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進
《英語世界中國現代文學傳播文獻敘錄》系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的最終成果,該項目的研究目的是希望通過對英語世界中的中國現代文學傳播文獻的整理敘錄,來梳理海外中國現代文學傳播的脈絡,為肯定其貢獻與價值,反思其不足與局限,提供最堅實的文獻學支撐,從而進一步彰顯海外中國現代文學傳播的意義,助推中國文學與中國學術真正走向世界。經過五年多的努力,我們集合了海內外近百位學者共襄盛舉,終于完成了所收條目1200余種、總篇幅達160萬字的《英語世界中國現代文學傳播文獻敘錄》。其中《導論》部分結合文獻敘錄,從理論上對英語世界中國現代文學傳播展開反思,進一步闡明文獻學之于海外中國文學傳播研究的意義,推動中國文學與中國學術真正走向世界;《研究編》對英語世界中有關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重要著作進行勾玄提要,提供最基本的出版信息、作者情況、主要框架、基本觀點及其可能的影響等,從而描繪出一幅海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學術史;《譯介編》對英語世界中的中國現代文學翻譯的重要譯本的出版信息、譯者情況、所收篇目、主要情節或學術影響等,進行了簡明扼要的介紹,從而直觀呈現中國現代文學英譯的基本面貌。這些敘錄不是簡單的資料匯編,而是通過對研究著作、譯作、出版信息、研究立場、翻譯方式等內容的考察,從文獻學的角度重審海外中國現代文學傳播的學術史與翻譯史,形成一部可信、可查、可讀、可存的必備工具書,打開海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文獻學路徑,也為重新評估海外中國現代文學傳播的價值,反思海外中國現代文學傳播的局限,提供第一手資料。
如果簡單概括一下該成果的意義,那至少可以說體現于三個方面:一是可以完整呈現中國現代文學海外傳播文獻,通過全面收集、整理和敘錄與中國現代文學海外傳播相關的文獻,體現中國現代海外傳播過程中的時空互緣共構、文化穿流交錯、文字與媒介衍生和文學與地理版圖;二是可以通過文獻學方式還原中國現代文學海外傳播的原生形態,以作者與譯者為聯結,還原細節與現場,為中國文學海外傳播研究提供文獻學基礎;三是可以基于現有的敘錄和未來的數據庫,依托互聯網形成學術共同體,以人文為本位,技術為輔助,深入發掘中國文學海外傳播研究的新內容、新空間和新可能,形成資源交叉、互通、共享的局面,構成一種協同性的力量。換句話說,該成果的完成也許能夠為未來的海外中國現代文學傳播研究提供新的話題與新的可能。我們希望這樣的文獻敘錄,有助于建構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話語體系,在理論與文本、中國與外國、國學與漢學、歷史與文學、文學與文化等多組關系的有機對話中,挖掘中國現代文學海外傳播的動力,展示中國現代文學話語的活力;同時,也希望有助于從世界文學和世界主義高度,推進中國現代文學海外傳播。中國現代文學,唯有通過翻譯、研究和閱讀,進入全球文化流通,才有可能進入世界文學之林。在此意義上,中國現代文學海外傳播是通向世界文學的必經之路,也是其必要前提。如何尊重差異,強調包容,強化世界意識,將民族和世界的關系內化于文學創作,這對于未來的中國現代文學海外傳播至關重要。
承蒙《華文文學》編輯部的厚愛,特別辟出寶貴的篇幅,開設“海外研究敘錄”專欄,從《研究編》中選出部分內容,予以連載。我們擬以“關鍵詞”的形式,比如“文學史”、“魯迅”、“性別/女性”、“城市”、“視覺文化”等等,從《研究編》中遴選出部分條目,組合成篇,集中呈現,從一個側面呈現英語學界紛繁多元、百家爭鳴的學術生態。期待得到學界同仁的關注與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