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文洋
前些天聚餐,有位體重100公斤的朋友坐在那里大口吃肉,大杯喝酒,36歲的他幸福地說:除了尿酸高一點,其他體檢指標都正常,上天給了我一個圓潤的身體,我要用它去享受美食。有朋友附和:對,人生在世,吃喝二字。胖點沒關系,健康就行!
這讓我想起多位網友在我自媒體號下留言的問題:有沒有健康的胖子?
其實,肥胖與疾病的關系一直是科學家關注的熱點。2019年一項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志》子刊上的大型研究,納入了3204名代謝健康的中國成人,結果顯示:隨著時間的推移,健康超重人群患血糖異常的風險升高136%,血壓偏高的風險升高73%。
英國伯明翰大學的研究人員花了5年多時間,對350萬人進行“健康型肥胖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研究,最后發現:代謝健康但體重超重的人群(代謝健康型肥胖,不伴有任何代謝異常的肥胖,比如“三高”等)在5年后發生冠心病、心力衰竭的風險分別升高49%、96%。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指出,肥胖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比正常體重者增加了2倍。
多項國內外大型臨床研究顯示,隨著時間的推移,在4~10年后,代謝健康的胖子有33%~52%會變成代謝不健康的胖子。
在我門診,有不少14~30歲的年輕高血壓患者,他們多體重超標。研究顯示,肥胖青少年的動脈血管,其實在其10多歲時就開始逐漸僵硬了。
可見,胖人也許可以短時間內健康,但長期超重會給身體,尤其是心腦血管帶來沉重的負擔。簡單的說,肥胖和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關系密切,還可能引起呼吸、消化、運動系統障礙,并且和多種惡性腫瘤的發生相關。當然,并不是所有的胖子都會生病,但如果長期對肥胖置之不理,疾病可能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那么,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加入了胖子的隊列?目前國際上最常用的衡量人體肥胖程度的標準之一是BMI(體重指數),指用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得出的數值。通常,亞洲人體重指數超過24為超重,超過28為肥胖。
既然肥胖會引發健康問題,該如何減重呢?減重最關鍵的兩大法寶就是:飲食控制和規律鍛煉。
首先是飲食控制。建議在控制碳水攝入、保證蛋白質、嚴格限制脂類的原則下平衡膳食,一般碳水化合物占50%~60%,脂肪占20%~30%,蛋白質占15%~20%。具體說來要少吃油炸食物,補充適量的肉類,多吃蔬菜,適量低果糖水果,盡量少選擇升糖指數高的食物。
另外,現在流行的低碳飲食、代餐、高蛋白飲食、輕斷食等方法對減重有一定的作用,但可能導致營養代謝紊亂,增加全因死亡風險,需要在醫生或營養師的嚴格指導下進行,且一般不適合長期堅持。
其次是規律鍛煉。運動能夠控制體重這點大家都知道,但我們強調的是要規律運動,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可能會適得其反。尤其是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更應該循序漸進,而不是寄希望于短時間大量運動把體重降得太快。一般建議以健走、慢跑、游泳為首選運動項目,每周進行3~7次,每次30~90分鐘,同時結合抗阻訓練??棺栌柧毧梢愿籼爝M行一次,以鍛煉核心肌肉群,減少體脂含量。
對于部分肥胖患者,單純生活方式干預可能難以達到預期的減重效果,那么就有必要聯合藥物進行治療,但用藥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