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國富
摘 要 沙糖橘具有化痰理氣、健脾補血、清腸潤肺的功效,其經濟價值較高。但近年來沙糖橘易遭受介殼蟲的侵害,導致沙糖橘果樹生長不佳,影響果實品質和商品性。著重分析沙糖橘介殼蟲的形態特征、為害癥狀及發生規律,進而著重探討介殼蟲的農業和化學等防治措施,并指出防治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合理控制農藥用量及確保噴藥效果等問題。
關鍵詞 沙糖橘;果樹;介殼蟲
中圖分類號:S436.66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4.019
近年來,我國果樹種植面積不斷增加,其中沙糖橘種植發展迅猛。但沙糖橘生長過程中易遭受病蟲害的侵害,導致其生長狀況不佳,進而影響沙糖橘果實質量和產量。介殼蟲是一種較常見、為害性較大的害蟲,每年都有發生,給沙糖橘樹木帶來嚴重損害。對此,應高度重視沙糖橘介殼蟲防治,總結以往工作經驗,掌握介殼蟲基本情況,如對樹木的具體為害特征、發生規律等,制訂針對性的防治措施,消滅介殼蟲,從而為沙糖橘果樹健康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
1 形態特征、為害癥狀及發生規律
面對當前沙糖橘生產過程中易遭受介殼蟲侵害的現實情況,需要加以重視,深入了解介殼蟲的基本形態特征、主要為害癥狀及發生規律,從而探究可行性較高的防治措施,加強介殼蟲防治,降低其為害性,保證沙糖橘良好生長,為人們提供優質的沙糖橘產品。
1.1 形態特征
介殼蟲是沙糖橘生產中常見的一類害蟲,該類害蟲的共同特征是雌雄異性,其中雌性介殼蟲有非常發達的口器、堅韌的體壁,沒有翅膀,體外披有蠟粉或堅硬的蠟質介殼用以保護身體,雄性介殼蟲有翅膀,能飛。介殼蟲喜陰喜濕,因此其主要寄生在沙糖橘樹木的空氣不流通處,如多存在于茂密的樹葉中,尤其是不易見到光照的樹葉下及陰蔽潮濕處。總體來說,介殼蟲的體型較小,爬行范圍有限,基本借助風力、雨水及其他動物傳播,但介殼蟲的傳播范圍廣泛,果樹種植、沙糖橘運輸等活動中都可能攜帶,給沙糖橘樹木帶來嚴重為害。
1.2 為害癥狀
肉眼可見的介殼蟲,雖然體積較小,但密度較大,對沙糖橘的為害性較大。例如,吹綿蚧若蟲、成蟲都具有較大的為害性,會寄生在樹葉、樹枝、樹干及果實上,使沙糖橘樹木感染煤煙病,且隨著為害程度逐漸加劇,會出現樹葉脫落、樹枝枯萎現象,最終導致整株樹木死亡。此外,糠片蚧、矢尖蚧、褐圓蚧等介殼蟲也寄生在沙糖橘樹木上,產生較大為害,導致樹葉及樹梢生長不佳、果實變質等。
遭受介殼蟲為害的沙糖橘樹木會出現樹梢枯萎,樹葉變黃并逐漸卷曲、干枯、脫落的現象,導致樹木長勢不佳,甚至死亡。樹木生長狀況不佳,就難以為果實提供充足的養分,影響沙糖橘果實成熟,致使其停留在半熟狀態,還可能會出現變質的情況,最終導致沙糖橘產品質量和產量下降。對近些年我國沙糖橘生產實際情況予以調查,發現60%以上的沙糖橘樹木會遭受介殼蟲的為害,造成沙糖橘品質不佳,商品價值大打折扣,相應的果農亦難以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1]。廣大果農應予以高度重視,掌握介殼蟲發生及流行規律,實施針對性的防范措施,盡可能降低蟲害發生概率,促使果樹良好生長,提高沙糖橘質量與產量。
1.3 發生規律
