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彥辰
(煙臺市芝罘區婦幼保健院查體中心,山東煙臺 264000)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其病因尚未闡明,多由環境和遺傳共同導致。2型糖尿病為主要類型,占總糖尿病人數95%以上,近年來發病率呈上升趨勢[1]。糖尿病早期沒有明顯的表現,患者一般多通過血糖化驗和體檢發現患有該疾病,血糖指標是診斷糖尿病的唯一標準[2]。糖尿病具有高危性,會引發糖尿病足、糖尿病腎病、神經病變等并發癥,嚴重情況下會對患者的重要臟器功能產生損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盡早診斷、及時治療,穩定血糖是控制該疾病進展的關鍵。臨床上針對2型糖尿病,以口服耐糖試驗為診斷的金標準,血糖水平檢測為輔助診斷方式[3]。但血糖水平檢測受血糖波動影響較大,且不能較好地反映患者疾病的嚴重程度,因此,還需探索更為有效診斷方式。隨著檢驗項目優化,有研究發現,在評估血糖指標中,糖化血紅蛋白貫穿紅細胞生命全程,其水平高低受血糖波動較小;血清C肽可反映胰島細胞合成與分泌功能,這兩種生化指標均在2型糖尿病診斷中有一定價值[4]。鑒于此,本研究將血清C肽、糖化血紅蛋白聯合用于2型糖尿病診斷中,觀察是否能提高診斷價值,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煙臺市芝罘區婦幼保健院收治57例2型糖尿病患者為觀察組,57例體檢健康者作為對照組,進行回顧性分析。觀察組患者按照癥狀分為無糖尿病腎病(NDRD)組(36例),合并糖尿病腎病(DN)組(21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5例;年齡43~72歲,平均年齡(57.52±2.12)歲。對照組受檢者中男性33例,女性24例;年齡42~71歲,平均年齡(57.50±2.11)歲。兩組受檢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煙臺市芝罘區婦幼保健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觀察組研究對象均符合《2019年ADA糖尿病醫學診療標準解讀》[5]中的診斷標準,并經糖耐量實驗臨床確診為2型糖尿病者;②觀察組受檢者表現出不同程度多尿、多飲、多食及體質量減輕的癥狀。排除標準:①血液傳染性疾病者;②凝血功能異常者;③既往有糖尿病史者;④合并嚴重肝、腎功能異常者。
1.2 檢測方法 對所有受檢者均進行血清C肽、糖化血紅蛋白及血糖水平檢測,主要內容如下:檢測前1 d,叮囑所有受檢者晚上5時后禁食、7時禁水,避免其他因素干擾檢測結果。檢測當天,于清晨空腹狀態下,應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鈉(EDTA)抗凝管采集靜脈血3 mL,選擇離心機(武漢醫捷迅安商貿有限公司,型號:TDZ5-WS)進行離心處理(轉速4 000 r/min,離心時間10 min),獲取上層血清,充分搖勻保存,置于-20 ℃環境中保存待檢驗,注意需保障在12 h內完成檢驗,以確保檢驗結果準確性。選擇全自動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上海沫錦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UniCel DxI 800 Access)及配套試劑盒,采取化學發光微粒免疫分析法檢測血清C肽;選擇全自動糖化血紅蛋白儀(上海沫錦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D-10)及配套試劑,采取高效液相色譜-離子交換法檢測糖化血紅蛋白;采血后,給予患者75 g葡萄糖水飲入,2 h后第二次采血,采取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武漢醫捷迅安商貿有限公司,型號:BS-850)及配套試劑,檢測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受檢者血清C肽、糖化血紅蛋白及血糖水平。②比較不同癥狀組患者的血清C肽、糖化血紅蛋白及血糖水平。③分析2型糖尿病與血清C肽、糖化血紅蛋白及血糖水平相關性分析結果。
1.4 統計學分析 以統計學軟件SPSS 23.0處理數據,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以()、[例(%)]表示,分別采用t、χ2檢驗;相關性分析采取Pearson相關分析法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受檢者血清C肽、糖化血紅蛋白及血糖水平比較 觀察組受檢者血清C肽水平低于對照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受檢者血清C肽、糖化血紅蛋白及血糖水平比較( )

表1 兩組受檢者血清C肽、糖化血紅蛋白及血糖水平比較( )
組別 例數 血清C肽(μg/L) 糖化血紅蛋白(%) 空腹血糖水平(mmol/L) 餐后2h血糖水平(mmol/L)觀察組 57 0.75±0.11 9.32±0.35 7.89±1.05 10.89±1.32對照組 57 1.62±0.22 5.14±0.35 4.15±0.88 6.68±0.15 t值 26.704 63.757 20.610 23.925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2.2不同癥狀組患者的血清C肽、糖化血紅蛋白及血糖水平比較 NDRD組患者血清C肽高于DN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DN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中不同癥狀組患者的血清C肽、糖化血紅蛋白及血糖水平比較( )

