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翠
摘要: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民間故事是古代勞動人民創作并傳播的口頭文學作品,是前人留給我們的智慧結晶,了解和學習民間故事是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民間故事是小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傳統文化。深入學習了解民間故事是發揚民間文化的重要方式,縮寫就是閱讀理解民間故事的常用的方式之一。因此,教會學生掌握縮寫的方法尤為重要。
關鍵詞:五年級;民間故事;縮寫策略
一、研究的意義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關于閱讀的要求:“學生9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閱讀材料包括適合學生閱讀的各類圖書和報刊。對此提出如下建議:故事,如成語故事、神話故事、中外歷史故事、各民族民間故事等。”[1]世界各國有很多口耳相傳的民間故事,體現著各個國家的傳統文化,是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第三單元的“快樂讀書吧”中,鼓勵學生拓展閱讀歐洲和非洲的民間故事。但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由于不能快速準確地理解故事的內容,導致缺乏閱讀興趣。民間故事縮寫訓練,能快速提高學生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幫助學生故事的主要內容,從而產生閱讀的興趣。
通過發布調查問卷,了解了學生對民間故事縮寫的了解情況。
發布的問卷調查顯示,本年級164位學生參與了回答調查問卷。對于縮寫民間故事,存在以下特點和問題:
學生閱讀的民間故事不少,但大多為耳熟能詳的中國民間故事,很少接觸國外的民間故事。民間故事縮寫訓練,能快速提高學生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幫助學生故事的主要內容,從而產生閱讀的興趣。
學生對縮寫的理解到位,但為嘗試過縮寫課本之外的民間故事。
參與問卷調查的164位學生中,81.1%的學生能夠清楚地認識到縮寫是將內容較多,篇幅較長的文章按一定的要求寫成較短的文章。但學生縮寫的民間故事主要來自于課文中的《獵人海力布》《牛郎織女》。未能嘗試縮寫課外和國外的民間故事。
二、實施步驟
(一)準備階段
1、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了解課文內容,創造性地復述故事”。習作要求是“提取主要信息,縮寫故事”,旨在引導學生通過摘錄、刪減、改寫、概括等方法簡要地介紹故事,民間故事的縮寫。 [2]
2、學生不是第一次接觸“縮寫”,大多數學生通過學習可能會完成得不錯。但可能存在縮寫時抓不準文章的重點,細節詳略判斷不到位,存在直接使用原句的情況,縮寫后的內容不完整,語句不夠通順。 [2]
(二)實施階段
結合我校五年級學生的民間故事縮寫實際情況和現有的研究條件,我們決定將研究目標確定如下:
(1)學生層面:掌握民間故事的縮寫的一般方法和策略。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進行適當的摘錄和刪減、改寫、概括等方式進行縮寫,做到故事完整、情節連貫、語句通順,與原文的主要內容一致。能通過縮寫練習,進一步提高分析、綜合、理解和概括能力。能產生閱讀民間故事的興趣,感受到閱讀民間故事的快樂。
(2)教師層面:通過民間故事縮寫策略研究,能指導學生掌握縮寫的方法,降低學生學習民間故事課文的難度,提高學生對民間故事內容的理解和整合的能力,讓學生產生閱讀民間故事的興趣,感受到閱讀民間故事的快樂。能通過講過故事比賽,幫助學生樂于與大家分享課外閱讀成果。達到本單元語文要素的教學要求。通過本課題研究,不斷提高民間故事縮寫的指導能力,提升自身的縮寫教學水平。
(三)總結階段
開展教學實驗研究近一年,課題教學研究按原計劃有序進行,我們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完善課題研究方案。經過多次縮寫教學指導,將縮寫方法運用于三篇課文,兩篇課外的中國民間故事,兩篇國外的民間故事,不斷地研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
行之有效的民間故事縮寫策略:
1.摘錄法
可以請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摘錄關鍵詞句的方法,如找總起句、總結句、中心句、每一段的中心句、過渡句、每一段的關鍵詞等,梳理出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指導學生結合民間故事的內容,特別留心與主人公相關的重要句子。這樣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引導學生梳理出故事的情節,不至于遺漏重要的情節,學生也容易接受。
2.刪減法
可以請學生先瀏覽故事,通過刪減修飾詞句、去掉不影響故事發展的信息,保留關鍵信息,梳理出故事的主要情節。再指導學生篩選出不太重要的人物,去掉不影響故事主要情節的旁枝末節。這樣學生不容易遺漏重要的情節,在刪減的過程中也再次熟悉了故事內容,有利于故事情節的梳理。
3.改寫法
引導學生通過對主要情節的重要信息進行改寫,或把關鍵信息夸大描寫、或把矛盾沖突渲染描寫,只要尊重了原故事的基本內容和價值取向就行,這樣可以加深故事情節的矛盾沖突或突出主人公的品質等,可以讓故事情節更加生動有趣,吸引讀者的興趣。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
[2]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用書[J].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