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永彪 甘肅一安建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工程師
綠色施工是可持續發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的體現,是各種綠色施工技術的綜合運用。綠色施工技術以“環保理念”為基礎,旨在提高各項資源的利用率。本質上,綠色施工技術并非獨立于傳統施工技術,而是持續發展及優化的產物,不僅能保證項目施工質量,還可以在提高資源利用率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
建筑工程中,綠色施工指在保證項目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借助科學管理措施和技術手段達到節約資源、減少環境污染的目的,實現“四節一環保”理念(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環境保護)。開展綠色施工是工程全生命周期的關鍵點,應做好以下工作:盡量使用可再生材料,提高廢棄物的回收利用率;以工程安全、功能及結構標準為前提,盡量提高材料重復利用率;減少污染物排放,保護生態環境。
綠色施工技術是以能源高效利用為導向,將環保納入核心范疇的施工工藝,既要保證工程質量、安全及效益,又要追求低耗、高效及環保等目標。綠色施工技術并非是全新技術,是在整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基礎上而對傳統施工技術加以審視和剖析,優化人工、材料機械、環境等諸多資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費[1]。
建筑行業是耗能極大的行業。在實際項目施工中,若缺少建筑資源控制及環境保護等措施,極易誘發環境污染問題,還會增加項目成本投入。近年來,建筑施工中愈發注重“綠色施工”理念,既能為施工企業提供指導意見,又能保證其項目質量及效益。在綠色施工管理中,建筑工程項目應用綠色施工技術的實施要點如下。
(1)人員管理。建筑項目施工期間,如何保證施工人員配制的合理性是影響施工質量及進度的關鍵,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①建筑施工期間應加大綠色宣傳力度,使施工人員在全面認識、了解綠色施工理念的同時,規范自身行為,避免資源浪費;②將施工人員劃分為若干小組,定期開展專業技能培訓;③遵循綠色施工準則,在增強施工人員崗位意識、責任意識的基礎上,優化資源配置。
(2)材料管理。第一,在購買材料時,既要選用滿足國家標準、施工標準的材料,又要符合無毒無味要求,以免對周圍環境造成影響。第二,依據規定填寫材料申請單,審核無誤后方可發放,若因工程變更導致的材料使用和預計不符時,應和上級部門溝通后發放[2]。
(3)設備管理。第一,預先做好機械設備維護、管理等工作,結合管理制度的運用,將相關職責落實到個人,在保證設備安全運行的前提下,提高其使用率。第二,科學協調施工時間,避免設備噪音影響周圍環境。
(4)質量管理。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應依據施工現場情況酌情制定質控、監督制度,避免施工資源出現閑置和浪費情況。
建筑項目施工過程中,應注意保護環境。對于揚塵,可通過運輸車加用蓋板、土方開挖灑水等操作避免對環境的污染;對于噪聲,可在施工現場布設隔音板,盡量使用低震動、低噪聲設備;對于光污染,可加設擋板進行遮擋[3]。綠色施工整體框架如圖1 所示。
圖1 綠色施工整體框架
若施工現場為臨時征用地,則應盡量減少征用面積。項目結束時,及時拆除臨時裝置,恢復原有地貌及生態環境。若涉及永久用地和臨時用地,應做好二者間的資源銜接,縮短施工材料運輸距離,避免資源消耗[4]。
建筑施工過程中,可通過現代化節水工藝減少水資源消耗。例如,混凝土養護中推薦使用自動噴淋系統,攪拌時對水量要求大,可運用循環用水裝置,同時科學監測水源且準確劃分其級別,避免水源浪費[5]。
第一,根據工程進度調整材料采購頻次、數量,遵守因地適宜和就地取材的原則。第二,集中生產鋼筋和混凝土,酌情使用高強鋼筋與高性能混凝土。第三,圍控材料既要滿足耐久性和裝配性等要求,還應便于拆卸[6]。
