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孫中洋,夏海麗
鹽城市婦幼保健院放射科,江蘇鹽城 224000
卵巢囊腺瘤是臨床女性十分常見的一種疾病, 即女性盆腔內上皮出現良性腫瘤,好發于30~40 歲女性群體,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健康均造成不良影響[1]。 卵巢囊腺瘤的內部存在差異,如漿液、黏液、膠質等,根據腫瘤的性質、大小等采取的治療方法也存在差異,因此,找尋一種準確、快速且有效的鑒別診斷方式至關重要。 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磁共振成像技術不斷發展且完善,被廣泛用于多種疾病的鑒別診斷中,其優勢在于結果準確、影像清晰、操作便捷,能夠為臨床提供影像支持[2]。 因而,深入研究MRI 鑒別診斷卵巢囊腺瘤具有重要臨床價值。該文針對2019 年5 月—2021 年6 月該院收治的50 例卵巢囊腺瘤患者為例,分析MRI 鑒別診斷的結果及影像,現報道如下。
針對該婦幼保健院收診的卵巢囊腺瘤患者50 例進行觀察分析,年齡22~69 歲,平均(45.41±1.37)歲;入院時28 例患者主訴腹脹,8 例患者主訴存在尿頻、尿急情況,11例患者主訴腹痛,6 例患者存在月經不調史,20 例患者腹部可見包塊。 所有患者均同意參與并配合該次診斷研究。該次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所有患者均采用超聲及MRI 檢查, 超聲檢查設備選用飛利浦CX-50 超聲診斷儀, 對患者進行腹部及陰道超聲檢查,其中腹部超聲探頭頻率設定為3.5 MHz,陰道超聲探頭頻率設定為5.0 MHz, 先進行腹部超聲掃描,后套好避孕套,經陰道掃描患者子宮、雙側附件。
MRI 檢查過程為:所使用的設備為西門子AERI 超導型大孔徑MRI 儀, 設備運行時的磁場強度應設定為1.0~3.0 T。 患者進入檢查室內后叮囑其摘除身上所有的金屬制物品,包括假牙、眼睛等常用隨身物品,并指導其取平臥仰臥位于檢查臺上, 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是否給予軀體束縛, 針對老年群體或依從性較差群體必須采取束縛措施,以免檢查過程中因誤動導致影像拍攝失敗。 檢查過程中分別取常規軸位、 矢狀位SE 的T1 加權成像、 矢狀位TSE 的T2 加權成像,并針對脂肪抑制序列進行掃描,其中T1 成像為TR500、TE12;T2 成像為TR300、TE96, 整體掃描時層厚設定為7~9 mm,同時給予平掃、GdDTPA 增強掃描。
以手術病理結果為標準,分析MRI 診斷準確率,對比探討MRI 與超聲診斷敏感度、特異度,敏感度=真陽性例數/(真陽性例數+假陰性例數)×100.00%。 特異度=真陰性例數/(真陰性例數+假陽性例數)×100.00%。并歸納總結不同卵巢囊腺瘤患者超聲與MRI 影像表現。
采用SPSS 26.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 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病理診斷,50 例患者中,21 例患者為漿液性囊腺瘤,20 例患者為黏液性囊腺瘤,2 例患者為交界性囊腺瘤,1 例為囊腺癌,2 例為卵巢囊腫,2 例為黃體囊腫,2 例為巧克力囊腫。MRI 診斷準確率為98.00%,與病理診斷準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MRI 診斷準確率明顯高于超聲診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 種檢查方法診斷準確率分析[n(%)]Table 1 Analysis of diagnostic accuracy of three inspection methods[n(%)]
MRI 診斷敏感度、特異度均明顯高于超聲診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MRI、超聲診斷的敏感度、特異度對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MRI and ultrasound(%)
通過超聲技術診斷, 卵巢囊腺瘤良性患者超聲特點為:邊界清晰、囊壁完整。 18 例漿液性囊腺瘤患者內部無明顯回聲或呈低回聲狀,無血供囊液;18 例黏液性囊腺瘤患者內部囊液呈云絮狀,質地較為黏稠,少數患者可見明顯分割線或實性壁結節,一些患者囊壁呈突起狀,可見鈣化影,所有患者后方回聲衰弱,可見少量血流信號。 通過血流測量,患者Vmax 范圍在0.66~1.16 cm/s,RI 值范圍在0.50~0.87。 交界性囊腺瘤患者囊壁不完整,內部回聲較為雜亂,囊液較為渾濁,且囊壁、囊節存在豐富血流信號,通過血流測量,患者Vmax 范圍在0.55~0.80 cm/s,RI 值范圍在0.34~0.60。
