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勝 何立雄 汪保 任志偉 蔣龍
摘要:新疆伊犁地區通過引進新的肉羊品種多胎薩福克羊,雜交改良本地哈薩克羊等低產品種,不僅產羔數增加了37.35%,且相同月齡的羔羊屠宰率提高了3%,按照100只母羊計算,多增收68,000元,這一養殖方式增加養殖者及養殖企業的積極性,改變以往飼養模式,有利于該品種在本地推廣應用。
關鍵詞:多胎薩福克;改良;推廣;養殖效益
近年來隨著養羊經濟效益增加,養羊規模也越來越大,飼養方式也在變化。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各地良種肉羊的引進飼養也越來越多。因飼養良種肉羊帶來的收入增加,致使良種肉羊價格也隨之上漲。因此,優質肉羊品種越來越受到養殖者或養殖企業的歡迎。
多胎薩福克肉羊是由新疆農墾科學院選育的肉羊新品種(系),該品系母羊能產雙羔或三羔,實現年產羔率180%~200%,6月齡多胎薩福克屠宰率達49.23%[1]。同時多胎薩福克肉羊適應能力強,抗逆性好,放牧抓膘能力強,完全符合現代畜牧業生產和市場需求,達到高效養殖技術的突破。
為了探索多胎薩福克肉羊養殖效益,筆者就當前本地引進多胎薩福克種公羊進行雜交改良情況及養殖效益作如下闡述,為養殖戶及養殖企業提供指導,進而使該品種更好的在本地推廣。
1 需求與現狀
伊犁地區是新疆養羊大區,肉食品生產基地,該地區不僅擁有豐富的天然草場資源,還是玉米種植大區,草料資源豐富,具有發展畜牧業得天獨厚的優勢。伊犁州直“十四五”規劃確定飼養肉羊達到2,000萬只的規模,規模養殖比例分別達到80%,肉羊雜交改良率分別達到60%。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需求,肉羊養殖前景廣闊。
而隨著國家對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禁牧、限牧等措施實施,草原畜牧業受到很大影響。加上草原超載放牧,人工草地種植相對滯后,草原畜牧業發展空間逐步縮小,進而需要轉變飼養方式,形成半舍飼或者全舍飼方式。而飼養方式的轉變,要求飼養的羊的品種需要相應的改變,才能保證最大的收益。一系列的變化導致需要引進優質良種資源,適應當前飼喂模式,使肉羊飼養由放牧方式逐步向舍飼和半舍飼轉變;通過良種良法相配套,改變肉羊飼養多年出欄的傳統習慣[2],縮短飼養周期,獲得最大收益。而引進優質多胎母羊(如多胎薩福克羊),建立多胎羊繁育場,提高肉羊繁殖率,才能達到提質增效的目的。
通過科技項目帶動及政策扶持,利用繁殖技術。2018—2021年伊犁地區部分團場先后購買多胎薩福克種公羊100多只,通過利用多胎薩福克種公羊進行人工授精方式,為當地養殖者雜交改良本地哈薩克羊6,000多只。從改良后的效果來看,不僅提高母羊繁育率,同時羔羊增重較快,深受廣大養殖者的歡迎。
2 經濟效益
通過調查多胎薩福克羊人工授精與自然放牧兩種繁殖方式,對比多胎薩福克羊和本地哈薩克羊繁殖性能及產肉性能,測算出飼養多胎薩福克羊雜交改良的經濟效益。
選擇飼養本地哈薩克羊規模均在250只左右的養殖戶甲、乙、丙、丁四家。按照甲、乙兩家生產母羊采集多胎薩福克種公羊精液進行人工授精,丙、丁兩家生產母羊用自家種公羊自然交配的方案,記錄雜交一代生產繁殖及產肉性能情況。
表1中甲、乙兩家產羔率比丙、丁兩家高37.35%。主要原因多胎薩福克羊含多胎基因,產雙羔比例較高,因此產羔率高于本地哈薩克羊。據報道:通過導入雜交,引入具有多胎性狀的綿羊血液,提高哈薩克羊的繁育率,產羔率逐步達到120%[3]。可見哈薩克羊產羔率明顯低于多胎薩福克羊。按照目前市場價格,6月羔羊市場價格1,200元/只,如果按100只母羊計算,增加37只羔羊,則收入增加44,000元。
表2中甲、乙兩家相同只數的羊屠宰率比丙、丁兩家高3%。可以說明的是多胎薩福克雜交羔羊比哈薩克羔羊增重快,按照目前市場價格,羊肉80元/kg,如果按屠宰100只羊計算,就增加300kg羊肉,則收入多增加24,000元。
因此,飼養多胎薩福克羊的經濟效益明顯優于本地哈薩克羊,值得廣大養殖者引進推廣。
3 社會效益
新疆是我國的五大牧區之一,各族群眾歷來就有養殖牲畜的習慣,羊肉一直是新疆人民喜歡的一種肉食,特別是新疆少數民族的主要肉食,在新疆地區發展羊產業有著良好的消費市場。因此,近幾年各地也相繼出臺羊產業發展規劃,未來養羊業將成為新疆畜牧業的主導產業。
隨著伊犁地區多胎薩福克肉羊的推廣,雜交改良當地哈薩克羊的產羔率和產肉性能,有效地解決了伊犁地區乃至新疆、甚至西北地區羊肉長期供應不足的問題,滿足各民族群眾對肉食品需求,有利于社會和諧穩定。
推廣雜交改良多胎薩福克肉羊,提升繁殖率和飼料報酬,發揮多胎薩福克肉羊品系的最大優勢,使廣大養殖戶及養殖企業獲得更多的利益。
發展養羊業可解決閑散勞動力就業問題,尤其是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以及貧困戶就業問題,使更多的人從事飼草料生產、羊群生產管理和羊肉加工等行業,提高家庭收入水平,有利于調整農業農村經濟結構,促進本地區振興發展。
4 發展趨勢
優良肉羊新品種多胎薩福克在新疆及兵團肉羊產業發展中作用越來越凸顯,廣大牧區群眾依靠養殖優質肉羊增收致富,未來在該區發展潛力很大。但是新的發展趨勢到來 需要廣大養殖者轉變方式,適應市場變化,才能取得好的收益。
畜牧業高質量發展要求提質增效,以肉羊增產增效主要目標,大力培育一年兩產、兩年三產肉羊繁殖技術,進行積極推廣應用[2]。未來肉羊雜交技術將逐步得到推廣和應用。經選育和改良的多胎肉羊品種將大力推廣,而尾脂含量大、繁殖性能低的本地哈薩克羊等品種逐漸減少,進而增加性能優良、適應性及抗逆性強的多胎肉羊的推廣。
畜牧業生產方式的改變,從游牧轉變成舍飼,從草原畜牧業轉為農區定點飼養模式。新品種需耐粗飼,能適應圈養環境。提倡走規模化集約化發展道路,積極創辦養殖專業合作社,抱團闖市場,形成規模效應,從而獲得最大養殖效益。
5 小結
通過引進新的肉羊品種雜交改良本地哈薩克羊等低產品種,可以提高經濟效益。有利于增加養殖者及養殖企業的積極性,為羊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種質保障。
參考文獻:
[1]楊永林,楊華,張云生,等.多胎薩福克羊新品系的選育[J].中國草食動物科學,2014(S1):162-166.
[2]季躍光,孔艷麗,於建國,等.新疆養羊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J].新疆畜牧業,2013(5):4-8
[3]賈旭升,王愛芳.對哈薩克羊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的思考[J].草食家畜,2013(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