為切實有效防治介殼蟲,降低其對果樹、果實的為害,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需加強對介殼蟲害發生規律的研究,以便制訂針對性的、可行性的防治措施。介殼蟲種類較多,為害性較大,發生世代不盡相同。不同介殼蟲的孵化時間不同,加之若蟲的為害性較小,因此應熟悉不同介殼蟲孵化期,判斷若蟲生長情況,實施針對性的防范措施,即可達到有效防治害蟲的目的。相關資料整理顯示,紅蠟蚧年發生1代,其若蟲孵化期在每年的5月上旬至7月上旬;吹綿蚧年發生2代,其1代若蟲孵化期也是從每年的5月上旬開始,6月下旬基本結束;長白蚧年發生3代,其1代若蟲孵化期也是從每年5月上旬開始,5月下旬基本結束;褐圓蚧、黃圓蚧年發生4代,其1代若蟲孵化期為5月上旬至5月中旬。由此看出,5月上旬至7月上旬是防治介殼蟲的有效時間,而大多數介殼蟲的若蟲孵化期基本集中在5—6月,因此5月中旬至6月中旬是最佳的防治時間,果農要注意把握好時機,提前計劃好防治措施,在若蟲即將孵化時落實各項防治工作,盡可能地消滅介殼蟲,降低其負面影響,促使果樹良好生長,收獲優質高產的沙糖橘產品[2]。
2 防治措施
沙糖橘是深受人們喜愛的水果品種之一,市場購買需求量較大,提供大量優質的沙糖橘,既能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又能提高果農的經濟效益。但近年來沙糖橘生產卻難以達到預期目標,沙糖橘質量和產量均不高。造成此種情況發生的原因之一是果樹遭受介殼蟲等病蟲的為害。介殼蟲有一層角質的甲殼包裹著,藥物直接噴灑不易奏效。在了解介殼蟲形態特征、為害癥狀及發生規律后,應根據生產需求,制訂并實施綜合防治措施,降低蟲害發生概率,改善沙糖橘生產環境狀況。
2.1 農業防治措施
為了在保證沙糖橘質量和產量的同時有效消除介殼蟲,在適合的時機實施物理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能夠降低沙糖橘遭受介殼蟲侵害的程度。以沙糖橘秋梢老熟、果實著色期來講,這一時期是介殼蟲新生、繁殖的主要時期,若不能做好具體的害蟲防治工作,將會導致大量介殼蟲繁殖,寄生于果樹,進而為害果樹,導致果樹生長不佳,果實難以成熟或造成果實品質不佳。因此,果農要注意把握這一關鍵的防治時期,觀察樹枝、樹葉上介殼蟲繁殖情況,對遭受侵害的樹枝、樹葉予以剪除,并集中燒毀,避免介殼蟲害再次暴發[3]。
此外,要重視冬季清園工作。盡量避免給介殼蟲提供生存和繁殖的機會。通常情況下,可實施的農業防治措施是給沙糖橘果樹施肥、灌溉,保證果樹吸收充足的水分和養分。注意采取針對性的方法控制冬梢,如合理修剪樹梢,將枯萎、有蟲害的樹梢、樹葉剪去,并將其燒毀[4]。也可在冬季最寒冷的時候用噴霧器將清水灑在樹枝上,使其在樹枝上結一層薄冰,下午用木棍敲打樹枝或者振動樹枝,即可使冰與介殼蟲一起掉落。想要充分發揮作用農業防治措施的作用,需要農戶注意加強果園管理工作,并及時發現介殼蟲,尤其是介殼蟲害易暴發的時期。通過實施科學的、有效的農業防治措施消滅介殼蟲,保證沙糖橘果實良好生長。
2.2 化學防治措施
沙糖橘果樹生長的過程中易遭受各種病蟲害的侵害,若不能及時且有效進行防治,勢必會導致沙糖橘生長狀況不佳,降低其質量和產量。在掌握介殼蟲發生規律的基礎,應在合適的時期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即可獲得最佳的防治效果。因此,落實沙糖橘介殼蟲防治工作,還需注意把握好防治時機。
1)沙糖橘采摘后。冬季低溫介殼蟲進入休眠時期,實施切實有效的防治措施,能夠消除蟲害,避免翌年介殼蟲大量繁殖發育,再次為害果樹。化學防治過程中應選用適合的農藥,對沙糖橘果樹予以噴施,基本上在采果后12月下旬至2月下旬實施噴藥預防,清園噴施藥劑選用99%礦物油綠穎150~200倍液+畝旺特-22.4%螺蟲乙酯3 000~4 000倍液或99%礦物油綠穎150~200倍液+40%毒死蜱·噻嗪酮乳油復配劑500~600倍液,可有效防治幼蚧、若蚧、成蚧和卵[5]。
