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雄
摘 要 當前,非洲豬瘟對于我國生豬養殖有著較大的影響,不僅導致豬肉價格上漲,還嚴重影響生豬產業的發展和農戶的收入。為保障生豬產業穩定發展,應積極采取相應措施,加強對農村生豬養殖非洲豬瘟的防治。基于此,介紹了非洲豬瘟流行病學及當前農村非洲豬瘟防控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農村非洲豬瘟防控對策,即加大宣傳力度、健全防控制度、建立封閉環境、定期病毒檢驗、做好消毒工作、合理控制養殖密度、保持養殖環境良好、改變不良飼養習慣及嚴格遵循防控流程。
關鍵詞 非洲豬瘟;防控對策;養殖戶;農村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4.063
非洲豬瘟傳播速度快、規模大,是導致生豬死亡、豬肉價格上漲的重要原因之一。為更好地控制非洲豬瘟,減少非洲豬瘟對生豬的影響,需要積極深入研究,并提出相應的防控對策。
1 流行病學
1.1 傳播方法
非洲豬瘟能通過不同傳染源傳播,如感染豬瘟的肉制品、車輛等,或是存有豬瘟病毒的飼料、剩余餐廚物、水等,這些都能傳播非洲豬瘟,而其中野豬、病死豬是非洲豬瘟的主要傳染源[1]。非洲豬瘟能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傳播,分為直接傳播(病豬和健康豬接觸)、間接傳播(健康豬接觸被污染的水、飼料等)、鈍緣軟蜱叮咬傳播。
1.2 臨床診斷
生豬感染非洲豬瘟后,會出現高熱、便秘等癥狀,剖檢發現病豬脾臟腫大、內臟出血,根據發病可分為5種類型。1)最急性。由強力毒株所致,生豬被感染后未出現臨床癥狀就直接死亡。2)急性。這類一般會有5 d的潛伏期,被感染后出現高熱、咳嗽等癥狀,最終因為肺部水腫死亡[2]。3)亞急性。這種和急性較為相似,但潛伏期較長,被感染后出現高熱癥狀,肺部出現炎癥,具有較高的死亡率。4)慢性。一些亞急性的病豬會轉變為慢性,導致生豬生長遲緩、體重減輕。5)亞臨床。這類主要是感染了低毒株,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低熱、食欲不振。雖然慢性和亞臨床類型的死亡率不高,但仍具有較大的危害性,可能會成為傳染源不斷傳播。
2 防控現狀
2.1 無有效疫苗
因非洲豬瘟較為復雜,疫苗研究效率不高,目前沒有有效的疫苗防治非洲豬瘟。當前,針對非洲豬瘟的疫苗依然在研制中,相關研究人員已經研制出實驗室疫苗,但尚未真正用于實際治療,想要真正應用于實際,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3]。
2.2 病毒檢驗難
非洲豬瘟的病毒檢驗方法現已較為完善,但因檢驗成本高、農村散養量大、經濟效益低,農戶自己無法真正投入資金定期檢驗,只有通過政府抽檢的方式進行檢驗,使得農村養殖戶面臨著較大的風險,很容易導致生豬感染。同時農村很多養殖戶防控意識差,不能接受自費非洲豬瘟病毒檢驗,抽檢工作人員不認真,出現漏檢、錯檢等問題[4],導致檢驗結果不準確,一旦非洲豬瘟暴發,就會導致整個自然寨或地區發生疫情,對當前農村養殖影響較大。相比于規模養殖場,農村的監控能力較弱,自身的養殖水平較差,不能有效地控制疫情。
2.3 傳播途徑多
非洲豬瘟的傳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傳播途徑多、破壞力強。自然情況下,無論是健康的生豬還是病豬,都能成為非洲豬瘟的傳播源。肉、糞便、污染的車輛、飼料、泔水都會增加傳染非洲豬瘟病毒的風險,是非洲豬瘟無法得以有效控制的重要原因。
2.4 無法實現無害化
受藥物和疫苗的影響,我國針對非洲豬瘟采取的對策主要是加強防疫和監管、及時檢查病毒情況、投入足夠的人力和物力等。但是,因農村養殖戶自身的規模和經濟實力不足,對非洲豬瘟無法真正達到無害化處理,風險較大,一旦豬瘟出現,會對整個自然寨養殖戶的發展造成非常大的影響[5]。
