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美
摘要:豬囊蟲病是一種常見的人畜共患病,傳染性較強,主要呈現慢性病變的特點,患病早期癥狀不明顯,很難被發現。豬感染該病后,會嚴重阻礙生豬的生長發育,影響肉品質量,給養豬戶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造成公共衛生安全隱患。本文以內蒙古烏蘭察布市為例,分析豬囊蟲病的流行特點及檢疫要點,提出綜合防治措施,以期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豬囊蟲病;檢疫;防治措施
烏蘭察布隸屬于內蒙古自治區,地處中國正北方,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貌類型多樣,自北向南主要由內蒙古高原、烏蘭察布丘陵、陰山山地和丘陵臺地四部分組成,屬典型的中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當地畜牧業較發達,豬養殖業是主要畜牧產業之一,據統計,早在2019年,烏蘭察布市肉類總產量就高達19萬t,其中豬肉總產量達到4萬t[1]。豬囊蟲病在豬養殖業中較為常見,也被稱為有鉤絳蟲病,是一種人畜共患寄生蟲病。該疾病不僅會影響當地養殖業整體經濟效益,也會對公共衛生安全產生一定的威脅,因此,一定要重視該疾病的檢疫與防治工作。
1 流行特點
豬囊蟲病廣泛流行于肉食以豬肉為主的國家與地區,在欠發達國家流行最廣,全世界大概有400萬人口感染該疾病,且感染率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2]。國內東北、西北、華北等地區均有發生,長江以南地區流行相對較少。豬囊蟲成蟲為有鉤絳蟲,主要寄生在生豬的心肌、膈肌、腰肌、咬肌、舌肌等肌肉組織中,少部分會寄生在生豬腦部及肝臟等器官內。人食用未煮熟的患有豬囊蟲病的豬肉后,囊蟲會于人體小腸中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出現卵殼破碎情況,六鉤蚴外出鉆入腸壁,隨血液被帶到周身各部,部分會寄生在人腦部及眼部,在人體內可寄生長達數年或10年之久,給人類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寄生在人體中的有鉤絳蟲會大量產卵,所排出糞便中含有的蟲卵、孕卵節等被生豬吞食后可導致感染,形成了人和豬之間相互感染的惡性循環。貓、犬、牛、羊也可作為中間宿主,不過此種情況較少見。豬囊蟲病對人類健康及畜牧業發展威脅極大,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2 檢疫要點
2.1 宰前檢疫
1)臨床癥狀 ?現階段,烏蘭察布大多數生豬養殖過程中采用快速育肥方法,整個飼養周期相對較短,寄生在生豬體內的囊蟲發育不成熟,在屠宰前較難準確鑒定,如果是母豬患上該疾病,其飼養周期相對較長,會表現出一定的外在癥狀,大部分體內寄生蟲數量較少的育肥豬不會表現出較明顯的癥狀。當生豬體內寄生蟲大量繁殖后,則會表現出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一般癥狀,仔細觀察可見病豬肩胛部增寬變厚,存在隆起癥狀,臀部肌肉隆起且呈現葫蘆狀。患病豬營養不良,被毛長而蓬亂無光澤,可視黏膜蒼白,貧血,常臥,精神沉郁,咬肌和肩胛肌皮膚常表現出節奏性顫動,嗜睡打鼾,伴有咳嗽聲。囊蟲寄生在不同部位,其癥狀表現也具有一定的差異性。當豬腦部囊蟲寄生數量較多時,患病豬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癲癇癥狀,咽喉肌肉部存在大量囊蟲時,會表現出呼吸急促、咳嗽等癥狀,四肢肌肉寄生數量較多時,病豬會出現跛行,舌肌處寄生數量較多時,會出現舌頭麻痹癥狀,咬肌囊蟲較多時,會表現出咀嚼困難等癥狀。
2)活體檢查 ?因豬囊蟲寄生于組織、器官內,難以取材做病原學檢查,采用活體檢查方法進行診斷難度相對較大,經驗豐富的檢疫人員可對患病豬的眼瞼部位、舌部進行檢查,對患病豬不同身體部位形成的豆狀突起進行檢查,擠壓眼眶皮膚可感覺到眼結膜深處存在米粒大小的游離硬結,翻開眼瞼可見分布不均的米粒狀白色透明隆起物,觸摸舌部發現大量豆狀結節,即可初步診斷為豬囊蟲病。也可應用免疫學方法進行診斷,檢測方法包括間接血凝試驗(IHA)、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皮內試驗(IDT)等,診斷方法簡便易操作,且可迅速出結果,檢出率較高。其中,IHA檢測豬囊蟲抗體陽性率達73%~95.6%,ELISA檢測血清標本陽性率為66.7%~100%,IDT檢測陽性率達89.6%~100%[3]。
2.2 宰后檢疫
