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代周
摘 要 紅火蟻為害可對農作物產生較大威脅,對農業生產、人們生活及旅游貿易等均產生嚴重的不利影響。相關部門應當加強防控力度,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積極落實有效預防控制策略。鑒于此,結合湖南省江華縣植保工作,分析紅火蟻發生為害及傳播方式,提出構建完善的疫情防治網絡、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聯合植檢系統開展監管、推廣綜合防控技術及做好強制隔離等防控措施。
關鍵詞 紅火蟻;防控;實踐策略;植保工作;湖南省永州市江華縣
中圖分類號:S43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4.061
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在2005年1月將紅火蟻正式定為全國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并指導各地出臺實施紅火蟻疫情的防控應急預案。隨著當前我國城鎮化建設進程日益加快,園林綠化、農作物種植區等分布廣泛,綠化產品在地區之間的調運也日益頻繁,增大了紅火蟻疫情擴散風險。為充分保護綠色植物和農作物,應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建立綜合治理長效機制,避免疫情擴散。
1 概述
紅火蟻是一種極具破壞力的入侵生物,原產于南美洲,屬于社會性昆蟲,存在多個品級,生殖能力較強。根據我國農業農村部門監測,截至2021年3月,紅火蟻已經傳播到12個省(區、市),疫情覆蓋435個縣(市、區),在城市公園、綠地、農田等區域較為常見。通過調查湖南省江華縣紅火蟻疫情,總結其生活習性如下3個方面。1)社會體系。紅火蟻具有很強的社會性,生活結構明確,在蟻巢中除負責生殖的蟻后及生殖期出現的雄蟻外,多數個體均為無生殖能力的職蟻,按照其社會功能進行細分,包括工蟻、兵蟻等。2)生存繁殖。紅火蟻的自然繁殖是以生殖蟻的婚飛擴散為主,并具有持續性和規律性。全年均可有新的生殖蟻出現,繁殖速度極快。在生活史方面紅火蟻共經歷卵、幼蟲、蛹、成蟲等階段,時間長度為56~70 d。幼蟲期一般在6~12 d、蛹期在9~16 d。同時,紅火蟻的壽命大多與體形相關。小型工蟻壽命在30~60 d、中型在60~90 d、大工蟻則在90~180 d,蟻后壽命可達到2~6年[1]。3)食物類型。紅火蟻屬雜食性昆蟲,覓食能力強,食物包含近149種花草種子、57種農作物等。幼蟲主要食用液質食物,成蟲可消化固體食物。在涼爽季節白天或炎熱時期傍晚、夜間,紅火蟻的覓食活動較為頻繁。
2 發生及傳播方式
根據紅火蟻的雜食性特點,其對于農業、林業等具有較大的危害。通常情況下,紅火蟻的發生主要來自外境入侵,尤其是在園林、農作物等調運活動中,帶土植物中攜帶紅火蟻,導致疫情發生,該方式也是江華縣地區出現疫情的主要原因。主要有自然傳播和人為傳播2種擴散方式。自然傳播是生殖蟻飛行或在風力、水流等作用下進行擴散,或搬巢短距離移動等;人為傳播一般有3種方式:1)隨著草皮、花卉、土壤、堆肥及包裝貨柜、運輸工具等傳播;2)被蟻巢污染的進口培養土,如泥炭土、珍珠巖等;3)在貨箱夾層、底部夾層內存在蟻巢等[2]。
結合江華縣當前對紅火蟻擴散的防治現狀,其主要影響因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紅火蟻疫情防控網絡尚不健全。隨著園林綠化產業的不斷發展及城市化進程的持續推進,對園林綠化植物的需求越來越大,在大量草木、花卉、種苗流通過程中,植檢執法面臨檢測對象多、任務重及檢測檢查手段單一、落后等局面,部分強制封鎖、隔離處置落實不到位,進而導致紅火蟻疫情向更大范圍擴散。2)易攜帶紅火蟻的農產品調運頻繁。現階段,國外引種及園藝產品進口活動相對頻繁,而國外紅火蟻疫情來源較為復雜。同時,在城鎮建設及城市外擴建設中,一旦有疫區調運的草皮、苗木及花卉等未向農林防疫部門申報,則很容易出現紅火蟻疫情發生或擴散。