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云江
摘要:畜牧業是現階段農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前諸多農戶收入的主要來源,這也說明畜牧業發展具有更好的發展空間?;诖耍疚脑敿毺接懥诵竽翗I產業化發展的主要方向,并根據目前的發展情況,提出具體的完善策略,為當地畜牧業產業化發展提供一些幫助,推動農業更進一步向前邁進。
關鍵詞:畜牧業;產業化發展;動物防疫
與傳統的畜牧業相比,當前的畜牧業已發生較多轉變。表現為由副業轉為主要產業,飼喂方式轉變為規?;曫B,傳統產銷脫節也轉變為產銷一體化模式,雖然推動了畜牧業的發展,不過其中也存在較大的缺陷。畜牧業的相關人員應結合市場實際需求,防止產能過剩情況出現。這樣才能最大化促使畜牧業經濟發展。
1 畜牧業產業化發展目標
現階段,畜牧業已取得良好的發展,產業化是未來的主要趨勢,而在畜牧業產業發展過程中,應以下面幾點作為發展的主要目標:
1)規?;?。規模化可以在根本上實現畜牧業創新生產方式,擴大發展格局。將現階段的畜牧養殖進行科學管理,促使其分散化養殖轉變為規?;l展,同時,相關部門應對大型養殖場與規?;B殖的個人,給予更好的支持。養殖過程中應定期對養殖人員開展技術管理與專業知識的培訓學習,分析畜牧業最新的市場情況,進而讓規模化畜牧養殖更好地保障市場需求,為產業化發展提供基礎。
2)科技化。任何領域中科學技術都是重要的生產基礎,在畜牧業的實際養殖過程中,養殖人員應結合現階段的養殖需求,適當應用或研發出全新的養殖技術與相關設備,并將其應用在日常的畜牧養殖中,進而降低人工養殖的工作任務量,提升養殖效果,增加疫病的防控措施。科學技術的不斷應用,是保障畜牧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更好的應用下,可以極大地推動畜牧業的進步。
2 畜牧業發展現狀
近些年,畜牧養殖產業在政府部門的鼓勵下,獲得了較好的發展。不過在一些地區中,實際養殖過程仍存在一些缺陷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畜牧養殖管理方面。這也是現階段最大的發展缺陷問題,由于大部分的畜牧養殖人員缺少足夠的養殖知識,同時,還缺少產業化養殖的相關經驗,導致在實際養殖中,經常依靠自身傳統的養殖經驗進行管理,較大的隨意性極難發揮出養殖管理的最大化經濟效益,制約著畜牧業產業化發展。
2)畜牧養殖品種類型。養殖戶的品種改良較慢,由于養殖戶缺少相對的科學經驗,在實際養殖中,無法開展高效的品種改良。大部分養殖人員主要以豬、牛、羊作為主要的養殖,品種較為單一。并由于改良速度慢,動物生長質量效果逐漸下滑。
3)養殖所需的物質資源較為缺乏。由于畜牧業養殖過程需要相對多的資源成本,而在資源方面,如:玉米、飼料等價格不斷上漲的情況下,養殖產生的經濟利益無法達到養殖戶的預期效果,并且由于養殖戶缺少足夠的經濟成本,一旦養殖成本上升,極易受到影響,嚴重制約著畜牧業穩定發展。
3 畜牧業產業化發展具體措施
實現高效發展應根據現階段養殖情況,并結合制定的發展目標,規劃出有效的發展策略,不斷對畜牧養殖過程加以優化。
3.1 轉變傳統養殖方式
為保障戰略目標快速實現,應轉變現階段的畜牧養殖方式,其過程應全面分析當前市場的畜牧產品實際需求,以此為基礎,轉變畜牧養殖方式,將養殖效益最大化作為畜牧養殖目標,進而實現養殖專業化與規范化經營。此外,還要有效結合相關資源,最大程度發揮畜牧養殖的優勢,真正落實畜牧生產過程的科學規范化管理,形成產業化經營,不斷對產業化的提升進行完善。同時,還要不斷落實養殖品種的改良以及養殖技術的提升,將最為先進的疫病防護措施應用到實際養殖中。
3.2 政府加大鼓勵支持
畜牧業的產業化發展,對社會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還能夠促進農業生產的進步,實現鄉村振興。因此,各地政府應加大力度,鼓勵各個養殖戶開展產業化養殖,并在宏觀調控上給予養殖戶各種便利,其應以宣傳教育作為工作重點,增強人們對畜牧產業化的認知程度。具體工作方式應注重以下幾點:
1)政府要組織各個相關部門進行畜牧業的管理調控,例如:農牧局、市場監管部門等,對畜牧業的生產每個環節進行調研論證,例如:養殖所需飼料、喂養食物、以及畜牧產品的價值等,對此進行宏觀上調控,保障畜牧業產業的市場相對穩定。
2)相關部門還應該制定鼓勵措施,例如:扶助制度,開展相關養殖的人員,可以獲得一定的資金支持;優惠政策,如養殖場地的選用、相關手續的辦理等,避免各個養殖戶在規范、科學的養殖過程中受到監管部門的嚴格處理,制約畜牧產業化的進步。相關監管部門應給予一定支持,對養殖過程中存在的缺陷問題及時給予解決,嚴禁做出處罰后,讓養殖戶獨自進行改進,避免養殖戶在經驗不足情況下,放棄畜牧養殖產業化發展[1]。