3 出現原因
3.1 硬件條件差
受技術和規模的影響,很多養殖戶的規模布局不夠合理,沒有設計專門的隔離區、污染處理區等,一旦感染,整個豬場的安全都會受到影響。此外,農村養殖戶缺少相應的設施,沒有完善的消毒管理制度,針對出現的病毒處理不嚴格等,都是導致非洲豬瘟肆虐的重要因素。
3.2 管理不規范
農村養殖戶管理制度和流程不規范,相關管理措施沒有落實,針對養殖戶所需的藥物和飼料使用不夠細致,沒從自身實際情況入手及時處理污染物[6]。一些養殖戶為節約成本,收集外界的泔水喂養生豬,導致生豬感染。而且農戶對動物防疫意識不高,無法積極順利地開展防疫工作,給防疫管理帶來困難。
3.3 生豬交易不規范
正常情況下,交易生豬能保持市場價格合理。但受疫情的影響,很多地方養殖戶為減少損失,將健康情況不明的生豬出售,這樣不僅容易擴散疫情,還會導致價格變動不合理,經常出現生豬沒有完全消毒就進入到市場的情況,導致傳播風險增加[7]。此外,在生豬交易市場上,外來車輛將病毒帶入本區域,加快非洲豬瘟的傳播。
3.4 人員流動
在非洲豬瘟傳播過程中,養殖人員因自身原因到菜市場買菜,或幫助其他養殖戶配種、治病等也容易接觸非洲豬瘟,然后攜帶到自家的圈舍內,加快非洲豬瘟的傳播。
4 防控策略
4.1 加大宣傳力度
當前,我國對非洲豬瘟的防疫宣傳力度不足,應針對偏遠地區加強宣傳、積極落實防疫工作,幫助養殖戶獲取更多的經濟收益,推動生豬養殖業穩定向前發展,減少非洲豬瘟帶來的經濟損失。宣傳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還應加強對非洲豬瘟的識別,讓養殖戶早識別、早檢疫,科學規范地處理各類情況。
4.2 健全防控制度
健全防控安全管理直接影響非洲豬瘟的防控效果,有效防控不僅能減少農村非洲豬瘟的暴發,還能減少其他疫病的傳播。積極制定完善的動物防疫管理制度,對疫區外來車輛、生豬及其產品、飼料等做好防控,按要求對其消毒,配備完善的準入制度,使用高溫工藝制作的飼料進行喂養[8]。飼料進場前,及時對飼料的外包裝和運輸車進行全面的消毒,制定長期有效的消殺制度,定期消毒,減少外來病原對本地生豬的影響,保證生豬安全。
4.3 建立封閉環境
在非洲豬瘟傳播上,鈍緣軟蜱是主要的傳播媒介,如果沒有及時處理,會直接影響生豬養殖的安全。此外,老鼠也能攜帶非洲豬瘟病毒。做好滅鼠、滅蟲工作,積極配備相應設備,并與外界環境進行隔離是農村防控非洲豬瘟的重要工作內容。病毒的傳播有著距離限制,科學合理地選擇養殖場所不僅能有效保證生豬健康,還能為疫情提供防控距離。生豬分隔養殖是有效處理污物和殘渣的重要方法,能減少非洲豬瘟的傳播源,保證生豬的健康。
4.4 定期病毒檢驗
積極制定病毒抽檢制度,定期對養殖戶進行病毒抽檢,并保證每次檢驗的采樣點能夠有效代表所有樣品。采集對象包括動物、環境等多個方面,通過科學合理采樣及實驗室檢查的方法,保證病毒檢驗的準確率,減少錯檢、漏檢問題的出現[9]。此外,應根據本地實際發病情況合理安排監測次數。雖然非洲豬瘟沒有季節性流行特點,但大多都是在冬季或春季出現,這個時期的生豬抵抗力較弱,同時豬肉的運輸也增加疾病傳播風險。因此,應在春季和冬季增加監測病毒的次數,保證養殖場的安全。當地部門也應該積極做好防控工作,定期對生豬進行病毒檢驗,了解生豬健康情況,當地的部門還應該根據當地生豬養殖的規模和分布來制定具體管理對策,從而減少病毒傳播。
4.5 做好消毒工作
在消毒上,要選擇正確的消毒藥劑,如二氯異氰尿酸鈉為白色結晶粉末,含有效氯60%,性能穩定,為新型高效消毒劑,水溶液呈弱酸性,穩定性較差,對細菌繁殖體、芽孢、病毒、真菌孢子均有較強的殺滅作用。還可以利用三氯異氰尿酸,這種消毒劑是一種極強的氯化劑和氧化劑,具有高效、廣譜、安全等特點,常用于環境、飲水、飼槽等消毒。在消毒區域分類上,可分為消殺人員消毒、豬舍內部消毒等,根據不同區域的實際情況開展消毒管理工作。針對配種、疫病治療工作人員要及時消毒,通過這樣的方法殺死病毒、減少病毒傳播。豬舍是生豬養殖的核心區域,是消毒的關鍵。具體開展消毒時需全面覆蓋,對豬舍內各個地方及時消毒,消毒的方法包括高溫灼燒、整體蒸熏等,根據豬舍實際問題進行調整,達到理想消毒效果。想要有效防控豬瘟就要切斷傳播途徑,養殖人員在日常養殖上要避免病毒通過器具、人等傳播。1)養殖人員之間要做好隔離,在進入到豬舍前及時做好消毒工作,避免將病毒帶入到圈舍內。2)針對運輸生豬、飼料等相關車輛,也要積極做好消毒,避免攜帶病毒進入到養殖場內。3)注重生物防控,及時消除養殖場周圍的蚊蠅鼠等。
