%,同比上升了3.68%。其中消防員滅火防護靴的合格率為88.89%、消防員呼救器的合格率為86.96%、干粉滅火劑檢驗的合格率為93.33%。具體檢驗不合格項分別為滅火防護靴的電絕緣性能、干粉滅火劑的粒度分布、呼救器的防水性能以及沖擊試驗的預報警聲級強度,這些不合格現象極有可能影響滅火救援和消防員人身安全。
2? 當前消防產品監管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因消防體制改革、《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修正等因素,使消防產品監督執法面臨一些新的困難亟待解決。
2.1? 體制改革所伴生的執法依據不全或缺失
自2018年公安消防部隊體制改革以來,原公安部的消防監督管理職責轉入應急管理部,導致原消防產品監督執法中依據的部分法規文件不再適用,而應急管理部對此并未出臺相關的執法法規或規范性文件予以執法指引,對消防產品監督執法產生較大影響。
舉例來說,《消防產品現場檢查判定規則》(GA588-2012)第4.3.3條規定:“樣品抽取經現場檢查判定為不合格的,其備用樣品應當作為證據予以保存”。原先消防產品監督執法是按《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中“證據保全”環節的相關法律程序和文書來實施保存有關證據的,而目前由于缺少這方面的法律程序規定,導致消防救援機構在發現涉嫌違法消防產品時,無法對涉嫌違法的消防產品進行有效的證據保存,涉嫌違法的消防產品在辦案過程中存在被生產、銷售、安裝單位更換為合格產品或直接銷毀的可能性,給案件的后期抄告、移送環節帶來諸多不便。近兩年,市場監督部門在辦理消防救援機構抄告、移送的案件時,由于證據缺失而無法對生產、銷售單位的違法行為進行下一步處理的事件比例正在逐年增長。
2.2? 消防監督范圍調整帶來的產品監管困難
自2019年4月23日新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實施以來,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驗收及備案的監管職能已劃轉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下稱住建部)。從目前住建部頒布實施的《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驗收管理暫行規定》(住建部51號令)來看,建設工程驗收時并不再要求建設單位提供消防產品質量合格證明文件,消防驗收內容也不涉及消防產品質量證明文件的詳細檢查。如此一來,建設工程中使用的消防產品質量管控只能參照《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的相關要求,由施工、監理單位完成對產品質量進場檢驗批次查驗工作,建設工程消防產品質量完全依賴于施工、監理單位的主動行為,缺少了政府部門的監管。其中一旦消防產品質量存在問題,將導致“原生性”的建筑防火隱患。而原先消防救援機構在實施使用領域消防產品質量抽檢時,通常會選擇在建工程領域的產品,此時發現的產品質量問題大多代表產品本身質量缺陷,不存在安裝不當或維護保養不當引發的質量問題。故目前對消防產品的監管模式,從本質而言可能是對建筑火災防控的一種削弱。
2.3? 市場準入模式調整產生的產品執法困惑
2019年7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應急管理部聯合發布了《關于取消部分消防產品強制性認證的公告》(應急消評〔2019〕20號),除對火災報警相關設備、滅火器、避難逃生類消防產品仍實施強制性認證外,其他13類消防產品從強制性認證改為自愿性認證(自愿性認證是企業的一種自發行為,通常是生產廠商因客戶要求或出于市場推廣的目的而進行的產品認證,其并不具備強制性認證的完整管理要求)。
目前,國家并未推出統一性的自愿性認證產品檢驗、檢查標準,導致各地消防救援機構在檢查自愿性認證產品時標準不統一。部分觀點認為,既取得了認證證書,就應按強制性認證類產品的要求進行市場準入性檢查,并包括產品一致性核查,當產品一致性不符合要求時,應判定為市場準入檢查不合格;也有觀點認為,自愿性認證屬于企業自發行為,認證是企業自我提高要求的一種表現,檢查時只需按《消防產品現場檢查判定規則》(GA 588-2012)中對產品質量檢查的相關內容去開展即可,不應按照強制性認證的要求進行檢查。
