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 孟慶怡 劉相 劉佳 胡倩
摘 要 近年來,我國氣象服務事業有了很大進步,不僅天氣預報精確率提高,還體現在災害預警及時性不斷上升。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氣象服務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氣象災害會對農業生產建設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應該加強氣象服務能力提高和氣象災害防御措施改進的系統研究,通過先進技術和設備的應用,豐富氣象服務的方式和內容,有效規避氣象災害帶來的經濟和社會損失。基于此,進行氣象服務能力強化策略和農業氣象災害防御措施的分析,以期為農業生產建設和發展提供更為全面的保障。
關鍵詞 氣象服務;農業氣象災害;防御措施
中圖分類號:S166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4.066
隨著先進設備和技術的運用,氣象部門的整體工作質量得到了較為明顯的提升,氣象部門的災害預警精準程度有所提高,能夠在農業氣象服務工作方面起到正面的作用,幫助農業生產和建設進行氣象災害風險的規避。只有進一步提升氣象服務能力,強化農業氣象災害的預防力度,才能夠令農業生產發展的未來建設迸發出新的活力,呈現出新的面貌。
1 氣象服務能力強化措施
1.1 強化風險防范能力
有些氣象災害一旦發生,很可能會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造成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這類氣象災害包括但不局限于冰雹、洪澇、干旱等。這些氣象災害一旦出現,就很可能會讓農作物的產量急劇減少,因此進行相應風險防范能力的建設尤為重要。為了提升風險防御能力,氣象部門應當在日常進行氣象知識的全面宣傳與科普,讓更多從事農業活動的民眾對氣象災害有進一步的了解,幫助農戶進一步樹立風險意識。只有相應農業生產參與者的風險防范意識得到進一步的強化,才會以更為積極主動的姿態參與到日常的風險防范中來,對可能出現的氣象風險進行有針對性的應對[1]。在日常的農業生產基礎建設過程中,應加強以風險應對和防范為核心的,相應生產設施的進一步完善與升級。
1.2 強化氣象災害的預警能力
氣象災害的發生呈現出多樣性、不確定性等諸多特征,并且不同氣象災害之間很可能還存在著內在關聯,如往往在一次重大氣象災害發生后,還會帶來其他種類的氣象災害,給農業生產帶來十分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在進行農業氣象服務工作建設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有效提升預警能力,在災害來臨之前通過精準的預警來引導農業生產者積極采取防御措施,確保農業生產者具備抵御有關氣象災害的能力。想要達到這樣的效果,相應的農業氣象服務工作人員需要不斷進行先進設備的研究和引進,提升對災害預測的精準程度,及時發布與災害相關的氣象預警信息。在氣象信息發布渠道方面,應當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不斷進行發布渠道的優化和擴充,保證所轄區域范圍內的農業生產者能夠及時接收到相應的氣象預警信號,使區域內的農業生產損失得到有效的控制。與此同時,在氣象預警播報過程中,為了能夠準確無誤地進行相應信息的傳達,工作人員應當盡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避免由于過多專業術語的使用,導致農業生產者無法在第一時間領會相應氣象預警播報要義。為了提升相應預警能力,氣象部門應當對數據采集和傳輸過程進行更為全面的監督,避免由于數據采集出現誤差而導致相應的氣象預測準確性受到影響[2]。
1.3 強化氣象服務的輔助能力
為了使氣象服務能夠更好地指導日常的農業生產工作,氣象部門應當加大輔助服務能力的建設力度,以更為充足的資金保障相應的輔助能力提高和系統開發力度,通過信息監測技術的深入研究和引入,進行在線氣象服務平臺的建設;通過平臺的交流共享整合分散的農村地區信息,提升氣象服務的輔助功能。需要注意的是,氣象部門所建設的在線氣象服務平臺,需要具有較為良好的服務性能;在信息輸送和信息共享方面需要具備權威性,并且能夠根據具體的氣象災害,快速進行災害規避方案和措施的制定。只有這樣,才能夠使相應的在線氣象服務平臺具有良好的風險管理能力,能夠對可能出現的氣象風險進行全面的評估[3]。與傳統的氣象服務方法相比,以在線氣象服務平臺為代表的新型氣象服務輔助功能更為全面,能為農業生產者提供更加良好的輔助服務。
2 農業氣象災害防御能力提升策略
2.1 長效性措施
在實際的農業生產過程中,任何階段都有可能發生各類氣象災害,因此不同地區的農業氣象工作人員需要根據當地的氣象災害發生發展歷史來進行有關規律的總結,倡導農業生產者以更為適宜的生產方式來進行日常的農業生產,使農業生產與當地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相貼合,在充分尊重當地自然規律的前提下進行農業生產,減少不合理農業生產給環境帶來的破壞,也是一種控制氣象災害發生的重要途徑。此外,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工作人員還需要不斷地進行農業生產環境的建設與完善,通過基礎設施的全面建設來解決水土流失及其他環境災害問題[4]。對于產能較低的田地,應當采取更為有效的方法進一步改良土壤條件,在充分尊重自然規律、維護生態環境的背景下,為農業生產提供更為良好的環境,強化對氣象災害的風險抵御能力。在不同類別的農業生產過程中,農業氣象部門工作人員都應當積極鼓勵相應的農業生產者進行新品種的研究,使作物更加適應當地的氣象環境和條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農業生產效率,降低農業生產可能出現的風險。
2.2 應急措施
