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9年某局集團公司接收近2 000輛國鐵集團產權的貨車,該批貨車大部分使用年限較長,因而車鉤、鉤腔及鉤腔內零件產生磨耗、裂紋、變形的數量增多,造成車鉤存在閉鎖位失控的安全隱患,導致車鉤裝置中的防跳功能失效,從而造成車鉤分離事故的發生。文章通過分析局管貨車存在風險,并列車分離風險進行預判,闡述風險的原因及預防措施,為降低列車分離風險提供參考。
關鍵詞 局管;貨物列車;分離;換件修;壽命管理
中圖分類號 U270.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8949(2022)06-0184-03
引言
列車由機車車輛之間連掛編組而成,車鉤緩沖裝置主要用于車輛之間的連掛,保持機車之間的適宜車距,起到緩沖車輛運行或調車作業過程中所產生的沖擊力的作用。[1]車鉤各個零件的外形尺寸、組裝后的相互關系、連接狀態直接影響著鐵路運輸安全,是車輛最重要的部件之一。[2]因此車鉤各零部件的良好狀態是確保鐵路運輸安全的重要條件,因而要避免車鉤、鉤腔及鉤腔內零件產生磨耗、裂紋、變形等安全隱患,保證列車的正常運行。
1 局管貨車存在風險
2019年某局集團公司接收近2 000輛國鐵集團產權的貨車,用于某局集團公司管內循環開行。此批車大部分使用年限較長,車輛技術狀態不佳,再加上貨車提速90 km/h,在運用過程中存在大量的風險。列車車鉤分離是風險之一,導致車鉤分離的常見原因包括,上下防跳臺損耗、鉤提桿鏈松動、司乘操作不當、互鉤差超限度、鉤舌鉤鎖坐入量小于45 mm等[3-4]。
2 原因分析
由于局管貨車使用年限較長,車鉤、鉤腔及鉤腔內各零件容易產生磨耗、裂縫、變形等安全隱患,從而導致列車檢修工作量、工作強度也隨之增加。由此可見,列車分離主要原因是由于車鉤存在安全隱患而導致閉鎖位失控,從而造成車鉤分離事故。[5]防跳失效的主要原因:一是定檢方面,定檢沒有嚴格按工藝要求進行檢查、施修,檢修工裝落后,在檢修過程中存在漏檢漏修問題,導致車鉤帶傷工作,鉤腔配件協調作用的可靠性下降,造成車鉤裝置防跳失效引發列車分離事故。二是列檢方面,列檢作業人員在技術檢查過程中未能按規定作業。不嚴格執行作業標準化,技術檢查中未能發現車鉤緩沖裝置故障,給上線列車運行帶來車鉤分離的安全隱患。
2.1 定檢方面
在檢修過程存在問題導致車鉤帶傷工作,鉤腔配件協調作用的可靠性下降,造成防跳失效(或鉤提桿誤動作)引發列車分離事故[6]。
工藝裝備落后,檢修人員簡化作業,操作不當。車鉤在運用過程中,除了鉤腔內配件存在磨耗外,鉤腔也存在磨耗,在進行檢查時,往往只檢查車鉤的配件,很少用專用的檢查樣板來檢查鉤腔各部磨耗情況,即使檢查出鉤腔內壁各部位有嚴重磨損問題,鉤腔磨耗也沒有專用檢修裝備進行加修,特別是上防跳臺、上下牽引突緣磨耗后,不進行架修,或堆焊架修后無法機加工,使得防跳性能下降。[7]更換車鉤又考慮到修車成本提高,造成了鉤腔檢修不徹底,給車輛運用中車鉤分離留下隱患。有些車鉤定檢時(車鉤)三態作用(試驗)合格,但隨著車輛運用時間增加,車鉤在運用中產生的磨耗加劇或配件產生微變形,鉤腔內壁與各配件產生的尺寸偏差疊加,很容易造成車鉤自動分離。
2.2 車鉤閉鎖位尺寸超限
