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青敏
摘要:近年來家禽疫病時有發生,給家禽養殖場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嚴重影響家禽養殖行業的發展,威脅著用戶的食品安全。基于此,本文通過論述家禽養殖過程中疫病防控的要點進行分析,為養殖戶做好疫情防控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養殖過程;疫病;家禽;養殖過程;疫病;防控要點
家禽養殖行業中家禽疫病是影響養殖戶經濟收入水平的主要因,一旦發生疫病會成規模性的暴發,對養殖戶的經濟狀況造成致命性的打擊,甚至會使養殖戶破產。因此只有利用科學的手段,對家禽疫病進行有效的防控,才能夠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家禽疫情病的暴發。
1 家禽疫病流行的現狀
禽肉、禽蛋作為中國居民飲食的重要構成部分,禽類產品安全直接關系居民的飲食安全,近年來隨著養殖政策的不斷利好,養殖業的規模不斷擴大,其生產力與生產水平呈逐年上升趨勢,部分村鎮形成了以家禽養殖為主的產業,帶動了當地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家禽養殖行業快速發展帶來利好的同時,也要認清當前家禽養殖行業的脆弱性,一旦發生家禽疫情或對整個行業造成致命性的打擊。特別是近年來疫病流行呈現出老病未去、新病又起的態勢,白冠病、禽流感等家禽疫病呈現出先后暴發的局勢,傳統病原血清型及耐藥菌株增多導致疫病防控難度增大,疫苗與流行株血清型不符,疫苗作用難以發揮。并且病原的亞型株變異速度明顯加快,使得現有的流行病學、臨床病癥和病理變化等方面出現新的變化,臨床癥狀變得更加復雜,確診難度增大,在家禽疾病暴發初期難以發現,暴發后難以控制,迅速呈大規模暴發的趨勢,對家禽疫病防控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困難[1]。
2 家禽疫病流行的原因
家禽疫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是:①家禽養殖單位對于家禽養殖的基礎設施建設簡陋未能達標,并且許多硬件設施配備不齊,有的單位為了增加養殖密度,減少成本支出,使得養殖場通風透氣條件差,防寒保暖功能缺失,一旦暴發家禽疫病,病毒會在狹小的空間內迅速暴發;②缺少相應的消毒管理制度,未能按照養殖規范定期對養殖場所進行消毒處理。并且由于基礎設施設置不夠科學,使得家禽的糞便污水處理不當,嚴重污染了周圍的生態環境,有的單位將不同種類的家禽混養,進而增加了疫病在不同家禽之間傳播的可能性,為疫情傳播提供了條件[2];③病患家禽處理不當,在疫情暴發初期未能對病患家禽進行撲殺掩埋處理,由于處理措施不當,導致病死的家禽成為了病原擴散的源頭,使得后期疫病防控難以控制;④免疫接種的方法不正確,由于對家禽疑病癥狀認識不足,錯誤的接種疫苗,或者導致家禽對疫苗發生了免疫反應,由于養殖戶未能重視疫情防控工作,使得家禽容易感染疫病,反而認為是疫苗質量的問題[3]。
3 家禽養殖過程中疫病防控要點
3.1 嚴格控制家禽疫病的傳染源
家禽養殖過程中都有患病的家禽,必須進行隔離管控,對于已經死掉的家禽必須進行撲殺掩埋,杜絕傳染源,避免大規模疫情的暴發。首先,要對養殖籠舍進行全面的消毒,避免出現二次傳播。其次,對于隔離的家禽,應采取相應的治療方案,結合家禽的病癥科學使用藥物,可在首次用藥的過程中增大劑量,確保治療效果,對于未患病的家禽,可適當注射預防類藥物,避免家禽疫病大規模的暴發。最后,對于病死的家禽嚴禁銷售、丟棄、食用,可通過焚燒深埋的方式進行處理。
3.2 切斷疫病傳播途徑
切斷疫病傳播的途徑主要是斷絕家禽疫病所傳播的途徑。①要確保引種的安全。家禽對于疫病是具有一定抵抗能力的,只有家禽自身抗病能力增強,才能夠減少避免疫病形成大規模的傳播。在引種的過程中,養殖戶一定要擇優選用,引進健康狀態好,免疫能力強的優良品種,避免為了降低養殖成本,選擇體質較差的幼禽,為后期家禽養殖埋下隱患[4];②提升對家禽養殖的管理水平。家禽養殖管理工作重點是為家禽的生長發育提供良好的環境,確保家禽籠舍始終處于適宜溫度和濕度,需要在家禽養殖管理過程中,定期對家禽籠舍進行消毒,注重好家禽飼料的營養搭配,可通過適當增加VE來增強家禽蛋白質組織黏膜的分泌量,促進巨噬細胞形成,提升家禽的免疫能力;③做好水源的管理工作。水源是家禽疫病傳播的重要途徑,在家禽養殖過程中,一旦飲用不干凈的水源,會增加家禽患病風險,降低家禽自身的免疫能力。在管理工作落實過程中,需要定期清理籠舍水槽,對廠區內的水源進行消毒,防止病毒通過水源對家禽進行大規模傳染。
3.3 保護易感染家禽
1)加強場內外消毒
