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植瓊
摘要:結合山區實際,研究非洲豬瘟防控措施,管住十種從業人員,減少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有效預防非洲豬瘟疫情發生。
關鍵詞:防控;非洲豬瘟
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豬的一種急性、熱性和高度接觸性傳染病,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將其列為法定報告動物疫病,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自非洲豬瘟疫病首次傳入我國以來,對我國生豬產業影響極大,綠蔥坡鎮認真貫徹上級主管部門關于非洲豬瘟防控技術指南,結合本地山區實際有效探索非洲豬瘟防控措施,管住十種從業人員,為非洲豬瘟防控和助力生豬恢復生產提供參考。
1 管住養殖場(戶):生豬不亂養
只有讓養殖場(戶)認識到非洲豬瘟疫情的危害性,養殖場(戶)才能真正的參與到非洲豬瘟防控工作中來。
1)養殖場(戶)不購買外來仔豬,堅持自繁自養或者就近購買知底放心的仔豬,養殖場(戶)對銷售外來仔豬的行為進行有獎舉報。
2)養殖場(戶)不飼喂餐廚剩余物,對餐廚剩余物不亂傾倒,進行無害化處理。
3)養殖場(戶)不參觀別人養殖的生豬,做到少串門,不圍觀購買(銷售)生豬的車輛。
4)養殖場(戶)搞好消毒,進出豬欄要換衣服、鞋子并消毒,日常對欄圈及生活區搞好消毒滅源,消毒時要用不同類型消毒藥輪番交替消毒。
5)養殖場(戶)購買飼料(含玉米、麩皮等)時,對運輸飼料車輛及飼料外包裝消毒,防止因為運輸飼料車輛或者飼料污染傳染動物疫病。
6)養殖場(戶)在銷售生豬(仔豬)時,通過視頻、監控觀看生豬(仔豬),不讓動物經紀人或者其他農戶進入豬欄,對出售的生豬(仔豬)轉運到離養殖區200m以外的地方裝車,不準收購生豬(仔豬)的車輛進養殖場。
7)加強飼養管理,做好場區外圍防洪,搞好飲水消毒,合理搭配飼料,增強抵抗力,對生豬欄圈門窗加裝紗網,防止蚊蟲叮咬,減少或停止雨天非生產性操作。
8)縣外購買種豬要申報、隔離,引進種豬前查看15d之內的非洲豬瘟檢測報告、種豬運輸回來后專人飼養,隔離21d后方可混群飼養。
9)及時報告生豬發病情況,對生豬出現多頭發病或者出現突然死亡的,在畜牧獸醫部門的指導下,對生豬進行診療或者無害化處理,嚴禁養殖戶自行診治或者對死豬亂丟棄。
為了管住養殖場(戶),綠蔥坡鎮四年來印發《致養殖戶的公開信》2.2萬份,將《致養殖戶的公開信》錄制為音頻,通過宣傳車宣傳40余次,22個村利用“村村響”播放《致養殖戶的公開信》音頻資料不低于800h。
2 管住村級動物防疫員:生豬不亂診
村級動物防疫員是非洲豬瘟疫情防控的關鍵,既能作為疫情防控知識宣傳的主力軍,又是日排查、日報告的信息員,還是疫情傳播的風險點。
1)綠蔥坡鎮22名村級動物防疫員實行持證上崗制度。
2)村級動物防疫員要做好養殖場(戶)的非洲豬瘟防控知識宣傳,經常性的對殖場(戶)開展警示,讓養殖場(戶)繃緊非洲豬瘟防控這根弦。在接到養殖場(戶)診療需求后,要及時正面或者側面了解養殖場(戶)是否購買外來仔豬、是否飼喂餐廚剩余物、是否有外來收購生豬(仔豬)的車輛進入養殖場,排查了在沒有傳染源的情況后,對生豬進行治療;如有傳染源出現或者出現生豬多頭發病死亡的,及時報告畜牧獸醫部門,經采樣檢測排除非洲豬瘟疫情后治療、確診非洲豬瘟疫情的,按程序處置。
3)督促防疫員在開展動物防疫注射、佩戴耳標、動物診療、動物手術時,一定要搞好自身防護,每人配發手提噴霧器、消毒液、鞋套等防護用品,進出養殖(場)戶要對衣服、鞋子消毒,配發煮沸盒、酒精等對注射器、針頭、手術刀具、縫合針線、耳標針、手指等進行嚴格消毒,防止帶毒操作傳播疫病。
3 管住“野獸醫”:生豬不亂治
在山大人稀的農村地區,“野獸醫”較多。“野獸醫”是以營利為目的,不管是不是傳染病,不管治不治得好,先把藥物銷售出去是目的;對診療器械消毒不嚴、對自身防護不到位,可能造成疫病傳播;怕打擊,不會報告疫情,可能造成疫情遲報、瞞報,甚至出現大面積疫情蔓延。綠蔥坡鎮對8名“野獸醫”入戶告知,今年,接群眾舉報,縣農業綜合執法行政處罰一人,通過執法監管有效地管理“野獸醫”。
4 管住護林員:野豬不亂丟