車鉤閉鎖尺寸超限,使行駛于小曲線路段的兩輛車輛容易發生偏移,偏移后的車輛鉤舌相互動量增加,進而導致脫鉤,最后列車分離。
(1)車鉤相關部位出現損耗、嚴重變形,鉤腕膨脹變形、鉤舌S曲面過度損耗及變形,鉤耳處上下護銷突緣磨耗過限,造成鉤舌圓銷折斷,引起鉤舌在縱向有一定的竄動等。這些有的變形無法或不易調修,段修時又達不到報廢條件,而三態試驗又合格,所以裝車后無法保證車輛在運用中的穩定可靠性。
(2)(鉤腔上下)牽引突緣磨耗(導致鉤耳處撤銷突緣損耗),或各相關部位的綜合損耗,鉤舌、鉤鎖、鉤腔相互之間縫隙變大,彼此吻合性下降。在此情況下,如未裝鉤舌銷測量,閉鎖尺寸過限,如裝入鉤舌銷測量,大部分閉鎖并不會過限,而在行車過程中,一旦出現舌銷折斷,很容易導致閉鎖尺寸驟增,閉鎖位尺過限,列車通過小半徑曲線時,易引起車鉤分離。
(3)各部位損耗變形后加修不佳,若鉤舌尾部鉤鎖承臺、鉤腔內及鉤舌鎖面損耗過限的情況下,未依照相應的規定進行均勻堆焊或焊接后未做平整處理,如采用小面積的簡單堆焊,很容易導致車輛在受沖的情況下焊點脫落,進而導致閉鎖尺寸增加。
2.3 防跳裝置不佳,加修不合理
鉤鎖銷防跳凸臺(及鉤腔內的上防跳臺)磨耗超限,加修不良造成鉤鎖銷防跳凸臺在檢修中施焊過多,或施焊加工后未能恢復原型,這樣裝用后的鉤鎖銷防跳作用不可靠或失效。
(1)鎖銷桿磨耗過限。檢修施焊中未按規定恢復原型,造成焊修過長,防跳間隙小于3 mm,造成防跳穩定性差或失效。
(2)鉤舌尾部鉤鎖承臺堆焊位置太高,是引發車鉤防跳裝置失靈的重要原因。正常行駛下的車輛,當車鉤閉鎖后,上鎖銷桿上部理應落入防跳臺的下部,以防鉤鎖鐵上跳導致開鎖分離。而鉤舌的鉤鎖承臺損耗過大,當堆焊位置高或打磨不平整,閉鎖位鉤鎖未充分下降,引鎖鐵前座鎖面落入鉤舌尾部鉤鎖承臺,介入引發鉤鎖鐵落入量不足45 mm;而堆焊面積過小,鉤鎖鐵、鎖承臺之間的接觸面不足,很難保證堆焊的均勻,出現內側低、外側高的情況,改變了鉤鎖鐵的正確落入位置,這些都是導致鉤鎖上竄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車鉤分離的重要因素。
(3)上鎖銷與上鎖銷桿腰形孔連接處變形,改變了兩片之間的距離,可能引發其與上鎖銷桿的配合過緊,相對轉動困難,而車鉤閉鎖位時,二者之間未能形成“后弓形”,勢必造成防跳失效。
2.4 車鉤鉤提桿與座(匙)槽間隙過大或提鉤鏈松余量不足
(1)下作用式車鉤提鉤桿與座(匙)槽損耗過大,二者之間的距離加大,運行中的列車,提鉤桿前后擺動幅度加大,如遇沖擊力過大,很容易導致鉤鎖鐵提起,進而引起車鉤分離。
(2)鉤提鏈松余量不足。和周期性檢查過程中未按單位修程相關規定執行,加之有些檢修單位仍舊按照老規定的30~45 mm,未執行新規定的40~55 mm。在運用中,檢車員又漏檢漏修。其次,車鉤各個配件均磨損2 mm,緩沖器行程最長為76 mm。因受列車緩沖強大的牽引力或沖擊力的綜合作用,緩沖器彈簧衰減或損壞,壓縮76 mm,緩沖前、后從板座各磨耗5 mm,前、后從板各磨損2 mm,扁銷2 mm,扁銷孔磨損2 mm,牽引突緣磨耗2 mm,鉤舌銷與孔磨耗各2 mm,總計:76+10+4+4+2+4=100 mm。當車輛在變速運行時,車鉤無論受拉或受壓,車鉤相對車輛端部的位移較大,因鉤提鏈過短而導致車鉤分離。