4.6 合理控制養殖密度
生豬養殖過程中,如果密度過大,會導致圈舍擁擠,影響生豬的正常生長。在這樣的環境下,生豬不僅缺少運動,而且接觸過于緊密,一旦出現感染會導致豬瘟快速傳播。所以,不管是小型養殖場還是大型養殖場,都應針對生豬的養殖密度加以控制,要保證圈舍的數量合理,給予生豬一定的活動空間,并保證圈舍內的空氣流通順暢。
4.7 保持養殖環境良好
良好的圈舍環境有助于非洲豬瘟防控,針對圈舍環境管理要積極做好糞便清理、消毒等工作。半封閉圈舍應該專門安裝通風設備,并有效控制具體通風時間,從而取得理想的通風效果,這樣能很好減少非洲豬瘟的發生和傳播可能性。養殖人員要有效地控制生豬的活動空間,管理圈舍環境,保證圈舍內部的干凈,并定期做好清洗工作,降低豬瘟的傳播率。
4.8 改變不良飼養習慣
當前,一些養殖人員為減少飼養成本,依然還是采取廚余垃圾喂養的方法。這種方法極易導致生豬消化道感染,并存在較多病菌,對生豬的健康有非常大的影響,我國相關部門已經明令禁止。一旦感染非洲豬瘟病毒,會造成大面積發病。所以,要想有效防控非洲豬瘟,就必須要改變不良飼養習慣,阻斷這一傳播途徑。與此同時,養殖人員應定期檢查飼料品質,及時清除腐敗變質飼料。
4.9 嚴格遵循防控流程
非洲豬瘟在發病后的死亡率非常高,針對疑似非洲豬瘟的病例要積極隔離。養殖人員在發現疑似豬瘟癥狀的病豬時,要積極做好生豬檢查,并隔離病豬。針對相應圈舍和器具也要積極做好消毒,避免健康生豬被感染。與此同時,應向當地的動物疫病防控機構及時報告,有效控制人員、車輛等流通,等待相關部門針對病豬核實后再流通。針對病死豬,必須嚴格按照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禁止私自處理,減少對周圍環境的污染。
5 結語
非洲豬瘟對我國農村養殖戶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因此需要養殖戶真正意識到非洲豬瘟的危害,加強管理,積極采取相應措施防治疫情。為更好保障養殖戶的利益,相關單位也需采取正確方法,有效防控非洲豬瘟,保證生豬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鮑鋒光.中小規模養殖場非洲豬瘟防控措施[J].畜牧獸醫科學,2020(6):65-66.
[2] 趙華春.中小規模場非洲豬瘟防控的建議[J].畜牧業環境,2021(6):56.
[3] 何建秋.中小規模養豬場防控非洲豬瘟的實踐探索[J].畜禽業,2021,32(9):76-78.
[4] 胡鵬.中小規模飼養場非洲豬瘟防控策略探討[J].畜牧業環境,2020(11):58.
[5] 曹東陽,王楠,馬曉媛,等.中小養殖場戶非洲豬瘟防控措施[J].吉林畜牧獸醫,2020,41(10):112-115.
[6] 李妍,范燦輝.中小規模豬場非洲豬瘟防控的盲區[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20(12):36.
[7] 周文.中小規模飼養場非洲豬瘟防控策略的探討[J].農家致富顧問,2020(22):141.
[8] 張林.中小規模養豬場非洲豬瘟防控中存在的主要問題[J].今日畜牧獸醫,2021,37(1):32.
[9] 李惠蘭.非洲豬瘟背景下中小規模養殖場的現狀與對策分析[J].廣東蠶業,2020,54(1):20-22.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