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放/文
美育是培養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的一種教育,“是一種對人的全面教育,是為實現崇高的理想、充分發揮人的潛能,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特殊教育”。產品設計專業的學科性質決定了其教學實踐與審美行為。作為審美教學的前沿,產品設計專業本該將美育理論自然融入教學實踐中,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國內不少高校在藝術設計教學活動中存在著美育缺失與美育偏差的問題。本研究針對這些問題,結合課題組成員的美育教學實踐經驗,以《文創產品設計》課程為例,研究如何將美育滲透于高校產品設計專業的教學活動中,力求走出一條美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結合的探索之路。
在人的全面發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美育是引導人們在對形式和內容相統一的美的感受、鑒賞和創造中,激發和豐富他們以情感、想象為核心的審美經驗,發展他們創造的能力,提升他們的審美情趣,發展他們創造美的能力,促進他們身心和諧、自由發展的教育。
蔡元培先生指出: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于教育,以陶養感情為目的者也。美育者與智育相輔為行,以圖德育之成者也。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歷了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的階段,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生群體是最容易接觸并接受新事物、新理念的群體。傳統文化的教育和審美教育也變的越來越重要,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力、鑒賞力和創造力,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響。
產品設計專業是一門集人文藝術和工業技術為一體的綜合性學科,產品設計人才應該屬于復合型人才的范疇,產品設計教學實際上也應該是一種綜合性的學科教學,需要充分關注到工業科學技術,也需要關注到人文美學方面。
我國工業(產品)設計專業的開設和興起是在改革開放之后,產品設計專業在國內還是一個比較年輕的專業。隨著我國經濟的崛起,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的消費結構、消費習慣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市場需要更多的專業設計人才,產品設計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近年來,國家對產品設計產業和技術創新的重視及大力扶持,我國產品設計產業將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但在這個過程中,產品設計專業教學還存在一些不足和待改進之處,審美的缺失就是目前產品設計專業教學中存在的重要問題。
美育是培養學生審美觀和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的一種教育,“是一種對人的全面教育,是為實現崇高的理想、充分發揮人的潛能,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特殊教育”。產品設計專業的學科性質決定了其教學實踐與審美行為息息相關。
作為審美教育的前沿,產品設計專業本該將美育理論自然融入教學實踐中,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國內不少高校在藝術設計教學活動中存在著美育缺失與美育偏差的問題。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教師和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不了解,同時也缺乏對傳統文化探索的興趣。
(2)教師和學生對中國傳統審美鑒賞力不足,不知道如何欣賞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學,以膚淺的角度去審視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學,缺乏文化自信。
(3)美育教學并沒有滲透專業教學的方方面面,只是浮于表面,只表現在對產品造型設計的形態美感上,對內涵的挖掘不夠深入,使得美育浮于表面,缺乏內部的核心支撐。
文創產品就是文化創意產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隨之而來的精神消費需求的提升,僅僅是功能的設計很難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情感訴求,文化創意設計在滿足人們情感訴求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國臺灣地區的文創產業比大陸起步早一些,臺灣文創發展勢頭較好,取得了較高的經濟利益,隨后大陸文創也逐漸發展起來,并且迅速發展。近幾年來,在各大設計展和各設計平臺上,文創設計占據了很大一部分比重,曝光率劇增,也吸引了很多眼球和好評,這些文創設計也從小眾的愛好變成了大眾可以帶回家的產品,逐漸走進尋常百姓家。目前以上海為例,文創產品發展勢頭良好,不同種類不同主題的文創產品已逐漸出現在上海的各大商業區域,旅游區域和文創中心展示和銷售。圖1就是出現在上海臨港一家書店的文創產品——AIT CARD品牌的上海主題立體手撕記事本(3D紙雕便簽)。

