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芳 馬麗華
[摘要]文章闡釋了成人教育的內涵,從多元化的成人教育理論研究主題、系統性的成人教育學科發展研究、反思與評判的成人教育理論建設研究、多樣態的成人教育研究方法研究等角度分析了成人教育的理論演進,并從實踐價值、社會價值、本體價值三個層面論述了成人教育的價值取向。在此基礎上,文章對成人教育研究提出了厘清核心概念、夯實理論基礎、重視實證研究等未來展望。
[關鍵詞]成人教育;理論演進;價值探討
[作者簡介]王淑芳(1999- ),女,福建三明人,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在讀碩士;馬麗華(1975- ),女,河北保定人,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副研究員,博士,上海終身教育研究院兼職研究員。(上海? 200062)
[基金項目]本文系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社區教育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創新路徑研究——以上海為例”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DKA200388,課題主持人:李珺)
[中圖分類號]G720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22)07-0067-07
“成人教育”在我國屬于外來詞,20世紀80年代以前,我國一般以“工農教育”“業余教育”等來指稱成人類的教育。1981年,中國成人教育協會在北京成立,標志著中國第一個全國性的成人教育專門研究組織成立;1982年,教育部管理機構改組,將原有的工農教育司改為成人教育司。從此,“成人教育”這一專有術語得到了更多研究者的認可和使用,也揭開了我國成人教育研究的新篇章。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時代發展需求,成人教育研究受到研究者的廣泛重視,研究方法更加專業,研究內容更加全面,研究成果更加豐富。基于此,本研究通過以“成人教育”“繼續教育”等為關鍵詞進行主題檢索和滾雪球方式將中國知網(CNKI)收錄的1980年1月—2021年9月成人教育相關文獻作為綜述樣本進行分析。通過對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成人教育相關研究情況進行分析,發現我國成人教育研究進程中對成人教育的內涵闡述更加豐富,相關主題研究更加多元化,學科建設與發展備受重視,反思性研究成果不斷凸顯,理論研究成果質量穩步提升,成人教育價值取向的研究更加貼合學科與實際的需要。本文基于對已有研究成果的深入探討和分析,提出未來成人教育發展的展望,以期促進成人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一、成人教育的內涵闡釋
成人教育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在成人教育對象特殊性的基礎上,準確理解和界定成人教育的概念是成人教育理論研究工作者的首要任務。20世紀80年代以來,學術界對成人教育的內涵釋義呈現百家爭鳴的樣態,其對于成人教育概念的界定并未達成統一見解,研究者們基于不同角度對成人教育的內涵進行了詮釋。
(一)成人教育是為成人個體所需而提供相對獨立的教育活動
這種觀點一方面強調成人教育是為成人個體所需而提供的教育活動,突出了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和需求性,提出成人教育是社會為了滿足和促進成年人學習、生活及發展需要而進行的有意識的積極的教育實踐活動;另一方面強調成人教育是相對獨立的教育活動,區別于傳統學校教育。這類研究從成人的特殊性出發,將成人教育視為一種非傳統性的、相對獨立的教育活動,指明成人教育是以成人為對象,既突出對象的需求性,又強調成人教育的獨立性。
(二)成人教育是促進成人自我完善和實現自我的學習活動