2)沙糖橘夏梢抽生、生理落果期。這一階段實施防治工作的目的是避免1代幼蚧寄生于新梢及果實上,為害樹梢和果實。通常情況下,在5月中下旬果樹樹梢抽生時實施抹梢工作。這一時期樹木樹冠生長良好,樹葉生長茂密,會形成陰暗潮濕的環境,給介殼蟲寄生創造環境。因此,果農應從5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階段連續不斷地抹梢。此外,這一時期為梅雨季節,空氣濕度較大、溫度較高,加快了介殼蟲的繁殖和生長速度,單純地處理樹梢難以有效消除蟲害。因此,果農還要實施二次農藥噴灑防治措施,遏制介殼蟲為害,促進沙糖橘果實生長。例如,阿克泰為一種新型的殺蟲劑,其中含有噻蟲啉活性成分,能夠將90%以上的介殼蟲殺滅,使用時需注意控制濃度,選用400倍液的阿克泰,使用次數控制在1~2次;松脂合劑同樣是毒性較低的殺蟲劑,能夠將94%以上的介殼蟲殺滅,需要注意每年使用次數控制在2~3次,并且是20%或30%松脂酸鈉200~300倍液。
3 防治措施實施要點
3.1 合理控制農藥用量
隨著人們食品安全意識的日益增強,其對果蔬噴施農藥的行為較敏感。這里的農藥防治,并非是像過去那樣濫用化學農藥,而是科學合理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既不影響果實品質,又可有效防治害蟲。科學防治蟲害過程中實施藥物防治,首先要做的就是選用適合、安全的農藥。例如,噻嗪酮懸浮劑是一種高效低毒的殺蟲劑,在幼蟲生長時期使用25%噻嗪酮懸浮劑1 000倍液噴灑果樹,可將90%以上的介殼蟲消滅,需特別注意的是,噻嗪酮懸浮劑不可頻繁使用,1~2次最佳,否則將會給果樹和沙糖橘生長帶來不利影響[6]。
3.2 確保噴藥效果
為有效消除介殼蟲,需確保各階段的防治措施實施到位。一般情況下,簡單地對果樹噴灑藥物,并不能將躲在樹葉下的介殼蟲殺死。因此,果農在對果樹噴灑藥劑的過程中,需盡量做到仔細周到,對樹冠的內外部分、樹葉的正反面都要噴藥,使藥劑均勻噴灑在果樹各部位,從而起到消滅介殼蟲的目的。此外,農戶需掌握不同化學藥劑的噴灑方式、噴灑次數及噴灑用量等,以便科學合理地規劃和實施化學防治,如此才能充分發揮化學藥劑的作用,消滅介殼蟲,真正實現保護沙糖橘果樹的目的,最終得到優質的沙糖橘,創造較高的經濟效益。為不斷提高沙糖橘產量和質量,應總結介殼蟲防治經驗,以便采取更加科學合理的防治措施。
4 結語
面對現階段果園沙糖橘果樹易遭受介殼蟲為害的情況,需實施針對性的防治措施,減輕害蟲對果樹、果實的侵害,從而獲得高品質的沙糖橘。經過系列分析,介殼蟲雖然體積較小,但繁殖密度較大,產生的為害性也較大,需果農足夠了解介殼蟲的形態特征、為害癥狀及發生規律等,從而把握最佳的蟲害防治時期,實施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如藥劑防治、農業措施防治等,且以防為主,盡可能消滅介殼蟲,降低蟲害發生概率,促使沙糖橘健康良好生長。此外,為了能夠實現增產增收的目的,農戶在沙糖橘果樹種植的過程中應高度重視果園管理工作,掌握介殼蟲發生規律,實施針對性的農業防治、化學防治等有效的防治措施,從而保證沙糖橘良好生長。
參考文獻:
[1] 李樹榜.柑橘主要病蟲害及綠色防控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19(11):29-30.
[2] 宋秀宏.湖北秭歸縣無公害柑橘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業工程技術,2019,39(14):40.
[3] 曹立耘.介殼蟲防治須重視[J].農業知識,2020(17):20-22.
[4] 閆承璞,胡鐘東,萬水林,等.不同雜草對溫室柑桔介殼蟲的誘集效果比較[J].現代園藝,2021,44(1):3-4.
[5] 劉中芳,李霞,史高川,等.晉南果園2種介殼蟲發生規律與藥劑防治研究[J].果樹學報,2017,34(9):1185-1191.
[6] 王謝,蘇秀,張抗,等.木本作物介殼蟲化學防治效果研究進展[J].四川農業科技,2019(10):35-37.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