圖1 上海主題3D紙雕便簽
該文創產品選取了上海的元素——上海特色建筑剪影,同時我們也可以購買到中秋主題(如圖2)、故宮聯名主題等不同主題和樣式的3D便簽本。

圖2 中秋主題立體3D紙雕便簽
經由文化創意來加值設計,并通過“ 情感化”的設計來滿足人們的情感訴求,是文創創意設計的主要目標導向。文創產品不限于旅游紀念品,也不完全等同于衍生品。在產品設計中,一個好的文創產品不但要有功能屬性,更要有精神屬性。
產品設計教學中,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與途徑進行美育教育,培養、訓練、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如果從設計教育的角度來解讀蔡元培的“美育”思想,美育的目的在于陶養感情。作為在中國現代設計教育啟蒙階段最早引入西方設計思想的人物之一,蔡元培以他開闊的視野和遠見卓識的洞察力,意識到工業社會的發展,僅僅依靠技術是不夠的,還必須要有藝術的參與。蔡元培的美育觀,根植于中國美學的“賞物”傳統。
美育應用于文化創意產品教學的實踐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1)學習和探索“文化”,深入探索中國文化,以及中國文化中蘊含的美學價值。
教師要啟發學生,培養產品設計專業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培養學生站在美學的視角下形成價值觀和審美能力,表現在啟發和鼓勵學生深度學習和探索中國傳統文化,在教學中潛移默化地植入傳統文化的探索和學習,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鑒賞能力和敬畏之心。同時通過一系列美育的滲透,提高民族的文化自信。
(2)能夠挖掘傳統美學與現代美學之間的差異,能夠融合民族美學與世界美學視野為一體。培養學生的多元性、批判性,同時具有包容性和兼容性,多角度多方位的學習和探索美的內涵和表現。
(3)學習創意的表達方式并選擇合適的方法來傳達“文化的創意”,創造性的將產品和文化相結合,功能屬性和精神屬性相結合,在形式追隨功能的基礎上,通過“ 情感化”的設計來滿足人們的情感訴求,達到物質屬性到精神屬性的升華,功能屬性到文化屬性的升華,實用性到情感性的升華。
(4)培養審美思維與培養創新思維相結合,是營造知識更新迭代的主導路徑。創造性思維能力是審美創新、創造的主導。將審美教育和創造性思維進行更好地融合,讓審美成為創新思維的核心支撐。建設產品設計專業審美素質、審美視野以及審美訴求的表達,著重對學生的藝術想象力、審美判斷力、邏輯能力的培養。
(5)讓美育教學滲透在產品設計專業教學的方方面面,不僅只表現在對產品造型設計的形態美感上,要深入對內涵的挖掘,培養學生多元、和諧的平衡向心力。在教學中提高人文精神素養,體悟美育的魅力,讓教育不只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培養創造性素養的人格力量,塑造審美人格的和諧本源。將審美人格教育作為核心目標,發揮專業特點和優勢,將美育內容有機整合,增強課程的綜合性和美育文化傳播的新內容,實現審美訴求在教學發散過程中創新思考的探索與開發。
在本節筆者將分析3件《文創產品設計》課程中的學生作業。通過對作業的分析,來進一步闡述美育在產品設計專業教學中的應用。
(1)天壇雨傘(獲得2021 立達設計獎·首屆國際大學生校園設計大賽— —網絡人氣獎)(見圖3)。

圖3 《文創產品設計》課程學生作業——天壇雨傘
文創背景介紹:天壇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地處原北京外城的東南部,故宮正南偏東,正陽門外東側,是明、清朝兩代帝王冬至日時祭皇天上帝和正月上辛日行祈谷禮的地方。1998年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天壇以嚴謹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構造和瑰麗的建筑裝飾著稱于世。天壇充分顯示出古代中國建筑工藝的發達水平。
作品分析:該雨傘的設計運用了天壇中祈年殿的外形,雨傘的傘柄等細節上也運用了建筑的元素和特色。該文創設計是將傳統建筑文化與雨傘這一載體進行充分結合。是中國建筑文化和傳統審美品味的傳承與延續,是傳統中式審美在現代家居日用品上的一次很好的體現。
(2)貞觀馬克杯——西安帝王主題文創產品(見圖4)。