這種觀點強調成人教育的目的性,包括社會性目的和個體性目的。有研究者認為,成人教育是指進入成年且被社會視為成人的人在脫離普通教育后,按所需自主進行的旨在促進他們終身全面發展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多層次學習活動。也有研究者認為,狹義上的成人教育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對以自我內化為主要學習方式并能獨立影響外部世界的人開展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建立人與世界認識關系的活動過程。這類研究旨在聚焦于成人教育對成人自身發展的意義,強調成人教育中對象的指定性,聚焦于“成人”的個體性特征。
總之,從以上對成人教育的內涵釋義中可以看出,由于成人教育中的“成人”具有不確定性,導致其需求充滿了多樣性,難以以統一的目的指標分析成人教育的內涵。再者,囿于成人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廣泛性和復雜多元性,研究者對成人教育的分析角度和側重點的不同,使得成人教育的內涵闡釋呈現出“百家爭鳴”的樣態。基于此,對于成人教育的內涵釋義需結合對“成人”和“教育”的準確理解,在此基礎上,探討成人教育的本質內涵。除此之外,成人教育必然會隨時代的發展、國家政策的更新、社會的需要和個體發展的訴求而做出相應的調整。因此,對“成人教育”的內涵釋義不僅需在爭鳴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探討,還需要在理解時代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定位。
二、成人教育的理論演進
成人教育理論研究是成人教育研究進展的重要部分,也是成人教育理論轉換為實踐應用的前提保障。基于文獻梳理,成人教育理論研究主題、研究方法等方面逐漸趨于豐碩。
(一)多元化的成人教育理論研究主題
20世紀80年代以后,隨著成人教育逐漸發展成為獨立的研究領域,學界對于成人教育理論研究的主題呈現出多樣化和專門化趨勢。通過分析已有文獻,發現關于成人教育的主題研究一方面體現了及時呼應國家政策方針的特點,另一方面不斷凸顯中國社會特點以及滿足社會實際需要的追求。
1.終身教育理論相關研究。首先對終身教育體系的概念、原理、架構及其要素進行了分析,并逐漸深入探討阻礙終身教育體系構建的現實問題。之后,受國際終身教育思潮的影響,我國研究者開始探討終身教育立法、終身教育與終身學習、學習型社會之間的相關問題。對終身教育立法的調整對象、目標、原則等內容進行系統性分析,以及思考如何構建我國終身教育法的立法框架和具體內容。對于終身學習方面的研究,有研究者從知識經濟的背景出發,指出終身教育、終身學習是社會進步和教育發展的共同要求,在研究中逐漸突破終身學習的單一分析模式,從多維度視角探析終身學習理論框架的發展,圍繞“后學校化”時代思考如何構建服務于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最后將終身教育與學習型社會作為一個整體,在終身教育的指引下,逐步建立起學習型社會。
2.社區教育理論相關研究。關于社區教育的特點、社區教育與其他相關概念之間的關系等理論研究,以及社區教育特定的運行方式、保障機制和新發展路徑的研究不斷涌現。隨著社區教育的蓬勃發展,新時代社區教育被賦予了服務社區治理的新使命。同時,社區教育政策的相關研究引起研究者重視,有研究者鑒于學習群體在區域間和城鄉間不平等的實然狀態,探索公平取向的社區教育政策實施改進路徑。此外,在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后,新型城鎮化與社區教育發展之間的內在關系問題、農村社區教育治理問題日漸受到關注。
3.老年教育理論相關研究。隨著我國老年人口數量不斷攀升和老年群體學習需求的日益高漲,老年教育和“老年大學”的研究取得了較大的進展。有學者剖析了老年教育的基本理論問題,解答了老年教育中誰要學、為何學和學什么三個核心議題,對老年教育的嬗變邏輯、政策變遷、建立老年教育學的必要性等領域開展了系列研究。有研究者針對老年教育中的發展問題,從政策制度、推進方式、機構功能和社會力量等方面提出了我國老年教育轉型發展的應對策略。
4.成人學習理論相關研究。在成人學習理論的研究中,逐漸形成以成人學習者學習心理及其基本特征研究、成人學習基本理論問題研究、成人學習理論演進的脈絡研究為主題的系統性研究成果。伴隨著成人學習逐漸打破傳統制度化學習,與工作場所產生聯系,工作場所學習成為成人學習研究的新領域,包含重新解讀和建構工作場所學習概念、分析工作場所學習的理論基礎、系統梳理工作場所學習的類型和理論模型等多方面的內容。