(3)檢修質量不高,緩沖器組裝高度不足或緩沖性能不佳,使得運行中的車輛縱向移動距離增大,鉤提鏈之間的松余量減小。加上其他綜合性作用而造成車鉤分離。
2.5 鉤提桿橫向竄動量過大
定期檢修中,執行規章不嚴,在上作用式車鉤中,鉤提桿橫向竄動量增大,鉤提桿彎曲變形,鉤提桿限位脫落,鉤提桿底座鋼板變形、上翹、撕脫同樣引起防跳裝置的失效。依據《貨車安全技術的一般規定》(TB1560—84)第5.3條要求:上作用式車鉤鉤提桿允許橫向竄動的距離不超過50 mm,一旦鉤提桿橫向竄動距離超限,鉤提桿變形彎曲,鉤提桿底板鋼板上翹、變形、撕脫,被拉緊的鉤提桿,使得上鎖銷上提,始終處于受力狀態,當列車運行時,很容易導致上鎖銷處于上拉作用力下,導致上鎖銷和上鎖銷桿脫離,防跳臺因此失效、失靈,導致車鉤自動開鎖分離。定檢時對鉤提桿橫向竄動量未加控制,或未按規定控制其形狀,以及在運用過程中,鉤提桿變形、車鉤的磨耗變形、鉤尾框及牽引梁內壁嚴重磨耗造成車鉤左右擺動,特別是通過曲線半徑小或線路質量差,更為突出,鉤提桿橫向竄動量增大,極易造成車鉤分離。
2.6 列檢方面
在列檢方面,主要存在不按規定作業,不嚴格執行作業標準化,技術檢查中未能發現車鉤緩沖裝置故障,給上線列車運行帶來車鉤分離的安全隱患。
2.7 調車作業方面
列車的解體、編組時,根據《鐵道車輛強度設計及試驗鑒定規范》規定,調車作業車輛連掛時最大沖擊力可達2 000 kN。如果相互連掛的兩輛車是重車,鉤高差接近下限,沖擊連掛后,易造成車鉤下垂,使得鉤高差超限,列車運行時通過豎曲線或車輛點頭振動激烈,也是產生車鉤分離的原因之一。
3 預防措施
(1)做好定期的強化安檢工作,嚴格執行相關文件精神,落實定檢各級修程的工藝規定,嚴把質量關,規范各種車鉤檢查樣板的使用,對質量不合格的產品嚴禁交付使用。
(2)嚴格執行“三檢一驗”制度,把好質量關,強化車鉤工藝操作檢查安裝程序。配備必要的檢查樣板及其他檢測工藝裝備,適當增加鉤腔加修設備,做好車鉤緩沖裝置的檢查、檢修工作,認真按照規定進行探傷檢查,保證車鉤定檢質量。
(3)鼓勵技術創新,研制開發鉤腔加修裝備,使鉤腔堆焊后架修部位形狀、尺寸滿足技術要求。
(4)堆焊鉤舌尾部鉤鎖承臺時,按照相關規定,嚴格控制好堆焊高度,使得鉤鎖鐵落入量至少45 mm;同時保證在焊修上鎖銷桿時,鎖銷桿頂部至鉤鎖鐵鉤上圓弧的距離不超過105.5 mm,如焊修頂部,確保頂部平面光滑,與原型相一致,切勿出現局部突起、局部異常,以確保車鉤防跳作用可靠。
(5)在對車鉤運行檢修過程中,除了需要按照規定做好組裝車輛車鉤的三態試驗外,還須對防跳裝置的可靠性進行檢測,對上作用車鉤閉鎖位量,采用鉤鎖托具,使鎖腿貼附于后壁上,向上托起鉤鎖,車鉤不得開鎖,確保13號上作用車車鉤鉤鎖的位移量不超過11 mm,下作用車車鉤的位移量不超過22 mm,平均的位移量最好大于等于3 mm,下作用車鉤具有二次防跳性能,擺動下鎖銷組成時防跳性能須良好。(鉤提桿與座匙槽間隙不超過2 mm,超過時用鐵絲捆綁。)
(6)加強列檢人員綜合素養,一方面做好貨物列車裝車前的檢查作業,尤其是對車鉤鉤提桿的檢查,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執行鉤提鏈松余量40~55 mm。另外,嚴查鉤提桿外形情況,要求鉤提桿橫動量控制在50 mm以內的范圍內,超過時用鐵絲捆綁。
