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財經大學教授、本刊特約專家 李德荃
做強做優、培育世界一流企業,是國企改革發展戰略的核心目標之一。2022 年2 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關于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指導意見》,從“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和治理現代”四個維度提出了全面推進世界一流企業建設的行動綱領。
企業強,則經濟強。就我國這樣一個龐大經濟體而言,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絕對離不開一大批世界一流企業的強力支撐。因此,關于培育世界一流企業的戰略意義,不能僅限于從國企改革發展這一相對微觀的層面來理解,而應從整個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這個宏觀大局來理解。黨和政府實質上把鼓勵國企和民企爭創世界一流當作了“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抓手,把培育世界一流企業視作“夯實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微觀基礎,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舉措。
根據《民法典》,企業均為營利法人。因此,經由合法經營賺得利潤,依出資比例向股東分配稅后利潤,并為股東所投入的資產保值增值,是企業創立和發展的根本目的。由此,以投入產出和利潤為核心的財務指標應是評價企業經營能力及其績效的主要依據。世界一流企業無一例外都在諸核心財務指標上雄冠全球。
世界一流企業諸財務指標的亮眼表現,主要直接得益于其市場競爭力足夠強勁。這種強勁的市場競爭力,主要表現在善于研究、滿足甚至引導消費者的偏好,產品質量卓越,售后服務貼心,從而擁有極富市場親和力與感召力的卓著品牌。至于強勁市場競爭力的獲得,主要得益于該企業所獨有的以創新領先為主要特征的核心競爭力,而完善高效的企業治理則是其核心競爭力得以生成的基礎。由此,從完善高效的企業治理,到傲視群雄的創新能力(核心競爭力),再到卓越產品和卓著品牌的打造(市場競爭力),最后到豐厚經濟利益的獲得,構成了世界一流企業得以生成的基本邏輯。
進一步來說,基于豐厚的經濟效益,企業有足夠財力反哺推動公司治理的完善、創新能力的提高和卓越品牌的塑造。于是,整個市場的競爭極有可能形成強者愈強的局面。因此,相對于普通企業,世界一流企業更有可能邁入可持續發展的快車道。
由此可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關于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指導意見》中提出的“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十六字訣,既是對世界一流企業內在核心屬性的高度概括,同時也是對世界一流企業內在生成機理的精煉歸納,更是國企和民企爭創世界一流的戰略指引。
世界一流企業的培育是一個長期系統性工程,必須調動全社會的相關資源或能力,在企業內外形成合力,方有可能達成目標。但僅就企業層面而言,關于世界一流企業的打造,關鍵是把握好如下幾個要點。
國民經濟新舊動能的轉換刻不容緩。基于此,國務院于2018 年1 月批復發改地區〔2018〕67 號文,同意設立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2022 年8 月,國務院又發布國發〔2022〕18 號文,要求我省走以減碳提質和數字化為核心理念的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之路。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及政府重大政策的導向,預示著未來社會資源聚集的大方向及其配置的重點領域。省屬企業應重新審視自身發展的戰略取向,主動將自己的發展戰略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及重大政策的導向相契合。如此方能借力使力,減少外在阻力,提高企業發展戰略成功落實的可能性。
近年來,山東省屬企業堅決貫徹落實“兩個一以貫之”,并在推動企業三項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目前,省屬各級子企業已全面推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2021 年,管理人員末等調整或不勝任退出比例達3.87%,新進員工公開招聘率達100%,管理人員績效薪酬在其薪酬總額中的占比達60%以上。
今后,省屬企業應總結推廣相關經驗,持續做好修正完善鞏固提升工作。具體來說,一是要持續探索將黨的領導與完善公司治理有機統一的途徑和機制;鼓勵企業按照分層分類、務實有效的原則,結合自身行業、層級、股權結構等特點,持續完善黨組織前置研究討論重大經營管理事項的清單及其實施機制。二是要健全董事會及其專門委員會,進一步拓寬外部董事來源渠道,嚴格選聘標準;要完善董事會選聘經理層的制度與機制,健全董事會向經理層授權制度和總經理向董事會報告制度。三是要深入細致實施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鼓勵管理創新,提升管理能力;要持續優化企業組織架構,壓縮管理層級。四是要優化集團公司對所出資企業的管控方式,因企施策,實施差異化、精準化授權放權,精準管控,激發子企業活力。五是要推進勞動用工、干部人事和工資分配三項制度改革,鞏固提升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的實效,強化全員績效考核。六是要鞏固提升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成果,通過修訂公司章程范本等方式,推動省屬企業修訂公司章程,完善管理制度。
提高創新能力是打造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黨和政府對國企發揮科技創新引領帶動作用寄予厚望。國企有義務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主動承擔起創新主力軍的角色。其實,大企業或國企擁有實施不間斷創新的相對優勢,因此省屬國企也有能力擔當起創新主力軍的角色。近年來,山東省屬企業的創新能力顯著提高。例如,已取得重型商用車動力總成關鍵技術等一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另有143 個項目獲國家科技獎。今后,省屬企業應繼續健全創新機制,著力將創新活動組織化、制度化和職業化;要持續提升創新投入和創新水平;要重視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加強高水平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努力創建具有全國乃至于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近年來,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品牌戰略的制定和落實工作。省政府2020 年提出“共建共享‘好品山東’,形成‘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品牌體系”的戰略;2021 年,又印發《關于共建共享“好品山東”推動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將全省區域品牌建設的范圍擴展至農業、工業、服務業、建筑業等領域,要求構建“好品山東”產品、企業、行業、區域、地理標志“4+1”品牌體系。今后,省屬企業應積極響應省政府的上述品牌戰略,圍繞打造卓著品牌的目標,制定詳盡的實施方案。
學習是企業的重要能力。對標便是一種目的性、行動性和創新性極強的學習方法,也是趕超先進的慣常做法。2022 年6 月,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國有企業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十條意見》,要求省屬企業積極開展全面對標世界一流的質效提升工程。目前,已選取23戶企業開展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而在國務院國資委“三個標桿”評選中,山東能源、華魯恒升兩戶省屬企業入選標桿企業,中泰證券數字化轉型與流程管理入選標桿項目,濰柴集團特色WOS 管理模式入選標桿模式。今后,山東省屬企業應把世界一流企業作為標桿對象,細化對標工作;在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層面、業務單元、職能部門、業務流程、環節或崗位,就經營理念、管理思想、商業模式及管理組織、流程、技術和方法等,逐項分析與標桿對象間的差距及其成因,逐項學習和借鑒,逐項探尋創新超越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