基于上述情況,當消防產品生產廠家生產的產品涉及自愿性認證產品時,如不進行自愿性認證,僅監管部門檢查時只需按檢驗報告中的相關內容進行核查即可;若對自身提高要求進行自愿性認證,則在監督檢查時可能需按強制性認證的要求進行檢查,變相提高了檢查標準。即,消防產品不取得自愿性認證對消防產品顯得更為有利,該現象對消防產品行業長期有序發展,造成了較大的不利影響。
2.4? 產品質量與其維保質量的爭論長期未能解決
《消防產品現場檢查判定規則》(GA588-2012)中,部分涉及產品質量現場檢查的不合格情況描述與產品的安裝質量和維護保養質量有關,導致消防救援機構在實施消防產品質量監督檢查時,容易錯誤地將產品的安裝和維護保養質量作為產品本身質量問題,從而認定生產廠家涉嫌違法。
如檢查滅火器時,《消防產品現場檢查判定規則》(GA588-2012)中第6.7.1.1條描述的不合格情況中,既有產品報廢的要求,也有“手提式滅火器壓力指示器的指針應指示在綠色區域范圍內”的要求,這些要求都與產品維護保養、日常使用息息相關。舉例來說,若檢查某單位時發現滅火器壓力不足的現象(滅火器壓力指示器指針指示于紅區范圍),該種情況存在同時涉嫌違反《消防法》第六十五條“單位使用不合格產品進行”、《消防法》第六十條“單位未對消防設施、器材保持完好有效”的兩種情況,對于法條的適用問題,存在較大爭議;對于防火門、防火卷簾和防火涂料這類直銷類產品,其產品質量的判定中有一部分同現場施工質量有較大關系。對這類問題,存在可能涉嫌違反《消防法》第六十五條“單位使用不合格產品進行查處”、《消防法》第五十九條“施工單位擅自降低施工質量”的兩種情況,為避免執法引用依據的錯誤,這些問題都需要進一步明確。
2.5? 消防監督形式的改變對執法人員素質的新要求
自2019年消防救援機構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模式以來,實施消防產品監督檢查的人員由系統隨機匹配。但消防產品監督檢查具有較高的技術要求,隨機抽取的執法人員可能并不熟悉這方面的檢查要求和技能,除了按書本機械式執法檢查外,無法有效地對消防產品完成現場直接判定,從而造成一定風險。
3? 加強消防產品監管效能的建議
3.1? 完善法規及標準建設
一是全面梳理執法依據,結合新修正的《消防法》、122號令等法律法規及規范性文件,將目前執法中暫缺的執法程序、要求和法律文書補充完整,規范消防產品監督執法行為,出臺強制性認證與自愿性認證的監督檢查及立案標準;二是厘清各部門的執法范圍界面,強化、規范多部門聯合執法機制的銜接,改善當前生產流通領域執法不力、執法難的困境;三是加快產品有效期的制定及產品安裝、維保的調研,加快制定、完善產品的安裝、驗收、維護及報廢標準,出臺對消防產品質保要求的相關規定。
3.2? 強化消防產品身份信息管理系統的應用
消防產品身份信息系統可有效地辨別假冒消防產品,在使用領域的監督管理過程中,較好地解決了確認違規企業和假冒產品難的問題。但是,由于該系統需要借助專用設備且在社會上的宣傳力度不夠,目前除消防救援機構使用外,社會單位使用的寥寥無幾。建議加強該系統的宣傳和推廣,進一步優化系統內容,實現通過手機掃碼等簡易方式查詢,增加社會大眾的使用度,使消防產品質量隨時在大眾的監督視野內。
3.3? 全面開展消防產品執法培訓
為適應當前“雙隨機、一公開”的監管工作模式,有效提高消防產品監管工作質量,需在消防監督執法人員中全面開展系統性的消防產品質量執法培訓,使每個執法人員都能全面掌握《消防產品現場檢查判定規則》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提高現有執法人員的專業素養和消防產品監管隊伍的整體能力。另外,需要構建健全的執法人員培訓機制,多種方式、多種途徑的引導消防產品監督人員參與到培訓活動中,培養和提高消防產品監督工作人員的道德意識、創新管理能力、監督管理工作要點掌握能力、工作責任意識、消防產品的認識能力等。通過強化培訓來確保所有的消防產品監督人員的綜合工作能力,更好地滿足消防產品監督管理工作的需求。
3.4? 加大消防產品知識宣傳力度
在當前消防改革背景下,開展消防產品監管,需要加大宣傳力度,全面調動人民群眾的力量。除了傳統的宣傳方式外,還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微信公眾號及自媒體等渠道,提高辨別消防產品質量的能力,加大對不合格產品及其廠家的曝光率,提升單位定期保養、維修、更換消防產品的意識。另外,需要有效結合內部宣傳和外部宣傳,構建健全的內部信息交流平臺,在各個地區內部消防隊伍內進行有效的信息宣傳,同時與社會媒體部門構建堅實的合作關系,多種渠道宣傳消防產品監督管理意識,提高消防產品知識宣傳的廣度和深度,確定消防產品監督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
