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填,余少玲,林廣裕
(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兒童醫院,廣東 汕頭 515000)
鈣通道阻滯劑(calcium channel bloekers,CCBs),又名鈣拮抗劑,其通過阻斷心肌、血管平滑肌細胞膜上的Ca2+通道,抑制細胞外Ca2+內流,使細胞內Ca2+水平降低,從而引起心血管等組織器官功能改變的一類藥物,臨床上多用于抗高血壓治療。臨床工作中,偶有遇到誤服或自殺導致的中毒事件,其中,不乏有兒童中毒病例。
CCBs可導致藥物中毒,中毒患者可出現嚴重且持續的低血壓、心律失常等表現,甚至危及生命。美國中毒控制中心在2019年的報道中提到,CCBs中毒占危及生命的藥物中毒事件的4.62%[1],而國內多為個例病例報道,未有大規模的統計數據。兒童有著好奇心強,安全意識低等特點,加之國內醫療衛生條件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成人高血壓患者達3.8億[2],兒童更容易接觸CCBs。在一份283例CCBs中毒的兒童患者報告中,中毒患兒平均年齡為27個月,均為6歲以內患兒,其中男孩占了52%,攝入的CCBs以硝苯地平(38%)及維拉帕米(34%)為主,其他的藥物有氨氯地平(14%)、非洛地平(4%)、地爾硫?(3%)和其他(7%)。劑型方面,緩釋劑占61%,同樣以硝苯地平(80%)和維拉帕米(72%)為主[3]。
CCBs分為二氫吡啶類、苯烷胺類以及苯硫氮?類。CCBs通過阻斷血管及心肌細胞Ca2+通道,使細胞外Ca2+內流受阻,從而起到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減弱心肌收縮力,降低心率等作用,可用于高血壓、心絞痛、心律失常、慢性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治療。
不同類的CCBs對心臟及血管的選擇性不同。二氫吡啶類藥物(如硝苯地平、非洛地平、氨氯地平等)對血管作用較強,而苯烷胺類藥物(如維拉帕米)對心臟作用最強,苯硫氮?類藥物(如地爾硫?等)則介于二氫吡啶類與苯烷胺類之間。所以,二氫吡啶類藥物中毒患者臨床以低血壓及反射性心動過速為主要表現,而苯烷胺類和苯硫氮?類藥物中毒患者,除出現低血壓外,還可出現心動過緩等心臟傳導系統障礙表現[4]。
大部分CCBs口服后1~2 h可達到血藥峰濃度,而部分藥物(如氨氯地平)以及劑型為緩釋片的藥物則吸收較為緩慢,口服后6~12 h血藥濃度方達峰值。CCBs如大量攝入,其半衰期明顯增加,出現心血管毒性,引起一系列的臨床表現[5]。
2.1.1 生命體征的監護國外一份139例CCBs中毒患者報告,超過80%的病例其毒性表現持續時間≤12 h,有2例病例毒性作用時間超過24 h,48 h后患者均沒有明顯的毒性表現。值得注意的是,該139例患者中,有5例攝入緩釋劑型的患者,最初沒有明顯不適,但6 h或更長時間后則開始出現毒性作用。所以,建議對于誤服CCBs緩釋劑型的患者,即使患者就診時生命體征平穩,亦建議收入院或留院觀察至少24 h[5]。
2.1.2 液體復蘇液體復蘇是CCBs中毒患者低血壓和/或休克的一線治療措施。當患者出現休克時,可先給予輸注10~20 mL/kg晶體液抗休克治療,液體于30 min內輸完,如液體復蘇效果差,可考慮使用血管活性藥物,如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等藥物,這些藥物可改善患者的血液動力學參數及存活率,且副作用小[6]。
2.1.3 毒物清除毒物清除是通過洗胃、血液透析以及血液灌流等方式來減少患者體內的毒物殘留,防止毒物的進一步吸收或清除、降低已吸收入血的毒物濃度。在治療CCBs中毒的患者中,洗胃、活性炭攝入以及導瀉等常常被運用到,有利于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改善患者的臨床結果[7]。而患者多病情兇險,進展快,催吐容易誤吸,不建議在該類患者中使用。
2.1.4 血液透析與臨時起搏器CCBs中毒患者,單純行血液透析治療效果較差,主要與該藥物蛋白結合率高且表觀分布容積大有關。研究顯示,體外單向白蛋白透析濾過結合分子吸附循環系統的血液凈化,可有效地清除血液循環中的毒素[7]。起搏器的運用,可以增加中毒患者的心率與心排血量,對改善血流動力學有益,未見有報道嚴重不良反應[6,8]。
