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穎 , 陳吉祥
(湖州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湖州 313000)
教育部明確指出,要深入推進育人方式改革,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改革應根據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發展規律,尊重學生的活躍思想,推進教學評價和教學反饋,重視教學效果,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學生的健康發展[1-4]。
我國高職院校教學存在的問題隨著社會經濟和制造業的發展而不斷增加[5-6]。傳統教學模式的重點放在教材編寫、教師個人能力和教室設施配置等方面,體現為“灌輸-接受”,而忽視了學生的認知和教育觀念隨時代的變化,專業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存在一定的滯后性[7-8]。
本研究依據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基本學情,以學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貼合人才培養方案,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機械圖紙識讀與實踐”課程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改善教學現狀,探索新的教學模式。
高職院校招生計劃分為提前招生、單招單考、中高職一體化等,以2020級為例,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共招生3 935人,各類生源人數占比如圖1(a)所示。其中機電與汽車工程學院871人,各類生源人數占比如圖1(b)所示。生源不同,基礎不同,主要體現為:普高生有數學基礎,了解三視圖;職業中專生接觸過機械圖紙;擴招生基礎不一致。

圖1 各類生源人數占比圖
機電學院一般有機電一體化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工業過程自動化技術等專業。不同專業畢業生今后的工作崗位不同,有些崗位做機械產品加工或銷售,只需要讀懂圖紙;有些崗位做產品設計,需要熟練掌握機械制圖。
生源不同,學習經歷不同,導致學生的能力不同,授課計劃不同。“機械圖紙識讀與實踐”課程通常安排在入學第一學期,零基礎學生對圖紙的認知不夠深入,導致課堂進度慢,有基礎的學生進度快,需要補充教材以外的新知識。
該課程由圖紙的識讀和實操兩部分組成,識圖涉及“機械原理”“金屬工藝”“互換性與測量”等課程,實操是檢驗課程質量和提高學生成績的重要環節,所以要協調好理論與實操的學時分配。目前,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不得壓縮教材內容,更不用說對工程圖紙細致深入地講解。學生不理解原理而只會抄圖,沒有充足的基礎,不能獨立做完習題,后期可能產生厭學心理。
受限于紙質教材,課程所學知識以“靜圖”的方式呈現給學生,繪圖步驟由教師演示,識圖技巧依賴教師的基本功,傳統的授課方式顯然不能激起“00后”學生的學習興趣[9]。傳統授課模式下,如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規范制圖意識,一直是本課程的重點和難點。
電子產品進入校園,學生對手機和電腦的依賴程度普遍提高,上課反而沒有精力,導致課堂睡覺或開小差。這些課堂“低頭族”主要特征是貪玩、不能抵制住外界誘惑、學習興趣缺失,主要表現是學生課前無預習習慣,上課狀態萎靡不振,課后存在抄襲作業現象。
課程思政需要教師言傳身教,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以學生為中心,利用高職學生的喜好,教授實用性知識,展示知識的系統性和遞進性,將復雜枯燥的知識轉化為趣味性互動教學,有效防止學生上課低頭,發揮學生積極探索、自主創新的能力。例如,講解“圓周和線段的等分”知識點時讓學生對比手工繪圖與軟件繪圖的區別與聯系,如圖2所示。布置作業“繪制五星紅旗”,一般情況下學生不假思索完成作業,授課教師需要溫和而嚴謹地指出學生作業的問題所在,如旗面的長寬比例、四顆小星星各有一個尖角正對著大星星的中心點。課程思政是動手動腦的過程,可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添課堂學習的趣味,豐富授課手段,達到知識遷移應用的效果。

圖2 五角星畫法(課件)
鑒于學生生源、專業崗位需要不一致,為其量身定做教案、教學計劃、考核方案等。例如: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畢業生從事圖紙繪制工作,可適當增加實操課程比例;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畢業生從事汽車維修或汽車銷售工作,可以引進汽車典型零部件模型供其觀摩。教學方式因人而異,依據學業水平將學生分組,布置不同的課程任務,使用不同的考核方案,使其發揮個人最大潛能。
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注重課程的連貫性與趣味性。一是優化教學體系,闡明知識的串聯和并聯關系。課程按照“總-分-總”授課模式,緒論要講好,章節要關聯好,總結要做好,同時展示基礎學科在工程實踐中的應用案例,如圖3所示。二是優化教學互動,讓學生做課堂的小主人。精心編寫一套適合教學與實操的工程案例,具體實例如圖4所示,學生自由選擇項目難度等級,實現在學中做、在做中學的互動課堂。三是優化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合作式學習,小組內部互幫互助、小組之間互相點評。

圖3 疊片式電芯示意圖[10]

圖4 汽車焊接夾具
改善傳統教學模式,滿足愛動手實操學生的心愿,引入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和Flash動畫等網絡工具,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將抽象的知識變為具體的動畫,直觀地展示零件結構,使學生易于理解與掌握,方便學生提前熟悉后續課程。例如教師借助軟件繪制三維模型,展現復雜的零件結構,如圖5所示,配合講授識圖與繪圖技巧自然是水到渠成的。

圖5 復雜零件(教學資源)
鑒于生源多樣化,只注重期末卷面成績顯然不能完成人才培養計劃,也不能有效培養出技能型人才。課程考核應多樣化,避免“一刀切”的考核模式,應考慮基本學情和個體差異制訂合理的考核方案。例如,結合課堂學習表現、課外拓展參與及實操完成情況等等,按照一定比例制訂綜合考核方案。按照教材章節把考核類比成不同等級的闖關游戲,把考核過程豐富成沖關打怪過程,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運用能力。
課題組以學生為本,以促進學生高質量全面發展為落腳點,開展“機械圖紙識讀與實踐”課程的教學改革探索。通過調研高職院校學生現狀,分析總結存在的矛盾和原因,提出課程改革方案:教師踐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制作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優化教學過程,課堂中有效融入課程思政,完善考核方案,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實踐結果顯示,此次改革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了學生的高質量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