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新 董帥虎
摘 要 旅游業作為西藏自治區的支柱性產業,其發展對全區的經濟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在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的背景下,如何將鄉村發展和鄉村旅游結合起來,既是西藏旅游業的現實困境,又是西藏旅游業未來進一步發展的持續動力。在分析文旅融合與鄉村振興的內涵基礎上,探討文旅融合與鄉村振興的互饋機制,提出西藏鄉土文化和鄉村旅游開發融合的對策,包括營造輿論氛圍、完善資金引進機制,彰顯西藏旅游發展的鄉村元素和打造數字文旅平臺。
關鍵詞 鄉村振興;鄉土文化;鄉村旅游;西藏自治區
中圖分類號:G249.2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4.055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自治區旅游業加速發展,旅游業作為先導產業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對于經濟社會的綜合帶動作用凸顯,促進了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全面發展。2013年,西藏接待游客約1 291萬人次,旅游收入約165億元;2014年,西藏接待游客約
1 553萬人次,旅游收入約204億元;2015年,西藏接待游客首次突破2 000萬人次,旅游收入約280億元,分別比“十一五”末增長1.9倍和2.9倍。“十三五”期間,西藏累計接待游客1.576 326億人次,旅游收入2 125.96億元,分別是“十二五”時期的2.3倍和2.4倍,旅游經濟在全區國民經濟總收入中占比達33.3%[1]。旅游市場蓬勃發展的同時國民旅游需求的個性化、異質性特征凸顯,傳統的觀光旅游需求逐漸向休閑型、體驗型、沉浸型旅游需求轉型。這對旅游供給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鄉村旅游要實現健康有序發展,必須促進農文旅的融合發展。此外,西藏文化是中華文化和世界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文化資源豐富,有著文旅融合發展的天然條件。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推動中國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文旅融合為中華文化的傳承創新提供了路徑支持。2020年,我國將原文化部與國家旅游局整合為文化和旅游部,充分體現了文化與旅游不可分割的關系。
鄉村地域系統是一個復雜的系統,鄉村振興是一個系統工程。文旅融合是實現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的便利渠道。針對擁有豐富文化資源的鄉村,把文化資源通過文旅融合為一體,以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為核心,促進鄉村發展要素、結構與功能的綜合轉型,可成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因此,急需厘清文旅融合與鄉村振興的互饋關系與機理,為鄉村振興戰略決策提供支撐。
1 文旅融合和鄉村振興概述
1.1 文旅融合的內涵
文旅融合指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的相關要素之間的相互滲透與交叉融合,通過打破原有的產業邊界,使其相互交融從而形成有機的產業共同體。文旅融合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有利于增強文化自信,還有利于提高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文化和旅游是相互影響的關系,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可以為旅游提供豐富的精神內涵,而旅游可以促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例如,隨著卓有成效的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的開發,博物館旅游成為公眾喜愛的旅游方式。文旅融合不是簡單的文化旅游化運用,也不是單調的旅游文化開發。文化與旅游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旅游的特色化通過文化彰顯,而文化的活化利用需要旅游提供廣闊的空間。旅游的發展為文化創造了市場需求,加快了文化的傳播推廣,擴大了文化的受眾面。同時,文旅融合發展過程中將實現文化的再發展與再創造,進一步豐富文化的內涵,拓展文化的外延。文旅融合體現為文化與旅游在發展目標上的一致性、內在邏輯上的統一性。文旅融合使文化保護、文化傳承與旅游休閑娛樂發展等多元功能得以綜合實現。
