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楠/文
我國央視紀錄頻道正式開播于2011年,起步較晚,還處于品牌建設階段,能形成品牌效應的作品數量還有待提升。而國際紀錄片的主流市場業已形成,其中就包括日本放送協會(以下簡稱NHK)。作為亞洲紀錄片行業領頭羊,NHK擁有日本國內外廣大的受眾基礎和良好聲譽。其紀錄片作品大多選題新穎、制作精良、題材廣泛,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本研究將選取部分NHK優秀紀錄片,從選題、內容以及表現手法上分析其發展特點,期待為我國紀錄片的發展和傳播提供有益借鑒。
以《紀實72小時》為例,這是由NHK出品的優秀人文系列紀錄片,從2006年開播至今,已連續十余年在NHK被評為觀眾滿意度第一的紀錄片。《紀實72小時》的創意就是在一個地方連續拍攝72小時,對遇到的人進行采訪,傾聽他們的故事。整個節目是由時間、空間,以及進入這個時空里的人組成,規則是要求絕對真實的拍攝和順時取材。新穎的構思從一開始就吸引了國內外觀眾的眼球。NHK出品的頗具創意的紀錄片還有《像烏鴉一樣喝水》《出租車星球》等,獨特的創意成為節目的文化符號和品牌特征,通過長期的品牌構建,在國內和國際傳播領域都占據了優勢地位。
2021年末,《紀實72小時》欄目組揭曉了該年度最受觀眾喜愛的節目,排在前三的分別為《大醫院里的小便利店》(以下簡稱《便利店》)、《銀座零食店狂想曲》(以下簡稱《零食店》)及《北九州的百年老市場》(以下簡稱《老市場》)。本節將以這三期內容為例,剖析該紀實欄目平民化視角特點。
《便利店》以神奈川縣鐮倉市內一家大型醫院里的小型便利店為取景地,對光顧便利店的顧客進行了采訪。透過節目不難發現,小小的便利店已經化身為一個能夠暫時隔絕醫院內緊張氛圍,放松身心的“加油站”。醫護人員、患者及家屬到了那里都可以短暫忘記疲憊或病痛,放空一下,補充能量后再重新回到工作崗位、回到與疾病抗爭的現實中去。對他們來說,醫院既是痛苦的地方,也是充滿希望的地方。
《零食店》為銀座繁華地帶的一家批發零食店,零食主要是作為下酒小菜供人們食用,往年周邊的酒吧、餐飲店都會大批量購買這家零食店的商品,現在受疫情影響,周邊店鋪大多不景氣,來零食店購物的顧客多為個人購買。有人為犒勞辛勤工作的自己;有人買給久違的親人;有人幫上司購買。透過店員與顧客的交流,能夠感受到這家小店的溫情與周到,也一同走進了客人們的人生故事。
位于北九州的《老市場》擁有百年歷史,狹長的街道兩旁,商鋪鱗次櫛比。清晨,店家們會早早地來到店鋪,提前做好開店準備,并一直忙碌到傍晚。面對形形色色的客人,店家大多會和其親切地攀談。主顧們也很喜歡這樣舒心的購物環境,甚至有人會特意定期從很遠的地方趕來購物。“老市場”不再是單純的買賣場所,更是人與人溝通、交流的紐帶,紀錄片凸顯了北九州的百年老市場充滿人情味的一面。
以上被評為年度最佳的三部作品都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普羅大眾的人生百態,就短暫交匯在這里,受采訪者將自己的故事娓娓道來。平民化的視角讓紀錄片看起來平淡卻樸實。這份樸實,甚至跨越了國界,讓這檔節目在國外也備受喜愛。2018年騰訊購買該節目版權,并自主拍攝了中國版的《72小時》。充分證明平民化視角更符合觀眾個人本位意識,容易引發共鳴,成功拉近與觀眾的距離。
上述三期節目,從側面影射出日本社會兩大現實問題:新冠疫情對人們工作、生活帶來的巨大影響以及持久的日本老齡化社會現狀。
持續的疫情給不同年齡段及各行各業的人帶來很大影響。在醫院,醫護人員無論在工作中還是閑暇休息時都要戴著護目鏡及厚重的防護口罩;銀座商業街上原本繁華的商鋪現在都門可羅雀;北九州老市場,很多商鋪深受疫情影響,在客流稀少的日子,下午四點半就陸續打烊了。
