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靚
摘要:生態倫理問題在當代藝術設計中已經成為重要議題,將當代設計放入生態議題的范疇中,但卻趨于符號化,以至于泛濫。本文將從生態倫理的視角下對快遞包裝設計進行簡要分析,結合相關案例剖析快遞包裝領域內造成的資源浪費、材料污染等與生態倫理觀相悖的問題與現象,總結生態倫理觀下快遞包裝設計的基本原則與方法,從而促進快遞包裝設計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生態倫理;快遞包裝設計;減量化
中圖分類號:TB4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400 (2022) 02-0063-04
An Inquiry into Express Packaging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Ethics
ZHAO Liang(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412000, China)
Abstract: As ecological ethics has risen as an important issue in contemporary art design, contemporary design falls into the category of ecological issues. However, such an issue is increasingly symbolic to an excessive extent. This paper probes into express packaging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ethics. By referring to cases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and phenomena contrary to ecological ethics in express packaging, such as resource waste and material pollu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express packaging design under ecological ethics, in an effort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xpress packaging design.
Key words: ecological ethics; express packaging design; reduction
1 生態倫理觀
生態倫理觀又譯為“環境倫理學”,最早是由西方傳入,主要是指人類在自然生態環境中進行生產生活等實踐活動時所形成的倫理關系和調節原則。英國學者A·利奧波德曾明確指出:“生態倫理觀就是主張承認和尊重生物和一切自然存在的道德權利,創建人與自然關系的新的價值觀念”。而我國自古便有著以“參贊化育”為主旨的儒家生態倫理觀、以“道法自然”為內核的道家生態倫理觀和以“眾生平等”為要義的佛家生態倫理觀等傳統的生態倫理觀念,重在強調人地關系的和諧永續與互利共生,整個社會階級的穩定繁榮。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社會發展至今,可持續發展、綠水青山、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生態倫理觀點,是對傳統生態倫理觀的繼續深化拓展,也是結合現階段世界潮流與我國發展實際的必然要求。無論是社會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各個生產生活領域都應遵循生態倫理觀的指導,踐行新時代人與自然環境互為促進的積極互動,履行人類在生態倫理尺度中的基本原則和道德,實現各行各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2 快遞包裝中存在的生態倫理問題
近十年來,在社會經濟尤其是電子商務經濟的大力推動下,快遞包裝伴隨著商品經濟實現了飛速蓬勃的發展。據統計2020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833.6億件,同比增長31.2%,全國人均快遞包裹量近60件,約為全球平均水平2倍。由此可見,快遞包裝的發展勢頭迅猛且與民生關系緊密,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其造成的社會影響與資源環境問題卻也日益嚴重。隨著近年來快遞包裝業的高速發展,過度包裝造成資源浪費的現象、廢棄包裝未能得到有效回收利用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等屢見不鮮,成為影響社會、民生、生態環境綠色發展的嚴重阻力之一,而且繁復夸張的快遞包裝設計和包裝所用的不可降解、非循環的一次性塑料等有害包裝材料等造成的問題,會誤導整個社會夸張、腐敗之風盛行,不利于快遞包裝行業整體的良性循環與發展。
另外,做為生產企業、快遞包裝設計方和市場監管、政府監督等相關社會群體也應強化生態倫理觀念,建立健全責任意識,完善各項生態與人和諧關系機制的長效維護,號召全社會層面對綠色消費、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和高效率回收利用等方面的積極行動與習慣養成,杜絕快遞包裝的設計過度或設計無用等問題。
3 生態倫理視角下快遞包裝設計原則
3.1 減量化的設計策略
減量化的快遞包裝設計理念是在綠色設計這個宏觀的理論背景下的拓展外延,其基于從減少資源消耗與提高能源利用率的角度出發,但須滿足快遞包裝的保護、安全等基本功能實現的前提要求下,盡可能將快遞包裝材料使用率降至最低,以達到快遞包裝產業可循環、可共享、可回收的綠色應用與發展。