4 建議:建立換件修、壽命管理制度
隨著貨車提速及編組輛數的增加,車鉤受到的沖擊載荷比以前要大得多,特別是在山區鐵路,車鉤受縱向沖擊的頻率遠遠高于平原地區,再加上其他不利因素的影響,車鉤磨耗、裂損、變形有所加劇,車鉤分離已成為影響列車行車安全的重要隱患之一。對此提出以下建議:
(1)改變車鉤材質和鑄造質量。現有車鉤材質已滿足不了運輸要求,其中可通過采用高強度低合鋼材質的方法,延長鉤腔內易磨耗件、易變形件;另外,建議科研部門對車鉤中的鑄造缺陷,例如砂眼、夾渣、氣孔等,增強檢查有效性,防止鑄造缺陷的產生,改進鑄造工藝,確保車鉤的鑄造質量。
(2)段修時換件修。由于站修設備差,焊修工藝落后,為了從根源上解決車鉤的磨耗故障,段修時常采用換件修。此外,位于鉤舌處最前端的車鉤,需要承受多種沖擊力、牽引力,且受力作用巨大,應更換那些使用年限久的、材質疲勞的和有舊裂紋的鉤舌,注意鉤舌的更新,提高各種新型車鉤的鉤舌強度。
(3)建立車鉤壽命管理制度。鉤頭是承受列車牽引、沖擊、磨耗變形的重要部件,鉤腔內部棱角形狀十分復雜,裂損、變形、磨耗、腐蝕嚴重。站修檢修設備落后,檢修工藝差,有些損傷程度無法測量或修理,為了從根源消除車鉤隱蔽故障,消除車鉤分離,建議建立車鉤壽命管理制度。
(4)建議工務部門針對問題較多的、質量狀況較差的下坡道線路進行重點整治,消除病害,減輕列車的點頭振動,確保列車的運行平穩安全。
(5)建議各機務段加強對司機的教育引導工作,要特別注意調查分析造成車輛沖撞的原因,要求列車司機嚴格按照規章制度作業,認真操作,嚴禁在閉鎖位置連掛車輛,按規定速度取送車輛。
(6)車站連接員,在無列檢人員作業的車站調車作業時,注意檢查是否存在車鉤過度下垂、鉤高差超限。
5 結束語
局管貨車的運用對全局的運輸生產、貨運增量有著重要作用,運用風險很大,車輛部門應加強對風險研判,提高檢修質量,守住專業安全底線,確保運輸生產秩序穩定。
參考文獻
[1]余明貴, 陳雷. 鐵路貨車運用與維修管理[M]. 北京:中國鐵道版社, 2010: 482-488.
[2]黃毅, 陳雷. 鐵路貨車站修技術[M]. 北京:中國鐵道版社, 2010: 223-257.
[3]陳雷, 王士鎧, 黃毅. 鐵路貨車運用維修技術與管理[M]. 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 2005: 25-27.
[4]陳雷, 王士鎧, 黃毅. 貨車檢車員[M]. 北京:中國鐵道版社, 2011: 166-167.
[5]趙陽春. 貨車運用常見故障分析與處理[M]. 北京:中國鐵道版社, 2000: 183-191.
[6]聶雙利. 淺談鐵路貨物列車車鉤分離的原因及控制措施[J]. 科技資訊, 2011(14): 99-100.
[7]李鵬. 鐵路貨車車鉤分離的原因及預防[J]. 機械管理開發, 2021(8): 299-300+312.
收稿日期:2022-01-21
作者簡介:寧麗娟(1973—),女,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鐵路貨車運用維修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