家禽養殖過程中外來人員和車輛未經允許,嚴禁私自進入養殖場所,飼養人員在進入廠區內要進行消毒并更衣換鞋,進入飼養禽舍養殖人員在飼料投放過程中嚴禁將禽舍用具串用,按照禽舍養殖規定,在禽舍內設置消毒池,確保定期更換池內消毒水,認真做好消毒工作,遵循“一沖、二噴、三熏蒸”的消毒流程。對于禽舍外部的消毒工作,可采用漂白粉、生石灰每周清理1次。嚴格落實場內外消毒制度,可有效減少病毒傳染的途徑,降低家禽患病的概率[5]。
2)做好免疫接種工作
在家禽疫病暴發期間,通過接種疫苗是控制疫病大規模傳播的重要方法手段。①養殖單位要了解養殖場所在地區的免疫接種程序,依照規章制度選用疫苗,避免疫苗病株對其他同類家禽構成威脅;②養殖單位應從正規渠道獲得疫苗,確保疫苗的質量,避免為企業帶來損失。在疫苗接種的過程中,必須按照免疫劑量和免疫途徑接種疫苗,避免兩種或多種活苗同時使用;③疫苗存儲與運輸環節應按照疫苗的性能要求進行運輸與保存,疫苗的適宜溫度應保持在4℃為宜,若缺少專業的儀器設備,不宜長時間的存儲。
在家禽養殖過程中,疫病的防控工作始終是重中之重,關系著家禽養殖業的發展,影響著禽蛋類產品的質量與食品安全問題,對于疫病的防控還需要依靠制度,從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染家禽三個方面入手,在禽苗購買過程中要做到精心選種、科學管理、重視預防、準確治療,關注家禽的生長狀態,實行精細化的管理,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確保家禽的健康生長[6]。
4 家禽養殖中疫病防控的措施
4.1 根據禽病流行情況,制定切合實際免疫程序
家禽養殖疫病防控應按照養殖疫病防控制度,對于未流行的禽病,但已在本地區暴發,可依照當地家禽疫苗防疫程序接種疫苗。對于接種強毒苗,要慎重,必須在相關醫師指導下進行,減少雞群的感染風險。養殖單位應嚴格按照免疫程序落實,減少疫病大規模暴發的風險。例如,禽類肉雞7~10日齡注射新流二聯苗或流感二聯苗,頸下注射0.3 mL;50~60日齡以胸部注射0.5~0.8 mL;3~4個月為免疫期,可通過調節飼料,加強家禽抗疫病能力,在重疫區應在當地獸醫管理部門的指導下接種,并且要求做好血清監測。
4.2 加強日常飼養管理
日常飼養管理是減少家禽疾病傳染的前提,必須將飼養管理和疾病預防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采取嚴格的管理措施。①嚴格管控禽舍人員、物品的流動;②嚴格落實消毒制度;③加強對禽舍通風換氣工作,確保舍內始終保持良好的通風;④在長距離運輸過程中,確保家禽保溫,避免擁擠造成家禽患病;⑤對于家禽的飼養投喂,控制養殖密度,完善相應的基礎設施;⑥加強飼料營養配置,確保蛋白質、維生素VE的投放量,提升細胞的免疫功能。
4.3 無公害處理病禽、弱禽
對于病禽、弱禽引發的病例,經過治療后死亡的禽尸體應落實四不原則,“不食用、不轉運、不銷售、不丟棄”。對于死禽尸體的處理:①經過剖檢驗證后的尸體應深埋或者焚燒;②深埋尸體要遠離城市聚集點、水源等場所,確保禽尸不會影響周圍居民的生產生活;③深埋尸體地點應拋灑石灰,經消毒處理后方可蓋土;④家禽養殖區域一旦確定疫情應該按照國家的相關規定,對三公里以內的家禽全部撲殺、深埋,做好無害處理;⑤經消毒撲殺兩個月后,可引進血清陰性的畜禽飼養,家禽持續檢驗為陰性則可以解除對家禽的封鎖;⑥家禽疫病一旦暴發,會迅速傳播整個禽舍,采用撲滅的方法是最有效的手段,養殖戶應堅決配合執行。
5 結語
總體而言,家禽養殖過程中一旦暴發疫情是非常危險的,切實做好疫情疾病的防控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對家禽養殖過程中,疫病防控的要點、防控措施進行分析,養殖戶應對疫情的防控做好精細化的處理,從傳染源、傳播途徑、提升家禽免疫力入手用心管理,在出現疫病時及時向獸醫部門尋求幫助,避免大規模疫情暴發后對當地家禽養殖行業帶來損失。
參考文獻:
[1] 桂芬.家禽養殖中疾病預防及管理方式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8):44.
[2] 王幫勝.淺談家禽養殖過程中應注意的疫病防控要點[J].農民致富之友,2017(14):253.
[3] 田璞玉,鄭晶,孫紅.信息不對稱、養殖戶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與政策激勵--基于委托代理理論視角[J].農業技術經濟, 2019(1):54-68.
[4] 張銳,翟新驗,張淼潔,等.美國家禽改良計劃的實施成效及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19,40(3):211-218.
[5] 齊爽.家禽養殖中常見疾病及預防措施[J].湖北畜牧獸醫,2017,38(7):26-27.
[6] 楊新杰.家禽養殖中疫病防控要點探析[J].獸醫導刊,2021(1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