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詩博
摘要:目前,一些中小學校還沒有開設正式的心理課,在這種情況下,班會課便成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載體。河南省鄭州楓楊外國語學校開展了班級定制心理課活動,改變了傳統的班會模式,心理教師根據每個班級的具體需求,將心理課的模式帶進班會,創新而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優1號生產線”這一主題活動為例,具體闡述了如何開展班級定制心理課。
關鍵詞:班會課;心理課;定制;自主性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2)12-0024-03
心理課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我校還沒有開設正式的心理課的現狀下,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主要陣地,心理教師找到合適的途徑用心理學的方法去幫助更多學生顯得十分重要。鑒于此,我校(河南省鄭州楓楊外國語學校)開展了“班級定制心理課”活動,嘗試從學生參與度高、心理學科理論性強、活動設計可復制的角度探究如何把班會課和心理課有機結合起來。
一、班會課和心理課
傳統的班會課通常用于班級和學生管理,每個班依據學校德育工作的要求或班主任的管理思想制定主題。班主任以管理者和指導者的身份主持班會,常用的教育方法是班主任講大道理、表揚先進、批評落后等,學生大多被動參與。近年來,全社會越來越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發展,班會內容也越來越豐富,不再僅限于單一的班級管理,增加了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逐漸向促進學生全面成長轉變。這與心理課的教學目標有一定的相似性。心理課致力于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開發學生潛在的心理品質。心理課一般結合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和心理需求制定課程主題,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體驗,把課堂交給學生,使學生獲得真切的感受,從而發生心理和行為的改變。心理課的活動設計一般都有心理科學理論作支撐,可操作性、趣味性強,廣受學生歡迎。
“班級定制心理課”是我校在嘗試了幾次將班會課和心理課結合之后推出的活動。具體流程:班主任提前和心理教師預約,溝通本班學生現階段存在的問題、心理需求,并一同商定課程主題、形式和時間。課程主題通常具有一定典型性,反映了學生的普遍需求,例如,大型考試前,班主任們會邀請心理教師去上“考試焦慮”相關的主題課,但因各班學生的具體需求不同,課程的側重點也不同:有的班級側重“減壓”,有的班級側重“潛能開發”,有的班級側重“考試技巧”,這就體現了“定制”一詞的重要性。
二、“培優1號”課程背景
(一)設計思路(見表1)
任老師是我校初三年級一位資深班主任,與其他關注學生考試焦慮的班主任不同,他給出的“定制心理課”的需求是“團建;激發學習內驅力和責任擔當意識;引導學生做事前要先學會做人,全面發展”,最后精簡為四個字:如何做人。任老師的班級共61名學生,可分為8個學習小組,班會時長1小時。
從心理學的視角來看“如何做人”,可以解釋為 “人的全程發展”;從心理課的思路來準備這節班會課,可以將埃里克森心理社會發展八階段理論作為理論支撐;從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的角度來思考,應該讓學生發揮自主性來討論和呈現他們心中“人的發展軌跡”。“‘培優1號生產線”這一主體活動就這樣誕生了,我要求學生每人準備一張A1大小的白紙和8套彩筆,并在課前將桌椅從傳統的排列模式變為討論模式。
(二)“培優1號”生產任務介紹
“培優1號”是SY星球上最接近地球人類的智能星人,遵循人類的受教育和成長軌跡,目前年齡為3歲。近日,SY星球智慧教育總局發布了“培優1號”的培養任務。
8個培優團隊憑借出色的培養方案在全星球10000個團隊中脫穎而出,贏得了“培優1號”在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本科、研究生、工作、退休8個人生階段的培養權利。15分鐘后,“培優1號”總設計師將在SY星球會議室聽取8個培優團隊匯報培養方案。
8個培優團隊需要在白紙上繪制出該階段要解決的問題、培養目標、培養方法、團隊優勢,派出兩名代表依次在兩分鐘內展示,并回答總設計師提出的問題。
我介紹完任務后,學生民主投票,將“培優1號”設定為女性,小組抽簽決定承擔她的哪一發展階段的任務后,便立刻熱火朝天地投入討論。討論過程中,我深入每個小組,對小組分工、成長階段的連接性、解決問題的可操作性、時間的合理把控等方面進行指導。
三、活動設計
(一)合理設置發展階段
埃里克森提出人的一生有8個發展階段,分別對應乳兒期、嬰兒期、幼兒期、學齡期、青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2]。8個時期和8個學習小組在數字上正好對應,但由于初三學生正處于與自身關聯性最強的青少年期,且對學段的感受性強于發展階段,因此,將發展階段轉換為學段,刪除學齡前的乳兒期和嬰兒期,并將青少年期拆成初中和高中兩個學段,將青年期拆成本科和研究生兩個學段。最終的分組為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本科、研究生、工作、退休8個人生階段。