圖4 《文創產品設計》課程學生作業——貞觀馬克杯
文創背景介紹:貞觀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間的出現的清明政治,經濟復蘇,文化繁榮的治世局面。唐太宗繼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國策,并進一步將其發揚光大,運用道家思想治國平天下。
作品分析:該設計以李世民的朝堂畫像為元素,提取了古代帝王的形象做馬克杯的設計,設計時簡化了皇帝的造型和表情,馬克杯的杯蓋部分提取自幞頭的元素與造型。幞頭是中國古代,特別是唐朝的男子最常佩戴的“帽子”。幞頭最初是古代男子用來裹發的頭巾,后來發展成有骨架的烏紗帽。唐朝皇帝李世民穿常服時喜歡佩戴幞頭。很快,人們開始效仿皇帝,幞頭也成為唐朝最常見的帽子。由于這部分的傳統文化具有一定科普教育意義,所以將“幞頭”作為馬克杯杯蓋設計的主題元素,并將幞頭的造型與功能相結合,讓幞頭部分可以放置手機,讓杯蓋可以作為手機支架使用。杯身取自李世民的龍袍元素,使用了黃色和龍紋的元素。人們在使用這件馬克筆的時候,既能體驗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又能通過李世民皇帝的帝王形象來構建自己的“個人形象”。
(3)七寶老街小吃&皮影書簽(獲得2021 立達設計獎·首屆國際大學生校園設計大賽— —百名杰出設計師獎)(見圖5)

圖5 《文創產品設計》課程學生作業——七寶老街小吃&皮影書簽
文創背景介紹:七寶老街位于上海市閔行區七寶古鎮的新街青年路傍,漢起形成,到宋初發展、明清繁盛,已有1000多年歷史。七寶古鎮同屬江南太湖流域的千年古鎮,風景如畫,典型的城中之鎮,又是離市區最近的古鎮。在七寶,最為受當地人推崇也是最負勝名的當屬白切羊肉。而這白切羊肉也是七寶最負勝名的美食名片。除此之外,七寶的典型美食還有肉湯圓、豬蹄、臭豆腐、蟹粉小籠、海棠糕和生煎。
作品分析:這款七寶老街旅游紀念品塑封書簽設計選用了七寶皮影和老街小吃的形態結合。以彩繪為主,故顯得清秀亮麗,造型夸張生動,具有強烈的裝飾效果,且有濃烈的民族風格和民俗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臭豆腐等小吃在日常生活中就深受著游客的喜愛。書簽搭配傳統的七彩流蘇,呈現顏色的碰撞。這款書簽可以在看書時方便記錄閱讀進度,掛在背包上當小掛件,用夾子夾起來做裝飾,整體設計美觀大方,同時也體現了該地區的風土人情,傳承和弘揚了七寶古鎮的傳統文化。
美育的思想承繼著中國文化傳統,并在當下文化創意產業的背景下煥發出蓬勃生機。產品設計專業的教學需要“美育”,因為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的內涵需要美育的支撐。同時,美育可以提高《文創產品設計》中學生的審美水平和人文素養。近年來,國家大力倡導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對中國的產品設計教育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產品設計專業的教學要培養學生站在美學的視角下形成價值觀和審美能力,深入探索中國文化,以及中國文化中蘊含的美學價值,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同時能夠使民族美學與世界美學視野融為一體。產品設計教學中的美育要培養學生的多元性、包容性,訓練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學習和探索美的內涵和表現,培養審美思維與培養創新思維相結合,同時讓美育教學滲透在產品設計專業教學的方方面面,不僅只表現在對產品造型設計的形態美感上,讓教育不只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培養創造性素養的人格力量,塑造審美人格的和諧本源。■
引用
[1] 王毅棟.美育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和實施途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33):41-42.
[2] 張文文.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與美育結合的實踐探索[J].藝術科技,2014(7):14-15.
[3] 李戎.美學概論[M].齊魯書社,1992.
[4] 張琪.從“造物”到“賞物”: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在當下文化創意設計中的價值體現[J].藝術生活-福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20(4):33-40.
[5] 葉軍.基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美育實踐與探索[J].中國包裝,2019(10):81-83.
[6] 賈衛.論產品設計專業教學過程中的美育滲透[J].美術教育研究,2021(6):112-113.
[7] 田瑾,孟慶軍.美育視域下設計教育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新探索[J].河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6):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