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善學
(濟南市萊蕪人民醫院內一科,山東濟南 271100)
急性腦梗死是臨床常見腦血管疾病,具有發病急,病情進展快、病死率和致殘率高等特點,好發于中老年人,且有年輕化趨勢[1]。分析發現,腦組織動脈粥樣硬化與急性腦梗死發病密切相關,可誘發血栓的形成,并導致腦血管栓塞,最終損傷腦神經細胞,表現出腦供血不足,出現急性腦梗死的情況,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同時,亦給其家庭帶去沉重負擔[2]。縱觀臨床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現狀發現,發病早期積極給予治療為改善預后、減輕疾病對神經功能損傷的關鍵。臨床中,較常應用的藥物為依達拉奉與尼莫通,依達拉奉為神經保護藥物,可減輕急性腦梗死對神經功能的損傷;尼莫通可擴張腦血管,增加腦血流量,抑制腦血管痙攣,有效改善腦組織缺氧狀態,保護神經元,有效緩解患者頭暈、頭痛等臨床癥狀[3-4]。鑒于上述兩種藥物在急性腦梗死中的作用機理,此次研究,為進一步增強療效,將依達拉奉聯合尼莫通用于急性腦梗死治療中,并探析其用藥安全性,故選取濟南市萊蕪人民醫院收治的116例急性腦梗死患者展開研究,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濟南市萊蕪人民醫院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16例急性腦梗死患者展開前瞻性研究,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58例。其中對照組男性38例,女性20例,年齡45~78歲,平均年齡(61.52±2.33)歲,發病時間2~5 h,平均發病時間(3.52±0.12)h;觀察組男性36例,女性22例,年齡44~79歲,平均年齡(61.50±2.31)歲,發病時間1~6 h,平均發病時間(3.51±0.13)h。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濟南市萊蕪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5]中相關診斷標準,且通過頭顱CT掃描、MRI及腦血管造影檢查均確診為急性腦梗死;②均伴有不同程度頭暈、頭痛等癥狀;③對研究所用藥物無過敏史。排除標準:①合并傳染性疾病者;②合并肝、腎功能異常者;③精神疾病者;④依從性較差者。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抗血小板聚集,強化他汀、減輕腦水腫等常規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者應用依達拉奉(國藥集團國瑞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056,規格:20 mL∶30 mg×2支/盒)靜脈滴注,30 mg/次,臨用前加入至250 mL生理鹽水中稀釋后靜脈滴注,30 min內滴完。2次/d,持續治療14 d。觀察組患者應用依達拉奉聯合尼莫通治療。依達拉奉用法用量與對照組一致,尼莫通即尼莫地平注射液(河南輔仁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8125,規格:20 mL∶4 mg)靜脈滴注,臨用前選取12 mg加入至500 mL生理鹽水中稀釋后靜脈滴注,1次/d。滴速為0.5 μg/kg·min,持續治療7 d后,改為口服,選取尼莫地平(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3010,30 mg)30 mg/次,3次/d,持續治療7 d,共治療14 d。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參照《中國急性腦梗死后出血轉化診治共識2019》相關療效評估標準[6],觀察臨床療效。顯效:頭痛、頭暈、嘔吐、吞咽困難等癥狀消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評分較治療前降低70%以上;有效:癥狀改善,NIHSS評分降低50%以上;無效:病情未改善甚至進展。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NIHSS評分。治療前后采取NIHSS量表[7],評估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狀態,分值越高,表明神經功能狀態越差。③血清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治療前后采集患者晨起空腹狀態下血液3 mL,應用離心機(上海沫錦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川蓉械備20170058,型號:TD-420)轉速2 500 r/min,離心時間5 min。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武漢宏康世紀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粵械注準20162400884,型號:SL800)采取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NSE、SOD。④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其包括惡心、嘔吐、皮疹、神經紊亂等。
1.4 統計學分析 以統計學軟件SPSS 23.0處理本研究數據,NIHSS評分、血清NSE、SOD水平等計量資料以()表示,治療有效率、不良反應發生率等計數資料以[例(%)]表示,分別用t、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NIHS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NIHS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更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NIHSS評分比較(分, )