5.繼續教育理論相關研究。有研究者對繼續教育的概念進行了深入剖析,繼續教育發展戰略、成人繼續教育模式創新、教師繼續教育研究、高校繼續教育等領域研究成果日漸豐富。繼續教育對個人與社會發展的重要性隨著時代的發展日漸凸顯,有研究者不斷嘗試構建繼續教育評價指標體系,對繼續教育轉型發展的問題提出了應對策略。在成人教育的話語體系中,也出現了繼續教育是否可以取代成人教育這一用語的爭論。
(二)系統性的成人教育學科發展研究
國內研究者大多認為,我國成人教育學科的創立與發展經歷了準備階段、形成階段、飛速發展和成熟階段四個歷程,研究中逐漸呈現的是系統分析成人教育學科的定位與發展、體系構建原則與未來發展。
1.成人教育學科定位和發展問題的探討。學科定位是否清晰是影響一個學科發展的最基本因素。不可否認,當前我國成人教育學科仍存在“邊界”模糊的問題,學術界對成人教育學科定位問題也存有爭議。有研究者基于對我國成人教育學科發展歷程的反思,指出了我國成人教育學科面臨研究范式缺失、學科邊界模糊、專業文獻不足、研究人員匱乏等現實問題。成人教育學可否作為一門學科,是屬于歷史和實踐遺留的難題,這也要求成人教育學的學科屬性和定位不僅需要從歷史發展中尋找理論樣態,還得從成人教育實踐的歷程中找尋客觀依據。
2.成人教育學科體系構建原則的研究。學界逐漸形成了成人教育學科想要長足發展就必須遵循實踐先行、問題導向、理論自信的“三原則說”,遵循反思性、自主性、創新性和實踐性原則的“四原則說”,以及遵守中國化、成人、弱勢群體、體系化和跨學科五方面的“五原則說”等學科體系構建原則。
3.成人教育學科未來發展路徑的研究。成人教育學科的未來發展離不開對學科基本問題的進一步回答、研究范式的更新與完善、方法論的選擇等;有研究針對性地提出了成人教育學科的建設路徑,認為將來我國成人教育學科建設應當立足于廓清邊界、構建體系、深入實踐、拓寬視野、對接國際五方面的發展要求。
(三)反思與評判的成人教育理論建設研究
對于成人教育理論建設與發展,越來越多的學者對我國現存的成人教育理論進行反思,以批判的視角對成人教育理論建設加以思考,試圖構建基于本國國情的本土化成人教育理論體系。一方面,有大量研究者對成人教育理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其中有研究者認為,我國成人教育理論研究存在盲目移植國外理論、機械復制教育理論、淺層分析實踐的不良傾向。另一方面,有研究者對未來成人教育理論的發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成人教育未來的研究既要探求理論建構,又要注重外部的溝通與連接。此外,在終身教育與終身學習理念指引下以及學習型城市的建設背景下,對成人教育的反思與批判的理論成果更加豐碩,如有研究者基于UNESCO學習型城市六大支柱的新視角,指出新世紀中國成人教育的發展應以學習者為中心、強化社區教育理念、以法規制度建設為保障、搭建成人學習平臺、建設成人教育工作者隊伍、提升成人教育社會認知。
(四)多樣態的成人教育研究方法研究
對于成人教育理論的研究方法涵蓋有思辨研究、量化研究、質性研究以及量化與質性結合的混合研究。基于已有的文獻分析發現,研究者就成人教育理論應采取何種研究方法展開討論,指出受傳統教育研究方法的影響,理論思辨成為我國成人教育研究中的慣用方法,致使理論研究缺乏深刻性和確定性。在成人教育理論研究中,不少研究者主張突破傳統的單一研究方式,綜合采用如抽樣統計、問卷調查、訪談等多種方法來進行成人教育研究。有一些研究者提出采用交融式移植法研究成人教育。還有人提出基于成人教育新理念,強調成人教育研究方法一種是依附于成人教育研究本身而逐漸形成的方法,另一種是基于其他領域研究而形成的成人教育研究的兩種“新方法”。除此之外,還有研究者借鑒國外成人教育研究方法,對國外的研究方法進行了引介,如徐改對歐洲的“生活歷史法”展開了系統的介紹。
綜上,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成人教育理論研究不斷深入演進,在研究領域上不斷擴容,凸顯時代背景,彰顯社會需求,研究視角日趨豐富與多元,研究者基于實際需求不斷提出新的研究問題,并帶動成人教育研究內容的相應調整。當然,在成人教育理論的相關研究取得成績的同時,依然存在著成人教育整體研究雜而不精,缺少對成人教育本源和成人教育哲學層面的探討,成人教育理論體系仍有待完善;成人教育學科中問題領域研究不夠明確,成人教育學科定位和屬性存在爭論;成人教育研究領域中關于成人教育研究方法的專門性探討成果較少,還未出現和形成我國成人教育專門研究方法的權威性和代表性研究成果等問題。
三、成人教育的價值探討