3)紅火蟻疫情防控管理機制不完善。通常情況下,針對紅火蟻的普查、防控及培訓等工作由植保植檢部門負責。在缺乏屬地管理責任制及明確分管單位的情況下,如果在苗木場、園林綠化帶、旅游風景區等發生紅火蟻疫情,林業局、市政局、旅游局等協調管理機制不完善,導致處置不合理,進一步擴大疫情傳播范圍。4)植檢管理方法不適應。在本地植保植檢工作中,對紅火蟻疫情檢查監控的管理相對比較落后。例如,側重前期審批發證,忽視后期管理服務;重視產地檢疫,輕視市場監管等。特別是在省際的園林綠化植物調運活動中,由于植檢信息共享不暢、疫情跟蹤監測執行不到位,導致紅火蟻普查和防治工作開展受限。
3 紅火蟻的危害
1)對人體的危害影響。紅火蟻對人具有一定的攻擊性,通過重復蜇刺的能力損壞公共設施、電子儀器等。當人為破壞蟻巢時,紅火蟻的攻擊性較強,通過上顎鉗住人的皮膚,利用腹部末端的螯針連續叮刺并釋放毒液,導致人體皮膚出現疼痛、不適感,如對毒液有過敏反應,還會引發休克甚至死亡等情況。2)對生態的危害影響。紅火蟻對生態環境具有較大的破壞性,是影響生物多樣性及農業生產的重要因素。紅火蟻以多種農作物的種子、根部、果實等為食物,為害植物幼苗,造成產量大幅下降;紅火蟻還會破壞灌溉系統、侵襲牲畜等,致使農業損失加重;紅火蟻對其他生物也有不利影響,表現為攻擊破壞鳥類的卵、昆蟲幼蟲等,致使野生動物的數量減少。造成自然生態不可估量的損失,危害性極大。
4 防控策略
4.1 構建完善的疫情防治網絡
根據江華縣紅火蟻疫情發展現狀,為降低其危害性和負面影響,需要充分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當地各級農林部門需要進一步加強植物疫情監測能力、封鎖控制能力,高度重視紅火蟻的普查、監測及應急管理等。可建立完善的紅火蟻疫情防治網絡,將植檢植保工作轉向源頭阻截和綜合治理方向,及時切斷疫情擴散的關鍵環節,將疫情控制在局部區域并逐步根除。江華縣農業農村局需以植保工作為核心,構建疫情監測網絡。即在每年的4—9月,農林部門集中技術力量、投入足夠的資金,對本地區紅火蟻疫情開展普查,整理匯總紅火蟻疫情的分布資料,制定疫情分布圖,并重點監測園林綠化、苗圃與草場等疫情高發風險點。按照每年疫情的普查結果開展勘測、核實工作,繪制完善的疫情監測網絡,針對性開展植保和疫情防治工作[3]。
4.2 嚴格落實屬地管理
突出屬地管理的作用,基于行政力量推動完善應急處置預案,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制、業主責任制等原則;同時,適當增加轄區管理單位的職能,聯合相關園林、市政等單位,建立嚴格規范的屬地管理標準,明確各方管理責任;與從事苗圃經營的企業簽訂責任義務書,堅持誰經營、誰防治的原則,邀請相關經營企業負責人定期參加植檢植保培訓,提高對紅火蟻防治的重視程度。各單位應全面了解紅火蟻疫情發生及傳播的特點,明確其危害性,掌握科學的普查方法、防控措施和監測知識。如果發現紅火蟻疫情,當地農業植保部門應立即上報,在政府重視和支持下,落實應急防治預案和防控措施。
4.3 聯合植檢系統開展監管
針對紅火蟻的疫情防控,還需聯合植檢系統開展全面監管。例如,實施強制處置措施,重點開展植物產地檢疫,有效阻截疫情發生與擴散鏈條;按照內檢和外檢、林業檢疫和植保植檢相聯合的原則,引進網絡管理平臺確保信息溝通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共享轄區疫情監測數據,合理調配防治工具及技術等資源。
在防治實踐中,應做好以下幾點。1)關注其他地區的疫情動態,從疫區引進種子、苗木及草皮、花卉等需要進行嚴格的檢查檢疫程序。及時掌握大宗苗木、花卉、農產品調運活動情況,進入轄區內的農林產品必須具有合格的檢疫證書。同時,園林、綠地等植物栽種需向當地農林植檢部門申報和備案植物栽種位置、實際作用等,確保良好掌握外省植物的市場流向,便于開展追蹤監控。如發現外地調入植物未進行申報,應進行補檢并處以罰款。2)加強植檢執法力度,在園林綠化植物調運環節,及時開展檢疫工作,如發現紅火蟻需對相關植物進行扣留并實施除害處置,經二次檢疫合格后,才可頒發檢驗證書或除害處理合格證明等。對于無法進行除害處理的植物,需進行就地銷毀或加工,通過改變用途避免紅火蟻繁殖、傳播和擴散。在植檢部門開展執法和處置工作中,應按照現行規定制度對違反檢疫規定者進行處罰,如違章調運染疫種苗,造成疫情擴散或經濟損失,可依法索取經濟賠償,觸犯刑法要追究刑事責任[4]。