由于氣象災害具有突發性的特征,因此在日常的農業生產和建設過程中,相應的農業氣象部門工作人員應當24 h不間斷地關注天氣變化,建立較為全面的氣象預警渠道和氣象災害防范方案,一旦出現突發性的氣象災害,立即按照相應的解決方案保障農業生產與建設,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實際上,任何農作物的生長都很容易受到氣象因素的影響,突發性的氣象災害會給農作物的生產帶來十分重大的影響。因此,在應急措施的制定過程中,研究人員的主要精力應當放在當氣象災害來臨時,通過可行性方案的運用,暫時改變農作物的生長環境,確保農作物不會由于氣象災害的出現而無法正常生長。譬如,農業生產者應當加強滴灌技術的應用,在旱災來臨時滿足農作物生長發育的水分需求。
2.3 補救性措施
如果已經出現了突發的氣象災害,并已經對農作物的生長造成了損害,那么工作人員就需要及時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氣象災害所帶來的危害。譬如,在突發性冰雹災害來臨后,農業生產者應當及時進行農作物受損情況的統計,對于沒有完全受損的農業,通過各類補救性措施的應用使其盡快恢復正常生長;或通過國家有關部門制定的經濟性補救政策,賠償農業生產者的經濟損失,保障農作物生產者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組織農業生產者盡早恢復農作物的生產[5]。
2.4 強化氣候預測產品的運用
想要進一步規避農業氣象災害,就需要強化農業氣象災害預測的精準程度,才能夠為農戶落實應對可能出現的氣象災害的措施留出足夠的時間。氣候預測技術不僅要能夠精準快速地預測出即將出現的農業氣象災害,還需要盡早完成有關氣象災害的預測,否則即便能夠進行精準預測,也難以起到良好的防范效果。目前,提供相應氣象服務的氣候預測產品,有些是長期進行相關監測,為農業生產提供常規性的災害預測;有些則由于氣象災害本身具有一定的季節性特征,因此只會在特定時期進行氣象災害預測。但不論哪一種氣象災害,預測產品的使用都需要達到盡早預測、精準預測的效果,這樣才能為農業的生產決策提供更多的空間,將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危害降到最低。
2.5 健全減災防災法律體系
為了進一步完善和健全氣象災害預警機制,使相應的氣象災害預報準確性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各級氣象災害預警工作都需要得到充分的財政支持,積極開展日常的研究工作與創新工作。為此,各級的農業氣象災害預測技術研發都需要納入到相應的財政預算中,為先進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為了加強資金保障和監管力度,應當對資金使用進行法律和制度規范,避免人為因素導致相應的防災減災體系無法正常發揮作用。與此同時,參與到防災減災體系構建的工作人員本身應當具有專業的技能和職業素養,這樣才能夠更全面地發揮防災減災體系的價值,有效減輕農業氣象災害給人們帶來的人身和財產損失,進一步保障農業生產與發展建設。
2.6 構建氣候影響評價服務體系
氣候影響評價服務體系也是防災減災服務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只有通過相應的評價服務,反饋有關氣象服務工作人員的工作效果,才能夠了解現階段農業生產過程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才能將日常的農業生產建設與農業氣象服務改進結合起來,通過不斷的技術研發和技術創新,評估氣象災害在新型農業生產建設中可能帶來的影響。只有通過客觀的數據分析與研究,才能夠深入了解氣候在農業生產方面所產生的影響,從而制定針對性的措施和方案,讓未來的農業生產能夠盡量規避可能產生的氣象災害或是在氣象災害來臨之前,通過相應的數據模型的預測,采取相應措施使傷害降到最低。
3 強化氣象服務工作能力的策略
3.1 開展精細化農業氣象災害預警
在傳統的氣象服務工作過程中,工作人員雖然能夠在氣象災害來臨前為有關農業生產建設單位提供必要的預警通知,但預警信息的詳細程度十分有限,農業生產者無法根據預警通知對可能遭受到的損失進行全面評估。隨著氣象服務中信息化技術的不斷完善和使用,氣象服務工作人員能夠通過有關數據信息的收集及信息系統的構建,根據當地的氣候特征和各類自然條件,對氣象災害可能會對農業生產造成的影響進行精細化分析和預測,能幫助農戶進行險情的合理規避,降低氣象災害可能帶來的經濟損失。與此同時,氣象服務工作人員還可進一步豐富農業氣象災害預警方式,通過雷達遙感及農田小氣候監測站等各種不同的方式進行氣象監測,并通過不同的渠道發布監測內容,使相應的預警工作變得更為精細。
3.2 強化氣象服務工作隊伍建設
只有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進入到氣象服務工作團隊,才能使未來的農業氣象服務工作更符合農戶的日常生產和建設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農業氣象服務都需要深入到鄉村田間,通過一線資料的收集與調研來提供更好的氣象服務,促使服務質量的提升與完善。而一線工作環境往往比較惡劣,氣象服務部門想要招聘高質量的綜合素質人才是比較困難的。因此必須強化氣象服務工作隊伍建設。
4 結語
在農業生產和建設過程中,進行氣象服務能力的進一步完善及農業氣象災害防御能力的進一步提升是很有必要的,相應工作人員務必要提高重視程度。只有如此,才能確保氣象災害來臨前,農業生產者能夠通過各類渠道進行相關風險的合理規避和應對。
參考文獻:
[1] 孟素梅.農業氣象服務及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建設分析[J].農業災害研究,2021,11(6):108-109.
[2] 倪秀國.提高氣象服務能力 有效防御農業氣象災害[J].吉林農業,2016(15):119.
[3] 尹小明,盧赫宇.健全農業氣象服務和氣象災害防御體系[J].廣東蠶業,2021,55(2):40-41.
[4] 孟凡夫,劉雙,孫瑋鴻.農村氣象服務的需求與對策分析[J].科技風,2018(27):148.
[5] 胡少芬.我國現代農業氣象服務存在的問題及措施[J].農業與技術,2015,35(9):150-151.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