將文化融入鄉村旅游,能夠豐富旅游的內涵,為鄉村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且對鄉村振興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文旅融合發展能夠豐富鄉村文化的內涵,增強村民的文化自信,培育文明新鄉風。同時,文旅融合發展憑借其市場的作用和優勢使得鄉村文化資源得到新生,從而提升鄉村原有文化產品的品質,進一步延長鄉村文創產業鏈,最終提升村民的文化獲得感。
1.2 鄉村振興的內涵與特征
鄉村振興戰略指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涵蓋了鄉村發展、鄉村文明建設及鄉村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面[2]。鄉村振興旨在通過國家政策整合社會各界資源,推進鄉村產業、人才、生態、文化、組織的全面振興。鄉村振興的本質是鄉村地域系統的可持續發展,是為應對鄉村內部要素的流失與衰退,通過多種手段激發內部動力和吸納外部資源重組鄉村發展要素,從而優化要素結構、提升地域功能、重塑鄉村形態,實現鄉村地域全面復興[3]。鄉村振興旨在縮小貧富差距,逐步實現共同富裕。鄉村振興是一項兼具復雜性和長期性的工程,各地要因地制宜,積極探索適合當地實情的實施路徑。
2 文旅融合與鄉村振興的互饋機制
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前提是基于鄉村發展的現實需求,鄉村振興的具體要求也是文旅發展的未來方向。文旅融合可以充分挖掘鄉村旅游的生態及文化內涵,對于改善鄉村的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文旅一體化是鄉村旅游、鄉土文化發展的新模式,是實現產業融合的新手段。文旅融合能夠促進鄉土文化挖掘、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破解鄉村發展困境,助推鄉村振興。同時,鄉村在產業、人才、生態、文化、組織等維度的振興又將為文旅融合發展創造新的需求,進一步夯實文旅融合發展基礎,為文旅融合的深度發展創造條件。
2.1 文旅融合助推鄉村振興的方式與路徑
鄉村的文旅融合是振興鄉村文化、實現鄉村旅游優質發展的必由之路[4]。文旅融合的有序發展也能有效地助推鄉村振興,文旅融合的最終目的是實現旅游經濟與傳承優秀文化的雙重價值。鄉土文化和鄉村旅游的融合就是為了激發鄉村發展內生動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助推鄉村振興。
鄉村旅游活動的開展對鄉村的基礎設施與民生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鄉村旅游能夠促進鄉村布局及環境優化,因此文旅融合能夠助推鄉村振興的實現。文旅有效融合離不開當地政府的引導及監督。政府通過加強業務指導、項目扶持、示范帶動、完善配套政策等手段,形成高效指導和促進體系。文旅融合帶來的文化生態轉變以及經濟效應提升都將對鄉村居民的精神風貌帶來積極影響,進而促進鄉村的精神文明建設。文旅融合利用旅游路徑,挖掘鄉土文化、文化故事,守住鄉土文化本色,彰顯農村的“土”氣,推動鄉土文化資源高質量發展,促進了鄉村振興中鄉風文明目標的實現。文旅融合帶來的經濟發展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外生力量,鄉村經濟的發展也將為鄉村民生改善創造條件。
2.2 鄉村振興對文旅融合的反饋作用
在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的背景下,鄉村文旅融合的有效發展對鄉村產業的多層次發展、鄉村文化的傳承發揚、鄉村風貌的文明改善、村民收入的提高等有著積極作用。經濟基礎對文化發展有促進作用,文化發展反作用于經濟。鄉村振興對鄉村文旅融合提出更高的要求,能夠為鄉村文旅融合發展創造新的需求與動力。隨著鄉村振興的發展,農村的旅游和文化對外的吸引力得到增強,農耕文化與現代文化和諧交融,讓城市的游客能夠隨時回歸美好的田園生活,而生活在鄉村的人也能同樣感受到社會主義新生活,所以這便要求文旅融合的效果更加顯現,傳承優秀鄉土文化,進一步加強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隨著與城鄉互補功能性的加強,鄉村文旅融合市場進一步擴大,也將促進農村旅游休閑項目、農業配套商業項目的開發,形成整體服務品質較高的文旅集聚區。鄉村振興將為文旅融合創造發展條件,鄉村振興進程中的人才隊伍建設、配套政策、良好的發展環境以及新文明風尚也將為文旅融合發展提供助力。
3 西藏農文旅融合的現狀