4.4 推廣綜合防控技術
對于江華縣的紅火蟻疫情防控,應當積極推廣綜合防治措施,即針對不同環境條件、不同發生程度的紅火蟻疫情,采取綜合性防控技術,具體措施如下。
1)切斷傳播途徑。根據紅火蟻傳播特點,應當實施途徑預防策略,控制紅火蟻疫區的農林產品外運,并強化檢疫工作。如對園藝植物、草皮、土壤、堆肥、農耕機具設備、帶孔貨柜、運輸車輛等,應當進行嚴格檢查,消滅紅火蟻,避免出現源頭傳播。
2)創新防治技術。江華縣應當進一步加強技術攻關,在強化培訓力度的基礎上,做好紅火蟻的源頭防控。積極聯合科技部門開展高效低成本藥劑研發,有效創新防控技術方案。比如在每年3—4月,由當地植檢植保等部門牽頭,組織疫區責任單位、農業農村局及園林企業等,推廣宣傳紅火蟻最新防治技術,如超級基因調控技術、調運檢疫技術、產地檢疫技術等。同時,在雨季前按照疫情普查結果實施投餌防控,如在蟻巢四周進行點狀投放或灑施殺蟻餌劑,逐步控制紅火蟻活動范圍,根除疫情。
3)天敵防控。紅火蟻主要產地為南美洲,其天敵是一種南美果蠅,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均無明顯影響。因此,江華縣植保部門可引進南美果蠅,果蠅可通過寄生方式感染紅火蟻,并在幼蟲孵化后食用紅火蟻體內組織,進而減緩紅火蟻的繁殖速度,縮小疫情范圍[5]。
4)藥劑防治。在防控紅火蟻的過程中,可采用藥劑防治,其是綜合防控技術中的重點內容。主要措施是在紅火蟻覓食期散布餌劑,常用玉米顆粒、大豆油混合藥劑等,在10~14 d后使用獨立蟻丘處理法進行殺滅,直到問題得到解決。在江華縣實際操作中可處理兩次,分別是4—5月、9—10月。對于化學防治藥劑的選擇,主要是采用允許的6種接觸性藥劑;處理方法以獨立蟻丘處置為主,在紅火蟻為害較為嚴重的區域實施灌藥或粉劑等處理可見蟻丘,防除率在98%以上。
4.5 做好強制隔離措施
1)針對發生紅火蟻疫情的地區,應當明確重點封鎖隔離植物、產品及物品等,并按照檢疫隔離要求,告知相關生產、經營和運輸單位及個人配合隔離。2)轄區責任單位需要在疫區周邊撒施1 m寬的石灰帶,以此作為隔離、阻止防護措施,避免紅火蟻發生擴散;還需設置明顯的警戒線、標志牌等,禁止無關人員或飼養牲畜進入,避免咬傷事件、攜帶事件等發生,并在疫區開展徹底清理、藥劑噴施等工作。3)嚴格把控疫區封鎖檢查關卡,對流動物品進行全面檢疫和檢查,嚴禁疫區苗木、花卉及農產品、廢土、堆肥等外運,必須調運的應經過滅蟻處理。
5 結語
綜上所述,紅火蟻是為害植物生長的主要入侵類生物,為保證植物正常發育,應當積極做好防控措施。結合江華縣的疫情發展情況,在了解紅火蟻特性、發生及傳播方式等基礎上,通過構建完善的疫情防治網絡、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聯合植檢系統開展監管、推廣綜合防控技術與做好強制隔離措施等策略,做好植保工作,充分提升紅火蟻防控效果,推動當地農林產業健康、平穩發展。
參考文獻:
[1] 崔燦,黃凈軒,李月紅,等.金華市婺城區紅火蟻疫情監測和根除防控[J].生物災害科學,2020,43(3):274-278.
[2] 羅利成,王金亮,廖用信,等.湖南省武岡市紅火蟻的發生特點及防控策略[J].農業與技術,2020,40(16):37-40.
[3] 林燦明.0.6%和0.2%高效氯氰菊酯殺蟲粉對紅火蟻的田間防治效果[J].中華衛生殺蟲藥械,2019,25(4):322-324.
[4] 苗衛東.淺析紅火蟻入侵的危害及防控對策[J].林業科技情報,2020,52(3):88-89.
[5] 陸永躍,曾玲,許益鐫,等.外來物種紅火蟻入侵生物學與防控研究進展[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19,40(5):149-160.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