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偉 王亞男 宋連杰 馮曼 周英昊 于濱 郭建軍 李曉濱 劉文
摘要:為了解河北省不同地區斷奶期犢牛養殖現狀,掌握標準示范場斷奶期犢牛飼養過程中存在的瓶頸問題,開展本次調研工作;通過調查問卷、實地走訪、座談相結合的調研方法,了解斷奶期犢牛飼養、營養、疫病防控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根據調研結果分析斷奶期犢牛養殖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誘因,并提出改進建議,為提高河北省斷奶期犢牛飼養水平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撐。
關鍵詞:斷奶期;犢牛;養殖現狀;調研
隨著我國奶牛養殖產業的飛速發展,犢牛培育已經成為奶牛場養殖工作的重要環節,由于斷奶期犢牛身體機能和器官發育不夠完善,容易受到外界環境應激和病原微生物的影響[1-2],因此,通過分析和總結斷奶期犢牛養殖管理過程中常見問題,并提出指導意見,利用科學的飼養管理措施,使斷奶犢牛健康、平穩的渡過斷奶過渡期和生長發育關鍵期。
1 調研方法
本次調研主要以實地走訪、調查問卷、座談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對河北省8個市(區)的40個奶牛標準示范場斷奶期犢牛養殖現狀進行調研,分析和總結制約斷奶期犢牛養殖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 調研結果
2.1 斷奶犢牛飼養管理現狀
1)犢牛的斷奶日齡和斷奶標準
由表1可知,本次調研各大牧場犢牛斷奶日齡主要集中在60日齡左右,其中犢牛斷奶日齡為50~55日齡的占比為12.5%,60~65日齡斷奶的占比為60%,70~75日齡的占比為10%,斷奶日齡大于80日齡的占比為17.5%。斷奶體重作為斷奶日齡的重要參考標準之一,影響著犢牛斷奶時間。調研的40個標準化牧場無斷奶標準的比例7.5%,斷奶體重≤70 kg的比例為27.5%,75~80 kg的比例為45%、>80 kg的比例為20%。
除了斷奶日齡、斷奶體重外,通常情況下犢牛在連續3d采食量大于1.0 kg時認為犢牛達到斷奶標準,在調研中發現,犢牛精料采食量在1~1.2 kg時斷奶的牧場有18個,占比45%,精料采食量達1.2~1.5 kg時斷奶的牧場有15個,占比37.5%,精料采食量大于1.5 kg時斷奶的牧場有7個,占比17.5%。生產過程中日齡、體重、精料采食量三者作為犢牛斷奶日齡的衡量標準,在同時滿足犢牛日齡60d,體重達出生重的兩倍,日均精料采食量達1.2 kg以上時同時滿足以上三個指標中的兩項時,通常認為犢牛達到斷奶標準。
2)防控犢牛斷奶應激的措施
調研中發現,有27個牧場有應對犢牛斷奶應激的措施占比67.5%,剩余的13個牧場缺乏應對犢牛斷奶應激的防控措施。牧場針對犢牛斷奶應激所采取措施有以下幾點:逐漸減少牛奶、代乳粉的飼喂量,提高精料、干草的采食量;犢牛斷奶前適當飼喂植物蛋白和合理利用脂肪營養;注意觀察斷奶后犢牛狀況,斷奶后原圈舍繼續飼養7~10d再轉出;斷奶后應合理使用微生態飼料添加劑,加強犢牛胃腸道內有益菌群的形成;做好防寒保暖工作等應對措施。
3)牛舍墊料使用情況