日本社會老齡化問題凸顯,無論是《便利店》中的患者或家屬、《零食店》中的顧客還是《老市場》中的賣家與買家,老年人都占據了很大比例。
然而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紀錄片中的日本百姓呈現出堅韌的生命力和積極向上的精神:出生于神戶的女實習生,由于歷史上阪神大地震的前車之鑒,很小就開始接受如何應對災害的教育,逐漸堅定了要從醫的夢想;由于交通事故造成腿部受傷的男孩,坐在輪椅上,看世界的角度發生了變化,學會了感恩,也深深體會到了殘疾人的不易,決心病愈后要主動幫助有需要的人;人到中年的女兒記掛獨在家鄉的母親,受疫情影響母女倆好久未見,于是通過購買母親喜愛的零食來緩解獨居老人的不安;76歲的女性,在丈夫早年去世后開始接手經營酒吧,3.11地震和疫情都沒能阻擋她前進的腳步,小小的酒吧寄托了她對丈夫的思念與責任;開水果店的夫妻,丈夫88歲妻子75歲,二人忙碌一整天,臨下班還要給不能來店的主顧們郵寄水果。夫婦二人都覺得開店并不累,只要呆在市場里,和前來購物的顧客說說話就會變得充滿活力。
老年人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受訪眾人積極應對抗疫情的決心讓人印象深刻。紀錄片中雖然沒有明示上述兩個社會問題,卻可通過片中人們所說所做所想引發觀眾思考, 充分發揮了紀錄片作為電視媒介的使命,為我國紀錄片發展提供了良好借鑒。
《行家本色》欄目于2006年開播至今,是由NHK電視臺拍攝的人物類電視紀錄片,迄今已聚焦了近400位各行各業優秀人士的成長歷程。其中,既包括世界聞名的動畫大師、美國職業棒球選手及著名演員,也包括各行各業默默打拼、大放異彩的外科醫生、教師、翻譯官、保潔員等。通過紀錄他們真實的工作狀態和內心獨白等來激發觀眾的共鳴。
宮崎駿老先生作為動畫界的傳奇人物,身兼畫家、導演、編劇等數重身份,多次獲得國際大獎,作品深受世人喜愛。即便擁有如此才華與造詣,他仍會毫不猶豫地否定自己幾近完美的畫作與思路,精益求精,完善自己,將作品視為自己的孩子來細心呵護。最后他說,動畫是因為自己真心喜歡才會一直做下去,精神動力才是最重要的。
作為心臟外科醫生天野篤年均參與400余臺手術,總成功率高達98%。他曾為日本天皇主刀,更是無數患者生的希望。這位日本心臟手術第一人,30年來一直堅持每周只回家一天,其余六天都在醫院的辦公室過夜。為了反復檢查患者的數據,假想手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所有情況,提前準備好應對措施。他說:“只要忽略了任何一點就是我的失敗,我不愿出現這種情況,手術成功的必然性是由自己創造的”,“對待工作一心一意,我只是在忠實地履行著自己的天職。”
從事翻譯工作47年的長井鞠子,至今仍是活躍于日本外交界的頂級譯員,參與各大領域國際會議、深受世界各國領袖青睞。她成功的秘訣就在于“每一次正式翻譯前都要做好充足準備”“努力和準備工作永遠不會背叛你”提前閱讀資料、提前制作單詞本、提前了解相關術語在雙語中的說法,以及思考怎樣翻譯才能做到讓聽者更加容易理解等。她認為“專家”就是在自己認定的道路上堅定前行的人。認真對待每一次“戰斗”,毫不懈怠準備工作。
人物紀錄片一直占據NHK出品紀錄片總量的很大比重,塑造和傳播具體、生動的國民形象也是NHK作為國家級公眾媒體的一個重大使命。《行家本色》這樣的欄目,就可以通過大量播放同主題精英題材紀錄片,用一個個鮮活的實例將“匠人精神” 這樣的國民形象、民族精神逐漸固化,提升傳播效果。
日本每年都要制作大量關注國際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等類型紀錄片。其中《奇跡時刻》《京杭大運河》等就是日本關注世界各地著名人文景觀的系列紀錄片代表作。該類紀錄片涉及到跨文化傳播領域,思想本位不同可能會帶來主觀偏見,關于這方面內容將在后繼研究探討,本章僅針對該類紀錄片可供我國借鑒的優點展開討論。