表2 兩組患者NIHSS評分比較(分, )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NIHSS: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8 15.37±2.31 4.32±1.22*對照組 58 15.40±2.30 5.18±0.41*t值 0.070 5.089 P值 0.472 0.000
2.3 兩組患者血清NSE、SOD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清NSE、SOD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NSE均低于治療前,SOD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NSE、SOD均更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清NSE、SOD水平比較( )

表3 兩組患者血清NSE、SOD水平比較( )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NSE: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 ;SOD:超氧化物歧化酶。
組別 例數 NSE(μg/mL) SOD(mmol/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8 27.62±3.46 15.35±1.06* 83.51±12.56 173.58±10.35*對照組 58 27.63±3.45 21.11±2.13* 83.52±12.54 123.95±2.16*t值 0.016 18.438 0.004 35.749 P值 0.494 0.000 0.498 0.000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
急性腦梗死的發病機制極為復雜,其病因可能是血管、血液、血液動力學的異常造成大腦動脈的狹窄和堵塞,是局部腦組織血液循環障礙、缺血、缺氧造成的軟化壞死,此過程中可釋放大量氧自由基與興奮性氨基酸,進一步影響神經功能,對預后及患者生存質量造成嚴重后果。觀察臨床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現狀發現,目前多以減少梗死面積,清除自由基,解除梗塞、保護腦細胞、減輕對神經功能進一步傷害為主要目的。其中常用藥物為依達拉奉,其本質為自由基清除劑,將其用于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治療中,可及時清除疾病發生時釋放的大量氧自由基,并干擾脂質過氧化過程,有效預防腦細胞過氧化,最大限度避免自由基損傷神經細胞的情況出現,有效延遲神經細胞死亡,并為神經細胞的恢復創造有利條件[8]。同時,用藥后,依達拉奉還可改善缺血、缺氧狀態所致的腦水腫與組織損傷,增強腦血流量,保護腦缺血,阻止梗死面積進一步擴大,預防神經元凋亡。最新研究表明,依達拉奉在調節炎癥反應中有積極作用,可降低急性腦梗死患者機體中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減輕炎癥反應對腦細胞、神經細胞的進一步損傷,改善腦梗死預后,避免腦缺血再灌注損傷[9]。從藥學動力學方面分析,依達拉奉藥物成分的分子量較小,較易透過血腦屏障,靜脈注射后可快速抵達患者缺血半暗帶,及時發揮藥效,阻止梗死進展,改善預后,降低致死率,提升神經功能[10]。除了依達拉奉,常用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藥物還有尼莫通。分析作用機理,其本質為鈣通道阻滯劑,可選擇性作用于患者腦血管平滑肌,且易通過血腦屏障,有效抑制鈣離子內流,最終達到維持細胞內鈣離子濃度穩定,擴張腦血管,增強腦血流,預防腦組織缺血損傷的目的;此外,尼莫通還具有改善微循環,防治腦水腫的作用。兩種藥物聯合使用可抑制細胞凋亡與神經元過度興奮,起到保護神經元,預防不可逆性腦損傷,保護神經功能的作用[11]。
此次研究,為進一步增強療效,改善預后,提升患者神經功能,對觀察組患者在依達拉奉治療的基礎上聯合尼莫通治療,其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與尹小玲等[12]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證實聯合治療確能增強療效。另外,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可知聯合治療確能保護神經功能、阻止病情進展,改善預后。NSE為神經特異性蛋白,會在大面積的腦梗死患者血清中高度表達,其水平高低可反映神經元損傷程度;SOD有抗炎作用,正常機體中產生的氧離子等自由基均可被SOD清除,其能將機體的病理損傷程度降至最低,當其水平較低時,多提示機體出現損傷,臨床可通過觀察上述兩項血清指標評估患者病情與治療效果及預后[13]。本研究結果還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NSE低于對照組,SOD高于對照組(P<0.05)。證實聯合治療的療效可靠,可有效改善患者的NSE、SOD水平,減輕疾病對患者機體造成的損傷,更利于患者預后康復。最后從安全性角度分析發現,本研究中的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證實聯合兩種藥物治療在保障治療效果的前提下,不會疊加不良反應,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給予依達拉奉聯合尼莫通治療,可增強療效,改善NSE、SOD水平,保護神經功能,有效控制病情進展,且不良反應較少,安全性較高,可供臨床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