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婷婷,胡靜怡,高學飛,葉新麗,陳明偉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陜西西安 71006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臨床上屬于一種較為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常表現為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其肺間質和肺實質均會受到影響,會導致患者的病情進一步加重。在我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造成我國居民死亡的第三大病因,前兩位為缺血性心肌病、中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占總呼吸系統疾病患病率的8.1%[1],引發該病的因素為環境污染、吸煙、遺傳等。臨床中在治療該疾病時,藥物治療是目前臨床上應用的首選方案,如糖皮質激素、支氣管擴張劑等。合理用藥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提高患者的活動耐力并降低患者急性發作次數和發作程度[2]。本試驗旨在分析將糖皮質激素聯合特布他林應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療中的效果,分析其臨床可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定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作為研究時段,在該時段將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數據庫內資料登記有效并確診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110名作為研究對象開展隨機對照研究。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對患者進行均分。對照組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14例;年齡51~83歲,平均年齡(62.7±1.5)歲。試驗組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17例;年齡51~84歲,平均年齡(63.3±1.2)歲。本研究經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所有患者及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標準[3];②患者經影像學等臨床檢查確診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排除標準:①入院時存在明顯的臟器損傷或原發性臟器疾病;②存在血液性疾病或腫瘤性疾病。
1.2 治療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給予患者常規治療,包括調整機體水電解質平衡,建立機械通氣,抗感染等治療措施。對照組患者應用特布他林(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401,規格:0.5 mg)治療,用藥方式:吸入,0.25 mg/次,2次/d。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的用藥基礎上增加糖皮質激素藥物進行治療,本次研究所選擇糖皮質激素為布地奈德吸入溶液(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987,規格:0.1 mg),100 μg/次,1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7 d后觀察療效。
1.3 觀察指標 ①肺功能測定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率(一秒率)、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水平,設備選擇肺功能測試系統[康爾福盛(上海)商貿有限公司,型號:MasterScreen]。②測定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指標。運用血氣分析儀[雷度米特醫療設備(上海)有限公司,型號:ABL90FLEX]檢測患者PaO2(動脈血氧分壓)、PaCO2(動脈二氧化碳分壓)、SaO2(血氧飽和度)指標水平。③治療總有效率。療效判定分為3個等級,顯效:經過治療后,患者動脈血氣指標恢復正常,臨床癥狀如哮喘、呼吸困難等消失,肺功能恢復到正常水平;有效:經過治療后,患者動脈血氣指標明顯改善,臨床癥狀如哮喘、呼吸困難等有所改善,肺功能明顯恢復;無效:經過治療后,患者動脈血氣指標、肺功能指標無好轉或有惡化,臨床癥狀如哮喘、呼吸困難等未改善。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 21.00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例(%)]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FVC、FEV1/FVC、FEV1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FVC、FEV1/FVC、FEV1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FVC、FEV1/FVC、FEV1水平均降低,且試驗組患者FEV1、FVC、FEV1/FVC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血氣指標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氣指標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PaO、SaO2均升高,PaCO2均降低,且實驗組患者PaO、SaO2高于對照組,PaCO2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FVC、FEV1/FVC、FEV1水平對比( )

表1 兩組患者FVC、FEV1/FVC、FEV1水平對比( )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FVC:用力肺活量;FEV1/FVC:一秒率;FEV1: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
組別 例數 FVC(L) FEV1/FVC(%) FEV1(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 55 1.10±1.35 3.96±0.98* 60.89±4.26 75.32±1.83* 1.15±1.53 3.69±0.29*對照組 55 1.03±1.23 1.96±1.03* 60.58±3.25 65.14±5.25* 1.18±0.12 1.91±0.25*t值 0.284 10.432 0.429 13.579 -0.145 34.477 P值 0.777 0.000 0.669 0.000 0.885 0.000