尤其是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公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簡稱:新限塑令),針對禁止部分塑料制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推廣塑料制品的替代品;規范回收與利用環節;健全法律法規制度和強化相關組織實施幾方面給出了明確要求,是近十年來對包裝生產領域等相關行業資源的有效利用與實施替換方案的最嚴把控,此舉措便意味著我國當前在生態倫理觀的指導下,對包裝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減量、綠色的要求與計劃,而且在快遞包裝的相關政策與標準中,已數次提到“快遞包裝減量化”的關鍵詞,主張生產企業與包裝設計方從包裝材料、包裝結構、使用周期等角度對快遞包裝的設計生產實行減量化的設計對策。
3.1.1 包裝材料

《關于加強快遞綠色包裝標準化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提到,“據估算,我國快遞業每年消耗的紙質廢棄物超過900萬噸、塑料廢棄物約180萬噸,并呈快速增長趨勢”,因此快遞包裝材料在使用過后如何進行高效的回收與資源再利用問題是關乎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據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統計,我國自2006年開始全國范圍內因快遞包裝廢棄物處理產生的碳排放量在逐年激增,不論是焚燒、填埋等處理方式都會對自然生態環境與人類生存環境造成不可逆的負面影響,這與當前全球號召的碳中和、碳達峰的“雙碳”目標相違背,是對生態倫理尺度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進程的阻礙。因此,快遞包裝材料需要采取減量化的設計手段,減低快遞包裝材料中不可降解、不利于循環的一次性材料占比;通過加大科研技術的研發與資金投入,對快遞包裝材料進行改進甚至是創新,鼓勵新型環保綠色的生物基、植物纖維材料等應用與推廣。
3.1.2 包裝結構
快遞包裝結構是為考慮實現快遞包裝保護與安全的基礎功能為前提而設計的,鑒于快遞包裝區別于其他包裝類別,其首要的功能便是為保護包裝所承載的內容物的性質穩定與運輸安全,在此基礎上才能考慮用戶的使用體驗、包裝的回收處理循環等問題。因此,在快遞包裝的結構設計中要避免結構功能的重復、內部結構附件的繁冗等問題,從生態倫理的視角下對包裝結構的設計秉持著減量化的基本理念,思考如何實現包裝結構形態上的共享、功能上的合并、使用價值的最大化等問題。例如,拉鏈紙箱“一撕得”正如其名,將快遞包裝的開啟方式與包裝附件膠帶實行了功能上的有機融合,拉鏈封口處的波浪形模切口易于撕拉的拆卸方式,符合人體工學的基礎上也兼具顯竊啟的包裝功能結構,實現了包裝結構與功能上的減量化設計。
3.1.3 使用周期
快遞包裝作為包裝的子集,同樣面臨著用后即棄造成的資源浪費與如何有效回收處理的嚴峻問題,因此,在保證快遞包裝使用質量恒定的前提下盡可能在包裝材料、包裝功能、包裝利用率上優化其最大開發度,延長最佳使用期限,實現快遞包裝的循環使用、共享使用,以此來減低包裝的廢棄頻率,達到快遞包裝秉承生態倫理觀念下的減量化設計與應用。例如近年來出現的循環快遞包裝和共享快遞包裝就是在生態倫理觀念指導下所提出的快遞包裝延長使用周期,實現包裝高效循環運轉的減量化設計方案,像蘇寧物流已在多個城市推廣的共享快遞盒,采用環保包裝材料,質量輕巧且兼顧無害,可以實現100%回收再循環;還有菜鳥網絡應用“循環盒+生物基塑料袋”的包裝方式,結合B2C綠色物流模式,實現快遞包裝自主簽收和自主再利用的物流循環模式??梢娍爝f包裝結合可循環回收利用的良性模式,加上社會各部門的相應配合,可以實現包裝使用周期的延長,包裝資源與能量的減量綠色。


3.2 設計師的生態倫理觀念
早在帕帕尼克《為現實生活而設計》一書中就提到,他認為我們周遭的事物都是由設計師創造的,設計師在市場銷售和用戶滿意度方面不單單只是起到“美化”的作用,同時應強調設計師的社會及道德倫理價值。因而,設計師的個人修養和其作品的優劣,直接影響著人們的設計審美意識,引導和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無形中對大眾進行著設計美育,這便要求設計師們自覺肩負起設計的責任感和倫理道德感。作為包裝設計師,更應自覺秉承維護生態自然與人類和諧共促的設計理念,其中不僅要蘊含著對萬物的尊重與熱愛;更應追求便捷、高效、簡約、可持續的包裝設計原則。
3.3 消費者的生態倫理觀念
快遞包裝的最終使用終端指向的是消費者,消費者會直接決定快遞包裝是否丟棄成為廢品還是將其做二次開發使用,因此設計師不僅要在此環節給予消費者將包裝循環再利用的充分空間與提示,也需要消費者自身具備一定的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意識,不論是在回收獎勵機制的刺激下還是消費者自身廢物利用、廢物改造的創新思維與環保思維的培養,都能實現快遞包裝功能價值的最大化挖掘和快遞包裝循環利用的長效機制。
4 結語
在生態倫理觀下,政府、生產企業與消費者等各個社會群體都應響應資源節約、生態環保、循環共享的快遞包裝生態價值觀念,全社會范圍內挖掘深層次設計與人類可持續發展、生態和諧共贏的新關系。生態倫理觀下的包裝設計應多聚焦于人文關懷、引領新的觀念輸出,杜絕視覺污染、功能冗余,應與時俱進,引領潮流,服務大眾,解決問題,促進社會政治、經濟、環境、人文的協調發展,建立良性生態設計環境。
參考文獻:
[1] 鄭皓.美國生態學馬克思主義析評——福斯特和奧康納生態思想比較[J].赤子(上中旬),2014(09):20-21.
[2] 本刊訊.生態環境部:力爭到2020年年底前基本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J].中華紙業,2019,40(07):8.
[3] 柯善軍.可持續發展戰略下企業的設計模式研究[D].重慶大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