對成人教育價值的研究,是促進成人教育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關于成人教育價值的探討,我國研究者基于成人教育的實踐價值、社會價值、本體價值三個層面開展論述。
(一)旨向“能力提升”的成人教育實踐價值探討
由于成人教育學科具有極強的實踐指導性以及與社會聯系的密切性,成人教育研究實踐價值取向更為明顯。成人教育在發展中除了遵循教育本身的邏輯,還遵循實踐的邏輯,對實踐的反思與應用是成人教育發展進程中不可回避的必然結果。成人教育的實踐邏輯也作為成人教育活動開展和開發的外在助力,這種實踐的邏輯也直接促使成人教育理論研究進一步深化。在成人教育的具體形態中,如作為社會發展與人自身發展需要的成人繼續教育,通常而言比普通學歷教育更貼近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更加滿足受教育者順應職業崗位變化和提高競爭力的需求。隨著高等教育普及化和社會的發展,成人繼續教育也同樣被認為是致力于幫助成人學習者提升實踐能力、生活能力為重要任務的一種生活方式。成人繼續教育逐漸突破了學歷教育的初始視域,逐漸轉向培養成人的能力、職業技能等為主要任務的“職業導向型”教育。同樣,在社區成人教育中,研究者也日趨鼓勵社區成人教育要有針對性地對在職人員的職業能力提升開展相關的活動,緊貼實踐所需,對有需求的成年學習者進行就業培訓。
此外,在終身教育理念指引下,成人教育視域不斷擴容,無論是智能化時代要求大量全新配套新型人才的出現,還是在老齡化社會發展進程中,對老年人提出“再社會化”,鼓勵低齡老年人靈活就業的政策導向,成人教育正是作為培養符合社會各個實踐領域所需人才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成人教育在發展過程中也不可規避旨向成人的技能培訓、職業技能發展,老年人力資源再開發的作用,蘊含著成人教育所具有的為了成人能力提升的實踐價值。
(二)促進“社會發展”的成人教育社會價值探討
成人教育的社會價值,主要是指成人教育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經濟、文化、政治價值。關于成人教育的經濟價值,具體而言是將成人教育作為培養勞動力市場所需人才的主戰場,通過成人教育為培養相應的專門人才服務,從而獲得更高的經濟價值。除此之外,成人教育還為經濟發展積累大量的人力資本。成人教育與普通教育不同,成人教育的辦學主體、成人學習者自身等,都是人力資本的重要投資方。對于成人教育的政治價值,最直接的表現是成人教育可以傳播政治理念、提高政治學習能力,打造學習型政府。而成人教育文化價值更多指文化精神價值,包括倡導社會主義價值觀、人格完善等,是解決現代社會文化價值沖突的實踐自覺。
成人教育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社會的發展,但伴隨著成人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地位的鞏固,成人教育的發展也得到了社會各方面的認可和重視。成人教育所凸顯的經濟、政治、文化價值是基于社會本位的成人教育價值訴求,將成人教育的發展作為滿足社會需求和促進社會發展的有效方式。社會體系中的成人教育不僅僅具有成人教育的獨特性,也與整個社會大環境的相關要素相互作用和影響。成人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不僅能為社會各方面發展所需輸送源源不斷的人才,而且對社會文化的傳承和延續具有舉足輕重的支撐作用;同時在學習型社會建設過程中,成人教育必然發揮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將成人教育融入社會治理,開創社會治理新模式,以促進成人自身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契合度,最終推進社會整體向前發展。
(三)回歸“成己成人”的成人教育本體價值探討
社會無論發展到何種程度,都不能回避對成人教育本體價值的思考。所謂成人教育本體價值是聚焦于“成人”自身,從教育價值的本質內涵加以考量,向內探索自我發展的過程。不可否認,成人教育必須始終關注成人的切實生存,著眼于成人需求,但從教育價值的本質內涵來探求成人教育時,需要回歸成人教育對個體生命價值意義的發揮和支持。當“以人為本”理念逐漸成為我國成人教育的主流價值觀時,成人教育被賦予更高的歷史使命,回歸成人生命內在的價值訴求,成人教育的最終價值被認為是需要貫穿人的一生,引導個體與外在的統一,以增進個體生命內涵的不斷豐盈。