該次共檢出漿液性囊腺瘤患者20 例,病灶直徑30~42 mm,平均(35.13±1.02)mm,病灶均為純囊性,多囊樣變,其中18 例患者T1WI 信號呈低信號,DWI 信號呈低信號,3 例患者T1WI 信號呈高信號,DWI 信號呈高信號。 通過增強掃描后,均無實性成分強化表現。 圖1 為漿液性囊腺瘤影像表現。 黏液性囊腺瘤患者20 例, 病灶直徑32~44 mm,平均(35.24±1.31)mm,病灶均為囊實性,多囊樣變, 其中10 例患者T1WI 信號呈低信號,10 例患者DWI信號呈高信號,通過增強掃描后,實性成分出現結節狀強化,結節中位大小為6.6 mm。 圖2 為黏液性囊腺瘤影像表現。 交界線囊腺瘤患者2 例, 病灶直徑40~45 mm, 平均(44.31±0.45)mm,病灶以囊性為主,存在多囊樣變,其中1例患者T1WI 信號呈低信號,1 例患者DWI 信號呈高信號,通過增強掃描后,均出現結節狀強化表現,結節中位直徑為12.3 mm。

圖1 漿液性囊腺瘤 Figure 1 Serous cystadenoma

圖2 黏液性囊腺瘤Figure 2 Mucinous cystadenoma
卵巢囊腺瘤屬于婦科腫瘤類疾病中較為常見的類型,其發病群體占卵巢腫瘤病變群體中的45%左右,也是發病率最高的卵巢上皮良性腫瘤類病變[3]。 根據大數據臨床研究指出, 卵巢囊腺瘤的發病群體大多處于中青年階段, 且根據囊性腫瘤內成分的不同可分為漿液性、 黏液性,而漿液性還可進一步分為單純性和乳頭狀兩種。 卵巢囊腺瘤的病灶大多位于盆腔內, 少部分可發生在盆腔和腹膜連接處的周邊,整體呈現為巨大的囊性贅生物,但相比于其他的盆腔腫瘤而言, 該類病灶的增殖和生長速度性對緩慢, 而這也是導致患者早期發病階段沒有明顯主訴癥狀的主要原因[4-5]。 但隨著病灶體積的逐漸增加,就會開始對盆腔內的臟器或組織產生擠壓, 搶占本就有限的內部空間,此時患者主訴不適癥狀就會開始增多,其中絕大多數患者具有腹脹感,大部分伴有腹部隆起的情況。 通常情況下卵巢囊腺瘤會在患者無意間觸摸下腹部時被發現,另外一部分則是在常規體檢中確診,而大部分群體則往往感覺明顯不適后才被確診。
臨床研究顯示漿液性卵巢囊腺瘤的發病群體年齡在40 歲左右,病灶體積比黏液性相對較小,直徑在35 mm 左右,其中交界性漿液囊腺瘤的直徑可達到44 mm 左右。 該類囊腺瘤的發病率較高,且以良性為主,病灶內具有多囊改變的特性,利用MRI 技術診斷的準確率相對較高[6-9]。實際檢查時可見漿液性卵巢囊腺瘤病灶的T1WI 信號具有低信號特征,而T2WI、DWI 則均表現為高信號特征,進一步采取增強掃描后可見病灶內實性結構具有結節狀強化的特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該類病變中的乳頭狀囊腺瘤情況較為特殊,該類病灶通常局限在卵巢的表面,且始終保持和卵巢體積相似的大小, 病灶內實性結構以軟組織為主,MRI 檢查下可見乳頭狀突起影響特征。 進一步研究發現漿液性卵巢囊腺瘤內部含有血液信號, 且外科手術后可見病灶內具有鐵銹色漿液,且含有順磁性物質,也包含了腫瘤和卵巢壞死的細胞、纖維組織等,這些物質會影響腫瘤外壁的強化信號, 使得部分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的影像特征發生重疊,需進一步開展病理檢查確認[10-13]。
黏液性卵巢囊腺瘤的發病群體平均年齡則為35 歲,病灶體積相對較大,但大概率為良性病變,根據臨床統計指出該類病灶的直徑可以達到82 mm 左右, 和漿液性病灶相比差距明顯。 該類病變發生后患者多會感覺下腹部不適感,嚴重者還會伴有消化道相關癥狀,而這與病灶擠壓臟器有著直接關聯。 MRI 檢查中呈現多房改變特性,其中T1WI、T2WI 均為高信號特征, 而DWI 則呈低信號特征,和漿液性病變的區別較大,增強掃描后病灶內無實性信號增強情況[14-16]。 另外,成熟性囊性畸胎瘤也屬于常見囊腺瘤疾病之一, 多數在育齡期女性群體中發生, 其在MRI 掃描下具有特征性的脂肪信號, 在脂肪抑制調整后則呈現低信號的特征,或出現脂-液分層的情況。 而這種脂性囊液的T1WI 呈高信號、T2WI 呈中信號的特征,在病灶內還可觀察到手指樣凸起影響。 但需要注意的是,巧克力樣囊腫的T1WI 也呈現高信號特征, 因此需要經由T2WI 進行對比鑒別。 MRI 掃描下可見脂-液分層的交界處具有化學位移的偽影情況, 且利用調節頻率的方式對脂肪影像進行抑制,可有效鑒別脂肪層、出血液層和病灶組織。 而當成熟性囊性畸胎瘤內脂肪含量較低時,則需和囊腺癌進行區別,漿液性囊腺癌高發群體集中在50 歲以上的女性,而這種畸胎瘤則集中在20~40 歲間,且脂肪含量越低的病灶,患者發病年齡也越低。
該次研究的50 例患者中漿液性共21 例, 黏液性共20 例,交界性病變則僅有2 例,剩余7 例則為其他腫瘤病變,包括1 例囊腺癌、2 例卵巢囊腫、2 例為黃體囊腫、2 例為巧克力囊腫。 其中的卵巢囊腫也具有多囊性特點,因此容易和囊腺瘤產生混淆,但該類病灶結構內無間隔,且大多為單發型,整體呈現卵圓形狀態,囊內含有懸浮物質,可用于區分。 巧克力囊腫則在不同階段呈現不同程度的出血特性,且病灶邊界多為模糊不清,患者主訴具有痛經史[17-18]。 黃體囊腫的病灶內具有出血信號,且表面具有花環狀影像特征,T1WI 下可見血腫影像,且中央信號較低,而邊緣信號較高。
該次研究結果顯示,MRI 診斷準確率為98.00%,明顯高于超聲診斷(P<0.05),該研究結果與李瑞梅等[18]發表文章結果MRI 診斷準確率93.00%高于超聲診斷57.00%相一致。
綜上所述,利用MRI 可對卵巢囊腺瘤進行診斷,也可用于區分類型病灶, 根據具體影響特點可進一步與其他盆腔腫瘤進行鑒別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