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亮 方剛
Green Industry
綠色產業
蒙陰縣隸屬山東省臨沂市,地處泰沂山脈腹地、蒙山之陰,屬典型純山區,山地丘陵占蒙陰縣域面積的94%。域內河流密布、雨量充沛,森林面積131.66萬畝,森林覆蓋率54.69%,綠化覆蓋率73%,具有發展林下經濟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
近年來,蒙陰縣全面貫徹鄉村振興戰略,努力推進農林產業結構調整,因地制宜、科學規劃,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強化政策扶持力度,大力發展以林下種植養殖、森林旅游康養“兩個板塊”,林禽、林游、林菌、林藥、林蟬等“五種模式”為主要內容,以全力培育發展示范大戶、專業村鎮強力帶動為主要形式的林下經濟,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蒙陰縣先后獲得全國第二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山東省鄉村振興示范縣、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等榮譽稱號。
蒙陰縣將組建發展各類林業合作組織和持續推進林業適度規模經營,作為發展林下經濟的根本舉措,努力營造公司帶農戶、大戶帶小戶、千家萬戶共同參與的發展局面,有效提高了林下經濟的組織化程度和市場競爭力。目前,全縣各類林下經濟專業合作組織已發展到252 家,入社會員達到5 萬多人。蒙陰縣八達峪林下養殖合作社堅持果樹種植和林下養殖長毛兔有機結合,創建了“兔—沼—果”循環林業發展模式,合作社人均擁有桃園3 畝、長毛兔80 多只,社員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3 萬元,其中年收入超過10 萬元的有40 多戶,超過30 萬元的有20 多戶。山東蒙甜蜂業有限公司年生產加工蜂產品1500 多噸,經營范圍覆蓋蒙陰縣12 個鄉鎮,累計實現銷售額3000 多萬元,利稅740 多萬元,帶動臨沂市及周邊地市蜂農增收1000 余萬元。通過蜜蜂授粉技術,同時使10 萬畝農田實現了增產增收。
在此基礎上,蒙陰縣著力加強對各類以林業經營為主體的新型產業,特別對林業龍頭企業,加強財政、金融、土地使用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全面推行“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模式,進一步優化了各種新型林業經營主體與農戶的聯結機制,提升多種經濟體合作的檔次和效益。依托深山蜜坊蜂業有限公司、新世紀中山旅游公司、孟良崮旅游開發公司等20 多家林業龍頭企業,帶動發展各類林下經濟專業村220 個、專業戶3000 余戶,林下經濟特別是林下旅游呈現出遍地開花、有序發展的態勢。依托蒙山旅游,全縣共發展較大規模的林下農家樂120 余家,年營業收入6000 余萬元,戶均收入達50 萬元。中山寺林場通過“紅綠結合”,以“綠”促“紅”,與孟良崮旅游開發公司合作,大力發展森林旅游,既增加了林場林下經濟收入,又顯著提高了孟良崮分區紅色旅游的品牌效益。野店鎮、舊寨鄉等鄉鎮通過打造果品采摘園發展果鄉游,帶動全縣發展精品采摘園100 多處,年產值500 余萬元。

崮鄉秋色 傅慶武攝

春天桃花香
蒙陰縣采取五大舉措,對林下經濟開展政策扶持和政府服務。一是通過均山均林、大戶承包、均股均利三種模式,將98 萬畝林地全部分到林農手中,穩定了林農林地承包經營權,調動了林農發展林下經濟的積極性;二是協調金融機構積極開展林權抵押貸款,先后發放林權抵押貸款3000 余萬元,有效解決了各類林業合作組織和部分林農融資難的問題;三是加大對林下經濟的項目扶持和引資力度,整合各種涉農涉林項目,集中用于林下經濟發展;四是不斷加強林下經濟的科技含量,適時開展對農民技術骨干和示范戶的專業技術、技能培訓,組建縣鄉兩級專業技術服務隊伍,將實用技術送到林區、送到田間地頭,積極引進推廣林間種植新品種、新技術;五是加強調查研究,及時向林農提供各種市場信息,建立1000 余人的經紀人隊伍,暢通了林農與企業之間的購銷渠道,有效減少了市場風險,提高了林下經濟的整體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