通過分析已有的研究,筆者發現對成人教育本體價值的研究是基于成人生命價值的實現,突出強調成人教育要秉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為成人自我價值的實現提供重要支撐。“以人為本”作為科學的發展觀,必然是指引整個社會發展的基本方向,而這種以人為本位的教育價值在教育發展進程中也一直處于核心地位。因而,依托于“以人為本”這一理念,成人教育需破除成人的被動地位。具體而言,成人教育作為一門與成人打交道的學問,在具體運作時,直接立足于成人自身,強調成人在教育活動過程中的主體性作用的發揮,致力于始終保持著以成人自身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發展理念。尊重成人的獨特性和滿足成人個體差異性的需求,使得成人自主性發展,從而達到“成己”。此外,成人教育本體價值的回歸是突破以往成人教育過程中所充溢著工具性的狹隘論斷,賦予其人文性內涵。從成人教育自身屬性出發,尋求成人教育的本質內涵,重新審視成人教育的價值歸宿,主要目的是實現成人個體的發展與成熟。在成人教育過程中關注現實世界的成人自己,以延伸成人自身的生命內涵,從而實現“成人”。將成人教育的本體價值回歸“成己成人”,是造就真正且真實的人的有效途徑,以促進成人個體生命價值的實現。
四、成人教育研究的未來展望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成人教育研究已經取得一定的成績,呈現出多方面的特點,為進一步開展成人教育相關領域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隨著社會的變革,社會對成人教育將提出更多的新要求,成人教育的研究必須進一步深化,研究者需要在新的社會發展時期對成人教育賦予新的價值內涵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在成人教育理論體系構建、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持續創新。
(一)厘清核心概念,訴諸新價值內涵探索
在成人教育的理論研究過程中,學術界對成人教育概念的界定依然很難達成共識,因為成人教育中兩個核心要素——“成人”與“教育”本身就具有復雜性和多維性。對于成人教育的概念,有研究者強調對象本身,有研究者強調內容形式,有研究者強調目的,這些不確定性必然會導致成人教育在研究內容上呈現出紛繁性和研究范式上的龐雜性。這使得成人教育無法擁有更為精準的定位,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成人教育的根基。因此,未來的成人教育理論研究首先要全面厘清“成人教育”的內涵與外延,在保證其外延不空泛的前提下不斷充實其內涵;并從多維視角全方位地分析相關核心概念,找準成人教育的準確定位,以使成人教育的根基更加牢靠。
同時,成人教育的定位精準與否,離不開對成人教育價值的剖析。在老齡化社會進程進一步加快和構建“人人、處處、時時、事事”學習型社會的現實訴求下,成人教育不僅需要指向“能力提升”、促進“社會發展”或是回歸“成己成人”,還需要被賦予新的價值取向。這種新的價值內涵將離不開各種資源的整合和平臺的建設,將更加聚焦于個體的賦權增能訴求。要在深刻解讀當前時代和社會發展現狀的前提下,綜合個體、組織、社會等不同主體性的需求和可用資源,給予成人教育更為精準的定位,更加全面而深刻地凸顯成人教育的本質。
(二)夯實理論基礎,完善成人教育理論體系
雖然我國成人教育理論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就整體水平而言,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特別是對基礎理論的研究還較為薄弱,這將制約成人教育整體研究的水平和層次。隨著終身教育理論的發展,成人教育在理論方面的研究也離不開終身教育的指引,這也帶來了成人教育實踐領域的擴容。成人高等繼續教育、社區教育、老年教育以及學習型城市的構建在已有研究基礎上,面對具體的實踐情況而不斷生發出新的研究情境和研究問題。已有的成人教育研究多以問題為導向,對成人教育的基本理論問題還未進行系統梳理和深入分析。缺乏基本理論問題的深入分析,會使新的研究情境和問題無法得到相應的理論回應,難以引領和指導成人教育的實踐開展。基于此,成人教育理論研究需要進一步回答成人教育的基本問題,加強創新性和理論構建深度。只有先回答了基本理論問題,才能以不變應萬變,適應不斷變革的社會。