2.2.1 鈣劑CCBs抑制了細胞外Ca2+內流,從而使細胞內Ca2+水平降低。鈣鹽的使用,主要通過增加細胞內外Ca2+濃度差,從而部分抵消藥物中毒所導致細胞內較低Ca2+水平,起到治療作用,可降低死亡率[6]。目前推薦使用的鈣劑劑型、給藥速度以及時機,仍未明確。在劑型方面,有學者提出,CaCl2比葡萄糖酸鈣治療效果更佳,考慮與CaCl2的Ca2+比例相對更高有關[9]。在劑量及給藥速度方面,最佳鈣劑量的可用數據很少,尤其是兒童使用劑量,成年人10%CaCl2靜脈注射給藥方案為0.2~0.4 mL/(kg·h),10%葡萄糖酸鈣給藥方案為0.6~1.2 mL/(kg·h)[8],維持血清離子鈣濃度1.5~2 mmol/L[10],但需警惕醫源性高鈣血癥的致命后果。因CCBs種類、劑型、攝入劑量及個體差異等因素,即使給予同樣的鈣鹽劑量,患者的臨床表現可能不同,如某些患者只給予10 mL葡萄糖酸鈣(即Ca2+含量4.5 mmol)和6 mL CaCl2(即Ca2+含量8.16 mmol)的低劑量鈣鹽,也可以有效增加患者心率,逆轉房室結傳導阻滯并提高血壓,起到治療作用。而在其他患者當中,給予30 mL CaCl2,也無法糾正心動過緩和房室結傳導阻滯,低血壓也未得到改善[11]。在給藥方式方面,一種是重復注射鈣鹽[8,11],另一種是持續靜脈輸注鈣鹽[10],用于治療難治性低血壓,亦可作為重復注射鈣鹽失敗的補救方案。
2.2.2 胰島素在豬和狗的動物研究以及人類觀察性研究中,高劑量胰島素治療方案均對血液動力學有著積極的影響[6]。高胰島素正常血糖治療方案,可以糾正中毒患者低胰島素血癥以及胰島素抵抗,促進心肌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最終改善了心肌收縮力與外周血管阻力。除此之外,高胰島素正常血糖療法,也可以使心肌Ca2+通道開放時間延長,促進Ca2+進入細胞內,打破血流動力學惡性循環[12]。胰島素治療期間,需警惕低鉀血癥及低血糖癥,除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外,還需不定時地進行血氣分析,并同時靜脈滴注葡萄糖。治療的第1個小時,每20 min監測1次生化,后改為每1 h監測1次。高胰島素正常血糖療法:先推注短效胰島素1 IU/kg,而后根據血糖以及中毒患者臨床反應以0.5~2.0 IU/(kg·h)的速度輸注,可改善患者血流動力學參數以及降低死亡率,推薦盡早運用[6]。
2.2.3 脂肪乳劑鈣鹽及胰島素治療效果差的中毒病例,靜脈用脂肪乳劑可作為挽救措施[9]。靜脈用脂肪乳劑通過多種機制發揮治療作用[13]。親脂性藥物被脂質包裹,從組織轉移到血液循環中,削弱了親脂性藥物與受體的作用。除此之外,脂肪酸還可以為心肌提供能量,促進Ca2+流入心肌細胞等。脂肪乳劑可以治療某些CCBs中毒(如維拉帕米),在靜脈維拉帕米給藥中毒動物模型中,予靜脈推注20%脂質乳劑6.2~18.6 mL/kg,可改善血流動力學與提高存活率。但在口服維拉帕米中毒動物模型中,脂肪乳劑治療效果不佳[6]。Jovi?-Stosi?等[13]報道2例病例,其中1例是服用150 mg氨氯地平、10 g二甲雙胍和2.4 g格列齊特;另外1例是服用了硝苯地平、美托洛爾與地西泮片,在給予鈣鹽、胰島素、多巴胺、阿托品等治療基礎上,予靜脈用脂肪乳劑,亦未能挽救患者生命,提示脂肪乳劑可能對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無效。20%脂肪乳劑臨床推薦劑量:1.5 mL/kg靜脈注射,患者病情相對穩定后,改為0.25 mL/(kg·min),輸注時間0.5~1 h。主要的副作用包括高甘油三酯血癥、低氧血癥、低鈉血癥、脂肪栓塞等,個別病例報道中提及脂肪乳劑的運用會影響血常規中全血細胞的計數、動脈血氣分析以及電解質的檢測。
2.2.4 其他藥物阿托品、氨力農及鈣增敏劑(左西孟旦)等藥物在治療CCBs中毒病例中,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報道不一。在竇房結抑制和/或心動過緩中毒患者中,給予阿托品、異丙腎上腺素以及起搏器對患者有益,需要注意的是,阿托品只對少數心動過緩患者有效。如果患者表現出房室結抑制,那么,在使用上述藥物之前,需要先給予鈣劑治療,否則治療無效[7]。多巴胺能夠對抗中毒患者出現的低血壓,但對心臟傳導及心率沒有影響,可改善患者的血液動力學參數及存活率,是除了鈣劑之外,人類病例系列研究中能夠降低死亡率的藥物之一,推薦使用[6]。在動物研究中,使用氨力農沒有顯示出益處。
隨著臨床經驗的積累與研究的深入,CCBs中毒救治方案不斷得到完善。除對癥治療及物理治療手段外,阿托品、氨力農、鈣增敏劑左西孟旦、異丙腎上腺素、脂肪乳劑等藥物是研究的熱點,但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報道不一,唯有多巴胺、鈣劑及胰島素被認為可提高中毒患者的存活率,并改善中重度CCBs中毒患者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