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
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彩超室,江蘇徐州 221006
乳腺結節是育齡女性群體中發病率較高的一種臨床癥狀,其多見于乳腺增生、乳腺腫瘤性病癥;一般包含乳腺良性腫瘤,如分葉狀腫瘤、乳腺纖維瘤等,以及惡性腫瘤,如乳腺癌[1]。 該病癥多由結締組織增生所致,導致這一情況發生的因素主要為乳腺小葉與乳腺組織導管結構的退行性病變;病發后患者多會表現出乳房脹痛、經期病情加重、乳房腫塊等癥[2-3]。 對于女性而言,乳腺結節既可單發也可多發,且單側、雙側乳腺均有一定發病率[4]。 乳腺結節一旦發生不僅會對女性身體健康造成威脅, 也會對女性心理健康及生活質量帶來影響[5]。 在病癥發生后,及時采取有效的診斷方案對結節良惡性進行準確判斷, 并采取有效方案進行治療干預十分重要[6]。 該次研究選取該院2019 年1 月—2021 年11 月收治的42 例乳腺結節患者(結節數56 個)為研究對象,分析在結節良惡性診斷鑒別中應用高頻超聲技術輔助干預的診斷效能及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乳腺結節患者42 例為研究對象,共56 個結節。 患者均為女性;年齡28~54 歲,平均(42.65±6.72)歲;單發結節25 例,多發結節17 例;結節直徑0.8~4.8 cm,平均(2.35±0.45)cm。 研究經醫學倫理會批準且患者知情。
納入標準:經影像學檢查證實有乳腺結節,且伴有乳房脹痛、溢液等癥狀;病史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復發性結節者;病變已轉移者;合并其他乳腺疾病者;合并高頻超聲檢測禁忌證者;溝通障礙或認知能力較差者。
針對所有入院患者均以高頻超聲診斷儀 (EpIQ7)對其進行掃描檢查,掃描位置為乳房、腋窩,進行放射狀掃描,設置超聲儀探頭頻率為7.5~12.0 MHz;以二維超聲針對患者結節位置、大小、形狀、內部回聲、邊界及病灶鈣化情況進行進一步分析觀察, 同時對患者雙側腋窩淋巴結進行掃描檢查。 診斷標準如下:良性:結節邊緣規則光滑、整齊,有清晰地邊界,內部有均勻的回聲,乳腺結節后方有正常或略增強的回聲衰減,結節縱橫比相對較小,未發現組織浸潤。 惡性:結節無規則邊緣,且粗糙,實質回聲欠均勻,存在部分鈣化;結節后方回聲出現明顯衰減,結節縱橫比相對較大,且出現明顯組織浸潤情況。
以病理診斷為金標準,評估高頻超聲檢查診斷效能:病灶形狀、大小、結節邊緣、邊界、內部回聲、鈣化灶有無、后方回聲增強/衰減情況、 結節周邊/內部血流信號情況等。 診斷效能包含陽性檢出率[(真陽性+假陽性)/總例數×100.00%]、檢測靈敏度[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100.00%]、特異度[真陰性/(真陰性+假陽性)×100.00%]及診斷符合率[(真陽性+真陰性)/總例數×100.00%]。
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 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病理檢測下,42 例患者56 個結節中, 共檢出陰性32 例、陽性24 例;在高頻超聲檢測中,共檢出陰性31 例、陽性25 例。 超聲診斷陽性檢出率、靈敏性、特異度以及診斷符合率分別為44.64%、95.83%、93.75%、94.64%,見表1。

表1 病理診斷與高頻超聲診斷結果對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d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diagnosis
良性結節血流信號顯示率為28.13%, 血流形態主要為圍繞形(93.75%),惡性結節血流信號顯示率為66.67%,血流形態主要為穿入形(79.17%);在血流搏動指數(PI)方面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阻力指數(RI)對比下,惡性結節顯著高于良性結節,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表3。

表2 良惡性結節血流情況對比[n(%)]Table 2 Comparison of blood flow between benign and malignant nodules [n(%)]
表3 良惡性結節血流參數對比(±s)Table 3 Comparison of blood flow parameters between benign and malignant nodules (±s)

表3 良惡性結節血流參數對比(±s)Table 3 Comparison of blood flow parameters between benign and malignant nodules (±s)
結節性質PI RI良性(n=32)惡性(n=24)t 值P 值1.23±0.08 1.21±0.05 1.076 0.287 0.55±0.05 0.89±0.12 14.473<0.001
良性結節的邊緣清晰率、 形態規則率均高于惡性結節,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微鈣化發生率、后方回聲衰減率均低于惡性結節,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良惡性乳腺結節影像學特征比較[n(%)]Table 4 Comparison of imaging feature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nodules [n(%)]
現階段臨床上針對乳腺結節的診斷手段主要包含觸診、超聲及X 線等[7]。乳腺鉬靶X 線檢查下,能夠在乳腺鉬靶片上觀察到圓形或不規則結節, 通常良性結節有清晰邊界,規則形態,而惡性結節則多無清晰邊界、形態,同時可見毛刺或伴分葉, 其針對病灶內的簇狀鈣化顯示效果較好,具有應用價值[8-9]。 但其針對較為微小的乳腺結節診斷效能則有所不足,存在一定的漏誤診率[10]。 目前乳腺超聲由于具有穩定性、安全性、可靠性的優勢,已經成為了乳腺疾病臨床篩查及診斷的常用方法之一[11]。
在常規彩超檢查下, 良性乳腺結節病灶多表現為圓形及橢圓形,具有規則形態,內部回聲均勻;惡性病灶則一般呈現不光滑的邊緣,且無規則形態,在結節體積增大情況下,結節內部還可見液性暗區,或有鈣化表現,有時能夠看到其血管走行紊亂[12-13]。在良惡性病灶交叉情況下,采取常規彩超檢查難以做出準確鑒別, 易出現漏誤診情況[14]。 而高頻超聲檢測則能夠通過高頻探頭的使用,對患者乳腺結節淺表層進行有效探查, 能夠在不損傷患者機體的情況下對其乳腺結節病灶進行更為清晰的成像,可有效提升乳腺結節篩查準確性[15-16]。 同時高頻超聲檢查的圖像也能夠更為直觀地為醫師提供乳腺結節大小、形狀、所在部位、血流情況等信息[17]。
該次研究中,高頻超聲檢查對比病理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95.83%、93.75%)均較高,對于結節血流情況也能夠進行有效監測,從而為乳腺結節的良惡性鑒別提供科學參考。 鄭良斌[18]在研究中發現,使用高頻超聲輔助乳腺結節診斷下,其對比病理診斷結果的靈敏度、特異度分別為85.0%、96.6%,與該次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證實高頻超聲在乳腺結節良惡性診斷辨別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在乳腺良惡性腫瘤診斷中,應用高頻超聲技術價值顯著,診斷效能理想,值得推廣。