此外,成人教育研究視域的擴容,一方面彰顯成人教育在不斷發展和進步,以更加包容的態度迎接著新的挑戰;另一方面也要求有效結合我國成人教育的實踐性特色,構建成人教育的本土話語體系。這就需要在遵循成人教育自身發展規律以及尋求成人教育特色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和完善成人教育理論體系。
(三)重視實證研究,融合貫通多元化研究方法應用
基于對已有研究的分析發現,當前成人教育的研究方法多以思辨研究、抽象推理為主。過于重視演繹推理,導致成人教育理論缺乏一定的論據,研究結論偏主觀性或片面性。在成人教育相關研究不斷擴充與深入的進程中,研究方法的豐富多元是至關重要的。基于成人教育所具有的實踐性特征,要使成人教育研究成果更加貼合實際生活、符合實際需求,必須重視實證研究方法的應用。基于實證開展研究,一方面充實成人教育研究成果的論據,使研究更具說服力;另一方面為解決同質性問題提出更有針對性的方案,為解決實踐中的具體問題提供可供選擇的參考依據。
此外,多元化的成人教育研究方法是衡量成人教育研究水平的重要指標。成人教育研究要進一步深化,就需要融合貫通不同的研究方法,形成成人教育研究方法的多樣態。要將思辨研究與實證研究相結合,將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相結合,嘗試貫通田野調查研究、行動研究等人類學與社會學的相關研究方法。在未來的研究中,要努力實現研究方法的多元融合、兼收并蓄,對成人教育進行全方位探究,深入揭示成人教育規律,進而產出更為豐碩、更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推進成人教育實踐的改革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興洲,徐德娜,耿響.成人教育的概念再探[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2):40-44.
[2]侯懷銀,王曉丹.“成人教育”解析[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20(1):5-14.
[3]竟明亮.成人教育定義新論[J].成人教育,2013(6):58-60.
[4]張永,朱敏.新時代成人教育學發展的契機、主題與趨向[J].南京社會科學,2019(12):150-156.
[5]孫立新,樂傳永.嬗變與思考:成人教育理論研究70年[J].教育研究,2019(5):123-132.
[6]路寶利,吳遵民.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路徑與機制——基于“后學校化”理念的思考[J].開放教育研究,2020(4):67-76+101.
[7]馬麗華.公平取向的社區教育:政策影響因素和實踐改進路徑[J].教育發展研究,2019(9):55-62.
[8]馬麗華.我國老年教育轉型發展:理論重構與策略選擇[J].教育發展研究,2020(17):28-35.
[9]王中華,賈穎.建國70年來我國成人教育研究的回顧?反思與展望[J].現代教育管理,2019(8):29-35.
[10]高志敏,紀軍.在“成人”與“教育”之間——成人教育學科發展的回顧與展望[J].教育研究,2005(2):32-36.
[11]李中亮.中國成人教育學發展的指導原則[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5):119-122.
[12]王曉丹,侯懷銀.中國成人教育學學科建設四十年:歷程、進展和展望[J].中國成人教育,2019(19):3-12.
[13]張永,馬麗華,高志敏.新世紀中國成人教育發展的成就、挑戰與路向:基于UNESCO學習型城市六大支柱的視角[J].開放教育研究,2013(5):30-37.
[14]姚遠峰.移植法對成人教育學的影響[J].成人教育,2005(7):32-33+81.
[15]徐改.生活歷史法:研究成人教育和學習的整體性方法[J].全球教育展望,2010(10):69-73.
[16]孫立新,樂傳永.近年來成人教育研究的主題分析與問題考量——基于2015—2017年的文獻梳理與分析[J].教育研究,2018(5):9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