(二)在既定規則里提供自由空間
任務要求學生從解決問題、培養目標、培養方法、團隊優勢四個方面進行展示。通過這四個方面的展示,學生可以很清楚地厘清人在當前這個階段面臨哪些發展問題,該朝著什么方向、以問題解決為導向來實現哪些培養目標,又應該如何落實到具體可行的培養方法上,自己和自己的團隊成員如何協作才能把團隊優勢最大化。
(三)適時提問,引發學生思考
每組展示完畢后,我會以總設計師這一身份向未上場展示的學生提問。當向初中組提問“你是誰”這一問題時,某學生稍作思考,之后用了三句話來回答:“我是我自己;我是我欣賞的人;我是我想成為的人?!彼幕卮鸪浞煮w現了初三學生在“角色同一性對角色混亂”這一矛盾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角色同一性。
四、實施效果
在最終的展示環節,學生提出的很多關鍵詞都和埃里克森的理論有極大重合。例如,在幼兒園階段要培養“培優1號”的主動性;在小學階段,要讓她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自理能力;在初中階段,要培養她獨立、上進的性格,學會明辨是非;在高中階段,要把大學志愿融入學習計劃中;在工作階段,要協調好個人生活、工作和家庭之間的關系;在退休階段,要積極樂觀、優雅地生活,從容應對死亡。
學生對“培優1號”成長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問題有著強烈的共鳴,而自身的角色又必須從“被培養的學生”轉換為“培養者”,從這一角度進行換位思考。這一設置不僅讓學生從“培優1號”的身上體驗人的全程發展,還能讓他們充分體會到父母、老師在培養自己的過程中的心路歷程。
觀點的展示會帶來思想的碰撞。除了“該怎么向父母提出自己的想法”“如何平衡好興趣愛好和學習任務”等和初中生息息相關的話題外,“實踐經驗和學術研究哪個更重要”“職場女性如何協調工作和生育”“變成老人前做些什么才能抵抗孤獨”這些看似和初中生無關的話題,學生們也非常感興趣,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在討論中思考自己未來的生涯規劃。
全部展示完畢后,我向大家講解了埃里克森心理社會發展八階段理論,以此作為結語。此時,學生通過活動,從知識和技能上明白了人在不同發展階段中面臨的主要矛盾;從過程和方法上體驗了人的生涯發展歷程及培養者的良苦用心;從情感態度價值觀上能正視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五、課程反思
在課堂活動設計中,學生的課堂主體性、活動體驗感、科學理論支撐缺一不可。我常對學生說:“你們在課上領悟到的這些道理,沒有一個字是從我嘴里說出來的,但都是我想告訴你們的?!蹦硞€ 學生在課下曾向我說起自己和父母今天返校前還在爭吵,但做完活動任務后,體會到了父母對自己“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心情。
這一活動設計可以適用于多個主題,如在“提高學生學習內驅力”這一主題中,可改為“學科投資路演會”,賦予學生學科教育公司合伙人的身份,給定小組學科背景,要求學生從學科內涵、學科興趣、學科用途、學科創意等方面挖掘學科意義并展示,由班主任作為投資經理給各公司投資虛擬幣。在“什么是朋友”這一主題中,可改為“《小友情》編劇競選賽”,賦予學生編劇的身份,要求學生從主角定位、友情發展線、小說宣傳語等方面闡述“朋友”的定義。
當然,該活動設計還存在很多不足,例如,當兼顧課程時長和學生展示兩個因素時,部分學生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分享完所有內容,未來可以適當減少展示的任務量,讓學生針對一兩個主要問題充分挖掘。初三年級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較強,初一、初二年級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差一些,如果在初一、初二上同樣的課,需要教師適當調整課程形式。
參考文獻
[1]俞國良.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參考(初中)[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2]彭聃齡. 普通心理學(修訂版)[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李慧生.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新探[J]. 課程·教材·教法,2006,26(7):65-68.
[4]蘇香妹. 生成性主題班會課的教學策略[J]. 教學與管理(中學版),2007(3):29-31.
[5]麥從心. 班會課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5(24):50-51.
編輯/于 洪 終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