3.3 優化養殖結構布局
實現畜牧業產業化需要全面改進傳統的養殖方式與結構,同時,還要對養殖區域進行科學布局,保障畜牧養殖的結構布局可以最大程度發揮效用。而具體的優化方式主要有以下幾個環節:
1)在產業化的理念中,需要全面轉變現階段的分散式養殖方式,保證養殖產業化的有效進行。而對于以養殖作為副業的分散式養殖,可以適當改進,保障畜牧業健康發展。例如:在綠色與防疫的管理下,避免造成環境污染或疫病的出現。對于大規模的養殖應使用全新的養殖技術,并融入科學的管理模式。將畜牧養殖進行升級改造,在技術的支持下,降低養殖人員的工作量,提升相關資源的利用效果,增強養殖效益。
2)畜牧產業區域的科學布局中,需要詳細分析多種因素,例如:環保措施、運輸條件、防疫需求等,以此為基礎,保證布局科學性。通常,養殖區域應選用地勢高,水源充足區域,同時,產業化養殖規模較大,還要考慮交通便捷性,避免對周圍環境或人們正常生活造成影響,例如:畜牧養殖產生的氣味、廢水等,應制定合理的環保措施,此外,還要遠離各種工廠等,避免養殖過程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影響[2]。
3.4 促進養殖規范管理
上述講到政府部門應鼓勵畜牧業發展,不過在此過程中,還要加強對地區內畜牧養殖的規范管理,提升監管力度,促使養殖場地的平穩、有序建設,并在政府部門的推動下,按照規定高效辦理養殖戶用地的審批以及相關設施的建設,相關部門還要開展有效監管,讓環保、防疫等主要設施落實到實際建設中,同時,還要對后期的養殖過程加以管理,并適當給予指導與幫助。此外,農業部門與環境管理部門進行聯合,對當地的養殖場地信息進行共享分析,結合法律規定對不合格場地進行管理,并給予養殖戶適當的改進方案,完善養殖條件。政府部門還要加強養殖場用地的合理監管,保障用地的合理性,合理分析養殖方式與生態環境的容納率,科學控制畜牧養殖的規模程度。
3.5 加強企農聯合發展
為增加畜牧養殖經營的專業效果,政府相關部門應促使企業與養殖農戶相結合,實現兩者之間開展有效的合作,提升企業與養殖戶之間的利益關系,真正做到兩者間協調發展、共同進步。此外,在企農聯動的作用下,讓資源配置得到有效的優化處理,分擔經營風險的同時,穩定畜牧產業化發展。
在聯合發展中,企業可以全面發揮出資金作用與技術優勢,給予養殖戶提供具有實質性意義的優勢,促使兩者形成真正的經濟利益共同體。為了讓雙方利益不受損失,還可以簽訂有關合同,兩方開展長期合作的關系,保證風險同擔、利益共分。在這種發展形勢下,畜牧產業化也會加快實現進程。
3.6 嚴格落實防疫工作
影響畜牧業養殖最大的因素便是疫病情況。若是在生產過程出現疫病,會極大地降低養殖經濟利益。因此需要嚴格落實防疫相關要求,其中提升防疫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
1)完善防疫工作的有關制度。防疫相關部門應按照制度,加強疫病的監測與管理。同時,還要對養殖戶普及防疫的重要性,并講解疫病防控的主要方式,促使其在日常的養殖過程中,將防疫工作有效落實。此外,還要制定緊急疫病處理措施,一旦出現疫病,相關部門結合應急方案進行處理,避免疫病大規模擴散,或具有疫病的畜牧產品流入到市場中[3]。
2)加強疫病防治技術。當地疫病防護部門應不斷引進先進的監測設備,保障疫病能夠在第一時間被發現處理。同時,相關部門還需要針對常見疫病,研制更為有效的藥物或治理手段,保障出現動物疫病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損失,維護畜牧養殖的經濟利益。
4 結語
綜上所述,畜牧業是當前農業發展最為重要的部分,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畜牧業的產業化是未來主要趨勢。因此,為保障產業化發展的高效進行,畜牧業應轉變現階段的生產方式,同時,在政府的大力鼓勵下,加快產業的迅速轉型,實現畜牧業朝著規模化、綠色環保與專業化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志華,張長.畜牧業循環經濟發展問題及對策研究[J].養殖與飼料,2020(2):111-114.
[2]周宇靖.現代畜牧養殖技術培訓發展現狀及對策[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20.61(1):39-40.
[3]肖江.畜牧獸醫工作中動物檢疫現狀與對策分析[J].畜牧業環境,2020(3):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