某項目包含住宅樓4 棟、地下車庫3處,預計使用年限為70 年。地上建筑物耐火為2 級、地下為1 級,結構抗震為8度設防。具體概況見表1。
表1 項目工程概況
(1)資源保護。詳細做好現場地質勘查,全方位評估本區域的地質條件和水文環境,在整合項目建設目標的基礎上擬定保護性措施。例如,垃圾的利用率不低于40%,石塊和土方等建筑垃圾則不低于50%。
(2)水污染。施工現場排出的污水應符合《污水綜合排放標準》規定;廚房用水應集中排放至隔油池,在沉淀油脂后排放污水;水源較少的區域可設置雨水集中池。
(3)揚塵。運輸廢棄土時可在車斗處加蓋遮布,若為散體物料、易揚塵物料改用封閉罐車運輸。土方作業時酌情灑水,確保灰塵和地面距離在1.5 cm 以內。結構裝配裝飾裝修中,粉塵和地面距離在0.5 cm 以內。
(4)光源。杜絕夜間作業,以免影響周圍居民正常作息,必要時可使用遮擋裝置,預防光源外泄。具體環保標準見表2。
表2 綠色施工環保標準
3.3.1 環境保護措施
(1)加大宣傳力度。第一,工地指示牌處應詳細列出環境保護要求,制定相關管理措施,并和施工單位簽署《保護環境承諾書》。第二,在工地顯眼位置設置垃圾標識、環保牌等。
(2)減少固體廢物。對于建筑廢棄物,先施行分類整理,再集中堆放,隨后送往封閉垃圾站;對于有毒廢物,依據其作用分別置于不同回收容器內;對于辦公區垃圾,可置于封閉式垃圾容器中,不僅要做好每日裝袋清運工作,還應留存相關交接記錄;對于碎磚料、廢木料及廢外包箱等生產垃圾,可集中堆放,便于后續開展路基加固作業[7]。
(3)加強噪聲控制。第一,定期維修,避免工作時出現噪聲。第二,合理調整作業時間,若為大噪音設備則應避免夜間作業。第三,在搬運腳手架時,應輕拿輕放。
(4)加強污水排放控制。第一,對于基坑開挖、砂漿攪拌過程中產生的污水,應在沉淀池過濾后才能排放至市政管道。第二,構筑物、道路兩側均應布設收水溝道。第三,科學設置排水系統,便于后續施工及驗收。
(5)加強揚塵控制。第一,施工現場每日灑水兩次,針對露表土體及堆放土堆,也應布設擋布或運用臨時綠化等措施,起到抑塵效果。第二,定期檢查揚塵治理情況,若存在問題應及時處理。
(6)加強光污染控制。電焊作業、夜間照明等均會引起光污染現象,應避免光源外泄。
3.3.2 節材措施
第一,建材采購中應滿足由近至遠的原則,盡量考慮離現場距離最近的材料。第二,合理調整物料運送時間及批次,保證物料有序堆放。第三,依據工程進度和使用頻率等諸多因素,科學調整預拌混凝土、砂漿時間,便于動態化控制。第四,鋼筋下料時應做好復檢及計算等工作,盡量使用HRB400 以上高強鋼筋,可減少資源消耗。第五,對于模板支護工程,盡量由專業施工隊完成搭建和拆卸等工作,保證搭建質量[8]。
3.3.3 節水措施
第一,為滿足施工及綠化澆水要求,依據工程現場的具體情況,科學運用周圍水源,酌情使用商用混凝土。第二,明確各環節的用水指標,在生活區和辦公區布設節水裝置,確保其配置率達100%。第三,為使雨水能夠滲入土壤,施工道路應鋪設透水材料,同時做好雨水收集再利用等工作。
3.3.4 節能措施
(1)臨時用電節能。依據本地區的日照情況、風力等自然條件搭建房屋,臨時房屋可使用復合材墻體及面板,以便能夠滿足熱指數要求。工程現場辦公區、生活區可采用聲控燈具或光控燈具[9]。
(2)機械設備節能。塔吊和電梯等大型耗能設備,應定期評估其耗能情況,出現問題應及時整改。
3.3.5 節地措施
取得批準手續后,酌情規劃建筑用地,科學搭建臨時設施,盡量減少臨時占地面積。由于現場總平面過于緊湊,為預防土地廢棄,臨時用地利用率≥90%,還應酌情布設工地,切勿存在主次不明的狀況。施工時應盡量避免臨時工程拆遷、場地搬遷等行為。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國的城市化進程逐漸加快,推動了建筑事業的蓬勃發展。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對建筑工程施工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綠色施工是建筑施工的新型技術手段,是以傳統施工技術為前提,將環保理念貫穿項目始終,不僅可對生態環境進行動態監測、評估,還可減少資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