調研結果顯示:斷奶犢牛階段有5個牧場不為犢牛提供墊料,占比12.5%,其余的35個牧場為斷奶期犢牛舍墊料,主要墊料來源為稻草、麥秸、牛糞渣、沙子等。根據氣候特點在不同季節使用不同墊料的牧場有17個,占比42.5%,其中選擇“稻草或麥秸”“沙子或牛糞渣”“稻草或牛糞渣或沙子”的牧場分別有12個、2個、3個;全年斷奶期犢牛舍使用同一種墊料的有18個奶牛場,占比45%,選擇使用沙子、麥秸、稻殼、稻草、牛糞渣的奶牛場分別有3個、1個、2個、5個、7個。
2.2 斷奶期犢牛營養管理現狀
1)日糧結構情況
犢牛斷奶前后日糧結構由乳制品(抗奶、常乳、代乳粉、酸化奶)+顆粒料逐步轉變成顆粒料+優質干草。調研結果顯示:在犢牛斷奶期所有牧場均提供犢牛專用顆粒飼料,專用顆粒料的蛋白質水平在18%~20%之間不等;斷奶階段犢牛采食的優質干草主要種類為進口燕麥干草、進口苜蓿干草、國產燕麥草、國產苜蓿草、羊草,使用進口燕麥草和苜蓿居多;有20%的牧場在犢牛6月齡前提供TMR全混合日糧,有62.5%的牧場在犢牛6 月齡時為犢牛提供營養均衡的TMR全混合日糧,剩余17.5%的牧場在6月齡后飼喂TMR全混合日糧。
2)飲用水情況
由調研結果可知:有39個牧場采用自動式飲水槽,保證全天為犢牛提供清潔干凈的飲水,僅有1個牧場使用飲水桶,需要人工補水。另外飲水來源方面,有87.5%的牧場犢牛飲用水的來源是深井水,12.5%的牧場飲用水來源為自來水。
2.3 斷奶期犢牛疫病防控情況
1)斷奶期犢牛常見疾病及用藥情況
調研數據顯示:斷奶期犢牛常見疾病為呼吸道、消化道、發熱、臍帶炎,其中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全年均常發,所以在牧場治療用藥中,用于治療犢牛消化道、呼吸道疾病的藥物種類較多,大部分牧場使用青霉素、鏈霉素、頭孢、慶大霉素等用于治療犢牛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也有個別牧場選擇使用林可霉素、安乃近、地塞米松等藥物用來治療犢牛疾病。
2)斷奶期犢牛疫苗接種情況
根據調研數據分析,有25個牧場在犢牛60~180日齡這段時間內接種口蹄疫、布魯氏菌病、病毒性腹瀉疫苗,注射口蹄疫疫苗、布魯氏菌+口蹄疫疫苗、布魯氏菌+腹瀉病毒疫苗、腹瀉病毒疫苗、布魯氏菌的牧場分別為25%、15%、10%、10%、2.5%,其余牧場在該時期不為犢牛接種任何疫苗,占比37.5%。
3)牛舍消毒情況
由調研結果可知,牧場斷奶牛舍環境消毒過程中主要使用戊二醛、過氧乙酸、碘制劑作為牛舍內環境和墊料的消毒劑,消毒方式主要為噴霧、噴灑,斷奶牛舍和墊料每3d或1周消毒1次;對于犢牛食盆、水槽等飼喂器具會選擇使用苯扎溴銨、過氧乙酸進行消毒,器具消毒每1天或隔天消毒1次。
3 討論
3.1 犢牛斷奶期飼養管理及建議
在犢牛飼養管理過程中,為確保犢牛從哺乳期平穩的過渡到斷奶期,合理斷奶,避免犢牛應激反應的產生[3-4]。王超麗等[5]和邵麗瑋等[6]指出:犢牛出生日齡、采食量、斷奶體重是用來衡量犢牛斷奶的基本標準。本次調研結果顯示,各牧場執行斷奶標準為滿足下列三項標準中的兩項即斷奶犢牛出生60d左右、體重達出生重兩倍、日采食開食料1.2 kg以上。在斷奶初期犢牛機體發育尚未健全,斷奶應激、環境舒適度差、牛舍墊料選擇等因素,將影響犢牛生長發育和健康[7-9]。本次調研中發現,在犢牛斷奶前后的關鍵時期,有67.5%的牧場有應對斷奶應激的措施和手段,有87.5%的牧場為犢牛提供種類豐富的墊料,以期提高犢牛舒適度和健康狀況。