1)解剖檢查 ?解剖可見患病豬胴體肉色暗淡, 在肥肉、瘦肉以及心臟、肝臟、脾臟、肺臟、腎臟上可見一定數量的米粒狀囊包,切開咬肌、膈肌、深腰肌等肌肉部位對切面進行觀察,可見存在呈石榴籽大小的水泡狀物,即可確診為囊包蟲。解剖內臟進行檢查, 發現腎臟和輸尿管周圍的結締組織出現明顯增生現象, 且存在數量較多的黃豆大小呈乳白色的包囊,形狀多為圓形或橢圓形,囊內含有大量無色透明液體, 囊壁內層連接一個白色球形的懸垂狀頭節, 也可判斷為囊蟲。
2)蟲體微觀檢查 ?使用顯微鏡對病理組織進行觀察,可發現蟲體呈圓形或橢圓形, 囊體大小存在差異,大的猶如黃豆,小的猶如米粒,均呈乳白色半透明狀,發生鈣化的蟲體呈黃色或黃白色,囊內含有大量無色透明液體, 囊壁上可見圓形、乳白色、米粒狀頭節。取頭節壓片處理后進行鏡檢,清晰可見1個頂突和4個圓形吸盤,頂突上存在數十個角質小鉤,呈圓環形排列,直徑大概5~8mm。
3 防治措施
3.1 加強飼養管理
養豬戶要采取科學飼養管理模式,朝著規模化、集約化及產業化方向發展。在建養豬場時要合理選擇飼養地址,保證圈舍遠離居民生活區、交通主干道、化工廠房等,盡量坐北朝南、背風建舍,配置較為齊全的飼養管理設備,禁止飼養犬、貓等動物。及時清理圈舍中糞便雜物,保證圈舍的干凈衛生,避免滋生寄生蟲,對糞便進行集約化處理,集中運輸到固定地點進行堆積發酵腐熟處理后合理應用到農業生產中。要及時調控圈舍內的溫度與相對濕度,定時通風換氣,保證圈舍內的空氣新鮮,定期對圈舍內及周邊環境進行全面消毒,做好圈舍內滅鼠、滅蚊蟲等工作。合理控制飼養密度,避免豬群發生擁擠等情況。保證飼料及飲水衛生無污染,加強豬群飼料營養供給,確保飼料營養均衡,也可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維生素、礦物質等成分,以提高豬群整體抵抗力,促進生豬生長發育,提升豬群增重速度,以獲取良好的飼養效果。
3.2 做好驅蟲工作
做好豬群的定期驅蟲工作,降低囊蟲病發生率。一般情況下,豬場要在每年的春秋兩季各驅蟲1次,針對性的選擇驅蟲藥物,嚴格控制用藥劑量,以達到最佳驅蟲效果。可使用阿苯達唑驅蟲藥物給予豬群10mg/kg·bw內服驅蟲,或使用吡喹酮30mg/kg·bw內服驅蟲,配合使用檳榔15g,貫眾、澤瀉、肉蔻、蘇木、龍膽草各20g,茯苓25g,厚樸30g等中草藥輔助驅蟲,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粉用溫水沖劑后給豬灌服,效果較好。
3.3 治療方法
發現患病豬要及時隔離治療,被污染的豬群要及時給予藥物防治。對該疾病進行高敏試驗后選擇效果較好的藥物進行治療,可選擇吡喹酮、阿苯達唑等。可給予患病豬吡喹酮50~60g/kg·bw,拌在飼料中讓豬食用,1劑/d,連用3~4d,或使用阿苯達唑30mg/kg·bw,拌在飼料中喂豬服用,1劑/d,連用3~4d,食欲減退,無法正常飲食的病豬,可改用阿苯達唑片劑。全群給予藥物預防治療,可將阿苯達唑50~100mg/kg·bw或吡喹酮60~120mg/kg·bw與飼料混拌后給豬群喂服,1劑/d,連用3~4d。藥物治療期間,對于個別出現用藥不良情況的生豬可適當給予高滲葡萄糖、碳酸氫鈉等藥物靜脈注射,以緩解病情。
3.4 無害化處理
一旦發現患病豬,要及時凈化處理,病情較嚴重無治療價值的豬可給予撲殺,檢疫部門要做好市場生豬肉的檢疫工作及定點屠宰檢疫監督工作,按照《肉品衛生檢疫規程》相關要求進行嚴格的無公害化處理,遏制囊蟲病的流通,避免病從口入。具體措施包括冷凍處理、高溫處理、腌制處理等。冷凍處理時要控制條件溫度在-12℃以下,連續處理4~7d。高溫處理時需要將豬肉切成2kg以下的肉塊,肉塊厚度要小于8cm,通常利用高壓蒸汽法進行高溫處理,機器氣壓設置為大氣壓的1.5倍,持續處理1h,待到豬肉切面變為灰白色且無肉汁流出即可拿出。腌制處理一般采用食鹽腌制,鹽用量要控制為豬肉重量的11%以上,腌制時間要長于20d,豬肉含鹽量要控制在5.5%~7.5%范圍內。
4 結語
豬囊蟲病對生豬的生長發育造成較大的不利影響,也嚴重威脅著人類的身體健康,相關部門的檢驗檢疫人員要了解該疾病的流行特點,掌握宰前、宰后豬囊蟲病檢疫技術,及時發現和確診,并采取針對性的防控措施。養殖戶要做好日常飼養管理,保證豬舍的干凈衛生,為豬群提供舒適清潔的生存環境,定期對圈舍及周邊環境進行消毒處理,并做好每年2次的驅蟲工作,一旦發現患病豬,要及時給予有效藥物治療,做好綜合防治措施,最大限度降低養殖戶損失,促進烏蘭察布市豬養殖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宋齊平.豬囊蟲病的檢疫與防治措施[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21(8):169.
[2]李瑞興,苗瑞志.豬囊蟲病的流行病學、癥狀、檢疫及防治措施[J].現代畜牧科技,2021(1):94-95.
[3]米瑪.藏香豬囊蟲病的流行現狀和防治對策[J].畜禽業,2020,31(6):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