與林業部門配合,讓護林員開展山林巡查,發現野豬死亡及時報告,采樣送檢,對死亡野豬進行深埋處理,搞好野豬死亡地、深埋地的消毒,告知養殖戶不在野豬活動地采集青綠飼料,加強死亡野豬地周邊養殖場(戶)監測。4年來,護林員報告4起野豬死亡病例,通過早報告、快速檢測、嚴處置、小范圍等措施處理,沒有造成疫情傳播。
5 管住活畜動物經紀人:車輛不亂串
動物經紀人可以解決銷售難等問題,但也是動物疫病傳播的途徑之一。
1)加強動物經紀人管理,辦理備案,嚴格要求動物經紀人在買賣生豬(仔豬)時,禁止進養殖場欄圈。
2)加強運輸畜禽車輛備案管理,沒有辦理車輛備案的,不得運輸畜禽,在運輸畜禽時,開展行程監管。
3)督促動物經紀人對運輸畜禽車輛在裝前卸后進行嚴格消毒,對墊料進行無害化處理。
4)管住了動物經紀人,可以減少本地動物經紀人從縣外購買仔豬回本地銷售。
4年來,通過官方獸醫現場檢疫及農業綜合執法等方式,處置違規調運仔豬22起,經紀人自愿申請無害化處理仔豬192頭,行政處罰2人。
6 管住肉品經營者:豬肉不亂賣
與市場監管部門對接,加強對肉品經營者管理,要求豬肉經營者在正規屠宰企業屠宰生豬或者采購肉品,采購鮮豬肉或者冷鮮肉必須有“兩證兩章一報告”,嚴禁私屠亂宰、嚴禁銷售病死豬肉。加強對肉品經營門店內割肉刀具、案板的采樣檢測,指導經營者搞好消毒。
7 管住品改員:公豬不亂配
生豬本交配種是生豬傳染病、寄生蟲病的重要傳播方式之一。筆者與村(社區)干部、駐村動物防疫員一起,對13名種公豬飼養人員(含養殖規模戶)簽訂告知書,進行法治宣傳、非洲豬瘟疫情破壞性宣傳,督促種公豬養殖戶禁止本交配種,轉型為人工授精,同時告知在人工授精服務時搞好自身消毒及配種器具消毒。4年來,有4個開展生豬本交配種的公豬養殖戶轉變為生豬人工授精。
8 管住屠工:生豬不亂殺
加強屠工管理,可以杜絕屠宰病死豬傳播動物疫病,還可以保障農村肉食品安全。
1)對48名農村屠工屠宰刀具集中保管在村委會,對農村地區在非宰殺年豬季節的屠宰行為進行監管,防止養殖戶宰殺病死豬而引起疫情擴散,農村因為紅白喜事需要屠宰死豬,由養殖戶向村級動物防疫員申報,村級動物防疫員到現場檢查生豬健康狀況,檢疫合格后,屠工憑動物檢疫證明到村委會領取屠宰工具,屠宰結束,將屠宰刀具又送到村委會保管。
2)屠宰年豬季節,由村級動物防疫員到戶檢查健康狀況,屠工憑《臨床健康檢查申報單》可以到戶宰殺生豬,但屠工必須搞好屠宰場所的消毒。
9 管住餐館食堂負責人:泔水不亂出
餐廚剩余物喂豬,既容易引發生豬疫情,又給肉食品安全帶來隱患。
餐館食堂等采購人員必須采購有“兩證兩章一報告”的豬肉,餐館食堂負責人必須對餐館食堂的餐廚剩余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建立臺賬,杜絕流入養殖環節,排查發現有餐廚剩余物流入養殖環節,采取倒查機制,由市場監管部門對餐館食堂負責人進行依法處理。
10 管住監測處置人員:按程序處置
在發生生豬同群多頭發病、突然出現死亡時,必須嚴格程序處置。
1)綠蔥坡鎮畜牧獸醫服務中心明確采樣人員3人,采樣時搞好自身防護及消毒,加強對防護服、鞋套、采樣器具無害化處理,減少疫情傳播風險。
2)采取“拔牙式”處置,對采樣陽性豬的同欄豬進行撲殺,電擊不放血、密封轉運撲殺生豬、就近深埋,掩埋地遠離養殖場(戶)和水源地的低洼處,挖坑在2m以上,坑底撒上2~5cm的燒堿,死豬上覆土1.5m以上用石塊壓緊,再撒燒堿消毒,對撲殺人員、轉運車輛、掩埋死豬人員搞好消毒。
3)落實專人搞好撲殺生豬欄圈的糞污清理發酵、清洗消毒,對欄圈糞污用燒堿水(5:100)進行消毒后焚燒或者用厚膠紙覆蓋堆積發酵,對欄圈用高壓水槍進行沖洗(3:100燒堿消毒水),在欄圈內(含食槽、墻壁等)看不見糞污后,堅持用3:100燒堿消毒7d,再用1:100戊二醛消毒水消毒7d,最后用液化氣噴槍火焰消毒1次。
4)對撲殺戶周邊養殖戶搞好監測、消毒,在監測時,開展“雙線排查”機制,即村級動物防疫員入戶排查和包組包戶干部入戶排查,防止養殖場(戶)生豬發病或死亡不報告,發現問題及時處置。
5)搞好環境監測,對無害化處理點、糞污堆積發酵點等重點部位采集環境樣檢測。
非洲豬瘟是一類高度接觸性傳染病,以發病率高、死亡率高為特點,通過管住十種行業人員,既落實了湖北省重大動物疫情防控指揮部提出的“一個封豬、七個管住”的非洲豬瘟防控要求,又讓養殖戶知曉仔豬怎樣進、母豬怎樣配、生豬怎樣養、病豬怎樣治、肥豬怎樣賣、年豬怎樣殺、死豬怎樣處理,做到群防群控,有效地防控非洲豬瘟疫情,保障生豬產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