建議牧場建立犢牛斷奶應激防控機制,同時參照王超麗等[5]提出的斷奶方案,當滿足以上三個指標中的兩項時,再開展犢牛斷奶工作;為犢牛提供足夠厚度、吸水性好的墊料,有利于維持犢牛體溫和減少維持能量的損失等作用。
3.2 犢牛斷奶期營養管理及建議
斷奶后犢牛精料要按照循序漸進的更換原則,精料中粗蛋白含量在16%~18%之間為宜,在犢牛斷奶過渡期應飼喂優質燕麥草或苜蓿,保證犢牛自由采食粗飼料,犢牛飲水要清潔、干凈 [5,10]。調研發現,牛場為斷奶期犢牛提供蛋白質水平在18%~20%之間的專用顆粒料;因國產燕麥草、苜蓿與國外同類產品質量上存在一定差異,大多牧場選擇飼喂進口燕麥草和苜蓿;87.5%的牧場為節省勞動強度,在4~6月齡間為犢牛提供TMR日糧;為確保犢牛自由飲水,97.5%的牧場選擇使用自動飲水器,飲用水來源主要為地下水和自來水。
建議牧場按階段選擇營養水平均衡的犢牛斷奶期專用顆粒料,避免使用自配料;為犢牛提供優質的粗飼料,合理安排TMR全混合日糧的飼喂月齡,并根據不同季節調整飲用水溫度。
3.3 斷奶期犢牛疫病防控情況
犢牛斷奶后由于飼養環境、飼料等因素變化,機體抵抗能力較弱,極易受到致病菌的侵害,造成疾病的傳播和流行,所以在犢牛飼養過程中牧場需要制定完善的消毒制度、疫病防控措施以及免疫程序,進而提高犢牛的成活率,減少疾病的發生[11]。通過本次調研,掌握了牧場斷奶期犢牛常發疾病、治療用藥和疫苗接種情況,同時分析用于圈舍及器具消毒藥劑選擇和消毒方法。
建議牧場應該按照疫苗的免疫流程按時為斷奶犢牛接種疫苗,同時應遵循“養大于防、防大于治”原則,通過提高飼養管理水平,增強斷奶犢牛的免疫力和抗病力,減少疾病的產生和抗生素的使用。
4 小結
基于本次調研情況,結合斷奶期犢牛飼養和營養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指導建議,通過加強斷奶期犢牛養殖水平,應用科學的養殖技術和疫病防控措施,減少治療用藥的使用,達到犢牛養殖業健康、高效、穩定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黃吉先.斷奶犢牛飼養管理技術[J].畜牧獸醫科學,2019(24):85-86.
[2] 陳昭禹.斷奶犢牛飼養管理措施[J].養殖與飼料,2019(10):28-29.
[3] 郝鵬,楊海濤.斷奶犢牛飼養管理技術[J].畜牧獸醫科學,2020(12):84-85.
[4] 劉淑新.斷奶犢牛飼養管理技術[J].今日畜牧獸醫,2020(7):57.
[5] 王超麗,何開兵,吳妍妍,等.奶犢牛飼養管理技術要點[J].中國乳業,2020(5):39-51.
[6] 邵麗瑋,王曉芳,安永福,等.2018年河北省哺乳犢牛養殖現狀[J].北方牧業,2019(9):20-21.
[7] 張千,李發弟,李飛.斷奶應激對幼齡反芻動物免疫系統的影響及其機理[J].動物營養學報,2016(7):1988-1997.
[8] 張千,羅靜,李飛,等.斷奶應激影響犢牛免疫功能的Meta分析[J].動物營養學報,2019(1):175-187.
[9] R Panivivat,吳慧光.牛床墊料對奶牛犢牛生長性能和健康的影響[J].中國畜牧獸醫,2005(2):15-16.
[10]孫月英.犢牛飼養管理技術[J].畜牧獸醫科學,2019(3):96-97.
[11]哈力木別克·馬勒哈買提.犢牛常見疾病防控措施的研究[J].中國動物保健,2018(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