西藏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發展潛力巨大。同時,西藏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旅游業帶動作用顯著[5]。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的旅游業加速發展,旅游業的先導優勢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對于經濟社會的綜合帶動作用凸顯。尤其是“十三五”時期,旅游經濟在全區國民經濟總收入中占比達33.3%。2020年,西藏鄉村旅游接待游客1 061萬人次,實現收入12.17億元,農牧民直接和間接參與鄉村旅游就業8.6萬人次,人均實現收入4 300余元。“十三五”時期,西藏的文化產業年產值從34.50億元增長到60.95億元,實現年均15%以上的增速。空間布局不斷優化,形成了以拉薩市歷史文化產業集聚區、林芝市雅魯藏布江生態文化產業集聚區、山南市雅礱藏源文化產業集聚區、日喀則市珠穆朗瑪峰生態文化產業集聚區、昌都市香格里拉文化旅游產業集聚區、那曲市草原游牧文化產業集聚區及阿里神山圣湖宗教文化產業集聚區為主的文化產業集聚新格局。為了推進鄉土文化和鄉村旅游的融合發展,西藏頒布了一系列扶持政策。1)重點打造以“文創西藏”區域公用品牌為總品牌,74個縣區“一縣一品”為子品牌的品牌體系,提升區域品牌對產業的促進作用。2)推動文化與旅游融合,深挖文化資源,推動文化資源的市場化產品開發;深挖文化符號、文化故事,利用文化元素提升文化旅游產品和產業的品質和內涵,提升各旅游景點、旅游產品的文化影響力。
但是,西藏的旅游業也存在很多不足,表現在各類文化資源開發利用和可持續發展動力不足,地方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市場化程度不高,文化和旅游的業態融合、產品融合、市場融合、服務融合與傳播融合機制尚未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合的路徑需要進一步細化。
4 促進西藏文旅融合的對策
4.1 營造輿論氛圍,完善資金引進機制
1)強化政策宣傳,引導農牧民積極參與。政府應加強對以開發旅游促進文化價值再生、價值聯動的農文旅融合優秀案例的宣傳,同時鼓勵農民以各種形式(通過土地、林權、技術、手藝及資金等)入股鄉村文旅項目。2)為鄉村旅游建設項目提供財政補貼和貸款補助,促進文化產業與金融融合發展,鼓勵金融資本、社會資本與文化資源相結合,拓寬融資渠道。3)以產業為核心,創新管理模式,完善服務體系,為相關部門之間的合作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4.2 彰顯西藏旅游發展的鄉村元素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只有充分發揮當地特色產業的優勢,才能延長產業鏈,為文旅融合發展提供保障。西藏應充分彰顯旅游發展的鄉村元素,實現特色鄉鎮的合理開發。1)依托當地的自然景觀和特色文化優勢,發展鄉村休閑觀光、文化體驗、民族手工業和民宿等業態。2)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發揮鄉村文化的優勢,做好產業轉化。3)推動文化遺產與旅游融合,創新文化遺產利用形式,利用民族節慶、民俗活動、民族歌舞及手工技藝等文化形式,打造一批傳統文化節事旅游,重點推動藏歷新年、雪頓節、望果節等民族傳統節日開展。例如,山南市乃東區昌珠鎮扎西曲登社區興建了中華民族風情藏農園,展示藏族生活環境、鍋莊晚會等文化活動,讓游客在觀賞民族文化的同時,親身體驗民族文化活動。4)在政策層面,政府應該適當增加財政投入,在旅游旺季對旅游小鎮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檢查,有效促進文旅融合快速發展。
4.3 打造數字文旅平臺
1)整合利用群眾文化活動資源,打造分布式數字文化資源庫群,將豐富的數字文化資源傳輸到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實現“一站式”服務。2)加強縣區藝術團和行政村文藝演出隊對新技術的采納和應用,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模式,全面提升服務能力。3)爭取公共數字文化運行維護與服務專項資金,探索“智慧劇場”建設,推動傳統劇院轉型升級。4)推動布達拉宮、大昭寺、扎什倫布寺、薩迦寺及古格王朝遺址等數字再現與虛擬云游等文物展示利用方式融合創新,打造“數字文旅”平臺。
參考文獻:
[1] 李志剛.發揮先導產業優勢 綜合帶動作用凸顯[EB/OL].(2020-11-09)[2021-10-11].http://www.ctnews.com.cn/paper/content/202105/27/content_56908.html.
[2] 傅才武,程玉梅.文旅融合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機制與政策路徑:一個宏觀框架[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60(6):69-77.
[3] 龍井然,杜姍姍,張景秋.文旅融合導向下的鄉村振興發展機制與模式[J].經濟地理,2021,41(7):222-230.
[4] 楊矞,范周.文旅融合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的作用機理和實施路徑[J].出版廣角,2021(19):37-40.
[5] 侯志茹,岳世聰.鄉村振興背景下西藏地區文旅融合發展模式探究[J].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5(3):161-167.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