《奇跡時刻》系列紀錄片,旁白以“客人”身份 的“他者”視角來講解,而主人則是當地居民。以《意大利阿馬爾菲》一集為例,阿馬爾菲當地居民講述了大自然帶給他們的恩惠,山和海給當地人帶來了豐富資源和美麗風景,這些都是豐富的拍攝素材。種植檸檬的吉基諾一家,種植葡萄的拉斐爾,制作魚露的能手特蕾莎,從事旅游業的安東尼奧一家,以及開家庭餐廳的佩皮諾一家,構成了這期節目的主角。水果的采摘、漁民的豐收、魚露的制作、各種時令食材的烹飪,以及海邊家庭餐廳的歷史介紹等,影片在佩皮諾一家其樂融融享用美食的場景中結束。
不難發現,一幀幀精美的畫面背后,鏡頭關注的焦點還是當地居民的工作與生活。整部紀錄片敘事巧妙結構完整情節飽滿,突出了阿馬爾菲居民對大自然對工作生活的熱愛以及與 家人間濃濃的親情。
以《京杭大運河》為例,主要以京杭大運河為主線,邀請日本知名影星田邊誠一擔任主持人出境,沿運河逆流而上,從杭州到蘇州再到揚州、聊城,最后到達北京紫禁城,實地探訪沿岸人民的生活,感受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
兩處細節值得關注,首先是節目沒有平鋪直敘,而是采用設問的方式引領觀眾去找尋答案。為什么要將杭州和北京相連?為什么要建設如此大規模的運河?山東聊城地勢很高,在沒有馬達驅動的年代,船舶是如何順利通過的?這些問題的設置既可以自然地推進進度,使影片脈絡清晰,而且還可以有效激發觀眾邊看邊思考的熱情。
第二處細節為在介紹中國隋朝和日本飛鳥時代的交集時,在講述蘇州船點的由來,以及在講述空海和尚作為隋唐史東渡的故事時,加入了簡明動畫,使得原本有些枯燥的歷史故事新鮮生動起來。
為本國人民介紹古老的中日淵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促進中日關系發展。在主持人走訪過程中一個個問題迎刃而解,環環相扣推動了情節發展。田邊從完全不了解大運河到經過親身體會而發現沿岸人民生活由于運河的存在而繁榮,最終感嘆,京杭大運河好比是貫通中國的一條大動脈。整體敘事細節到位,條理分明。
…………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對外傳播能力的重要任務,而中國紀錄片的對外傳播正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渠道。我國紀錄片多側重于宣傳教育,取長補短的方式可以助力我國的紀錄片加速發展。本研究為我國紀錄片今后發展提供了幾點建議:主題立意要新穎,樹立中國紀錄片的品牌效應;通過完整的敘事,啟發觀眾挖掘其深層次的人文內涵和文化品質;明確受眾目標,選擇用合適的視角去觀察及反映社會生活;合理安排結構,注重捕捉細節。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紀錄片產業也會大步前進,有責任也有能力向世界展示出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引用
[1] 曾蘭平.我國電視紀錄片的生存困境及原因分析[C].中國高校影視學會第十五屆年會暨第八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2016:96-101.
[2] 李昕婕.淺析日本NHK紀錄片的創作風格 [J].視聽,2018(11):48-49.
[3] 陳楚婷.紀錄片《紀實72小時》中日兩版創作比較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