3.5? 打開消防產品社會化監督窗口
在消防領域改革的大環境下,第三方社會消防技術服務機構日漸增多,越來越多的消防第三方技術服務機構開始參與到消防領域中;在消防產品監督領域,可以通過制定規范、標準、導則的形式,將消防產品監督檢查融入到消防第三方技術服務機構的消防安全評估、竣工檢測、年度檢測等執業活動中,充分借助社會化力量,擴充消防產品監督檢查力量。
目前,已有部分地區采用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借助第三方消防技術服務機構進行防火監督、消防評估工作。消防產品監督領域也可采用購買服務的形式,對特定建設項目或使用單位進行消防產品監督檢查,充分開啟消防產品的社會化監督窗口。
綜上所述,在當前消防領域改革的大環境下,消防產品監督的認識和重視程度已逐漸提高。重視消防執法隊伍建設,并不斷強化消防產品監督的投入力度,為消防產品監督工作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是未來消防監督檢查領域的主要趨勢,也是提升消防監督檢查工作質量的重要保障。消防產品監督人員應順應改革趨勢,及時更新工作理念,在接下來的工作中進一步完善規范體系建設,與相關部門積極溝通、厘清工作界限,探索多部門聯合監管的新體系、新模式,增加消防產品行業管理能力。保證消防產品監督管理質量能夠得到全面提升,為建筑火災防控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毅,程婧園.淺析消防產品使用領域監督抽查[J].中國公共安全(學術版),2020(01):79-81.
[2]余威,王棟,宋醒醒.日本消防產品監管模式及啟示[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7,36(09):1304-1305.
[3]譚雙源.消防產品監督執法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監管模式改進的思考[J].法制與社會,2020(08):150-151.
[4]姜萌,廖飛翔,崔一星.“雙隨機”消防產品監督抽查制度的思考[J].新產經,2017(03):88-90.
[5]謝玉印.淺析國外經驗對我國消防產品監督管理的啟示[J].消防界(電子版),2017(10):94+93.
[6]余威,付林.消防產品身份信息管理系統的現狀與發展[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7,36(05):734-736.
[7]黃培云.對消防體制改革后消防“雙隨機”監管模式的探討和建議[A].中國消防協會.2019中國消防協會科學技術年會論文集[C].2019:158-161.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to be
solved urgently in fire products supervision
Pan Jiaobin
(Pudong New Area Fire and Rescue Brigade of Shanghai,Shanghai? 200125)
Abstract:Fire products belong to public safety products, and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s is directly related to whether building fire facilities and fire separation measures can function normally during a fire. The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fire produc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rrent fire reform,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supervision efficiency of fire products.
Keywords:fire; product supervision; question; countermeas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