表2 觀察組中不同癥狀組患者的血清C肽、糖化血紅蛋白及血糖水平比較( )
NDRD:無糖尿病腎病;DN:合并糖尿病腎病
組別 例數 血清C肽(μg/L) 糖化血紅蛋白(%) 空腹血糖水平(mmol/L) 餐后2h血糖水平(mmol/L)NDRD 組 36 0.74±0.12 9.10±0.21 7.52±0.68 9.55±0.72 DN 組 21 0.45±0.05 9.28±0.19 7.86±1.02 10.85±1.05 t值 16.842 4.799 2.094 7.709 P值 0.000 0.000 0.019 0.000
2.3 2型糖尿病與血清C肽、糖化血紅蛋白及血糖水平相關性分析 相關性分析發現,2型糖尿病與血清C肽呈負相關,與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呈正相關,見表3。

表3 2型糖尿病與血清C肽、糖化血紅蛋白及血糖水平相關性分析
縱觀臨床,針對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仍無特效治療方案,多是以及時確診、盡早治療,降低血糖水平,控制病情發展為主,由此可知,探索較為準確診斷2型糖尿病方法,為保障患者及時治療,避免嚴重后果,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改善預后關鍵[6]。近年來,隨著臨床對2型糖尿病不斷研究,發現糖化血紅蛋白、血清C肽這兩種生化指標對該疾病的診斷價值有待發掘。
糖化血紅蛋白是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與血清中的糖類(主要指葡萄糖)通過非酶促反應結合的產物,可反映患者2個月內血糖情況,受進食、應激反應等因素影響較小,具有穩定性較強、操作簡便,實用性強、重復性高等優點。同時該項指標還對評估2型糖尿病病情有積極作用,其水平上調與微血管及大血管病變密切相關,如其水平持續升高,表明患者病情較嚴重,治療效果較差,糖尿病腎病等并發癥發生風險較高[7]。此次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糖尿病病情與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呈正相關,進一步表明通過檢測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利于醫師更好了解患者病情,對制定及調整治療方案、穩定患者病情有積極作用。該指標檢測過程中,采取抗原抗體結合方式檢測,其抗體特異性較高,可有效識別鏈糖基化多肽中氨基酸,敏感度較強,受檢測時間與操作方式影響較小,可在臨床廣泛應用,同時亦利于在基層開展,對緩解大城市醫療負擔,減少人員流動,疫情防控有積極作用[8]。
血清C肽屬于胰島素分泌物,不易被肝臟降解,且其水平受外源性胰島素影響較小;當其水平顯著降低,則表明患者胰島細胞功能出現減退或消失,因此,通過檢驗、觀察血清C肽水平,可明確患者體內胰島素含量,反映患者胰島素功能,確定受檢者是否患有糖尿病[9]。研究發現,血清C肽在鑒別糖尿病類型方面具有積極作用,將其與糖化血紅蛋白聯合用于2型糖尿病診斷鑒別中,能及時、準確反映患者血糖、胰島情況,對疾病診斷與治療方案制定有積極參考依據[10]。除此之外,血清C肽還能與細胞膜G蛋白偶聯受體結合,升高細胞內Ca+濃度,激活內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與Ca+-鈣調蛋白,同時Ca+-鈣調蛋白又可增強腎臟Na+-、K+-、三磷腺苷,激活一氧化氮[11-12]。一氧化氮被激活后能快速舒張血管,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加速神經纖維再生,可以減輕神經細胞受損程度,抑制血小板抑制,預防系膜細胞增生,最終達到降低內皮細胞與白蛋白通透性,延緩微血管病變發生與發展,控制病情進展[11]。由此可知,血清C肽可作為診斷早期腎損傷標志物。相關性分析結果發現,糖尿病病情與血清C肽呈負相關,進一步表明血清C肽在診斷2型糖尿病及評估病情嚴重程度中有較高應用價值。在此基礎上再聯合糖化血紅蛋白、血糖水平檢驗,不僅能準確評估受檢者血糖水平,還能評估糖尿病患者機體胰島素功能情況,對提高臨床檢驗率,確定患者疾病嚴重程度,預測并發癥風險有積極作用[12]。觀察兩組血清C肽、糖化血紅蛋白及血糖水平發現,觀察組受檢者血清C肽水平低于對照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說明通過檢測血清C肽、糖化血紅蛋白能夠較好地區分出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再觀察本研究中不同癥狀組患者血清C肽、糖化血紅蛋白及血糖水平發現,NDRD組血清C肽高于DN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DN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表明血清C肽聯合糖化血紅蛋白檢驗可用于評估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利于醫師依據患者實際病情情況,制定針對性方案治療,預防糖尿病腎病發生或阻止其進一步發展,達到改善預后,提升患者生存質量目的。
綜上所述,血清C肽、糖化血紅蛋白聯合檢驗在2型糖尿病診斷中應用價值較高,對盡早確診糖尿病患者、及時評估糖尿病患者病情進展程度,預測是否發生腎損傷有積極作用,建議臨床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