2.3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對比 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4.55%)高于對照組(81.8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n,(%)]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內科常見的一種疾病,該疾病會對患者的呼吸功能產生極大的影響,隨著近年來環境污染的不斷加重等因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病率日漸增加[4]。患者在發病后其臨床癥狀以呼吸加深、呼吸速度加快和紫紺為癥狀表現,這種病癥會對患者造成較大的身體創傷,嚴重時還有可能影響患者的肺部發育。急性加重期患者在發病后呼吸功能受到嚴重限制,肺部生理功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會出現咳嗽、氣促及呼吸困難等癥狀[5],患者肺部血液循環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隨著患者病情的不斷發展,患者的肺部通氣量會大量縮減,患者的肺組織彈性處于弱化狀態,此時患者的肺泡逐漸增大,進而會導致患者的血管遭到壓迫,影響患者的正常通氣以及血液循環,一方面會引發呼吸衰竭,另一方面也可能引發肺炎性心臟病和自發性氣胸等問題,如果患者的病情處于急性加重期,則由于感染而導致患者病情更加難以控制,對于患者的生活與生命都會產生極大的威脅,需要研究人員引起高度重視[6]。而為了保障患者的治療效果,醫務人員在進行治療時主要以抗感染治療為主,但單純應用某一種藥物進行治療,產生的效果并不理想,這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病特征有一定關聯。而在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判斷時,往往為了保障患者的治療效果,醫務人員需要根據患者的臨床特征,對治療方案進行調整。因此,合理用藥能夠有助于加快患者疾病的恢復速度,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并消除患者的肺部功能受損的情況。臨床治療上針對該病多使用糖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在臨床上具有強大的抗炎作用,可誘導脂皮素-1的生成,影響患者體內花生四烯酸代謝的連鎖反應,進而減少患者體內炎癥遞質的生成量,并且還能抑制誘導型NO合成酶及COX-2的表達,并且還可以在轉錄水平上直接抑制患者體內icam-1的表達。除此之外,布地奈德還能夠影響細胞因子及粘附分子的生物效應,在一定程度能上抑制患者因體內多種因素綜合影響而出現的炎癥反應,而在患者炎癥早期進行用藥,則能夠提高患者的血管緊張性,減少充血,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患者毛細血管的通透性,進而減輕滲出和水腫,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而且在晚期進行用藥,還能夠緩解患者的后遺癥。布地奈德屬于一種常用的糖皮質激素[7],相較于地塞米松來說,布地奈德對于變態反應產生的抑制作用更強,低劑量即可發揮良好的效果。且其局部抗炎及抗感染性效果較強,并還具有一定的選擇性,能夠通過抑制過敏性介質的分泌和移動減輕水腫與炎性滲出。除此之外,布地奈德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大部分藥物能夠經由肝臟進行滅活處理,只有少量會進入患者的血液,大大降低了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在藥理研究中發現,布地奈德的抗炎作用是地塞米松的20~30倍,能夠有效對患者體內的炎性反應產生抑制作用,通過吸入用藥患者的總體用藥劑量較少,具有較高的用藥安全性。本次研究中所使用的特布他林藥物屬于β2受體激動劑,這種藥物能夠有效擴張患者的支氣管并且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8]。在臨床上對患者進行治療時,主要將這種藥物應用于支氣管哮喘、哮喘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非疾病等呼吸疾病中[9-11]。在對患者進行實際治療時,其主要功能是調節患者的支氣管功能,借此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大部分醫務研究人員建議進行聯合用藥,以保證患者的康復[12-13]。
表2 兩組患者血氣指標對比( )

表2 兩組患者血氣指標對比( )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PaO2:動脈血氧分壓;PaCO2:動脈二氧化碳分壓;SaO2:血氧飽和度。1 mmHg=0.133 kPa。
組別 例數 PaO2(mmHg) PaCO2(mmHg) SaO2(%)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 55 43.15±5.63 91.91±8.45* 79.58±3.69 56.82±6.65* 78.68±16.15 97.65±4.26*對照組 55 42.29±4.36 60.31±6.50* 78.98±3.56 65.02±5.32* 79.58±13.25 85.26±3.58*t值 0.896 21.983 0.868 -7.141 -0.360 16.513 P值 0.372 0.000 0.387 0.000 0.720 0.000
通過本次研究結果可以發現,相較于對照組來說,試驗組患者的各項肺功能指標及血氣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提示試驗組患者治療效果更優。兩種藥物聯合用藥能夠使患者的肺部功能得到改善,并且還能在一定程度上調節患者的血氣狀況和肺部功能,使患者的病情得到進一步的控制。值得注意的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在臨床上容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而導致其病情表現存在差異,所以醫務人員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需要根據患者的特點做出相應的治療方案調整,只有這樣才能夠使患者的治療效果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急性加重期治療時,將糖皮質激素與特布他林聯合應用于患者的治療中,能夠較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病情狀況,使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改善,具有良好的可應用價值,值得臨床上進行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