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振
(通用環球中鐵邳州醫院康復科,江蘇邳州 221300)
便秘指的是大便量少、排出困難、長時間排便等癥狀,臨床上一般將在不使用藥物控制的情況下,一周內自發性排便不超過 2 次或者長期無便意的情況歸為便秘[1-2]。骨傷患者因長期臥床,便秘成為其常見并發癥,目前臨床采取緩瀉劑緩解,效果雖好,但長期使用會加重便秘情況,所以需尋找更加安全且有效的干預措施[3-4]。有研究提出,康復訓練聯合穴位按摩,能夠促進臥床患者癥狀改善,緩解便秘,還可有效縮短患者排便時間及腹脹緩解時間,增加排便次數,達到康復治療的目的,提升其生活質量和水平[5-6]。基于此,本研究選取通用環球中鐵邳州醫院于2019年3 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60例骨傷臥床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康復訓練聯合穴位按摩對患者便秘及生活質量改善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3月至2021年9月期間,環球中鐵邳州醫院收治的 60 例骨傷臥床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前瞻性研究,按隨機數字表方式分為兩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實行穴位按摩,觀察組患者實行康復訓練聯合穴位按摩。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齡42~68歲,平均年齡(54.39±3.67)歲;骨折部位:下肢骨折15例,髖關節骨折6例,其他骨折9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齡44~70歲,平均年齡(54.58±3.65)歲;骨折部位:下肢骨折17例,髖關節骨折5例,其他骨折8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相比具有一致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訂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經臨床確診為骨傷臥床而導致的便秘[7];②可正常溝通,意識清晰;③依從性好。排除標準:①伴有嚴重心臟疾病;②伴有精神 疾病或障礙;③腸功能紊亂。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行穴位按摩,具體操作方法為:①時間:在患者餐后 30 min,展開穴位按摩,3次/d。②手法:患者取平臥位,令其將腹部放松,順時針按摩中脘穴,再從外到內按揉其兩側的天樞穴,最后再順時針按摩關元、氣海兩個穴位。③力度:按照患者耐受程度以及恢復情況,適當調整按摩強度,出現酸脹感時則可停止,需注意若患者感到腹痛,需停止按摩操作。
觀察組患者實行康復訓練聯合穴位按摩,具體操作方式為: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以康復訓練方案。①飲食:告知患者,清晨空腹飲用溫熱的淡鹽水或者蜂蜜水,清除腸道垃圾,協助患者排便。多食用纖維食物,促進腸道蠕動,緩解便秘癥狀。②肛門牽引:將指套帶在中指上,涂抹潤滑油,緩慢插入肛門,向肛門一側緩慢持續牽拉直腸壁,刺激肛門的排便反射,促使糞團排出。③建立排便反射:應積極引導其養成定時排便的正確習慣,不要克制便意,以此建立正常的排便反射。④運動:指導患者保持平臥位,雙腿并攏,進行提肛、縮肛訓練,6 次/d,15~20下/ 次。⑤心態:開導患者放松心態,避免其精神過度緊張。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7 d后觀察臨床效果。
1.3 觀察指標 ①記錄兩組患者干預后便秘癥狀緩解情況,包含排便次數、排便時間、大便性狀評分(Bristol 量表;正常值為 4~5 分;1~3 分為便秘,6~7 分為腹瀉[8]、腹脹緩解時間。②采取SF-36量表,評估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包含心理、軀體、生理、精神狀態、社會功能;總分 100,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好[9]。③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顯效:便秘癥狀消失,生活質量提高;有效:便秘癥狀有所緩解,生活質量有改善;無效:便秘癥狀和生活質量無變化或改善。總有效率 =(有效例數 + 顯效例數)/ 總例數 ×100%。
1.4 統計學分析 運用 SPSS 20.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采取獨立t 檢驗;計數資料以 [ 例(%)]表示、行χ2 檢驗對比,所有數據以P<0.05代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便秘癥狀緩解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的各項便秘癥狀緩解情況均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便秘癥狀緩解情況比較( )

表1 兩組患者便秘癥狀緩解情況比較( )
分組 例數 排便次數(次) 排便時間(min) 腹脹緩解時間(h) 大便性狀評分(分)觀察組 30 6.75±1.24 15.31±2.46 34.61±3.95 4.43±0.55對照組 30 3.05±1.02 28.36±3.49 58.24±5.36 3.56±0.28 t值 12.622 16.740 19.439 7.721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2.2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的心理、生理、軀體、社會功能和精神狀態等評分均明顯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更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

表2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
分組 例數 心理 生理 軀體 社會功能 精神狀態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30 52.58±3.24 92.68±5.19* 50.39±2.89 94.62±5.07* 53.37±2.58 92.82±5.23* 52.48±3.11 92.45±5.61* 53.62±3.72 92.46±6.24*對照組 30 52.39±3.22 67.54±4.23* 50.16±2.87 68.34±3.96* 53.14±2.57 69.12±4.65* 52.26±3.08 67.24±4.05* 53.49±3.71 70.12±5.75*t值 0.228 20.566 0.309 22.375 0.346 22.462 0.275 23.123 0.136 18.293 P值 0.821 0.000 0.758 0.000 0.731 0.000 0.784 0.000 0.893 0.000
2.3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較之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更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例(%)]
骨傷患者發生便秘后,會對其他器官組織造成一定損害,從而引起腹脹、惡心、煩躁等癥狀,若排便困難,還會引起痔瘡、肛裂等疾病,影響患者骨折愈合以及生活質量[10]。在中醫學中,骨傷臥床造成的便秘屬于氣滯血瘀型病癥,是因淤血阻于脈中,導致脈道不利,經絡不通所致氣血失調,主要治療原則是刺激經絡,達到通腑瀉、滋陰通便的作用[11]。
有學者認為,穴位按摩聯合康復訓練,對于骨折臥床患者來說,可緩解其腹脹、便秘等癥狀,促進骨折愈合[12]。穴位按摩是通過對患者兩側天樞、氣海、中脘等穴位進行按摩,促進腸道蠕動,改善大便不通、脘腹脹滿等癥狀,從而促進患者便秘癥狀的改善[13]。康復訓練是指引導患者通過進行有利恢復或改善功能的活動方式,遵循循序漸進、全面訓練的原則,在專業醫生指導下,展開輔助治療;正確進行康復訓練,可減少并發癥發生風險,改善肛門及腸胃活動度,恢復排便功能[14-15]。針對骨折臥床便秘患者,康復訓練聯合穴位按摩,能夠緩解腹脹、便秘等癥狀,減少不適感,提升患者生活質量的同時確保安全性。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各項便秘癥狀緩解情況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較之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明顯更高(P<0.05)。
綜上所述,對于骨傷臥床便秘患者,進行康復訓練聯合穴位按摩干預,可縮短排便、腹脹緩解時間,增加排便次數,提升生活質量,應用價值顯著,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